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阅读: 评论:0

2021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卷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A. 海鸥.(òu)怪诞.(yán)校.对(jiào)
B. 哭泣.(lì)誓.言(shì)疲惫.(pèi)
C. 督促.(zú)折.扣(sé)澄.清(chéng)
D. 熄.灭(xī)羡慕.(mù)保佑.(yòu)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
..的一项是()
A. 风筝灵机一动胸有成竹
B. 高粱天崖海脚持之以横
C. 和蔼白手起家眉开眼笑
D. 侵略神通广大无可奈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
..的一项是()
A. 阳朔遇龙河的美景使游人流连忘返
....。
B. 在临桂新区,一栋栋海市蜃楼
....拔地而起。
C. 新型冠状病毒不断变异,精益求精
....,传染性越来越强。
D. 班长的演讲充满激情,语无伦次
....,得到了同学们的好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使桂林农村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B. 学生能否坚持体育锻炼,是拥有强健体魄的关键。
C. 桂剧演员伍思婷荣获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D. 今年桂林市“3•15”行动集中销毁了大约3000件左右的伪劣产品。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对应错误
..的一项是()
A. 李白——东晋田园诗人
B. 《论语》——儒家经典
C. 信天游——陕北民歌
D. 尊君——敬辞
6.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石灰岩进行溶蚀和冲刷而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
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地下河、暗湖。
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其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区,川、渝、湘、晋、
甘、藏等省区部分地区亦有分布。
【材料二】
桂林山水,素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著称于世。那么,独具特的桂林山水,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数亿年以前,广西与云贵地区是连成一片的汪洋大海,海底有大量含石灰质的沉积物,经过久远的时间,最终形成了厚度达3000多米的石灰岩,之后又由于地壳的运动,海底上升成为陆地,因此桂林的山大多以石灰岩为主。
石灰岩中含有碳酸钙,遇水很容易被溶解,而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又有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发育广泛的特点,导致这里的岩石具有更好的可溶性和透水性,因此桂林的山只要出现一点点缝隙,无孔不入的水就能溶蚀出一条条通道来,并使山体的裂缝不断扩大。如果石灰岩的裂缝是直立的,水就沿着裂缝向下溶蚀。最初扩大成漏斗状的凹坑,然后扩展成碟状洼地;再继续扩展,洼地相通了,剩下没有被溶蚀的岩石,就成为孤峰残柱。
而如果水继续沿着岩石裂维不断溶蚀岩层,又会形成复杂的地下溶洞。有的河流遇到地下洞穴,就会在地面上突然消失,转为地下暗河。
同时,环绕着桂林的漓江水系,其水流也如刻刀般雕蚀着深厚的石灰岩,溶蚀了盆地中一个个山峰的坡角,使其坡面不断崩塌平行后退,将其塑造成一座座分离的山峰,形成峰林平原。山与水的组合,也就形成了以典型喀斯特地貌为特征的桂林山水的优美风景。
分布广、厚度大、质地较纯的石灰岩,是桂林形成喀斯特地貌的物质基础;而丰富的降水和流经的水系,是桂林奇峰异洞的主要雕塑者。它们共同完成了桂林山水的打造工程。
【材料三】
“当阿拉斯加天寒地冻,桂林却鸟语花香。”2021年3月23日,“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在中国微博上这样对比中俄外长在广西桂林举行的会谈与此前中美高层对
话的不同氛围。桂林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不仅是中国的一个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更是一张向世界传递和平友好的亮丽“名片”。
3月22日至23日,中俄两国外长在广西桂林举行了愉快的会谈后,王毅这样形容中俄关系:“桂林山水甲天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样甲天下。”在这个世界局势敏感微妙的特殊时期,“桂林”被中外众多媒体推到舆论的中心,而“桂林”两个字向世界传递的是中俄两国“和平”“友好”“团结”“合作”
等理念。
桂林在世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人们说起桂林,脑海中浮现的是秀美的自然山水,以及人与自然融合的画面。春天的桂林,绿树繁花,处处生机勃勃,是一个与“美好”
联系在一起的地方。对于俄罗斯驻华大使推荐桂林作为此次中俄外长会谈地的作法,王毅认为“是非常明智的,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俄罗斯正是中国的“贵邻”。
在桂林的时间虽短,但拉夫罗夫外长感受到的是桂林城市的美丽,以及中国人民的热情。俄罗斯外交部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则视频,记录了拉夫罗夫访华的片段。
