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中学校园景观微

阅读: 评论:0

2023年第02期现代园艺
中学校园是中学生学习和生活最主要的场所,校园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校园环境的建设做到寓教于景、环境育人尤为重要。而目前大多数中学更重视学科学习,校园景观建设的较为单一,学生缺乏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会出现“自然缺失症”、情感淡漠、动手能力弱等问题。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小学劳动课每周不少于1h,并在农业生产劳动方面有具体的规定,比如种植养护植物、蔬菜、饲养家畜等,提倡充分利用学校绿地建设“小苗圃”“快乐农场”等,指导学生开展农业生产劳动。建设部颁布的《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中要求活动场地的设计要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和实践性。
自然教育在我国受到广泛关注,近年来,自然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2021年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发布了《“关于加强自然教育的建议”复文》(2021年第2780号),高度重视自然教育工作,采取多种措施稳步推进我国自然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将自然教育理念融入中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建立劳动教育的户外场所,让学生能够随时与自然接触,对动植物进行观察和认知,体验种植与农耕,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保护环境和热爱自然的情操。
1自然教育概述
“自然教育(Nature Education)”的概念首次由教育家卢梭提出,1767年他在著作《爱弥儿》中提出要有教育者的引导,并顺应孩子的本性,在自然环境中进行体验,才能有助于儿童成长为一个完整、独立、健康的人[1]。
如今,自然教育定义为: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人类为媒介,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与自然建立相互关系,获取自然的本质属性,目的是为了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尊重自然,从而形成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形态[2]。
2自然教育在校园景观中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学校逐步重视自然教育,不少学校开设相关课程和课外活动,并组织学生在植物园、自然风景区中开展自然教育研学活动,但存在路程远、频率低、花费大等问题。而校园景观是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户外环境,是引导青少年对自然认知的重要媒介。但目前大部分中学校园仍是单一的操场、硬质铺装、简单的器械和种植绿地。缺少了能让学生真正参与互动的户外场所,无法为劳动教育开展提供有益的环境。
目前有部分学校开始在校园环境建设中加入自然教育理念。如西安欧亚学院植悟社团队在多所幼儿园营造了自然教育模式种植区,组织家长儿童共同参与建造,形成水生园、岩石园、五感园、可食园等多种功能园区,并结合种植场地开展多项自然教育活动[3];湖南农业大学周晨老师团队营建的“娃娃农
园”已推向了小学校园,包含有自然体验、劳动实践、运动探索和生态堆肥等不同的功能区,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感,将自然教育与校园景观相结合[4];北京四中房山校园在建筑屋顶上设计了有机农场,每个班级固定有一块区域,给师生提供了耕作场地,同时学校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将收集来的雨水浇灌农场作物[5]。总体而言,我国自然教育的校园景观营建多集中在幼儿园和小学校园,中学校园实践相对较少。
3设计实践:西电中学校园自然教育景观微更新3.1场地概况
西安市西电中学位于西安市莲湖区,占地约18667m2,建筑面积10691m2。学校主体建筑为南北两栋教学办公楼,中间为标准操场和主席台,绿地空间较少且较为零散。由于学校已投入使用多年,不会进行大面积的拆改,且景观空间较为零散细碎,因此更适合用景观微更新的方式进行介入。
其中一期的设计场地位于校园西北侧,面积为
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中学校园景观微更新
