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导游考试-北京导游基础知识汇总

阅读: 评论:0

第一章北京地理概况
古人云:“幽州之地,北枕居庸,西拥太行,东临渤海,南俯中原,诚天府之国。”北京北部的军都山属燕山山脉,西山属太行山山脉。太行山与燕山在南口附近的关沟交会,合成了一个向东南方向展开的大山弯,山弯中环抱的就是北京平原。北京平原极像一个半封闭状态的海湾,故历来被称作“北京湾”。北京市地形为西北高、东南低,平原占1/3,山地占2/3。
北京市简称京,为历史悠久的古都,世界著名的文化古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自从50多万年前周口店的“北京人”燃起了人类文明之火,3000多年前燕蓟古城兴建,直至辽、金、元、明、清在北京建都,人类文明的脚步从未停息,一脉相承。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端。从地理位置来说,北京南接华北大平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正处于中国三级地势阶梯的交接处。
北京市东西宽160千米,南北长176千米,总面积16807.8平方千米。其中,山区约占62%(10417.5平方千米),平原约占38%(6390.3平方千米)。市区规划范围为:东至定福庄,西至石景山,南至南苑,北至清河,面积1041.0平方千米。
北京市地理坐标为:39。28‟-1。05‟,东经117。30‟一115。25‟,南北跨纬度约1。37‟,东西跨经度
约2。05‟。天安门地理坐标为:北纬39。54‟27”,东经116。23‟17”,是北京的标准中心坐标点。天安门广场海拔高度为44.4米。
北京市最北端位于怀柔区石洞子村北,最南端在大兴区榆垡镇南永定河畔,最东端位于密云县花园村东大角峪,最西端在门头沟区东灵山顶。北京市的周边是河北省和天津市。
第一节山水
北京地貌景观总体特征是西北高、东南低,地势垂直高差大。北京西部、北部及东北部三面环山,东南部是向渤海缓倾的北京平原,永定河、潮白河、温榆河自西北向东南蜿蜒而过,奠定了“前挹(yi)九河,后拱万山”的地理形胜。
北京西部山地俗称西山,属太行山余脉;北部和东北部山地统称军都山,属燕山山脉。最高峰位于北京西北部边境,第一高峰东灵山海拔2303米.第二高峰海坨山海拔2241米,第三高峰百花山海拔2218米。
北京平原主要由永定河、潮白河等水系形成的冲洪积扇堆积而成,海拔一般不超过100米,大部分在20-60米,最低处海拔仅8米,北京城坐落于永定河冲洪羽扇的脊部。
北京市地理坐标经度相间2。05‟,纬度横跨仅为1。37‟,其水平地带性差异不大。但垂直地带性变化
十分明显,垂直高差达2295米,在短距离内形成了平原、台地、丘陵、低山、中低山、中山不同的垂直景观带,加之北京背山面海地形的特殊习响,使北京的气候条件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要复杂得多,为北京旅游的立体开发提同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考试大北京主要山峰平均海拔1000—1500米左右,境内著名的三大高山有东灵山、海坨山和百花山。此外,雾灵山、云蒙山、妙峰山、上方山、鹫峰等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一、北京著名的山峰
1.东灵山
东灵山位于门头沟区西部,与河北省怀来、涿鹿和涞水县相邻,海拔2米,为北京第一高峰。高海拔造就了东灵山特有的山地气候,夏天山顶上最低气温可达零摄氏度。盛夏时东灵山是一派花的海洋,姹紫嫣红,交相辉映。林木分为三层:最高为乔木层,主要由落叶松、青杨、山杨、栎(li)、槭(qi)等抗寒树木构成;中层是灌木层,主要有荆条、毛榛等低矮的灌木;最低层是草本层,有鹿蹄草、舞鹤草等。在海拔1400米左右生长的一棵直径达80多厘米的云杉,在华北地区极为珍稀。植物的繁衍为动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这里有野山羊、狐狸、獾、狍,松鼠,还有大量松鸡、黄鹂、杜鹃等鸟类。1982年以后,从甘肃、青海、西藏相继引入了几百头牦牛,“牦牛迎客”成为东灵山旅游产品的新亮点。
2.海坨山
海坨山位于延庆县西北部国家级松山自然保护区内,与河北怀来、赤城两县交界,海拔2241米,为北京的第二高峰。
“海坨飞雨”是著名的延庆八景之一,山地草甸和大片天然黄花菜在华北地区极为少见,山顶石海和桦树林也十分著名。海坨山夏季凉爽,气候宜人是北京著名的避暑胜地。
