风陵渡,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辖镇

阅读: 评论:0

历史沿革

建置沿革

1949年,属芮城县第五区。

1950年,属永济县第三区。

1958年,属芮城县东风公社。

1959年,属风陵渡公社。

1984年9月,由风陵渡公社改为风陵渡镇。

2001年4月,中瑶、汉渡2个乡并入风陵渡镇。

名称由来

传说之一:

风陵渡[地理区域]名字,是因附近的风后陵而取的。轩辕黄帝和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黄帝部落的将士顿时东西不辨,迷失四方,不能作战。这时候,黄帝的贤臣风后及时赶来,献上他制作的指南车,给大军指明方向,摆脱困境,终于战胜蚩尤。可惜风后在这场战争中被杀,埋葬在这里,后来建有风后陵。风后陵,在赵村东南,高二米余,周围30米。墓前原有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重建风后祠及碑记,可惜已毁。因唐代圣历元年(689年)在此置关,故称风陵关。又称风陵津,是黄河南泄转而东流之地。津即渡口,所以后称风陵渡。

传说之二:

芮城县风陵渡大桥女娲的陵墓就是风陵,女娲为风姓,故称风陵。在风陵渡附近赵村东南,有女娲墓,冢高2米,周边30米。据《蒲州府志》记载,唐天宝十三年(754年),”天雨冥晦,失陵所在“。乾元二年(759年)某夕风雷大作,”明旦视之,坟复涌出,夹以两柳“,陕州此时将此事奏明唐肃宗,肃宗下令祭祀。宋乾德四年(966年)宋太祖赵匡胤下令置守陵户,到熙宁年间陵墓再次消失,可能是被黄河冲毁了。

地名由来

风陵渡镇因传说女娲风姓,且陵墓在该镇境内,又是黄河渡口之一,故名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风陵渡镇地处芮城县西部,介于北纬34°36′—34°41′、东经110°14′—110°21′之间,位于晋、秦、豫三省交界的黄河大拐弯处。风陵渡

地形地貌

风陵渡镇北枕条山,地形由北向南倾斜,山区、丘陵、平川、滩涂相间。

水文

风陵渡镇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主要河道有黄河1条,从西至东流经境内赵村、西王、中基等村,长19.03千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2011年,风陵渡镇有耕地9.76万亩。风陵渡镇拥有金、铜、镁、磷、红玛瑙、大理石、石灰石、紫砂石等20多种矿藏。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4年9月,柏台分设为东柏台、西柏台2个村,风陵渡镇下辖24个村。

2001年4月,增设七里、中瑶、八户、五一、王坪、王范、上源、瑶珂、西庆、上田、窑上、席家、北上阳、上阳、常家、六官、王辽、古伦、西侯度、东侯度、舜南、新村、汉渡、三焦、南节义、晓里、北节义、姬家、高家、中基、古县、北基、侯峰、前北曲、后北曲35个村,风陵渡镇下辖59个村。

2005年,八户村并入中瑶村,王坪村并入五一村,王范、瑶上2个村合并为王瑶村,上源、西庆2个村并入瑶珂村,席家村并入七里村,上阳、北上阳2个村并入六官村,舜南村并入王辽村,东太阳、三里、谢家3个村合并为东三村,西章、坳里2村并入东章村,东小侯、姚源2个村并入田上村,西小侯村并入阳贤村,芦王村并入华望村,南节义村并入汉渡村,前北曲、后北曲2个村合并为北曲村,北基村并入侯峰村,古县村并入中基村,姬家村并入北节义村,东侯渡、西侯渡、新村3个村合并为候渡村,风陵渡镇下辖35个村。

2008年11月,华望分设为华望、芦王2个村,风陵渡镇下辖36个村。

截至2011年末,风陵渡镇下辖赵村、田村、西王、堡子、西柏台、东柏台、西太阳、芦王、华望、东三、东章、田上、谭郭、匼河、阳贤、西阳、焦芦、三焦、汉渡、晓里、北节义、高家、七里、中瑶、五一、王瑶、瑶珂、上田、上阳、六管、王辽、古伦、西侯渡、中基、侯峰、北曲36个行政村。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风陵渡镇下辖1个社区、34个行政村:凤凰社区、赵村、西王村、堡子村、东章村、田上村、谭郭村、三焦村、汉渡村、晓里村、北节义村、高家村、中基村、候峰村、北曲村、七里村、中瑶新村、王瑶村、瑶珂中心村、上田村、六管村、王辽村、古伦村、西侯度村、匼河村、华望村、西阳村、芦王村、东柏台村、西柏台村、田村、焦芦村、阳贤村、东三村、西太阳村,镇人民政府驻风陵渡镇。