——
—以西安市西电中学为例
刘凡祯,方亚芬,邓诗曼
(西安欧亚学院,陕西西安710100)
摘要:中学校园景观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大力提倡劳动课的发展的背景下,自然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营造的校园环境,是劳动教育最好的载体。在阐述自然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梳理了目前校园景观营造的现状。并以西安市西电中学校园为例,解析了将自然教育理念融入中学校园景观微更新的设计思路及方法,以期为中学校园景观设计提供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微更新;中学校园;自然教育
基金项目:2021年陕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自然教育
理念的儿童户外空间设计营造”,(项目编号:202112712007S)。2020年陕
西省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资助项目“景观设计”(陕教高办函[2020]2
号)。
作者简介:刘凡祯(1987-),女,副教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教育、风景园
林规划设计。
109
--
2023年第02期
现代园艺650m 2,为东西向带状空间。该场地紧邻学校主入口,为学生和教工的主要出入通道,人流量较大,
道路北侧到学校围墙处为整体绿化并辅以雕塑和墙面浮雕进行点缀,道路南侧到教学楼处为硬质铺装并有列植的法桐,道路两侧的空间为本次景观微更新的场地。
场地存在的问题:(1)景观特不鲜明,
以大面积铺装和绿化为主,绿化方式为简单的绿篱加乔木种植,
形式较为单一;(2)教育功能不突出,目前场地仅有通行功
能,缺少功能性空间;(3)缺少校园文化主题,
场地中有一些景墙雕塑,但形式过于陈旧,对于当代学生缺少吸引力;(4)缺少互动参与性,使用
者很少在该空间驻足停留。
3.2设计理念
根据场地中存在的问题,
将自然教育理念融入景观微更新中,
赋予3种景观设计理念。3.2.1教学的景观。将校园景观环境营造为教育的第二场所,通过自然观察认知和增加交流学习空间等方式,让校园环境的教育特征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2.2永续的环境。将可持续生态理念融入到景观环境
中,以可持续的方式进行设计和营建,
如雨水循环利用、生物多样性设计和废弃物的再利用等,
以减少营建成本及建成后的养护和维护投入,
并培养学生可持续的生活态度和环保理念。
3.2.3真实的实践。通过参与式景观的设计,让学生能
够动手操作和亲身实践,如进行小型节点的搭建、
周期性的耕作、植物灌溉修剪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3分区设计
场地由校园主干道分为南北两侧,
北侧以自然教育为主题,南侧以校园文化展示为主题。由于场地较为狭长,多个功能性的分割容易造成景观破碎,因此在整体
形式上采用长曲线和折线式贯穿各个节点,
增强场地的整体性(见图1)。
3.3.1道路北侧场地。道路北侧原为种植区,
缺少功能性与观赏性。设计将场地由东向西划分成为3个区域:
乐水园、耕耘园和静思园,将自然教育理念融入其中,
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体验感,
达到寓教于乐的功能。(1)乐水园。乐水园位于场地东侧,
紧邻学校大门,并且此处有上下水系统,校方希望在此处设置水景,
活跃整个校园景观。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水景的参与性和教育意义,同时加入生态可持续理念,减少后期水资源浪费与维护费用,因此设计了可进行参与互动的引水装置,以及具有雨水收集下渗作用的旱溪。引水装置和水
渠式水景相连,平时无水,只有按压时才会有水流动,
流出的水体落入到旱溪中,顺着旱溪流入旁边的种植区中,浇灌植物,减少水资源浪费(见图2)。同时旱溪在雨
季时能够滞留雨水,并起到过滤下渗作用,
形成临时性水景景观。此处的水景观设置能够让学生参与互动,
并能够通过旱溪中水量的深浅感知自然的变化。
此园的植物设计考虑到植物对水因子的生态习性,
旱溪边界处经常被水淹,为半湿润半干旱区,
因此选择湿生类植物,如:鸢尾、狼尾草、
千屈菜、金叶女贞等。旱溪到围墙处区域地形逐步抬高,形成自然起伏的种植坡
地,辅以观赏类植物。在旱溪的尾端延续砾石铺装,
设置了岩石园,以展示旱生类型植物(见图3)。通过设置自
然科普的标识牌,还能够让学生了解植物不同的生态习性。
(2)耕耘园。耕耘园位于场地中间,
紧邻乐水园。由乐水园中旱溪的砾石延伸到该区域并成为道路铺装,
两区域由同一种材质联系并形成了自然过渡。
耕耘园中设置了一米菜园、锁孔花园和螺旋花园,让学生能够动手实操,有播种、养护、观察、收获植物等
过程,结合学校生物课程或社团活动,
将学生的课堂引入到户外。通过周期性耕种和物候观察笔记,
