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大桥,1994年于广州市建造的大桥

阅读: 评论:0

建设历程

番禺大桥全景图一1992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政府将番禺大桥方案上报广州市政府。

1993年1月26日,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印发了建设“广番大桥”(现番禺大桥)桥位方案现场会议纪要,初步确定番禺大桥位选址;同年6月2日,广州市城市规划局正式批准番禺市政府对番禺大桥的选址报告;同年10月8日,番禺大桥工程奠基。

1994年4月27日,广州市规划局批复番禺大桥桥位最佳方案的报告;同年5月30日,广东省交通厅向省计委上报番禺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补充报告,申请立项;同年7月25日,广东省计划委员会粤计交(1994)469号文批准番禺大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意立项;同年12月19日,广州海上安全监督局印发交穗海监(1994)280号关于番禺大桥通航标准问题的批复。

1995年1月,番禺大桥开工建设。

1998年7月3日,番禺大桥竣工;同年8月12日,番禺大桥交工验收,并交付使用;同年9月,番禺大桥通车运营。

2015年6月30日,番禺大桥并入中国ETC联网收费,同步施行货车全计重收费。

2017年12月18日,番禺大桥完成中国全国一张网联网收费系统“营改增”切换工作。

桥梁位置

番禺大桥图二番禺大桥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与番禺区之间的珠江沥滘航道上,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南部;该桥东距上游洛溪大桥3.9千米,东距上游新光大桥1.5千米。

截至2014年,番禺大桥全路段为华南快速路的一部分,线路北起土华立交,衔接广州环城高速公路;上跨珠江南干流、洛溪岛和三支香水道,衔接洛溪岛沙溪大道;南至番禺大道北端,衔接海珠区迎宾路、星光大道及番禺大道北。

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

• 整体布局

夜晚下的番禺大桥番禺大桥分别由水上主桥、陆地南北引桥、倒Y形塔柱、及其立交匝道组成,全路段呈正南正北方向布置。

• 设计理念

番禺大桥日出斜拉桥结构设计上无论塔、梁、索都能有许多变化和组合形式,基于珠江通航、美观和番禺地域象征的考虑,番禺大桥采用了斜拉桥设计。

• 设计特点

珠江上的番禺大桥番禺大桥是广珠东线第二座特大型桥梁,也是中国国内第一座采用倒Y形塔以及空间索面的混凝土梁大跨斜拉桥,具有桥梁长、桥面宽、墩柱高、桥型新、跨度大的特点;该桥布置成塔梁分离的漂浮体系,以减小温度、收缩、徐变以及地震的荷载效应,采用了双塔空间双索面的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结构体系。其中,主桥采用先进的边主梁DP断面,桥梁引桥为分离式桥梁,主塔采用了钻石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主梁采用前支点挂篮(牵所挂篮)浇筑施工,先后在边跨和跨中合拢;边跨则设一个辅助墩以增大全桥的刚度;斜拉索按空间双索面布置。

设计参数

番禺大桥夜景正面番禺大桥总建筑面积为26465.5平方米,线路全长4.875千米,其中,主跨380米,两边边跨为161米,对称布置,同时两个边跨各设辅墩1个,将边跨分为70米+90米;桥面总宽37.7米,设6车行道、2人行道,车行道宽为2米x15.75米,中央隔离带为1.5米,边防撞栏为2米x0.5米,斜拉索锚固区2米x1.55米,全桥共124根拉索;塔高140.3米,主塔间距承台面高度34米,下塔柱向外倾斜,斜率1:3;桥梁引桥左、右幅宽1.85米;大桥主路段为双向八车道城市快速路,采用一级公路标准。

技术标准
道路等级城市快速路
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
设计风速56.6米/秒
荷载标准公路-Ⅰ级(汽车—超20级、挂车—120)人:3.5
通航净空净高34米、净宽180米
通航等级国家内I级(7000吨)
防震等级7度地震区,采用8度设防措施
防台等级27.9米/秒
参加资料:  

