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这座城,一定要去看看

阅读: 评论:0

与 一 人 , 踱 一 城

编者按:

钱塘自古繁华,更是古今文人们孜孜不倦吟诵之胜地。苏轼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让人身未动,心已远。而《杭州 钱塘风物好》的作者吴卓平则是深入浅出地写了杭州风物,让人在诗意栖居之时,感受钱塘人间烟火气息的那种浪漫和诗意。读者张家鸿在阅读《杭州 钱塘风物好》之后,直抒胸臆,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书评。在此全文登载,与大家共赏佳作。

这座城,一定要去看看

——读吴卓平《杭州 钱塘风物好》

张家鸿

吴卓平并无为杭州这座城作传的意愿,他笔端所写的是与杭州有密切关连的亲历记与印象记。惟其如此,书中文字才是鲜活的、生动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书写一地、描摹一景、状写一人,均如讲述故事一般地娓娓道来,其核心内容是杭州的当下与当下的杭州。

一人一城

除却“武林旧事”一辑,其余如“看见风景”“街巷故事”“地道风物”“寻味天堂”,皆具体指向一个个人物、一段段人生。和马云同桌过却明白“各人都有各人的日子要过”的濮师傅,在翁家山骑车上下的水平高或水平低的车手们,用心做了一辈子菜被人称“豆腐奶奶”的本地老板娘,高中校门口小小书店里爽快地钱的老板娘,都是杭州城里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城市的热闹与活力,正在这些平凡人身上体现。平凡人即小人物,没有好的出身、高的权位、丰厚的物质拥有,没有所谓曝光率和夺人眼球的亮点,他们有的甚至只是城市里的匆匆过客。然而,他们的灵魂里驻留着决定城市温度的烟火气。胭脂巷中沙县小吃店里的“小诸葛”对各种资讯的敏感,对各种客人有着天然的亲和力,经常问让人答不上来的问题。其话痨的特点,甚至被很多人嫌烦。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在离开待了六年的杭州之后,却被吴卓平实实在在地牵挂着,心系远方的文字可以作为证据。“不知道如今的‘小诸葛’,在福州过得怎么样?结婚了没?”

修车大爷

他们的喜悦、奔忙、热情、投入,他们的自知之明、处世安然,可被心绪浮躁之人视为一剂良药。正是这些寄托在不同人身上的品性,决定了一座城市的性格。杭州的温润、温和,不正发端于他们身上?甚至于他们的辗转腾挪,不也算是世俗之美的一部分?“而一座大城市,还真缺不了这样的小人物,否则就会被生活琐碎难倒。”在浩荡的大历史中,原来是小人物,即便后来被奉为英雄人物的那些人,不也曾是小人物?寻常人拥有寻常人间,固然,这是包括杭州在内的许多城市所拥有的。然而,出于吴卓平笔下,便带上了显著的杭州标志。

八卦田

本书的特殊之处还在于,吴卓平在书写别人的同时,不经意地把自己也写了进去。杭州的点点滴滴,作者不是置身事外的,而是浸染其中。在吴卓平眼里,杭州之美在数不尽的方方面面,花香与书香犹且值得详细说道说道。《玉兰花开》历数杭州的花事和杭州的爱花之人,拍花生涯长达二十多年的李忠成了杭州花香的形象代言人。《逛书店也是件正经事》中穿插着西湖畔外文书店以及体育场路上晓风书屋相关的斑驳往事,书香比花香更历久弥新。

万松书院

在现实与历史之间来回穿梭,好不自在。吴卓平讲的是自己家的事,讲的是自家人的故事,亲切是固然的,更重要的是不因自在与亲切而少了厚重与深邃。若无杭州深厚的历史底蕴、宽阔的言说空间,自在与亲切便会空无依傍,流于肤浅空疏。读《杭州 钱塘风物好》,品的是杭州的历史,悟的是杭州的现在,望的是杭州的未来。由这三个时间方位串连起的是杭州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值得说道的太多,说得再多总也说不完。

满觉陇

行走在位于大井巷与河坊街交叉口的胡庆余堂,作者最看重的是创始人胡雪岩亲笔题写的“戒欺匾”于当下社会的意义。“100多年过去了,在这里站一会儿,我依然能感到内心的震动,似乎能亲眼看见一股力量,那是蕴藏在生命里的公平与正义。”笕桥中央航校旧址留下的英雄气,耶稣堂弄里飘荡过的司徒雷登年少时的笑声,杭州旧抚署前曾经有过的车水马龙与艺德双全,吴昌硕在超山探梅时留下的背影,汪静之在月台上接到应修人时的欢快,陶行知在翁家山乡村普及教育时的意气风发,郁达夫游皋亭山后留下的真挚文字,亦是杭州或远或近、或清晰或模糊的历史中的一角,每每忆及这些,作者心中荡开的涟漪经久不息。许多时候,对杭州的喜爱无须溢于言表,而是深藏笔端,因之而独具品鉴的空间,文字愈发耐人寻味。

翁家山

吴卓平在梳理完郁达夫游玩皋亭山的前前后后与皋亭山的前世今生之后,于《郁达夫的皋亭穷游日记》一文的末尾,情不自禁地写道:“这一座山,一定要去走走。”这句话首先是写给他自己的:繁忙工作之余,皋亭山是个不错的去处,既可以追随前贤的足迹,亦可以饱览今日美景。它何尝不是写给读者的?君若来杭州,皋亭山值得游览一番。借他的话来讲,突破单篇文章的局限,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是:这座城,一定要来看看。到过杭州的人数不胜数,未曾到过杭州的人比数不胜数更数不胜数。倘若把吴卓平视作导游,他的文章便可被看作解说词或导游词,那么被这种饱含历史气息、又极具感染力的解说词打动过,心生前往杭州一游的强烈渴望是势所必然的。

杨梅

吴卓平虽无作传之意,然而在我看来,此书着实有几分传记的意味。无意的促成,令其笔下多了几分轻快、闲适、惬意,基于这样的无心插柳,反而让这份带着个人烙印的城市文本,显得摇曳生姿,令人顾盼流连。对从未到过杭州的我来讲,此书的意义不仅在于勾起游览的渴念,还在于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即人应该如何审视、度量脚下的土地。阖上书时,我确信的是我至少会对自己说,这一座城,一定要去看看。尤其是被置放于最后的“寻味天堂”中的诸多美食,把读者如我勾得食指大动的同时,无疑让人探访杭州的心愿更加热切。

片儿川

未完待续,更多详情请猛戳:

中国旅游出版社诗与远方

(原载于杭州日报)

本文发布于:2023-03-16 00:33: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2893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