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之十二——月江声:月夜寂静的诗意之景

阅读: 评论:0

导语

夜幕悄然来临,月亮像一只硕大的银盘,漫游在逐渐暗淡的天幕中,一点点沿着避暑山庄的城墙浮升。她那柔和清澈的光辉掠过湖面,湖水拍打着岸边,也拍打着耳畔,那声音,在寂静的夜空下显得格外空灵清逸,是那样的清脆、悦耳……

孙树峰/摄

沿着水心榭向北行走,过桥,在澄湖、上湖、下湖的环抱之中,有一座地势平坦的椭圆形岛屿,名为月江声。这座岛屿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是在避暑山庄肇建之初即开始经营的一组建筑,当年曾是康熙驻跸之处。

月江声赏夜月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几百年前,康熙皇帝不知在多少天朗气清的夜晚,设坐于月江声之上,看着远处深山如黛,近水鸣吟,眼前面对满池的红荷,四周碧波荡漾的湖水,望着倾斜而下的月光。微风徐度,一阵荷香袭来,伴随着耳畔传来哗啦哗啦的水声,好不惬意。

《前赤壁赋》有云:“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为声,目遇之而成,取之无尽,用之不竭”。《后赤壁赋》亦云:“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庄之内,月上中天之时,溶溶月弥漫于湖面之上,亦有“白露横湖、水光接天”之景。风过处,见波摇碎影,四围之内万籁俱寂,唯闻湖水微澜拍岸之声,此情此境,比起东坡赤壁,虽然少了豪壮之概,却更富温文尔雅的诗情画意。这也是月江声名字的来源。

孙树峰/摄

“月江声”,康熙题额,意为月皎洁,江流有声,真实地“描写”了这座小岛的自然环境。每当明月从磬锤峰上升起时,朗朗的月映照在溶溶的水面上,银光闪闪,显得十分幽静。此时,上湖与下湖夹着芝径云堤,动荡的湖水拍岸击石,发出有节奏的声音。站在康熙题名的“月江声”门殿前,仿佛像是赤壁泛舟,充满了诗情画意。

然而,对于“江声”二字,除了湖泊拍岸、水心榭八孔闸泄水之外,亦有其他说法。有记载,当年月江声一景旁边便是宫墙,宫墙外就是武烈河(当时称为热河),那时的武烈河还没有河坝,河床宽阔,水势颇大,可走大船。因此,也有传言,当时月下听到的“江声”,也可能是武烈河的涛声。

可无论“江声”来源于何处,试想二三百年前,当月初东山之时,一轮皓月当空,月华如水,避暑山庄一片银辉,清帝携后妃在这里赏月,万籁俱静,听“江”有声,脑海中一幅帝后赏月图的画面,便油然而生。

诗情画意读古今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树坪近岸潺湍声,月朗山高淙水溶。

画意诗情人幻想,置身赤壁最巅峰。”

月江声岛三面临湖,其西可隔水眺望主岛如意洲,绿树浓荫之中殿宇掩映;其南隔着下湖可远眺水心榭美景,如梦如幻;其北则为山庄主景、高耸入云的金山阁。置身月江声,避暑山庄湖区的精华景观几乎尽入眼帘,这里不仅有山有水,环境更是清静优雅,整个岛屿处处都营造出一种远离人间烦忧、休闲安静的氛围,是山庄里可以沉入文学的一处典型建筑。

康熙皇帝大抵是个浪漫又文艺之人,这在月江声的选址、布局和其为月江声岛上的建筑所题的匾额及楹联中便可看出。

在月江声岛面南,有四进大体上对称均衡的四合院式建筑。

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一重门殿五间,康熙提名“月江声”。如今,康熙提的抱柱楹联依旧挂在门柱上,联曰:“雄笔振清词,追赏得烟云之趣;佳辰逢盛世,承间探丘壑之奇。”康熙借助李白的语言赞美苏轼,充分表现了他对苏轼及《赤壁赋》中描写佳辰美月的喜爱。朗朗的月,潺潺的流水,确实令人陶醉。但是,他又不以赏月度佳辰为满足,认为探寻深山峡谷之奇特,胜于欣赏月之美。

静寄山房图片来源于网络

第二重是面阔七间的“静寄山房”,前后带廊,康熙、乾隆都曾在此读书。康熙认为,安然地住在这山房之中,感到十分幽静。即便古人多用“静寄”一词表现独居无聊之感,然而康熙所表达的却不是如此。《热河志》说:“山房宛在水中,而旁环万峰,以‘寄静’名者,归动于静,合之于仁也。”可见,康熙把幽静的斋舍,视为仁者养其性情的好地方,并没有孤寂之感。湖水随着清风吹拂,清晰悦耳,而寂静的书房里,大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况味。这座建筑物的奇妙之处在于,整座大殿的所有立柱都向内倾斜,成为这座皇家园林建筑中的一个奇观。

莹心堂孙树峰/摄

第三重门殿则是“莹心堂”,也是皇帝的书斋。康熙曾在这里博览众书,他以《招隐》一诗中的“前有赛泉山,聊可莹心神。”中的“莹心”来为书斋题额,他认为在寂静的书斋里读书,有利于“三省吾身”。