有京郊最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垂直带谱十分明显。1000米以下主要是人工林,1000—1600米为次生油松林,1600--1800米为栎桦林,1800米以上为山地草甸。海坨山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药材资源。植物主要有华北落叶松、胡桃楸、山杨等;药材资源有党参、刺五加等,动物有金钱豹、斑羚、狍、獾等。
3.百花山
百花山位于门头沟区黄塔乡和房山区史家营乡交界处,海拔2218米,是北京的第三高峰。
山顶130多公顷的草甸上植物繁茂、山花遍地,不同海拔高程分布着多种物种,被誉为北京的天然植物园。高海拔处为山地草甸、华北落叶松林和桦木林,其中的华北落叶松林是北京现存最大的华北落叶松落;低海拔处是落叶阔叶林带,主要有山杨树和栎树林等。百花山四季景不同,春天自下而
上绿层层加深、百花点缀,彩斑斓;夏天绿意浓浓,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秋天叶红霜重彩缤纷,姹紫嫣红;冬天青松挺拔,傲立白雪之中。
百花山还是一个天然动物园,野生动物有150多种,主要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斑羚、褐马鸡,还有野猪、狐狸、野兔等。各种禽类动物有20多种,主要有黄鹂、杜鹃等。百花山八景有“云顶日出”、“晚霞映翠”、“百花瀑布”、“万年冰肌”、“百花草甸”、“古树擎天”、“云海升腾”、“白蟒长啸”。来源于考试大
二、北京的水
(一)五大水系
1.永定河水系
永定河是由洋河、桑干河和妫水河在官厅水库附近汇合而成,汇人海河注入渤海,全长681千米。洋河有三源,东西洋河发源于内蒙古兴和县,南洋河发源于山西阳高县。桑干河发源于山西宁武县。永定河在北京境内流经延庆、门头沟、石景山、丰台、房山、大兴等区县,长约170千米,流域面积3168平方千米。永定河历史上曾称卢沟河、浑河、无定河。因其含沙量大,素有“小黄河”之称。
2.拒马河水系
拒马河发源于河北涞源县,在都衙口入房山流经“十渡”风景区,在张坊附近分为南、北拒马河。北拒马河接纳大石河、小清河,东流至河北涿州市附近汇人白沟河;南拒马河自张坊向南,在河北定兴县接纳易水后与白沟河汇合,始称大清河最后汇人海河注入渤海。拒马河在北京流域面积为2219平方千米。
3.温榆河水系
温榆河是北运河的上源,它发源于昌平,汇军都山南麓及西山诸小河流,由东沙河、北沙河、南沙河汇合于沙河镇,出沙河水库,称温榆河;河水流经昌平、顺义、朝阳,至通州区北关,始称北运河。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段,历史上曾是漕运粮食的水道,粮船在通州入通惠河到达元大都积水潭码头。温榆河是发源于本市的惟一的河流,流域面积4423平方千米,是北京市最主要的排水河道
4.潮白河水系
潮白河水系由潮河和白河两水系组成,潮河发源于河北丰宁县,在北京密云古北口入境;白河发源于河北沽源县,在延庆白河堡人本市;两河一南一东注入密云水库,再分别流出,于密云城南河槽村交汇,始称潮白河。至天津称潮白新河,注人渤海。潮河和白河是密云水
库的重要水源,是北京主要供水源地,境内流域面积5613平方千米,是本市流域面积最大的水系。
5.泃(j)河水系
泃河水系发源于河北省兴隆县长城黄崖关北,泃错二河于平谷区西南交汇,在马坊东南出境人河北省三河市,在天津宝坻区九王庄与洲河汇合,称蓟运河,至天津北塘注入渤海。泃河水系在北京境内流域面积为1377平方千米,是本市流积最小的水系,海子水库(金海湖)下游收纳了将军关河、土门河、黄松峪河、北寨河、鱼子山河、豹子峪河、错河及顺义区金鸡河等河流。
(二)五大水库
1.密云水库
密云水库位于密云县城西北,建于1958--1960年,总库容43.75亿立方米,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库,是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和城市用水等综合功能的特大型水库,是京城用水最主要的供水源地。
2.官厅水库
官厅水库位于延庆县与河北怀来县交界处,建于1951--1954年。总库容22.70亿立方米,1988年库容扩大到41.6亿立方米,为综合性利用水库。
3.海子水库(金海湖)
海子水库位于平谷区城东,建于1959--1960年,1973年扩大库容,总库容1.21亿立方米。供平谷工农业用水及旅游,已改为金海湖公园,1990年亚运会水上项目在此举行。
4.怀柔水库
怀柔水库位于怀柔区西南,建于1958年。总库容0.98亿立方米。改建后总库容为1.15亿立方米。主要供城市用水及怀柔、顺义农田灌溉,也是京密引水的输、配水枢纽,是京城主要供水源地之一。
5.十三陵水库
十三陵水库位于昌平区十三陵东南,建于1958年,总库容0.81亿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发电、灌溉、养殖、旅游为目的的综合性中型水库。水库中央建有九龙宫对游客开放。