让学生深入体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古训,
同时培养其动手能力和自然观察能力。
其中一米菜园紧靠学校围墙,设置了2个弧形区域,距地面抬高50cm,种植各类蔬菜瓜果可食植物,
靠围墙位置添加了攀爬网,可以种植攀援类可食植物,
如黄瓜、豆角等,既满足了植物的生长需要,又美化了围墙界面。锁孔花园为1个U 型空间,在凹空间中可容纳1~2人,可以不用像直线种植区一样需要来回走动就能照顾四周的植物,操作方便。螺旋
花园位于区域中央,
呈螺旋上升的结构,形成了丰富的朝向和干湿区域,
适合不同生态习性的观赏植物和可食植物进行混搭,以丰富生物多样性(见图4)
图1
景观平面图
图2水渠装置图3岩石园
110--
2023年第02期
现代园艺
图4
耕耘园
图5
静思园图6入口植物景观图7校园文化景墙
该园的植物营造考虑到学生进行种植、观察和维护,运用了可食植物、蜜源植物和药草植物。可食类植物以一二年生农作物为主,校方提供不同节令适合种植的
植物,让学生根据植物生态习性进行混合种植,
用到的植物种类有根茎类、绿叶菜类、葱蒜类、茄果类、瓜类、豆
类、薯芋类以及玉米、小麦等其他农作物。
蜜源植物能够分泌花蜜供蜜蜂采集,为开花的草本类植物和木本类植
物,在场地中运用了油菜、
向日葵、芝麻、桂花等。药草植物则运用了麦冬、薄荷、紫苏、
车前草、金银花等。(3)静思园。静思园位于场地西侧,
被其西侧和北侧的墙体围合成L 型空间,相对较安静,在此处设置了木平台和座椅,形成户外休憩区,用于学生平日在此处进
行交流、研讨,且该区域视线开阔,
能够观赏到整个园区景观。由东向西延伸过来的碎石铺装在此区继续延续,并辅以石块汀步,暗示空间的分割。在休息区旁布置了香草花境、荫生花境和小鸟投食器,增加该区域的嗅觉、视觉和听觉体验,以及对鸟类动物的观察。
香草花境主要选用了丁香、
薰衣草、马鞭草、天竺葵和藿香等,荫生花境选用了玉簪、
鼠尾草、绣球、落新妇等。香草花境和荫生花境的主题植物都有一定的季相性,冬季面临着凋零,因此搭配一些园林骨架植物,如小
叶女贞、黄杨、八角金盘等,丰富秋冬季的景观效果
(见图5)。
3.3.2道路南侧区域。道路南侧区域是主入口进来正对
的景观区域,同时紧邻学校主教楼。主教楼的建筑外立面有多个空调挂机,美观性差。因此在这块主要考虑入口视线的景观效果、校园文化的展示以及对建筑外立面消极界面的遮挡。
正对大门处设置植物景观,
以形态优美的点景大乔与花境相结合,突出景观视觉效果(见图6)。由东向西
延伸长折线线条,与对面的曲线相呼应并有所变化。折
线将场地划分成多块不规则的种植区和铺装区,
以种植空间和景墙装置进行穿插式设计。铺装区上设置多块景
墙,高低前后错落,部分延伸到种植区中,
展示西电中学的发展历史、学校特和校园文化等,在铺装上和草坪
中分散布置多个正方体装置,
可以起到装置作用,也可成为座椅,临时休息或欣赏对面园区景观。景墙和正方
体座椅以黄和白为主调,
增加校园青春活跃的氛围感(见图7)。
4结语
校园作为青少年接触最多的环境,
是劳动教育最好的载体。将校园景观作为教育的一部分,
可以将课堂延伸到户外,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以及建立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并逐渐将可持续的理念融入到生活学习当中。
后续研究可以从学生参于角度出发,
探讨校园景观参与式设计和营建的模式,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与实操能力,同时可以探讨自然教育课程的设计延展,以及如何以学生为主对花园进行可持续维护的方法措施。
(收稿:2022-10-20)
参考文献:
[1](法)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2]Uzun    F.V,O.Keles,The Effects of Nature Education Project on th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Behavior [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46(2):48-49.
[3]刘凡祯,吴思睿.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设计研究[J].城市建筑,2020,17(20):41-45.
[4]蒋彬,李波,周晨.基于自然教育的小学校园营造———以长沙市育才第三小学“娃娃农园”为例[J].现代园艺,2021,44(02):60-61.
[5]李虎,黄文菁.北京四中房山校区,北京,中国[J].世界建筑,2015(03):
153.
111--

本文发布于:2023-05-07 12:24: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3856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植物   教育   景观   学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