在静寄山房后的第四重为一处四合院,名为“湖山罨画”,该处假山、古松、灌木、花卉兼而有之,这些配置给小巧玲珑的院落增添了无穷的韵味,使整处建筑充满了诗情画意。在“湖山罨画”门外,曾经还有一处鱼池,据说当年皇帝得闲时,还会在此临矶垂钓。传说乾隆皇帝曾在此处专心研究《易经》,还在这里赏荷钓鱼后留下诗句:“得鱼固佳否亦可,意在山青与水碧”。

湖山罨画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月江声的西配殿五间为“峡琴轩”,是清帝弹琴弄笛、欣赏音乐的地方。然而,在此景观处,可以听到阵阵松涛和湖水拍岸之声交相呼应,这也是此景的真正取义。置身此景,边欣赏美景,边听乐遐想,别有一番风味。

峡琴轩图片来源于网络

乾隆皇帝对月江声也同样喜欢,并在原有的建筑基础上,增添一景,便是乾隆御题的三十六景之第十二景“冷香亭”。据《热河志》记载:“静寂山房之侧,临水东向,曰‘冷香亭’。山庄荷花,秋深未落,与晚菊同韵。伏读御制诸什,始知品异凡葩也。”此处,是欣赏山庄荷花的最佳处之一,而冷香亭也宛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点缀在碧波绿湖之上。

冷香亭图片来源于网络

康熙不是寄情山水的田园诗人,也不是驰骋沙场的边塞诗人,他是万人之上、劳神于朝政却能乐在其中的帝王,他会为平定三藩、收复台湾而喜悦振奋,他也会为年少丧妻、九子夺嫡而黯然神伤。他是一国之君,更是个会有喜怒哀乐的活生生的人,当需要排解心中情绪、抒发一腔感慨的时候,他也会将这种种情绪融于诗文创作之中。月江声岛是康熙读书赏景的地方,也是日理万机的皇帝难得偷闲安心独处的好地方。在这里,他可以寄身园林,写诗撰文。

只是,当年皇帝朗朗的读书声早已随着时代的变迁,被市民们吹拉弹唱的乐器声取代。可即便如此,“月道中天如皓盘,横江白鹭水接天。声情并茂荷光嵌,湖水拍矶声响连。”……“月无声响,江流却有声。诗情同画意,融汇在图中。”等一首首对月江声绝美景和独特的意境赞美的诗词却相传至今。

康乾于月江声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今,再次踏入月江声,虽然建筑内的摆设早已变了样,这里也不再是皇帝专属的读书场所,可当年院内的黄石假山在历经风霜后,依旧伫立着,院落中的花草树木也在经过无数个四季轮回后,长得依旧茂盛。同时,康熙和乾隆发生在这座建筑中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也依旧流传至今。

所谓避暑山庄,顾名思义,康熙修建其主要目的之一便是避暑,但很少有人知道,康熙在寒冬腊月,也曾多次来到避暑山庄。

孙树峰/摄

据记载,当年康熙曾在寒冬腊月来过7次避暑山庄,与蒙古族一起在山庄塞湖上搞冰嬉比赛,目的是为了练兵习武团结蒙古,并且每次都会住在湖水罨画。当时,满蒙将士各千人,一队身穿黄军服,一队身穿红军服,列队似游龙般入场。比赛项目有滑冰,以滑到皇帝面前的龙旗下排名。另一种是花样滑冰表演,称走冰,参赛人员在冰上展示金鸡独立、童子拜观音、朝天蹬等动作。除此以外,还有“转龙射球”和冰上抢球之类的运动,场面甚为壮观。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传说,乾隆曾在月江声赐五岁小童为秀才。相传当年在西大街里胡同,住着翰林院大学士胡安邦,他的五儿子小五年方五岁时,在其嫂子出完上联“五月五日五弟送五粽”后,对出“三更三点三嫂想三哥”的下联,于是,五岁小神童之名便传了出去。康熙听闻后,将其召至静寄山房,可伴随着一声“万岁驾到”,乾隆朝大殿走来,十分威严,出于害怕,小五钻到桌子底下,直到乾隆起身要走时,桌底传来一声“老头子走了吗?”乾隆将小五叫出笑着问道,为何叫他老头子,小五答曰:“老之将至,德高望重,谓之老;亿万臣民之首谓之头,皇天之子谓之子。故称万岁老头子。”乾隆听后心中非常欢喜。于是出上联“承德府童儿五岁”,小五立即对出下联,“大清国天子万年”。乾隆大喜,赐其秀才顶戴。据说,后来小五被召进皇宫伴读太子,20岁就进了翰林院。

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此之外,相传,乾隆还曾在莹心堂观龙舟竞渡,也曾命人在冷香亭前采荷露烹茶……

如今,作为皇家园林避暑山庄风景线的重要组成部门,再次走过月江声岛,仿佛经过一次心灵的洗礼。月光和“江声”见证着这座建筑一点一滴的变化,也见证着热河这片土地变迁。

本报记者:娄丽双 通讯员:李晖

编辑:建安

本文发布于:2023-03-13 21:37: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2796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康熙   清朝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