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焦可溶有机质的分离与分析研究

阅读: 评论:0

 第19期  收稿日期:2019-07-05
作者简介:马巍巍(1988—),女,山东泰安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讲师。
石油焦可溶有机质的分离与分析研究
马巍巍1,郝涛远2
(1.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山东东营 257000;2.山东京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山东博兴 256500)
摘要:石油焦是原油经蒸馏将轻、重质油分离后,重质油再经热裂转化而成的产品,目前石油焦一般只用于电解铝业及用作燃料,制约石
油焦高附加值、非燃料利用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人们在分子水平上对石油焦的有机组成结构知之甚微。本文主要通过放大实验,分别使用石油醚、乙醇、丙酮/二硫化碳(V∶V=1∶1)对100g石油醚进行分级萃取,得到三级萃取物,即E1、E2、E3,并用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检测。GC-MS检测发现,E1中检测到大量的烷烃和芳烃类化合物;E2中富集了大量的含氧有机物,主要包括醇类和醛类;E3中富集到的大部分为稠环芳烃类及噻吩类化合物。通过GC-MS分析,给出了石油焦特定分子的结构信息,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石油焦中有机质的组成结构提供了方法。
关键词:石油焦;分级萃取;可溶有机质中图分类号:O65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21X(2019)19-0117-04
SeparationandAnalysisofPetroleumCokeSolubleOrganicMatter
MaWeiwei1,HaoTaoyuan
(1.ShengliCollegeChinaUniversityofPetroleum,Dongying 257000,China;
2.ShandongChambroadPetrochemicalsCo.,Ltd.,Boxing 256500,China)
Abstract:Petroleumcokeisaproductobtainedbyseparatingcrudeoilfromheavyoilafterdistillation.Atpresent,petroleumcoke
isgenerallyusedonlyinelectrolyticaluminumindustryandasfuel.Oneofthekeyproblemsofstone-restrictedpetroleumcokehighvalue-addedandnon-fuelutilizationisthatpeopleknowlittleabouttheorganiccompositionofpetroleumcokeatthemolecularlevel.Thispaperismainlyfocusedonseparationandanalysisof100gpetroleumcokeextractsinscale-upexperiments.Bysequentialextractionssuccessivelybypetroleumester,ethanol,andisometriccarbondisulfide/acetonemixedsolvent,thepetroleumcokewasseparatedintoE1,E2,E3,whichanalysiswasmainlyby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TheGC-MSrevealedthatalkanesandaromaticswereenrichedinE1,organooxygencompoundsinE2andpolycyclicaromaticsandthiophenesinE3.ThecorrespondingGC/MSgavethedetailedspecificmolecularstructureinformationofpetroleumco
ke,whichprovidedamethodtounderstandpetroleumcokestructureatthemolecularlevel.Keywords:petroleumcoke;sequentialextractions;solubleorganicmatter  最近十余年来,随着原油需求量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增加以及原油严重重质化,石油焦的产量激增,造成了市场上供大于求的局面[1]
。目前石油焦一般只用于电解铝业及用作燃料,由于其售价低,附加值低,对焦化工艺的经济性带来了不利影响。制约石油焦高附加值、非燃料[2]
