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济美《晋山劫灰记》,揭秘民国箬横风云史,赶紧来看看吧!

阅读: 评论:0

金秋的一个下午,我在温岭市档案馆中,看到一份民国十八年由晋岙附近上百个流离失所的穷苦百姓签名画押、联名控告浙江省保安团第五团和省防军的诉状,其中一句说,诉状中事实,在毛济美(温岭书法名家毛孝弢的祖父)上诉省政府的诉状中已有叙述。

翻阅档案,毛济美上诉省政府的诉状赫然尚在。一旁同事疑惑:“真奇怪,一个清末的秀才、曾担任松门小学校长的的文人,怎么居然领头控告官军,走到官府的对立面去了?”

后来,行家告诉我,最好去读一读毛济美写于1928年的《晋山劫灰记》,文中记述了这段历史的详细经过。

《晋山劫灰记》中所谓的冯匪,《百年温岭》中这样介绍:

冯虞廷,太平县东区河洋乡(今横河)湾下人,出身裁缝。民国初年,跟随张翰庭先后在乐清、平度等县警界任职。1923年,冯虞廷回家乡贩运鱼货,平时喜欢结交朋友,发起组织三十六人生日会,后担任河洋乡保卫团教练。1926年,冯虞廷因借给把兄弟在海上行劫的事发而被控,于是也就索性入海抢劫商船,富户。

这与毛济美《晋山劫灰记》中“业此道于海上有年矣。势力雄强,为诸匪长”可相印证。

据说,冯虞廷入海为匪以后,在下塘港,有暗探从一个卖鸭子的横河人口中得知其踪迹,官兵随即追到横河朱家店,把一间老屋包围,强迫男女老少走出屋外,逐个检查是否土匪,但最终无果,官兵一怒之下,将房屋烧个精光,害得二三十户人家无家可归。

《晋山劫灰记》的记载:

“七月间,驻台第五团派省防军二连围其宅,其时,在冯侧者十余匪,负隅固守,官兵不敢近。卒伤一连长,死一排长及兵士数人。冯以固守非计,乘胜突围出,官军怒,毁其窠。”

传说,有一次,官兵剿不到土匪,就抓了一个在田间劳作的农民,吊打一顿后,把他作为土匪杀了,然后谎报军情说打死了一土匪。我在民国政府的档案中,也到了证明。

《百年温岭》介绍:冯虞廷将打劫所得大部都赏赐给部下,出资铺设了湾下弓至四塘的石板路;交代手下不得骚扰当地百姓,时常接济一些贫苦百姓,很少与当地百姓发生摩擦。因此,当地百姓同情他、感恩他,称他为“扒平王”。

《晋山劫灰记》的相应记述:

“出其所获赀,购械弹、缮垣墉,招集党羽,为自卫计。”

《晋山劫灰记》分析当时的温岭匪患原因:

“无业之徒,生计穷蹙,辄以劫人越货为事,”

“若辈为官不成,转而为盗,亦时势所造然也,”

毛济美先生认为当时政府不顾百姓死活,才造成冯某等匪寇“业此道于海上”。字里行间蕴含着对冯某等的怜悯、同情之心。

《晋山劫灰记》介绍冯虞廷及其同伙:

“冯某者,东乡横河庄人,业此道于海上有年矣。势力雄强,为诸匪长。至是益出其所获赀,购械弹、缮垣墉,招集党羽,为自卫计。”

介绍王晓云:

“王骁勇善战,当者输披靡,冯甚痛惜之,如断左臂。”

介绍葛梅五:

“海寇葛梅五,亦一时之雄。”

一般人可能会问,毛济美为什么对匪、寇用褒词,而不用贬词。这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上世纪二十年代,“凭山阻海”的温岭多灾多难:

1921年7月14日,狂风暴雨三昼夜,引起洪潮泛滥,东南沿海淹没农田27万余亩,淹死3000余人,松门捞起尸体400余具,沉船数百艘,上万老百姓无家可归。

1921年8月18日,海潮泛滥,冲毁稻禾、房屋,淹死人口无算,受灾地区纵横四十余里,灾民三万多。

1922年8月初,境内连天狂风暴雨,简直天成漏斗,地为涌泉,大水淹没了成片稻田,船只穿行在村庄的屋檐下,乡村一片萧条:

