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光辉耀延边——聚焦延边“三红两地一前沿”之红碑

阅读: 评论:0

延边这一方红热土,从来不缺少英雄儿女。

早在1928年,中国共产党就在延边地区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领导各族众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九一八”事变后,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成为延边地区的中流砥柱,与日寇进行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浴血斗争,直至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延边各族儿女积极参军参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光辉的壮丽篇章。

“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是著名诗人贺敬之对延边革命老区的真实写照。据不完全统计,延边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烈士17740名,革命历史遗址1200余处。如今,在4.33万平方公里的延边大地上,矗立着341块革命烈士纪念碑,这是延边革命先烈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体现,更是后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重要载体。

延边日报

筑碑忆忠魂

矗立、修缮革命烈士纪念碑表达了延边各族众对革命烈士的尊敬、怀念和敬仰之情。对老一代延边人而言,革命烈士或是父亲母亲,或是街坊邻居,或是儿子女儿。查革命烈士纪念碑修建史,很多纪念碑修建于建国初期,由政府和村屯出资建造,为纪念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的本村革命烈士。从上世纪50年代起,延边各级政府、团体和个人修建革命烈士纪念碑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

据统计,过去我州共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481座,90%以上分散在8个县市的各个村屯。经过纪念碑整合维修和散葬烈士墓的集中迁移,目前全州共有列入保护等级的陵园10处,其中,国家级烈士陵园2处,即延边革命烈士陵园和敦化烈士陵园,县级烈士陵园8处;共有零散烈士纪念设施358处,其中,烈士纪念碑331处、散葬墓25座、塑像1座、纪念塔1座。另外,全州还建有外籍烈士纪念设施10处。

在我州挖掘、修缮和保护革命烈士纪念碑过程中,涌现出被中宣部命名的“时代楷模”金春燮同志。

金春燮今年75岁,他自2005年退休担任汪清县关工委主任那天起,就主动担起为抗日英烈树碑立传的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十几年间,金春燮踏遍全县177处抗战遗址遗迹和烈士牺牲地,筹集资金修建上百座抗战英烈和重大历史事件遗址纪念碑。金春燮也因此获得全国“时代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护碑守初心

每一位烈士都应该被铭记,每一块纪念碑都值得被悉心擦拭。怀着对烈士的敬仰,全州许多众自发维护起革命烈士纪念碑。

1964年,龙井市三合镇清泉村建立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时任清泉村党支部书记的李银基自发组织村里30多名党员守护纪念碑,每年清明节、中元节,他和村民都会带着鲜花、水果、食物、酒水前来祭奠,空闲时,也会到烈士碑周边去看看,清理旁边的杂草,一守就是58年。

“当年,抗日游击队员金凤山、金德松、金风松、曹美人、金风山等人,在一次战斗中被围困在延吉明东乡的一座房屋内,敌人放火烧屋将5名队员杀害,其中,金凤山年仅19岁。”今年90岁的李银基谈起烈士们的事迹如数家珍:全东学刚刚结婚3个月,就离开家乡参加抗美援朝,连自己女儿的模样都没见过。他的妻子林桂顺独自带大女儿,一生未改嫁。如今,林桂顺老人已经去世,他们的女儿每年都会回村参加祭扫活动……

李银基虽已耄耋之年 ,但还坚持拄着拐杖,沿着乡间小路一步一步去祭扫纪念碑。“我们不应该忘记革命先烈为国家、为人民做出的牺牲。作为一名老党员,守护烈士碑是我应该做的,我要把这份爱国精神传承下去。” 李银基坚定地说。

“目前,烈士纪念设施管护体制机制不断健全,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建设水平逐年提升。”州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2年起,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我州实施了零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中央和省财政先后共投入资金1.2亿元,完成纪念碑整合维修和散葬烈士墓的集中迁移,全州8个县级以上烈士陵园布局更加合理,设施更加齐全,功能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烈士纪念设施建设整体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目前,全州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作由州退役军人事务局牵头抓总,烈士纪念设施管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全州各县市均成立了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运行轨道。该项工作还得到老促会革命老区转移支付经费专项支持,弥补了零散纪念设施经费不足问题。同时,积极吸收民间资本,引导民间力量参与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

瞻碑汲力量

红资源是最生动的党史教材,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独一无二的鲜明精神标识。每一件红文物、每一处红场景、每一则红故事,都浓缩着一段党的光辉历史,都承载着党带领人民众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奋力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的艰辛历程。

革命烈士纪念碑,是重要的红资源。在纪念碑前,我们每个人都能深切感受到革命先烈为国家和民族无惧牺牲、艰苦奋斗的坚定信仰和崇高品格,深切感受到如今繁荣富强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从中汲取充沛的精神养料和前进力量。

去年5月21日,和龙市150余名中层以上机关干部驱车30余公里,来到和龙市西城镇渔浪村十三勇士纪念碑前,开展“爱家乡、兴家乡、边疆人民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

和龙市老促会副会长侯振清在碑前为机关干部讲述渔浪村十三勇士的故事:1933年2月12日凌晨,敌人以驻延吉日本守备队为主力,由头道沟、二道沟、三道沟、龙井等地纠集日军和自卫团共360余人,组成联合“讨伐队”,分兵两路向渔浪村抗日游击根据地发起进攻。发现敌情后,中队长金世、政委金炳洙等12名队员组成3个阻击小组钳制敌人,其余队员在县委书记崔相东指挥下,掩护县委机关和众向蜂蜜沟方向转移。在此次渔浪村根据地反“讨伐”斗争中,和龙县游击中队的战士们同360名敌人进行近6小时的血战,毙敌18人,伤敌20多人,用鲜血和生命掩护了上千名渔浪村众和县、区干部安全转移,保存了抗日力量。战斗中,县委书记崔相东、游击中队长金世和政委金炳洙以及7名游击队员壮烈牺牲。战后,和龙游击队牺牲的9名指战员和突围出去的4名战士被誉为“渔浪村十三勇士”。

“渔浪村十三勇士”的事迹感人肺腑,引起了现场听众的强烈共鸣。“缅怀先烈丰功伟绩,让大家再次接受了思想洗礼,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我们不仅要学习先烈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更要把红基因传承下去,在深切缅怀中鼓舞斗志,在追思悼念中砥砺前行,不断为祖国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如今,革命烈士纪念碑的教育功能进一步凸显,社会各界纪念学习英烈热情不断高涨,瞻仰、祭扫革命烈士纪念碑在延边已蔚然成风。

目前,烈士纪念设施已经成为我州党、政、军、学、社会各界进行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廉政教育的重要场所,每年“清明节”“七一”“烈士纪念日”,各地依托烈士纪念设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特别是自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将每年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后,州委州政府每年都在延边革命烈士陵园组织“州暨延吉市向烈士敬献花篮仪式”,各县市也都相应举行隆重的烈士公祭活动。

从稻浪千重的海兰江畔,到满目葱茏的边远山村;从长白山深处的偏远小站,到布尔哈通河两岸的繁华城市,延边大地上,到处都矗立着革命烈士纪念碑,诉说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革命烈士的光辉为延边儿女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在坚定信念、凝聚力量中继往开来、开拓创新,奋力创造更加光明美好的未来。

来源:延边日报

编辑:龙井市融媒体中心

审核:中共龙井市委宣传部

本文发布于:2023-03-10 15:22: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2660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