(三)北京历史上著名的河湖
1.莲花池
莲花池古称西湖、洗马沟,位于京城西三环中路东侧,是今日北京城内一座典型的城市水系遗址公园。莲花池的古老历史可上溯数千年,与北京城的发展史相辅相成。从北京城之开始的蓟城一直到辽金的都城,都是依于莲花池水而生存发展的。3000多年前的蓟城就是以此处泉水为供水水源而建的城
池。莲花池水南流后,注入凉水河,经通州区张家湾,再人北运河。古代莲花池的水源是相当丰沛的,当时的湖面很可观,《水经注》载:“湖东西二里,南北三里,盖燕之旧池也。绿水澄溶,川亭望远,亦为游瞩之声所也。”金中都时代,更加发挥了莲花池的作用,不仅以其为供水水源,还以此为造景建园之基础,如西苑和太液池(中都城内的鱼藻池)均以此湖为水源。
京杭大运河从天津到北京通州北关这一段,叫北运河。温榆河为北运河的上源。明王朝在通州城、张家湾两处建造了许多巨型仓库,将运到的漕粮多一半存在这里。明清两代,当通惠河航运段淤塞或枯水时期,南来北往人客与物资多以张家湾码头为转运站,张家湾呈现出千帆汇聚、百货云集的繁华景象。
目前北京城近郊区的河流,大多注入北运河,北运河是北京最主要的排水河道。近年来通州区已在北运河北关至张家湾一带兴建起大运河旅游区。
3.通惠河
通惠河是京杭大运河最北的一段。元世祖忽必烈为解决江南漕粮运抵大都城的问题,命
郭守敬为都水监,主持新河工程。至元二十九年(1292),新河工程正式开工。郭守敬首先千方百计地开辟水源,他从昌平县的白浮村起,沿山麓、按地势向南开凿集水渠,汇集白浮泉、双塔河、玉泉等
河水入瓮山泊(今昆明湖)。瓮山泊以下,利用玉河(南长河)为引水渠道,从和义门(今西直门)北水关入城,注于积水潭。随后郭守敬又主持开凿了积水潭以下的通航河段。通航河段从积水潭向东,
然后沿皇城东侧南流,出大都城南城墙,再沿金代的金口河故道向东,至通州接北运河。
这条新河全长82千米,经过一年多的施工,主体工程建成。忽必烈赐这条新河名为通惠河。通惠河的建成,使南来的粮船可直接驶进积水潭,大都的粮运问题基本解决。
通惠河航运段于明初淤废,其后虽多次修复,但终因水源不足,功效皆不及元时,水闸数目也大为减少。明清两代,因城内故河道被圈人皇城之内,漕船遂以东便门外的大通桥为终点码头。故后来的通惠河仅指东便门外水闸至通州这段26 千米长的河道。最近,朝阳区高碑店通惠河岸边已修复了一段古运河码头,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4.高梁河
高梁河是北京城的又一条重要河流。高梁河与北京城市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元大都城的建立,是北京城从莲花池水系向高梁河水系的转移。古高梁河有两段河道。西段河道是从永定河出山后在石景山附近分出的一条支流,但由于永定河南移,这一段河道逐渐淤塞了。古高梁河东段的具体位置在今紫竹院处,它从紫竹院出来后过白石桥、高梁桥、西直门,到德胜门处分两支,一支继续东流,沿今
北护城河一线向东,经东直门坝河人温榆河。另一支向南,由德胜门南下,过今积水潭、什刹海、北海、中南海,穿过长安街,经前门、金鱼池、龙潭湖,出左安门,过十里河村东南,经马驹桥人永定河。据近年对地下埋藏的古高梁河道探测,最宽处达600米,曾是史前期的永定河故道。
5.六海水系
在西城区东部,有六个相互连通的湖泊组成的内城庞大水系。六海指后三海(西海、后海、前海)和前三海(北海、中海、南海)。目前北京旅游界又统称后三海为什刹海。六海原是古永定河(高梁河)故道的洼地,后因潴水而形成湖泊,金代称白莲潭。
元世祖忽必烈时期,郭守敬主持新河工程,引白浮泉、玉泉诸水注于积水潭。
元代的积水潭不但涵盖今日之后三海,且水深面广,东西宽达二里,东南面与太液池(今之北海和中海,当时尚无南海)相连,呈现“汪洋如海”、“水天一”的景象。那时京杭大运河南来的粮船,可经北运河、通惠河驶进元大都的积水潭。积水潭遂成为漕运终点码头,呈现出一派航运繁忙、“舳舻蔽水”的兴旺景象。
明代前期因北京城池的改造,城内部分河道被圈人皇城之内,漕运船只不再进城,加上水源减少,积水潭水面缩减,湖泊的名称也发生了变化。今日的西海当时仍称积水潭;今日的后海和前海当时统称什刹海。太液池南部增辟了南海。明代后期,太液池始按地域分称北海、中海、南海。考试大
清代,前三海分别称北海、中海、南海;后三海分别称积水潭(即今日的西海)、什刹海(即今日的后海)、前海。现六海水系的水源来自密云水库,六海两岸名胜古迹众多,北海公园和什刹海景区已成为北京的重要景点。
6.长河
历史上长河分北长河与南长河两段。北长河位于海淀区玉泉山和颐和园之间,发源于玉泉山的“天下第一泉”,经青龙闸流人昆明湖。玉泉山泉水断流后,北长河成为排水河道。南长河北起昆明湖的绣绮闸,南至西直门北的三岔河口,与北护城河相连。南长河系古代通惠河的引水河道,全长10.8千米。南长河在清末又称御河和玉河,是慈禧太后从水路去颐和园的交通要道。高梁桥附近的“绮红堂”御码头是当年慈禧太后登船去颐和园的起点。1966年开挖京密引水渠时,使用了南长河从绣绮闸至长春桥的河道,在长春桥处建8米宽的长河
