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登封有个中岳庙分号叫借钱庙

阅读: 评论:0

走南闯北,听的稀罕事儿不算少。

登封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常松木先生说颍阳镇有个“借钱庙”时,我还是吃了一惊。

借钱庙?顾名思义,是能从庙里借来“钱”的。

从庙里借“钱”,还不还?不还的话,庙里如何维持继续“借钱”?

借个一次两次,乃至十次八次,该庙不可能被百姓冠以“借钱庙”。

只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在“借钱”,该庙才可能以“借钱庙”声震一方。

听说有的庙里从事过“碗盘”业务——谁家有红白喜事,在庙里烧炷香,“碗盘”就如约飘然而出。用完还上,如此反复。庙主暗中“操作”,百姓以为是神的帮护。

“碗盘”业务,操作不难;“借钱”业务,操作起来,自然难上加难——“碗盘”用完,留之多余;金钱在手,留之无多。

借钱庙遗址

“借钱庙,听说过吗?”记者问著名宗教学家温玉成先生。

温玉成先生答:“借钱庙?怎么个借法?从来没听说过。这种庙不会有吧?”

关于借钱庙,1986年版《颍阳乡志》云:“借钱庙原名中岳庙(注:中岳庙‘分号’),位于颍阳镇北10余华里的丘陵上。北依紫云山,西有冯沟村,东临王家 。庙内有正殿3间,南有山门。庙内外石碑林立,古柏挺拔,现已损坏。”

关于借钱庙,1986年版《颍阳乡志·传说·借钱庙》云:www.shaolinwenwuxueyuan庙建于何时,无从确考。庙院几百亩,道士十几人。每年所收粮食、财帛,尽归“中王(中岳庙神)。”四周百姓,一年四季如遇饥荒,便拿箔表香纸,赴此庙向“中王”借钱。借时,在纸上写出姓名、地址、借钱数字以及还钱时间,烧上香,磕个头,到庙外等一会儿。回来,“借条”不见了,条上注明请求的借钱数,则会埋在香炉之内(这当然是庙主借机而为),借钱者取了便是。至于还钱,只许多,不准少。不足者,“中王”则要给予惩罚。乡民得了钱,解决了困难,为感恩“中王”,遂将中岳庙改为“借钱庙”。时过境迁,不知何时,遇到困难不能再求“中王”,遇到灾年,有的乡民背井离乡,庙内道士也走的走,散的散,借钱庙有名无实,徒有残庙。

能向神癨借钱的庙

借钱庙石碑林立、古柏参天的景象,今已不再。

庙院几百亩,道士十几人的传说,也早已成为昨天的故事。而今,唯余十几亩的残院,十几间破房;“借钱道士”,早已不知云游何方。

2009年春夏之交,“借钱庙”空空荡荡,只有村里的几位老人在大殿里聊些家长里短。

“门前的一对石狮子,也在几年前被人偷走了。”一位老人叹息道。

借钱庙山门右侧的墙上,镶嵌着一通石碑。碑云:

“登封县柳东四里借钱庙冯家沟社首李万刘恩厚刘子春三人

万历三十九年三月十八日立”

万历三十九年,是公元1611年;三月十八日,是中岳大帝的生日。

院内正殿之侧,亦有一通石碑。碑云:

“大明国河南府登封县柳东四里人士见在

借钱庙四围……

嘉靖三十九年岁次庚申孟春上旬二月十六日……立”

嘉靖三十九年,是公元1560年。

有关“借钱庙”的文字,残碑中只见这么一些记载——另外,还有“重修借钱庙戏台”云云,年代不可考证。

其实,这些文字已经足以证明,此庙“借钱”,并非只是传说。

网上搜索,看到台湾百姓向神借钱的一则新闻。

今日台湾百姓向神借钱,是新闻;公元1560年颍阳百姓向神借钱,当然是大新闻。

台湾的这则新闻是——《向神借钱庙外借2亿收回3亿》: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孟加拉经济学家尤努斯,让银行借钱给穷人,而台湾则有庙宇借钱给想讨个吉利的民众。南投一家土地公庙外借所谓的平安发财金,1年达到30万人次,累计未偿还的金额达到1000万元。但由于民众还钱时都会多加一点利息,庙方1年借出2亿元,却能收回3亿元。