利用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人们在分子水平上对石油焦的有机组成结构知之甚微。传统研究石油焦有机组成结构局限于元素分析及工业分析[3]
,很难到一种从分子水平上检测石油焦中有机质组成的方法。有鉴于此,基于“可分离、非(弱)破坏性”分析理念[4]
,本文主要探讨了以不同极性溶剂对小粒石油焦进行逐级超声萃取,并且对获得的三级萃取物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实现石油焦
中可溶有机质在大分子结构上的脱离,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石油焦中有机质的组成结构提供了可能。
1 实验1.1 实验原料
本实验选用某石化焦化车间生产的石油焦作为实验原料,利用球磨机将石油焦磨碎至小粒焦,用200目筛进行筛选,将
直径大于200目(颗粒尺寸>75μm)的粒焦去除,然后将筛选后的小粒焦在1
00℃的干燥箱中干燥48h,以确保小粒焦充分干燥,避免对后续试验造成影响。表1 石油焦工业、元素分析结果
工业分析
MadAdVdaf元素分析(daf)
CHNOdiffSt,d0.64
0.25
10.01
91.96
3.67
1.51
1.01
1.85
  注:Diff:通过减差法;daf:干燥无灰基;Mad:水分(空气干燥基);Ad:灰分(干燥基,即,无水基);Vdaf
:挥发分(干燥无灰基)。1.2 实验步骤
将100g小粒焦样品置于1L烧杯中,先放入900mL的石
油醚作为萃取剂,然后将烧杯置于超声波清洗仪中在35℃下进行超声萃取2h。萃取液再通过抽真空过滤转移至缓存罐中,用烧瓶将缓存罐中的萃取液转移出来,并用旋转蒸发仪在常压
下除去多余的溶剂,浓缩至3到5m
L,然后转移至称量瓶中。将称量瓶放在阴凉处,使溶剂在自然条件下挥发至恒重。继续往1L的烧
杯中加入新鲜溶剂(或者是纯净的回收溶剂),进行
第2次萃取。重复萃取操作,
直至最后一次萃取浓缩液采用气相谱分析(
GC)检测不到任何化合物,以确保这一级萃取彻底。
利用同样操作依次进行第二级乙醇和第三级丙酮/二硫化碳(V∶V=1∶1)溶剂超声萃取,共产生三级萃取物,即E1、E2、E3
。每一级萃取的浓缩液合并进行GC/MS检测分析。·
711·马巍巍,等:石油焦可溶有机质的分离与分析研究
山 东 化 工
1.3 萃取率计算
每一级萃取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X=(M2—M1)/M%;式中,X表示萃取率(%);M是初始样品石油焦的重量(g);M1是指称称量瓶的重量(g);M2是指称量瓶和萃取物的质量。
2 实验结果与讨论2.1 石油醚萃取物(E1
)的分离与分析2.1.1 E1的萃取率
先选择石油醚进行第一级萃取是因为石油醚的极性较小,溶解性也相对较小。萃取率仅为0.27%,为三级分级萃取中最低。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预期E1中主要为烃类化合物。溶剂自然挥发后的E1为黄的非常粘稠的液体。
通过观察萃取率与萃取次数的关系,发现前4次每次萃取率剧烈下降,在接下来的4到16次保持稳定,见图1
图1 E1的每次萃取物率的变化规律
2.1.2 E1的G
C-MS
分析图2 E1的总离子流谱图
表1 第一级石油醚萃取物的GC-MS分析结果
  根据图2和表1,第一级石油醚萃取物中GC-MS共检测
到35种小分子化合物,烷烃、芳烃类类化合物居多。从表1中可以看出,烷烃的碳原子数分布在7到31范围内变化;其中芳烃类化合物中主要是苯及苯的衍生物,这些化合物都是良好的有机溶剂,大多数都是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
2.2 乙醇萃取物(E2
)的分离与分析2.2.1 E2的萃取率
图3 E2的每次萃取物率的变化规律
·811·SHANDONGCHEMICALINDUSTRY            2019年第48卷
 第19期选择乙醇进行第二级萃取是因为乙醇极性较强,而且溶解
性较好。E2这一级的总萃取率为2
.08%。如图3所示,通过观察E2萃取率与萃取次数的关系,
发现逐次萃取率在前5次剧烈下降,
在接下来的5次到10次保持稳定,10次到20次之间出现萃取率的突涨,在之后20次到30次
之间又保持在较低萃取率水平。2.2.2 E2的G
C-MS
分析图4 E2的总离子流谱图
  根据图4和表2,第二级乙醇萃取物(E2)中GC/MS共检测到28种化合物,通过分析比较,E1中含有大量烃类而几乎不含杂原子化合物,而E2中则富集了相当多的含氧有机物。
对这些这些含氧有机物进行针对性分析,共检测到13种含氧化合物。这些含氧化合物可以分为醇类和醛类,其中包括6种醇类化合物和7种醛类化合物。
检测到的2-乙基己醇含量非常丰富,GC-MS检测结果显示其含量超过90%。这种化合物被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制造业,比如粘合剂,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化妆品,柴油和润滑油的添加剂等。
表2 第二级乙醇萃取物的GC-MS分析结果
表2(续)