“村庄泽国浸,性命屋梁悬,鬼怪登树啸,鸡犬上楼间。”

1923年8月,两次台风袭击,10月9日,台风大作,洪潮由台风裹挟而来,来势凶猛,南始余肖,北至蔡洋,潮涌二十几村庄,淹死人无数,仅无主尸棺就达876具。水灾后,瘟疫流行,荒郊僵尸随处可见。撮屿山前,人的尸体与鸡犬羊猪一起堆积如山。

“家家骨肉乱漂离,父在东兮子在西。收到尸身同窟葬,既无棺椁更无衣。遗骸积聊潦臭难闻,到处池塘水似盐。”

政府不管百姓死活,灾民们只能挖草根度日,所以形成“无业之徒,生计穷蹙,辄以劫人越货为事”“时沿海小股蜂起称头目者数十人”的现象。官府所谓的“匪、寇”,几乎多是谋生无法的穷苦百姓,并非生来即人性泯灭的。

《百年温岭》介绍说:冯虞廷与国民党政府作对,但从不与共产党为敌,一次,冯虞廷部下抓获两位商人模样的“有钱人”,冯虞廷在知道他们是共产党的人后,礼送出寨。冯某曾经率部缴了塘下保卫团械,省政府悬赏2500大洋通缉他。从温岭市档案馆保存的国民党政府档案中,也可到他曾“自称共党”的记载。

《晋山劫灰记》叙述冯虞廷率众到晋岙的原因:

“地绅某某等恐波及,以利害说冯他徙,冯素受其卵翼,勿敢违。乃于九月初三夜,率众遁亚湖堂。初四日拂晓,入晋岙占据双湖学校及夏王庙。”

这里的“地绅某某”,应当是指横河庄人张翰庭,因为冯虞廷曾在民国初年跟随任县知事的张翰庭在乐清、平度等地警界任职。

“而一场惨剧遂移幕于我湖山秀美之区矣。”

毛济美根本没料到冯虞廷在晋岙安营扎寨的结果,会造成毛家晋岙祖祠被焚烧的“惨剧”。因为:

“当匪突至,居民惶骇,纷纷逃避。殷富之家惟索自储粮食,余亦无所扰。”

冯虞廷初到晋岙时,百姓虽受到了惊骇,但冯只向“殷富之家”征粮,未骚扰普通百姓。

《晋山劫灰记》叙述官军进剿冯虞廷的经过:

“前警备队管带陈朝杰罢职海门,自以驻温十余载,洞悉匪情,请于团部,愿往剿。团长许之,畀兵二连。”

言下之意,陈朝杰主动要求来温岭剿匪的目的,似乎只是为在上峰前卖弄本事,并非真心为百姓安居乐业。所以陈的实际行动自然如“儿戏”一样,率领的二连人马“军无斗志”,面对冯某等“十余匪”,被打死一个排长和几个兵士、打伤一个连长后,仍让冯虞廷“乘胜突围出”。言外之意是,官军用二个连的人马围攻只有“十余匪”的冯匪,竟然还让冯虞廷“突围而出”。平庸无能的陈朝杰只能以“怒毁其窠”来发泄战败之耻。

冯虞廷转移到晋岙以后,《晋山劫灰记》不惜笔墨,对陈朝杰的剿匪过程进行了细致记述:

“初七日,陈军踵至,分三路进攻,一从漳湾坑入南山,一从半洋堂窥枫门岭,陈自率大队驻亚湖堂,居中指挥,轰以巨炮。匪凶悍异常,直薄亚湖桥。时官军南路已败,死兵士十余人,北路又阻不得进。陈见势危,乃引队先退,军无斗志,遂溃。”

官军不堪一击,冯虞廷及部下英勇善战,他们冒着炮火直冲亚湖桥,击败北路包抄官军,致使南路官军“军无斗志”而溃退。

官军在败退路上,又被其他小股散匪:

“擒排长黄祥庚及兵士三人,毙之。”

陈朝杰只得:

“收溃军返,中途愤甚,以冯、王二匪势悍,不易与战,思击小匪以雪耻。复遣军至后峰,与匪遇,激战良久。”

谁知又是大败:

“冯、王闻之,率党驰援,弹毙兵士二人,生擒一人。”

官军的丑态与冯匪的骁勇形成对比,文中评述:

“自是益笑官军为儿戏,而官军之畏匪,亦正如司马仲达之畏蜀焉。”

