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上有名!丹江口市这个人入选第五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阅读: 评论:0

为鼓励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加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日前,由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第五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评审工作。经各地申报、专家评审、公示等程序,最终确定100人成为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其中,江口市的武当神戏传承人王德学入玛鲁西亚 选,成为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之一。

武当神戏是湖北省丹江口市习家店镇青塘村王氏家族汲取武当文化及当地民间戏曲和民歌小调的音乐营养,使之演化成为当地独特的传统戏曲种类,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主唱大本头戏、连台本戏,以历史故事为主,以唱功见长。目前,武当神戏已挖掘整理30余个剧目、9腔24调。

2011年5月,湖北省丹江口市申报的武当神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王德荣,男,祖籍丹江口市习家店镇青塘村四组。

(右边为王德荣)

(中间为王德荣)

王德荣主攻的角为生角,武当神戏第20代传承人。代表剧目有:《百草坡》、《梁山伯与祝英台》、《郑德云上四川》。

《历史渊源》

武当神戏,相传,王普兰塔 氏家族世代喜爱戏曲,加之家产大,有养育戏班的基础。明天启四年(1624年)前后,王鸣凤的三个儿子(王应天、王应武、王应丙)引进了"调子戏"戏班,王家财力雄厚,戏班便成为王家的私家戏班,"调子戏"也世代留存下来。

青塘村是武当山北神道香客集散地之一,又是武当道教建筑就地取材的后勤材料基地之一。后来,被选中为武当道教的"祭神戏"。兴建庙宇,彩化神像,大户人家许愿,香客集会,以及帮会活动,都要唱"祭神戏",这是武当道教自古以来独一无二的戏曲祭神活动。长期的祭神活动和戏剧演出,使"调子戏"逐渐融进了武当道教的音乐和文化元素。

王家世代喜爱戏曲,加之家产大,这便有了养育戏班的基础。大约在明朝天启4年(1624年)前后,王鸣凤的三个儿子,王应天、王应武、王应丙,引进了"调子戏"戏班,与本地剧种八岔子戏戏班合成私家戏班,使调子戏与八岔子戏同台演出,长期共存。

调子戏后来逐渐衍化为服务于武当山道教活动的祭神戏,融进了道教音乐和文化元素,又加之不断汲取八岔子戏和民歌的音乐营养,使之演化成为青塘村的武当神戏。在清代,戏班在不唱神戏的情况下,一般是先唱多为生活小戏的八岔子戏,起闹场作用,然后唱历史剧目与本头戏较多的调子戏,起压台作用,这种风俗一直传到解放初期。

青塘村是武当山北神道主要路途之一,又是武当山道教的庙产,还是北神道上的香客集散地,更是武当道教建筑就地取材的后勤材料基地之一。武当山道总对青塘村非常重视,在武当道教的认可下,"调子戏"便被选中为武当山道教的"祭神戏"。兴建庙宇,彩化神像,大户人家许愿,香客集会,以及帮会活动,都要唱"祭神戏"。这是武当山道教自古以来独一无二的戏曲祭神活动。长期的祭神活动和戏剧演出,"调子戏"逐渐融进了武当道教的音乐和文化元素,又不断汲取当地民间戏曲和民歌小调的音乐营养,使之演化成为青塘村独特的"武当神戏"。

《艺术特》

武当神戏是一种湖北省的戏剧剧种,较完整地保存于丹江口市习家店镇青塘村。主要用锣鼓伴唱,包括二腔(新腔、老腔)五调(紧八岔调、慢八岔调、二流调、拉花调、卖翠花调),乐器包括锣、鼓、边鼓、唢呐配笙;主要剧目有《东楼会》、《送友》、《白扇记》、《四劝》、《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来源:丹江口市传媒中心(广播电视台)

责编:朱延东

本文发布于:2023-03-21 05:54: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3105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丹江口   江口   丹江口市   传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