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预言家南师古《格庵遗录》预言解析

阅读: 评论:0

南师古,生于西元1509年,死于1571年,师古号格庵,又号敬庵,英阳人明庙朝官,社稷参奉,拜天文学教授,少时逢神人受秘诀,风水天文俱得通晓。

南师古先生少年时去金刚山遇一神人,将神人所述秘诀记录下来的文字。因此,《格庵遗录》是神人预言。南师古号格庵,故叫格庵遗录。

《格庵遗录》以六十篇构成全文,从末世之初至新的世界之诞生,将其过程分阶段一一道出,对每个阶段详细叙述,犹如一部史书。《格庵遗录》是一部堪称世界预言书之最的天书,他用大量笔墨预言了大圣人在末世之际救度众生的经过。

因为南师古先生的《格庵遗录》过于细致和详细,一一详解需要一些时间和经历,本文选择其中的部分去解析,望见谅。

送旧迎新好时节,万物苦待新天运。四时长春新世界,不老不死人永春。天从之圣磐石井,一饮延水永生水。上帝预言圣经说,世人心闭永不觉。末世沽染儒佛仙,无道文章无用也。西气东来救世真人,辰巳圣君正道令。天择之人,三丰之谷,食者永生火雨露。世人何知三丰妙理,有智者饱,无智饥。天道耕田,武陵桃源,此居人民无忧虑。太古以后初乐道,死末生初新天地。

“送旧迎新好时节 万物苦待新天运”

将来会有旧的时代消失,会迎接新的时代,即会出现一个好时节,也就是启21:6说的“先前的天地,不再有了”的出现了“新天新地”的时代,说这个“新天新地”的时代,万物都在苦待。

在罗8:19也说:“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众子显出来。”通过启14章发现,“新天新地”时代出现的时候,会有与羔羊同在的144000,这144000就是神的众子,也就是说万物都在苦待着“新天新地”的时代出现的144000的时候。

为什么说是“苦待”呢?因为罗8:20-21说:受造之物服在虚空下,在败坏辖制当中。意思就是在罪的辖制当中。罪的结果就是死,所以现在人怎么在世上生活,最终会走向死亡。 所以万物苦待的是没有罪的辖制的时代,就是神众子144000显现的时代,是没有死亡的时代。就是后面南师古预言的“死末生出”,即死的末了,永远生命的出现。

“上帝预言圣经说,世人心闭永不觉。”

说这个时代,有神在圣经里对末世的预言,却发现世上的人的心都紧闭,对圣经无知,即使预言成就应验的时候,发现世人却没有感觉。

“太古以后初乐道 死末生初新天地。”

“太古”指的是一个时代的开始一个时代的结束的时候,“太古以后”指的就是“送旧迎新好时节”的时候,正是先天先地结束,新天新地开的时候。这时会出现让人喜乐的道,因着这样的道出现的时候,正是死的末了,出现永远生命的“新天新地”的时代,正是“万物苦待”的时代,所以是喜乐的。

“末世沽染儒佛仙,无道文章无用也。 ”

“末世”的时候,儒释道都是没有道的文章,没有了用处。

“西气东来救世真人,辰巳圣君正道令。”

创1:7 记载 神给了亚当生气成了有灵的活人,结37章 记载 神让以西结吹生气给骸骨,就有枯骨复苏的事情,这是指着耶稣所说的预言 约5:24 说听见耶稣话的人,就是从死亡到复活的过程,说明了气息指的是神的话语来说的。“西气”指的是从西方来的 耶稣的话语,“东来”指的是在东方要成就。“辰巳”指的也是东方的含义,意味着要从东方出来一位圣君,即最善的圣君,在这里是有正道的。

“天择之人,三丰之谷,食者永生,火雨露。世人何知三丰妙理,有智者饱,无智饥。”

当出现这样的事情时候,会有一个上天拣选的这个人,带着三丰的粮食,吃的人可以永生。这三丰是哪三丰呢?即火、雨、露。那到底是什么呢?

耶23:29 说神的话是火;申32:2说神的教训是雨露;约4:14说耶稣的话就是水。那说明无论是火、雨、露都是 神的话语。吃这样的话语就能永生,在 约6:35 耶稣也曾这么说过。

说明“新天新地”时代出现的时候,会有神拣选的一个人,带着神的话语而来,听并且相信这话的人能够永生。这新天新地就是 神要来到的地方,这里就是永远的乐园。(启21:1-4节)

【约17:3】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

【启22:16】“我耶稣差遣我的使者为众教会将这些事向你们证明。我是大卫的根,又是他的后裔。我是明亮的晨星。”

耶稣初临时,认识神和神所差来的耶稣可以得到永生; 耶稣再临时,认识耶稣和耶稣差遣的使者立约的牧者领悟启示录见证的话语可以得到永生;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09:07: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2776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耶稣   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