名称电话区号
凤凰社区0359
赵村0359
西王村0359
堡子村0359
东章村0359
田上村0359
谭郭村0359
三焦村0359
汉渡村0359
晓里村0359
北节义村0359
高家村0359
中基村0359
候峰村0359
北曲村0359
七里村0359
中瑶新村0359
王瑶村0359
瑶珂中心村0359
上田村0359
六管村0359
王辽村0359
古伦村0359
西侯度村0359
匼河村0359
华望村0359
西阳村0359
芦王村0359
东柏台村0359
西柏台村0359
田村0359
焦芦村0359
阳贤村0359
东三村0359
西太阳村0359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风陵渡镇总人口7570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000人,城镇化率11%;总人口中,男性38707人,占51%;女性37000人,占49%;以汉族为主,达75696人,占99.9%;有蒙古族11人,占0.01%。2011年,风陵渡镇人口出生率9.2‰,人口死亡率3.9‰,人口自然增长率5.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02.16人。

截至2017年末,风陵渡镇常住人口为72325人。

截至2018年末,风陵渡镇户籍人口为67921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风陵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700元。

第一产业

农业

风陵渡镇产商品小麦、棉花、芦笋、花椒、蔬菜、果品和各种名贵药材等。2011年,风陵渡镇农业总产值3.1亿元,比2010年增长10%。风陵渡镇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风陵渡镇生产粮食36500吨,其中小麦17800吨,玉米16800吨。风陵渡镇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作物、蔬菜等。2011年,风陵渡镇棉花种植面积11000亩,产量1284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8000亩,产量956吨;蔬菜种植面积27300亩,产量51600吨。风陵渡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风陵渡镇生猪饲养量5.6万头,年末存栏23000头;羊饲养量3394只,年末存栏6367只;牛饲养量1655头;家禽饲养量13.3万羽,年末存栏22.6万羽。2011年,风陵渡镇生产肉类144.41吨;畜牧业总产值1.1亿元。2011年,风陵渡镇水果种植面积74270亩,产量12099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桃等。风陵渡中夭一带,花椒栽植面积达到3万亩,全镇花椒收入达4500万元以上。

第二产业

工业

2011年,风陵渡镇工业总产值为1.2亿元,比2010年增长9%。

第三产业

商贸

截至2011年末,风陵渡镇有商业网点410个,职工890人。2011年,风陵渡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5亿元,比2010年增长7%;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6亿元,比2010年增长7%。

邮政业

2011年,风陵渡镇邮政业务收入为47万元。

文化

文物古迹

风陵渡镇境内有180万年前的西侯渡古人类文化遗址,60万年前的匼河古文化遗址和2600多年前的羁马城遗址,并有黄帝名相风后陵、唐国公李靖墓、女娲补天凤凰岭遗迹、七女坟、黄河古渡等人文古迹。

交通

风陵渡镇有铁路南同蒲线过境,设风陵渡1个站。风陵渡镇有运风高速公路、238省道、337省道过境。截至2011年末,风陵渡镇有县乡级公路7条,总长83千米。风陵渡

社会

教育

截至2011年末,风陵渡镇有幼儿园13所,在园幼儿2261人,专任教师160人;小学18所,在校生5221人,专任教师27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2910人,专任教师29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2所,在校生3495人,专任教师233人;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7所。风陵渡第二中心小学

科技

截至2011年末,风陵渡镇有各类科技人才169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450人,经营管理人才180人,技能人才630人,农村实用人才430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风陵渡镇有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15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5人。截至2011年末,风陵渡镇90%的村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截至2011年末,风陵渡镇有中央、省、市、县等37个电视频道在该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数为103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60%。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风陵渡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7个,其中卫生院3所;病床13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8张;专业卫生人员87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2人。2011年,风陵渡镇医疗机构完成诊疗16000人次,住院手术350台次,出院病人3026人次。2011年,风陵渡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5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60300人,参合率97%。

社会保障

2011年,风陵渡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466户,人数2781人,支出285万元,比2010年增长7%,月人均88元,比2010年增长2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5人,支出15000元,比2010年增长33%;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97人,支出413700元,比2010年增长43%;农村医疗救助15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80人次,共支出104.54万元,比2010年增长40%;农村临时救助800人次,支出15万元,比2010年增长20%。

基础设施

桥梁

截至2011年末,风陵渡镇有桥梁4座,总长度1.2千米。

供电

截至2011年末,风陵渡镇有7万千伏变电站1座,主变压器2台;综合电压合格率97%,供电可靠率99.8%。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风陵渡镇有邮政网点3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82千米,投递点255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征订报纸9000份、期刊3000册;有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33个;有固定电话用户8100户,电话普及率45%;移动电话用户9800户,移动互联网普及率29%。

本文发布于:2022-12-12 03:58: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1204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风陵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