分水闸——长河闸,故现在的南长河起点改为长河闸,现河道长5.5千米。从绣绮闸经长春桥至玉渊潭这段京密引水渠河道又称昆玉河,目前在南长河和昆玉河上已开辟了水上旅游项目。
7.筒子河
筒子河是紫禁城的护城河,全长3.5千米,水面宽52米。以神武门、午门为南北轴线,东西华门为东西
轴线,筒子河划为西北、东北、西南、东南四部分。东华门、西华门和神武门门前路面下各有涵洞将四部分连通。第二章北京历史沿革
第一节古代城邑
一、远古人类遗存及传说
(一)远古人类遗存
在距今50万年以前,由于北京小平原温暖湿润的气候适宜人类的生活和居住,因此,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龙骨山上诞生了北京最早的居民—“北京人”(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在1 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人”属于原始人落,主要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据史料表明,“北京人”已懂得使用火,开始吃熟食。在距今20—1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北京人”经过长期的与自然界的斗争,由猿人进化为早期智人,即新洞人。新洞人已掌握了磨制技术,比“北京人”有了很大的进步。在距今18000—17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新洞人又进化为晚期智人,即考古学上的“山顶洞人”。山顶洞人的体质形态与现代人已基本无异,同时已掌握了缝制衣服及钻木取火等技术。距今约1万年以前,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东胡林人(门头沟东胡林村)离开了祖先世代栖息的山洞到平原上居住、生活,使北京先民生活
的范围、视野更为广阔,原始畜牧业开始萌芽。距今约7000—6500年以前,北京平谷地区出现了上宅文化(平谷上宅村),从其遗址考古发现,此外北京地区原始农业已出现。约4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北京以雪山文化为典型代表,出现了从事原始农业与原始畜牧业的部落。公元前2000—1000年,北京地区的居民结束了石器时代,进入了历史上的青铜器时代,此时燕山南北的历史文化观象,考古学上称其为“夏家店下层文化”。北京地区居民的聚落中,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城市已开始萌芽。
(二)古代传说
传说在几百万年前,北京地区曾发生过一次海浸,海浪翻滚,山水连天,形成了古人所描述的“山朝水拱”、“虎踞龙盘”之势,因此在北京的历史上就有了“苦海幽州”的称谓。“幽州”是传说中北京地区最早的名称。
中古时期,颛顼(zhuan xu)(中古时代部族首领,传说是黄帝的第三代继承者)曾到过“幽陵”祭祀,“幽陵”就是幽州。尧舜时代,在幽州建立了北京地区最早
的都邑,称“幽都”,这些都是远古传说中北京的名称。北京最早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名称当属西周时期的燕蓟古城
二、北京地区城市的起源
(一)北京地区城市产生的地理条件
一座城市的产生,除了社会经济条件外,地理环境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北京湾”经强烈的地质运动后形成了“北京小平原”。“北京小平原”北有高耸的燕山,西有太行山,崇山峻岭,成为南北交通的极大障碍。在两大山脉同合的屏壁中形成的两大天然峡谷自然成为人们往来的最重要的通道。一条是燕山山脉与太行山山脉的交界线,位于北京西北方向的关沟;另一条则是燕山山脉中的一大缺口,位于北京东北方向的古北口,中原地区的人们到西北高原或东北松辽平原,必须要经过“北京小平原”,然后通过关沟、古北口到达目的地。反之,南下也必须经过关沟、古北口这两个天然通道,来到“北京小平原”,然后南下到中原,这样久而久之,“北京小平原”就成了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位于这个枢纽位置上的居民点在

本文发布于:2023-05-04 08:58: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3775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北京   位于   水系   河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