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圣经山

阅读: 评论:0

圣经山前,就有老乡和我说圣经山特别神奇,去了你要仔细的看,认真的品,我报以一笑,在我的印象中所有景点都一样山清水秀,人来人往,没有什么不同!

从文登往西北驱车20公里,就到了圣经山脚下,远看,有一尊栩栩如生的天然巨幅半身人像,半立半卧,慈眉善目,长须飘髯。裹一道袍,手持佛尘,活灵活现在我们面前。

当地人称:他是道家祖师-老子的身影。

据说,道教全真派五祖之首的王玄甫,受太上老君的指点,来东海昆嵛山修道学仙。他选择了风景独秀的紫金峰为起居之地,在峰前搭草为屋,进行修炼。一日,太上老君东游海上,要回西天去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路过紫金峰。忽然想起有个王玄甫在此修炼,便云落紫金峰前去探望。太上老君见王玄甫仙气不足,便问他修炼的方法。王玄甫回答说:“我是一心修道德,专志炼仙方。”太上老君摇摇头说:“你修炼这些都是必要的,然而仅仅如此可就永远成不了仙喽。”王玄甫急忙叩拜请教,太上老君说:“成仙必寿,不寿何仙?”王玄甫一听急了眼,即又叩拜请教。太上老君随即口传秘诀,面授机宜,王玄甫一一领会。二人谈论正酣,玉帝却传旨要他马上回返天庭,参加王母娘娘的蟠桃盛会。为了度化王玄甫,太上老君便把自己的音像映射到圣经山的岩壁之间,代以督导王玄甫及后辈学道者悟道成仙。

老子和孔子是同时期的思想家。年轻时当过周朝的“守藏室之吏”,相当于如今的图书馆、博物馆馆长之类的官儿。得益于这份职业,他潜心研读典籍,形成独树一帜的哲学思想体系,自成一家。孔子对老子非常敬佩,称老子“其犹龙乎!”老子目睹周朝日渐衰微,便离开洛阳西出函谷关。关令尹喜极力挽留曰:“吾尤喜观道求,汝将隐居,请为吾书”。老子在此留下了传世之作《道德经》上、下卷。书毕,老子不知去向,后人们方知“天上太上老君是也”。

圣经山之巅。山顶上,两块笔直的巨石分列东西。东面的一块状如新月,故谓之“月芽石”。石长近17米,高6米,最厚处3米许。其阳面平平坦坦,光光洁洁,犹竖立褐纸板。《太上老子道德经》上、下 两卷,洋洋洒洒五千余言,就阴刻其上,多达146竖行,刻字为颜体楷书,略带魏风,字迹大小匀称,每字径约10厘米,隽永超脱,似行云流水。《太上老子道德经》正文全刻于“月芽石”上,不挤不余。而刻石落款却别有创意,单独刻放于西面那块石上。

《太上老子道德经》刻于圣经山之巅“月芽石”上,落款于另一石又莫辩,其侧印刻的“圣经山”三个大字刚劲浑厚,有熠熠生辉之象。

是有意留下悬念而不肯着力,还是岁月无情加紧风化侵蚀?反正落款一片模糊不清,全然辨不出个眉目,以至成为世代人们破译不了的密码。据《文登县志》记载,此石刻“大抵金元诸真人所为”。而欣赏过石刻的人们认为,这仅仅是一种猜度罢了。看那石刻字迹,简直是一气呵成,绝非诸真人合作而断续刻成的。看来,此石刻也沿袭了老子和道家神神秘秘的本。

圣人和圣经同时出现在此山,这就是圣经山的由来!怎不让人惊奇和敬畏?

除了天然老子石像、道德经摩崖石刻,遍布山中的混元殿、卧仙石、聚仙台、老君庙、玉皇阁,以及新修的东华宫、三清殿等四十多处道教遗址也让这座仙山遍地是神话,处处有仙气。

听了我的介绍,你是否想来圣经山亲身体会仙人修道成仙的艰辛?看一下圣人和圣经以饱眼福......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15:49: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2489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圣经   文化   读书   国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