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税收策略

阅读: 评论:0

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税收策略
新冠疫情的高传染性、不确定性和在世界各地的持续集中,对原本面临简单内外部环境挑战的我国经济带来深度冲击和深层次影响。在我国统筹经济高质量进展的当下,作为在国家治理中有着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地位的税收,如何乐观应对、能动作为相当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提出具体税收政策建议。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新冠疫情对经济的深度影响,主要通过阻挡人员流淌、阻断产业链、转变消费、投资、出口相关的理念、方式以及产业布局与进展规划等,对供应端、需求端施加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来实现,既包括短期的直接影响,还包括长期的持续影响。1.对传统产业的影响。制造业。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把握,我国制造业逐步复工复产,上下游主要市场面对国内和东南亚等疫情把握较好地区的制造业较快恢复性增长,面对其他地区的制造业将需较长时间恢复。分类别看,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1.4%,总体呈先降后升趋势,而受影响较小的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5%和0.4%,其中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等增势明显。旅游、餐饮、住宿、交通运输业。这四大行业依靠流淌性,受新冠疫情冲击最大,主营业务收入断崖式下跌且恢复缓慢。疫情最严峻的时期,据2月12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布《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餐饮业影响报告》显示,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2月份全国70%左右的酒店连
续停业;估计2021年全年住宿餐饮行业增加值为16058亿元,全年同比增速约为-11%。影视消遣业。主要表现为票房总量大幅下滑、影片被迫撤档或推迟首映礼、影视中止或者延期拍摄、消遣业关门歇业与困难重启等方面,疫情防控常态化后,这些问题将会程度不一的长期存在。生活服务业。本文指狭义的生活服务,即为人们日常生活供应的家庭服务。以家政服务为例,业内人士推想,疫情前全国家政从业人员为3000万左右,全国家政产业规模或许在1.5万亿元,因疫情的传染性导致业务直接暂停,以及家政服务企业的营收和进展。房地产业与建筑业。房地产业方面主要是阶段性的影响较大,后期有望较大程度“回补”(需综合考虑居民消费力量受疫情影响下降、刚需的延期等因素)。建筑业方面,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对建筑业企业影响的调查报告》显示,问题主要集中在复工难验收、劳务用工难、资金周转难、供应链保障难、防疫物资选购难,造成大面积延误工期,人工、材料、运输等成本不同程度上涨。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一度陷入内需萎缩和外销受阻的双重逆境。因农产品的季节性和疫情的突然性,前3个月农户损失较重,直接影响农产品加工业,后期面对国内市场的部分逐步恢复、面对国外市场的部分恢复缓慢。2.对新产业、新业态的影响。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无(少)人化、远程办公、数据集中等优势肯定程度上抵消了新冠疫情阻断人流、交通等不利影响,而自动化生产线、无人车间、无人工厂等更加受到业界关注,新冠疫情的冲击促使一些新的需求加速消灭和叠加,为智能制造带来加快进展的机遇。基于互联网(5G)、大数据等信息科技的
服务业。新冠疫情暴发后,人的物理活动范围显著受限推高了互联网时长和流量的显著增加。得益于万物互联趋势下数字新基建的加快,我国网络基础设施经受住了承载问题的考验。可见云办公、大数据、非接触式服务等空间的深化与拓展不但短期受疫情冲击较小,而且中长期相反会得到加速。截至6月份,移动办公用户达到2.25亿人,其中,一季度移动办公用户人数环比增长高153.5%,远超其他领域。大健康产业。据浩悦争辩院问卷调研显示,此次疫情对此利好的领域包括生物医药企业、医疗器械、IVD精准医学企业、医疗服务与才智医疗企业的主要领域,个人与社会因疫情而激发的重视与关注都将推动大健康产业的优化细分和全面进展。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指基于不同产业间的组合、企业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产业链环节的分化、融合、行业跨界整合以及嫁接信息和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新型企业、商业乃至产业的组织形态。新冠疫情对这三大重要因素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从而很大程度上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的布局和节奏。无人零售、无人餐饮、智能物流、无人机配送、无人机巡检、网上医疗、网上训练、VR/AR场景体验等适应新形势的行业和业态已形成蓬勃进展态势。受疫情影响,与经济进展相关的其他影响还包括:对消费方式、心理、结构的影响,投资结构及产业进展规范等方面的影响。