2.3 丙酮-二硫化碳萃取物(E3
)的分离与分析2.3.1 E3的萃取率
图5 E3的每次萃取物率的变化规律
E3这一级的总萃取率为4
.10%。如图5所示,通过观察萃·
911·马巍巍,等:石油焦可溶有机质的分离与分析研究
取率与萃取次数的关系,发现逐次萃取率在前2
0次剧烈下降,在接下来的2
0次到70次保持稳定。2.3.2 E3的G
C-MS
分析图6 E3的总离子流谱图
表3 第三级丙酮-二硫化碳萃取物的GC-MS分析结果
表3(续)
  根据图6和表3,第三级丙酮-二硫化碳萃取物中GC-MS
共检测到41种化合物,其中大部分为稠环芳烃类及噻吩类化合物。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这一级萃取的稠环芳烃变化范围从单环到五元环,其中检测到2种单环芳烃、2种二元环芳烃,6种三元环芳烃,11种四元环芳烃及5种五元环芳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级萃取中检测到了大量的杂原子化合物,主要是含氧、氮原子类的化合物。
单环芳烃中,以三甲基苯为主,三甲基苯用于有机化工原料,制取合成树脂,聚酯树脂稳定剂,醇酸树脂增塑剂等;还可以用于生产活性艳蓝,K-3R等染料中间体。
三元环芳烃中以蒽为主,蒽可用作发光材料,特别是用于涂层,如用于吸收紫外光;用于制造蒽醌和染料等;也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汽油阻凝剂等。
四元环芳烃中以芘为主,芘是有机合成原料,氧化后用于染料、合成树脂和工程塑料;还可制杀虫剂、增塑剂等。
3 结论
(1)GC-MS检测显示在E1中检测到35种小分子化合物,富集了大量的烷烃、芳烃类类化合物。其中,烷烃的碳原子数分布在7到31范围内变化;芳烃类化合物中主要是苯及苯的衍生物。
(下转第128页)
4 结语
通过分析比较上述五种测定总氮的方法,可以发现如下结论: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离子谱法去除了干扰检测结果的SO
2-,并且省去了繁琐消解的步骤,避免了空白值过大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紫外在线消解-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的优点是不需要进行水样的预处理,操作简洁高效,自动化程度较高,方便在常压下对水样进行检测。高温催化氧化法与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具有相同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人为误差较小,能够适应较多类型的水质,能够快速得出结果,因此在总氮测定过程中有较大优势。连续流动分析法尤其适合对大批量样品的分析检测,效率更高且人为误差更小,是一种高效的总氮分析方法。臭氧紫外联合-分光光度法在节省人工和时间的同时确保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适合用于在线连续监测。但是由于用到臭氧发生器,检测成本比较高。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的优点在于此法测定水样时步骤较少,所用到的试剂易得且种类较少,对仪器的精密程度要求也不高,因此便于大面积推广;此法的弊端有如下几点:①消解所用到的高压灭菌锅体积较大,不便移动,且容易有安全隐患,因此不适合随时随地测定;②测定过程中,试剂的配制都是由实验人员手动操作,容易出现误差;③由于国产的过硫酸钾试剂含氮量普遍较高,测定时出现空白值过高的几率较高,水样的检测结果偏低的可能性也较高,从而影响实验的准确性。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一次或多次重结晶的方法来提高国产过硫酸钾的纯度。
总之,总氮的测定正在朝着更简洁、更环保、更安全的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在线连续监测也是目前发展的一个大方向,以方便、快速、高效为主要目标而不断进行改进。由此可知,未来普及的总氮测定方法会是更加高效、更加自动化、更加智能化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郝冬亮.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氮的影响因素[J].中国给水排水,2014,30(12):148-150.[2]史艳芬.水质分析中总氮测定的影响因素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7(6):140-141.
[3]刘 威,付海曦,赵成娟,等.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总氮的新方法[J].中国给水排水,2011,27(20):97-99.[4]刘婉秋,沈秋莹.水样中酸碱度对总氮测定的影响初探[J].
环境科学导刊,2016,35(S1):200-203.