民众来向神明借钱,一人最多借600元。要说缓解财务困境,可能不太够。不过,还是有民众觉得发财金的立意很好。尽管民众说,向神明借钱不敢不还。但庙方表示,一年平均有1.5万人没有把钱还给神明,借据堆了一整面墙。庙方不认为这些人故意欠钱,只会寄上一张明信片,提醒他们。尽管生意工作忙,不方便前来还愿,还是要记得(还钱),(以便)让土地公也能造福其他信众。

在某《借钱论坛》上,则有这样一个帖子——

《向神借钱的地方》:台湾一些庙宇,在过年时有时会有给信徒提供借贷的服务,并不是向庙方借钱,而是向神癨本身借钱。提供借钱服务的庙,大部分是供奉土地公或财神,有些是当地著名的庙宇,可供借贷的金额,从几百元到几千元都有。金额虽然不大,但信众多相信由神明处借得的金钱具有该神的灵力或庇佑,若拿去投资,必定能够以数倍、数十倍赚回。至于借钱的手续,通常是在神明的面前掷,如果掷不到,就将金额减少再掷。取得同意后,或者立据限期,或者由神明自己监督信徒的良心,各庙方法不一。还钱时,是否要加特定的利息,也是因庙而异。不过,得利还钱的信徒大多会另行奉献,作为感谢的表示,也是该神癨灵验的宣传。以下,介绍有名的借钱庙宇……

之所以“搬来”这些讯息,在于台湾“借钱庙”的当下性可与颍阳“借钱庙”的传说性互为“镜鉴”——为此,记者没有采信今日颍阳老人关于借钱庙的口述传说,直接“搬来”的是1986年版《颍阳乡志》上的材料。

今日台湾的“借钱庙”与历史上的颍阳“借钱庙”,其操作方式,近乎一样:1.不是向庙方借钱,而是向神明借钱;2.接受神明监督,且必有仪式——台湾掷,颍阳烧香、磕头;3.一般都有借钱手续与借贷凭证,由庙方管理;4.必须还钱,且一般要有利息,颍阳方面“只许多,不准少”;5.数额都不是很大,借钱在今日台湾在于讨个吉利,在历史颍阳在于解除燃眉之急;6.借钱中,可能有“坏账”,但都在谋求资产增值,以期这种信贷方式得以继续下去……

不同的是,也许今日台湾借钱,是搭建在信仰之上的一种“娱乐”;古代颍阳借钱,在于庙方以信仰聚魂,为信徒排忧解难。无论娱乐还是解急,借了神明的钱倘若不还,心里总会不爽。

当然,更大的不同在于,台湾借钱发生在今天,颍阳借钱当在四五百年前,至少在明代中期已经很具规模与影响。

倘若抛却宗教的衣裳,都是信贷,都是与当下银行一样的信贷,乃至“手续”,都惊人的雷同——只是银行信贷,靠法律监督;庙宇信贷,靠神明监督。

法律监督与神明监督,哪个更高明,哪个更有效?从台湾土地公庙的有关数据看,坏账在5%——现代银行一般把坏账率控制在5%以内,加之土地公庙的借钱者可能有因各种因素逾期未还者,尚不能列入坏账,因此它的信贷风险,还是控制在现代银行能够允许的范围之内的;而“土地公庙1年借出2亿元,在信徒自由心证偿还的情癋下,却能收回3亿元”,其利润率高达50%——而现代银行,能有5%的利润也就不错了。

当然,因系小额借款,庙方与现代银行当存在诸多不可相比性。

也许得不出哪个更高明、哪个更有效的结论。

但是,没有宗教,就没有西方市场经济——这近乎是学界的共识。

颍阳借钱庙,原点也许基于宗教的慈与善;但它探索的,却是宗教与市场如何互动。

颍阳借钱庙的探索,令人敬畏。

能娱众神狂欢的山

“借钱”是哪个道士的发明,无从考察。

甚至“借钱”起于何时,毁于何时,都无从考察。

颍阳借钱庙为何不再“借钱”,当与中国社会大的背景、大的动荡密切相关。

它的探索,没能被改良、推进为一种社会乃至市场法则,甚为可惜。

也许晋商抬出关公,就是一种改良与推进。

但无论如何,在这条道路上,中国走得并不是很好。

颍阳借钱庙能给今天的我们什么启示?这个,记者也难以说清道明。

与记者同行的北京电影学院音像出版社副总编辑、影视中心主任、国家一级编剧莫雪峰先生站在借钱庙院内,无限感慨:“以神布道,以神行善,特别是以神信贷,这简直是太棒了!竟然还在明代!我们的企业家,特别是银行家,应该到这儿看看!借钱庙当是中国银行家、企业家乃至社会学家等朝拜的圣地!”