番禺大桥全景图三

设备设施

截至2016年1月,番禺大桥装设交通技术监控设备。

番禺大桥每隔一定距离装设长杆路灯截至2017年3月,番禺大桥在收费站安装绿通快检系统。

运营情况

票价票制

据广州市番禺区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2017年版)显示,番禺大桥为双向收费制。

收费单位收费性质收费项目计算单位收费标准(元)
轴数轮数车头高度(米)轴距(米)车型车种
番禺大桥路桥收费22-4u003c1.3u003c3.2小轿车、吉普车、的士头人货车、摩托车辆·次5
24≥1.3≥3.2辆·次8
26≥1.3≥3.2中型客车、辆·次10
36-10≥1.3≥3.2大型货车、大型拖(挂)车、20辆·次15
u003e3u003e10≥1.3≥3.2辆·次21
注:军车及执行任务的省政府查禁

通行事项

• 车道分流

2016年10月1日起,从番禺大桥由广州方向去往番禺方向的出口路段已实现分流改造,小型车辆与大型车辆各行其道,避免了各类车辆拥挤的乱象。

交通流量

截至2015年8月,番禺大桥日均车流量近7万车次。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 施工技术

番禺大桥是中国国内第一座采用倒Y形塔以及空间索面的混凝土梁大跨斜拉桥,且其混凝土主梁狂赌和塔柱斜度都是当时最大的,基础所采用的钻孔桩直径及承台尺寸也比较大。在番禺大桥上部施工中除合理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和预应力施工技术外,还发展了爬模、牵索挂篮、重型支架、套筒定位等施工技术;在基础施工中充分结合桥位所处地质水文条件,采用了独具特的低成本和高速度的施工方案。

• 建设难点

番禺大桥由番禺区通向海珠区番禺大桥的建设难点,在于主塔横梁施工中对混凝土提出的早强,高强、超缓凝以泵送的技术要求;在严格挑选原材料及确保其质量的前提下,采用同时掺入外加剂及粉煤灰的技术措施,可以满足该技术要求,其中,对外加剂品种的选择,掺量的确定以及复合的技术尤为重要,需经详细的试验来确定,除了科学、合理地进行配合比设计外,还必须加强施工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及工艺上的配合,方能确保施工的顺利及工程的质量完好。

科研成果

技术(项目)名称所获奖项
番禺大桥建设工程1998年广东省优良工程
番禺大桥建设工程1999年广州市优秀样板工程
番禺大桥建设工程1999年“
番禺大桥建设工程项目1999年中国国家公路工程优秀设计二等奖
番禺大桥“空间体系牵索挂篮设计与应用”技术成果1999年番禺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番禺大桥“斜拉索套筒(锚固管)施工定位”技术成果1999年番禺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番禺大桥“大体积高强度缓泵送混凝土的试验与应用”技术成果1999年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番禺大桥建设工程项目2001年中国国家优质工程银纸奖

文化特

番禺大桥南端收费站建筑采用古典风格造型,龙门架上挂有“食在广州”四个大字,代表广州这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美食之都。

价值意义

番禺大桥倒Y型塔柱番禺大桥的成功建筑,凝聚了为建设大桥献计出策的诸多领导、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的智慧和心血,为日后建设超宽斜拉桥积累了宝贵经验,为特宽斜拉桥的方案比较提供了珍贵的实际资料。(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年会评)

如果说,洛溪大桥是番禺与广州汇合的起点,那么番禺大桥则是番禺与广州共发展的登天梯。它的落成,改善了珠三角的投资环境,加快了珠三角的快速发展,也为广州城市的南拓铺设了方便,桥岸的珠江御景湾,星河湾等住房的先后落成,让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在市中心工作,在番禺居住;而今,番禺大桥悄然间已走过20载风雨,而今广州城市发展的欣欣向荣,而番禺大桥,作为广州的南出口重要通道,是出发,也是归程;番禺大桥与华南快速干线首期的开通,贯通番禺、东莞、深圳、顺德、中山、珠海等地,是香港、深圳经虎门大桥进入广州通往京广高速公路的主要通道。对于番禺乃至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将起积极重要的作用。(南方网评)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00:47: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183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番禺大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