在视频中,拉夫罗夫站在游船上游览漓江,他不断向其他游船上的中国民众挥手致意,身体语言传递出轻松与愉悦,仿佛到老友家做客一般。这次访华之行,他对桂林印象深刻,评价很高。他说“桂林是中国风景最美的地区之一”,他感谢“亲爱的朋友”邀请他访问桂林。
(来源《桂林日报》记者王光星刘倩,有删改)
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理解有误
..的一项是______
A.喀斯特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称它为岩溶地貌。
B.喀斯特地貌中的地下类型有溶洞、地下河、暗湖。
C.桂林山水,素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著称于世。
D.桂林山水形成的唯一原因是桂林具有分布广、厚度大、质地较纯的石灰岩。
给【材料三】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最恰当
...的一项是______
A.桂林成为中国向世界传递和平友好的“名片”
B.世界局势处于敏感微妙的特殊时期
C.俄罗斯是中国的“贵邻”
D.拉夫罗夫外长游览漓江
对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
..的一项是______
A.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下定义)
B.环绕着桂林的漓江水系,其水流也如刻刀般雕蚀着深厚的石灰岩。(作比较)
C.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石灰岩进行溶蚀和冲刷而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
总称。(打比方)
D.海底有大量含石灰质的沉积物,经过久远的时间,最终形成了厚度达3000多米的石
灰岩。(列数字)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删去后,对原意影响最小
....的一项是______
A.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
..,其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区。
B.因此桂林的山大多
..以石灰岩为主。
C.而“桂林”两个字向世界传递的是中俄两国
..“和平”“友好”“团结”“合作”等
理念。
D.他说“桂林是中国风景最美的地区之一
..”,他感谢“亲爱的朋友”邀请他访问桂林。为宣传魅力桂林,旅行社拟写了几则宣传语,其中不合适的一项是______
A.一城山水经典,千年诗画桂林。
B.山水桂林,旅游天堂。
C.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D.永恒的山水,世界的桂林。
7.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______
A.有仙则名.(出名)
B.斯.是陋室(这)
C.可爱者甚蕃.(多)
D.陶后鲜.有闻(新鲜)
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的一项是______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温故而知新
C.濯清涟而不妖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错误
..的一项是______
A.南阳/诸葛庐
B.往来无白/丁
C.中通/外直
D.不蔓/不枝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请根据【甲】【乙】两文填写表格。
8.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从视觉和______ 两个感官角度,描绘了潼关______ 的特点。说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在曲中的作用及表达的情感。
9.填写名句。
①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______。(曹操《观沧海》)
②但愿人长久,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③前不见古人,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④将军百战死,______。(《木兰诗》)
⑤仍怜故乡水,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⑥枯藤老树昏鸦,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⑦十五从军征,______。(《十五从军征》)
⑧世有伯乐,______。(韩愈《马说》)
10.名著阅读。
请根据下列章节名称,在书名号里写出对应的小说。
①尼摩船长的邀请《______》
②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______》
11.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那罗刹心痛难禁,只在地上打滚,疼得他面黄唇白,只叫:“孙叔叔饶命!”行者却才收了手脚道:“你才认得叔叔么?我看牛大哥情上,且饶你性命,快将扇子拿来我使使。”罗刹道:“叔叔,有扇,有扇!你出来拿了去!”行者道:“拿扇子我看了出来。”罗刹即叫女童拿一柄A扇,执在旁边。

本文发布于:2023-05-03 18:11: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3754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下列   溶蚀   形成   石灰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