“远近馈酒米羊豕者络绎于途,即自命为衣冠中人,亦纷纷然投名刺入谒,以一接见为荣。而一般伺颜效奔走者,更不偻指数,固俨然一南面王也。”

冯虞廷声势浩大,当地百姓热烈拥护。

民间传说,冯虞廷到晋岙安营扎寨后,寨门上树起“青天大人,劫富济贫”大旗。在阴山岭筑起炮台,构筑防御工事,自称护国军司令,号称拥众一千余。冯虞廷想在这里建立成根据地,作长期打算。

那年秋暮,毛济美已经逃到县城避难,他在城楼哀叹:

“西风瑟瑟冷侵衣,独上城楼正落晖。禾黍登场秋欲暮,荆榛满路客何归。羁愁摺叠如云密,家信迷离似梦非。料得黄花狼藉尽,故园回首重歔欷。”

鉴于冯虞廷势力日益壮大,温岭县政府向浙江省民政厅请求增派兵力,报告引起了省政府的重视。

“事阅于省当道,特委林显扬为台属剿匪指挥官兼第五团团长。林调集省防军三营,带机关、迫击炮,分驻箬横、新河、雨伞庙等处,……召集绅商各界,会议剿扰事宜。有巨绅数人,素与冯匪昵,极力主抚。因反对者多,事遂决裂。”

“乃省防军未到,而白峰山、凤凰山、慧明寺、雪山寺等处匪数十人,先从亚湖、牛头屿两桥出走。”

省防军剿匪扑空后:

“省防军见匪已去,乃至北山下新庵纵烧民房一百余间,回至夏王庙、慧明寺,将匪遗食米、被褥等满载而去。”

“仅于隔山发炮数响,并未命中,至晚即退。”

见毛济美对省防军骚扰平民的纵火罪行、抢劫食米被褥的无耻行径,既反感又痛恨。他在诗中叙道:

“百年祠宇忽灰尘,缔造艰难忆昔人。剩有轩边梅尚在,断垣颓卧不成春。”

官军的“火攻”,使晋岙附近多个山头上的百姓也遭了殃,流离失所,哭声震天。祠宇、家业、财产,所有的一切,没有毁于冯匪,反被剿匪的官军所毁:

“鸡犬桑麻地,嘘嗟一炬空。土埋冤血碧,风飏劫灰红。民命时危贱,军心贼退雄。何时方悔祸,搔首问苍穹。灞上军如戏,崑岗玉共焚。火攻嗟下策,露处惜同。惨矣山无,苍茫日易曛。断垣风雪里,哀哭不堪闻。”

作为一介百姓,毛济美能理解冯虞廷居无定所的艰难处境,但他不能理解官军“将匪遗食米、被褥等满载而去”的强盗行径。

官军纵火烧毁毛氏宗祠即双湖学校、梅边轩、汇善堂、夏王庙、杨府庙、聚福堂、慧明寺、白峰寺等处,焚毁龙皇堂、馒头山、后岭头、山后洪诸处民房,合新庵、北山下共计四百间左右,粮食、衣被、牲畜、器皿无算。

官军其实与“匪”毫无差别,两个保安第五团团长——陈朝杰、林显扬就是罪魁祸首,作者在文章最后痛斥:

“陈之失,在于玩,林之失,近于纵,其误事者一也。嗟乎,食肉者鄙,未能远谋也。”

因此,毛济美在悲愤填膺中,毅然提笔向国民党浙江省政府控告浙江保安团第五团和省防军官兵法人罪状,诉状中描写了晋岙附近二千余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哀嚎痛哭之声惊天动地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官军焚烧民房五百余间,抢走粮食、衣被、牲畜、器皿无算的罪行,要求省政府派员进行调查处理。

阅读《晋山劫灰记》和《诉状》,不禁感谢毛济美先生为我们留下了难得的真实史料,他为我们揭示了当时温岭凄惨的民生状况。先生对啸聚山林、流落海岛的冯虞廷、王晓云、葛梅五这类人物,充满同情之心,而对的官军厌恶痛恨。他的铮铮铁骨,他的正直勇敢,他的士人风骨,值得我们尊敬。

■毛济美先生像

(文字:王敬 来源:温岭历史文化研究会)

本文发布于:2023-03-07 14:29: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2529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民国   历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