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占熺百科简介(一览)

阅读: 评论:0

林占熺百科简介(一览)
    林占熺百科简介(一览)
    林占熺百科简介是什么?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人物介绍具体是什么?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林占熺百科简介一览,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林占熺百科简介
    “我们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农民饭碗里”
    “从小父亲就一直对我们晚辈说,要把农民的事情当大事。”如今已是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的林冬梅说。
    作为家中长女,林冬梅自小就参与父亲林占熺的科研……“严格说来,我的第一份科研工作,就是每天傍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收看天气预报,然后把各市县的气温记录下来,作为父亲研究食用菌种植的参考数据。”林冬梅回忆说,“小时候,父亲总是早上四五点就起来工作,一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才休息,他说工作马虎不得,能多干点就多干点。”
    令林冬梅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每次出差,总把行李箱塞得满满的,“里面没有衣服,都是各
种仪器和资料;回来的时候,装满了各种优良野草。”在父亲的影响下,林冬梅从小树立了“当一名科学家”的理想。
    在父亲的支持下,2004年,林冬梅也开始研究菌草技术。前些年,林占熺开始带着女儿,把目光放在了黄河流域的生态治理上,目标为“种下黄河千里菌草生态屏障”。
    “菌草不仅能以草代木培养菌菇,在防风固沙、土壤增肥方面也有着突出的成效。”林占熺说。在气候恶劣的乌兰布和沙漠,团队种下的菌草在7次“死而复生”之后,终于在沙漠“长”出了绿洲。2017年,来自多所院校的50多名专家学者对菌草成长后改善沙地微生物及相关成分做了研究监测,结果显示有机质含量增加了58.97%。
    “我所做的还远远不够,构筑黄河生态屏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农民饭碗里。”林占熺说。(记者刘晓宇)
    记者手记:让农户成为技术进步的最大受益者
    在林占熺的办公室里,一张偌大的世界地图格外醒目,上面用红标注了菌草技术的推广轨迹;在林占熺家中,最大的一间屋子是他的办公室,书籍堆积直抵房梁。即使在家休养,
林占熺依然不会“浪费”一点时间,全身心扎在工作中……
    有人问,作为菌草技术发明人,为啥不申请专利?林占熺说:“扶贫技术的门槛,降得越低越好。”为了让农民“一看就懂”,林占熺将菌草技术简化再简化,让农户成为技术进步的最大受益者。
    如今的中国菌草技术,在国际减贫中贡献中国智慧、在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作出贡献,而它的发明人——林占熺,如同一株菌草,依然扎根在田间地头,为技术发展进步贡献着最大的力量……
    林占熺人物介绍
    林占熺,1943年生,党的会议代表、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
    “山”是宁夏西海固,“海”为沿海的福建,林占熺跨越2000多公里的对口帮扶“情”,通过热播剧《山海情》被更多人所熟悉和感知。剧中凌一农教授的人物原型就是林占熺。
    西海固是宁夏中南部山区的统称,这里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素有“苦瘠甲天下
”之称。1996年,福建和宁夏启动对口扶贫协作。次年5月,林占熺和学生肩扛手提六箱菌草,星夜兼程来到西海固,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把菌草技术本土化、简便化。从1997年至今,林占熺利用菌草技术,让曾经贫困落后的宁夏闽宁镇彻底改变了面貌。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林占熺发明的菌草技术,开辟了菌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沙漠化不仅是造成贫困落后的主要根源,也是危胁黄河生态的罪魁祸首。2014年,林占熺带着自己最新培育的抗旱耐寒的绿洲系列来到乌兰布和沙漠,已过古稀之年的他,再一次向世界难题发起了冲锋。林占熺团队已经在沙漠中种植了约5 万亩菌草,在7次死而复生之后,终于制服了流沙。如今,年近八旬的林占熺依然奋战在黄河治沙的第一线。
    多年来,林占熺的菌草技术从福建出发,已推广至全国31个省份506个县。与此同时,中国的菌草走出国门,帮助世界106个国家的数亿农户脱贫,谱写了另一份不以山海为远的“山海情”。
    林占熺菌草技术
    林占熺(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11月16日在2022新丝路故事汇·柯桥论坛发表的主旨演讲
    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20世纪80年代,我为了帮助贫困地区的众脱贫和保护生态环境,开始了以草代牧栽培食用菌的研究。
    1986年,我们首次用芒萁、五节芒等野生的草本植物栽培香菇获得成功,为众摆脱贫困开辟了一条投入少、见效快、效果好、可持续发展的新路。菌草技术发明之后,应用到福建西北部贫困地区的扶贫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受干部和众的欢迎。
    1991年,菌草技术被国家科委列为国家“八五”星火重中之重项目,在福建省的51个县实施都获得了成功。1997年,时任福建省副书记的主席同志在闽宁扶贫协作会议纪要上签字,把菌草技术列为闽宁扶贫协作的重点项目。在宁夏帮助17500多个农户摆脱贫困,因此被称为“扶贫草”“幸福草”。
    同时,主席同志还派我带领中国菌草技术专家组去巴布亚新几内亚中高地实施菌草技术援助项目。当时项目实施地的多数地区,农业生产仍处在刀耕火种阶段,如何让他们掌握
菌草这一现代生物技术?我们因地制宜、千方百计把技术本土化、简便化,使村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让成千上万的众能够参与到菌草生产。
    在主席主席的长期关怀支持下,菌草技术从南太平洋、到非洲、到拉美,为发展中国家增加就业、消除贫困、可持续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目前,菌草技术传播到106个国家,在16个国家建立菌草技术示范基地。菌草技术被翻译成18种文字,我们在国内外举办了200多期培训班,培训外国专家学者12000多人,为世界减贫作出了积极贡献。
    主席在向菌草援外20周年暨助力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论坛的贺信中发出号召,要使菌草技术成为造福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幸福草”,这为世界菌草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0多年来在援外与国际合作的实践中表明,菌草技术可服务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13个目标。我们将继续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现,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文发布于:2023-05-02 22:24: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3727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菌草   技术   研究   国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