但破败的借钱庙,无精打采。只有附近的村民,不能相忘。

1994年3月,他们因陋就简,尽力维修。碑云——

中王庙(不称中岳庙,也不称借钱庙——也许不再借钱,借钱只能回忆了)者,登邑颍北之名胜也。山环水抱,气势恢宏;卧龙宿凤,人杰地灵。盖造化只钟灵于斯,岂人力之所能为哉。世称借钱庙者,乃缘曩昔中王(中岳王)神灵显赫,普济众生之故也。考其庙史,传说始建于汉,鼎盛于元。历次重修,有案可稽者,元有至元、明有万历也。今日尚可记忆者,维民国初年白氏修葺正殿也……

这次维修,百姓整了山门和部分厢房,平整了一下院内土地。

据《颍阳乡志》编辑王昭渠先生说,借钱庙两通较完好的石碑,藏在登封有关单位。也许“始建于汉,鼎盛于元”等,据此而出。

在借钱庙,尚存一通字迹漫漶的石碑。盖碑乃“金朝泰和五年(1205年)碑”,曰“重修中岳中天崇圣帝行宫之记”云云。

1205年前,庙已存在,是“中岳中天崇圣帝行宫”,中岳庙“分号”。

在这块石碑上,没能寻得“借钱庙”三字。

借钱庙,为什么在颍阳诞生?

这个问题也许很难到答案,不妨回望古代颍阳的庙,看看借钱庙北的山。

在颍阳,几乎村村都有古庙,镇上则不下10座古庙遗址——古代颍阳,神各有庙,是众神狂欢的地方,只是现在,都是遗址,或“维新”的不招眼的庙而已;借钱庙之北的紫云山(中灵山),一山之中,而今庙宇连绵,神灵毗邻而居,是众神狂欢之山。

信什么的,都能在紫云山到自己的神;叩访此山,有钱没钱一样,庙主斋饭伺候。

山顶是安阳宫,女娲是宫里的主神。

传说女娲在此山炼五石补天。山上山下,如今都还有“五石”。从来没在其他的山上,见过如此众多的五石头;一个名曰琉璃崖的地方,山似乎就是五石垒起来的。传说,这儿是炼五石的地方。

女娲补天,都在传说。紫云山有他处、他山不见的五之石。

安阳宫下,有神清之洞。3月28日,春风和畅,山顶下了小雨,神清之洞,竟然飘起雪花。当年,颍阳玄都观道士许真人(许旌阳后裔)在此清修,欧阳修追随于此,其诗《戏石唐山隐者》云——

石唐仙室紫云深,颍阳真人此算心。

真人已去升寥廓,岁岁岩花自开落。

我昔曾为洛阳客,偶向岩前坐盘石。

四字丹书万仞崖,神清之洞锁楼台。

云深路绝无人到,鸾鹤今应待我来。

这首诗,与欧阳修另外两首写许真人的诗,刻在同一块石碑上。

《送龙茶与许道人》云——颍阳道士青霞客,来似浮云去无迹。夜朝北斗太清坛,不道姓名人不识。我有青龙古苍壁,九龙泉深一百尺。凭君汲井试烹之,不是人间香味。《赠许道人》云——

洛城三月乱莺飞,颍阳山中花发时。往来车马游山客,贪看山花踏山石。紫云山洞锁云深,洞中有人人不识。飘飘许子旌阳后,道骨仙风本仙胄。多年洗耳避世喧,独卧山岩听山溜。至人无心不算心,无心自得无穷寿。忽来顾我何殷鉞,笑我白发老红尘。子归为筑岩前室,待我明年乞得身。神清之洞洞崖皆五之石,紫是主调。这儿,也是元丹丘的“紫云山庄”。李白与元丹丘在此饮酒,留下千古名篇《将进酒》。

紫云山前,有古官道通往洛阳。再往西不到20公里,就是龙门石窟。

而今,郑少洛高速公路从山前走过。

走过而已。

在颍阳,连个口子都没开,没给少康、颍考叔、李白、欧阳修等,留些儿脸面。

并入登封,颍阳为镇,古迹略显凋零。

抱愧颍阳,抱愧古纶……(全文完)

少林网头条,点击标题可直接观看

本文发布于:2023-03-14 05:33: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2811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登封   中岳庙   借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