二、后疫情时期,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进展的税收对策
1.经济高质量进展的特质要求。中心强调,中国当前的经济高质量进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奇特生活需要的进展,是体现新进展理念的进展。这一论断明确了高质量进展的目的和手段,其
心是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从目的来看,主要是要推动高质量供应(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从手段来看,主要是要坚持创新、协调、绿、开放、共享的进展理念。可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经济高质量进展最显著的特质要求就是科技创新和绿环保。在当前国内疫情常态化防控及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的特殊形势下,党中心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从统筹国际国内大局动身,提出了加快形成“两个循环”(“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进展格局的战略思路。可见,我国经济高质量进展的态势不会转变,因而科技创新、绿环保的特质要求不会消灭大的调整,转型升级的某些方面还会促进加速。2.税收促进经济高质量进展的着力点。相较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而言,税收是“看得见的手”,能够发出更明显的信号、发挥更直接的作用。近年来,各级政府都很重视在经济进展中充分运用税收政策的乐观作用,以减税降费为特征的一系列税收优待政策的出台对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加企业创新力量等发挥了“看得见”的效用。经济打算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这个反作用主要通过税收经济杠杆(抑制或鼓舞)实现。笔者认为,税收促进经济高质量进展的着力点主要是税收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包括税收政策环境和税收征管环境。一方面整体税收政策要符合宏观经济趋势,要体现税收确定性、公正性,要实现低税负简税制,税收政策稳定性与针对性要有效兼顾、整体税负走低与优先导向明确要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征管效率、改善纳税服务水平,保障税收政策落地更加精准便捷、纳(征)税成本有序走低。从而充分发挥税收通过“抑
制或鼓舞”引导经济进展的综合效益。3.当前促进经济高质量进展的具体税收对策建议。在当前更大力度减税降费的基础上,在新冠疫情影响不断变化和持续深化的背景下,要进一步统筹税收政策与征管服务,增加针对性以实现应对困难挑战的精准度,增加激励性以增加与高质量进展的关联度,更好地促进“六保”、服务“六稳”。一是连续优化普惠性税收优待,进一步降低整体税负。对现有普惠性税收优待政策进行定期评估,以必要性、有效性为准则进行增删和调整。例如可考虑全面扩大留抵退税政策。目前留底退税政策限制较多,照旧有诸多行业未被纳入其中,留抵退税时间范围有所限制,也没有对历史遗留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建议结合中心关于落实“税收法定”的要求及进行中的增值税立法,将留抵税额退税规章写入将来的《增值税法》,将除农副产品实行购进扣除法外的纳税人,全部实行留抵退税政策,缓解中小企业现金流紧急的状况;建议进一步扩大抵扣范围。取消目前对企业支付银行利息的进项税额不得抵扣税额的规定,将符合条件的利息支出列入抵扣范围,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针对国际贸易多元化后外商多种商品同时选购的趋势,放松对生产企业出口产品享受退税的条件限制,进一步扩大视同自产产品范围或者全面取消生产企业非自产货物不予退税相关条款。对参与疫情或符合宏观导向性捐赠的企业予以所得税抵扣时取消企业所得税税前利润12%限额的约束,对同类捐赠的个人行为予以个人所得税抵扣,以进一步鼓舞社会捐赠。二是准时出台和完善“保生存”税收优待政策。主要针对受疫情影响严峻陷入逆境面临生存问题的行业与企业。如中小微企业和上述旅游业、

本文发布于:2023-05-11 05:38: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3953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疫情   进展   经济   税收   企业   影响   高质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