[5]张国郁.离子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总氮和总磷[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4,50(12):1577-1578.
[6]张晓云,郭小燕.离子谱法测定地表水中总氮[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4,26(4):51-53.
[7]连 芸,张 涛,洪雪花,等.测定水中总氮的消解方法[J].环境科学导刊,2012,31(2):108-109.
[8]唐景静,黎丽萍,区一杭.燃烧氧化-电化学法测定地表水和废水中的总氮[J].中国环境监测,2016,32(1):108-111.
[9]赵 莉.高温燃烧法测定水质总氮[J].分析试验室,2015,34(8):965-968.
[10]杨 帆,刘文君,李 珉.高温催化氧化直接测定水样中的总氮[J].甘肃科技,2015,31(19):58-61.
[11]李 静.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水中总氮的不确定度评定[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35(9):11-13.
[12]王志瑞,张施施,张 玲,等.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地表水中总氮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8):66.
[13]李 清,杨慧中.臭氧紫外联合-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总氮[J].光谱实验室,2011,28(1):251-255.
[14]于佳冉,杜 乐,尚伊娜.两种总氮测定方法的比较及分析[J].环境与发展,2017(3):190-191.
[15]黄文婷,周 俊,张奇磊.水体中总氮测定的影响因素及方法改进[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7,9(6):45-47.
[16]于 凤,徐 亮,刘昌盛.离子谱法检测污水中总氮含量的研究[J].大氮肥,2017,40(4):274-277.
[17]胡粝丹,李晓晔,苏 静.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离子谱法测定地表水中总氮[J].化学工程师,2017(1):27-29.
[18]秦 杨.离子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表水中总氮的比较试验[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32):45.
[19]达莉芳,施玉格.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地表水中总氮[J].干旱环境监测,2017,31(1):5-8.
[20]沈明蕊.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总氮值不稳定的原因[J].低碳世界,2016(29):30-31.
(本文文献格式:刘 宇,赵炳谚,孙好芬.地表水中总氮的测定方法比较[J].山东化工,2019,48(19):127-128.
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櫟
(上接第120页)
(2)E
的GC-MS检测结果显示检测到了28种化合物,其中富集了大量的含氧有机物。这些含氧化合物主要包括醇类和醛类。
(3)E
的GC-MS检测结果显示检测到41种化合物,其中大部分为稠环芳烃类及噻吩类化合物,这一级富集的稠环芳烃变化范围从单环到五元环,其中检测到2种单环芳烃、2种二元环芳烃,6种三元环
芳烃,11种四元环芳烃及5种五元环芳烃。另外,还检测到了大量的杂原子化合物,主要是含氧、氮原子类的化合物。
(4)本文提出了一种石油焦的“逐级可溶化,精细分离,非(弱)破坏性”分析方法,该方法将石油焦的常温分级萃取与现代分析检测手段相结合,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石油焦中有机质的组成结构提供了可能。
参考文献
[1]罗艳托.石油焦市场发展趋势概述[J].石油规划设计,2008,19(6):10-11.
[2]施辉献,谢 刚,杨 猛,等.石油焦工业应用综述[J].炭索,2012,151(3):35-39.
[3]缪 超,宋爱萍.我国高硫石油焦市场现状与预测[J].石油规划设计,2012,23(1):16-22.
[4]魏贤勇,宗志敏,孙林兵,等.重质碳资源高效利用的科学基础[J].化工进展,2006(10):1134-1142.
(本文文献格式:马巍巍,郝涛远.石油焦可溶有机质的分离与分析研究[J].山东化工,2019,48(19):117-120,128.
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櫰
(上接第126页)
[10]李 强,张 倩,岳 磊,等.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测定化妆品中9种禁用激素[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6,39(6):28-32.
[11]刘华良,李 放,杨 润,等.超高效液相谱-串联质谱法分析化妆品中的常见抗生素及甲硝唑[J].谱,2009,
27(1):50-53.
(本文文献格式:张 贞,吕 所,何光侣.超高效液相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检验婴儿护肤品中氟康唑等7中禁用组分[J].山东化工,2019,48(19):121-126,128.)

本文发布于:2023-05-03 16:19: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3752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萃取   石油焦   测定   检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