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国王的演讲》和《女王》中的英国近代皇室(西北大学)

阅读: 评论:0

电影《国王的演讲》和《女王》中的英国近代皇室
影片简介:
《国王的演讲》讲述了英王乔治六世为口吃,在语言师莱昂内尔·罗格的帮助下,克服恐惧和自卑,恢复自信,成功发表了著名的圣诞节对德宣战演讲的故事。其实,影片的成功还在于,它是对历史事件的现代化阐释,对王室成员的大众化处理。在影片中,国王不过是一个接受特殊道德操守约束,承担符号化角的平凡人,一个有缺点、有梦想、会害怕、想逃避的普通人。正是这种精准的人物内心刻画和平民情结触动观众的内心,带给他们感动。正如影评所说,它迎合观众的口味,是“一部披着王室外衣的励志影片。
《女王》围绕黛安娜事件,延展出媒体对此的看法,英国民众的情绪,英内阁和新走马上任布莱尔的态度,以及英王真实的想法和处事原则。对于英国公民来说,1997 年是一个极不平凡的年代。英反对党领袖布莱尔赢得选票,正式成为英国首相,他思想的激进和自由主义言论,还不知将英国民众引向何方。备受人民爱戴和敬重的“平民化生”的英王妃黛安娜,因车祸死于法国巴黎。于是,素有以持重、泰然著称的英王伊丽莎白,陷入了极度混乱的思绪中。影片情节跌宕起伏、顿挫波折。成为英国女王以来,皇恩浩荡,母爱天下,
为英国和世界人民所钟爱。
影片中中反映了英国王室中特有的文化元素:
历史政体:君主立宪制
英国是西方民主制度的鼻祖,早在1642年便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和法律至上的原则,但作为妥协的结果,却保留了世袭君主制,形成了君主地位显赫但权限微小的矛盾状况,被形容为“英国政体中诸多似是而非、矛盾对立的绝妙范例”。国王或女王作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世袭元首,是国家统一团结以及尊严的象征,但在政治权力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君主有任免首相、各部大臣等的权力,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不具备实质意义。历经十几个世纪的历史,英国王室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传统文化延续的象征,全国精神凝聚的力量。《国王的演讲》中国王的一切与政治有关的程序都由内阁或教会制定并不能修改,包括国王的演讲稿。《女王》影片开头我们可以从画师和女王的对话中得知女王并没有投票权,对此伊丽莎白二世的反应有些落寞,“很想享受可以表达自己偏好的那种乐趣”。而画师则安慰说:“虽然您不可以投票,但这的确是您的政府。”寥寥数语便将这样一
个君主立宪国家的女王的特殊的政治身份勾勒出来。女王既要保持自己及王室的权威,又要听从首相、内阁,还要再民众面前树立亲民、开明的良好形象。法律赋予她和她的皇室许多特殊的权力,然而这种权力仪式性大于其实质意义。
影片中的矛盾关系:
《国王的演讲》中的矛盾关系主要围绕国王与罗格医生之间的矛盾冲突展开,另外还突出了国王与父亲、兄弟、主教之间的复杂矛盾关系。国王与罗格医生之间:在影片中国王与医生第一次会面时国王还是公爵,他刚刚经历过一次失败的,内心充满了挫败感和沮丧之情。拒绝医生用昵称称呼自己,一来显示出他固执地认为自己已经无可救药,二来也展现了一丝王子的高傲和矜持。罗格医生呢,一对洞悉世事的冷静双眸,展现出他的不卑不亢,沉着冷静,任何情况都没有让他觉得尴尬和别扭。几乎在每一次会面中,他们都会为称呼较劲,经过几次激动人心的较量,最终两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这两位主人公,地位一尊一贱,态度一张一弛,情绪一晦一明。然而,尊者常露荏弱之态,贱者并无卑微之心。国王拘谨矜持、暴躁不安。医生云淡风轻、宠辱不惊,看上去天不怕地不怕藐视权贵,但骨子里却忠君爱国。与父王之间:乔治五世在做完圣诞讲话后让公爵也试试并
且说“知道窍门就简单了”,公爵的嘴嚅喏着想提醒父王自己的口吃,可是面对父亲的滔滔不绝,他半天也没发出任何声音。父子之间并未爆发冲突,但并不见得没有矛盾,王子有想法,不敢说,一个专断自愎的父亲和一个唯唯诺诺的儿子跃然银幕之上。
与王兄之间:当发现哥哥大卫要一意孤行地与辛普森夫人结婚时,公爵不得不进行劝谏。在与哥哥的交锋中公爵的思辨能力并不逊。最后大卫被逼无奈竟然不讲理地说“原来你是这意思?推我下台?”这让公爵的口吃吃全面发作,张口结舌,沮丧无比。与哥哥吵架他只能缴械投降。公爵的口吃其实并不是因为机能问题,而是因为心灵阴影。口吃经常遭受哥哥的取笑。与主教:国王将罗格医生的座位安排在自己的包厢中的这份殊荣引发了大主教的嫉妒,于是他对罗格医生展开了调查,结果如愿以偿地发现罗格医生既无文凭又无资质,于是他就要赶走罗格医生,国王力保罗格医生,大主教说“我关心的是王冠加冕在明君头上”,国王回答“我欣赏你的坦诚,大主教,可这是我的头。”这番冲突,虽不激烈,但对人物的刻画却十分有益。主教忠于职守,但有些许私心,国王坚决笃定,不为旁人左右。
影片《女王》将时间聚焦在戴安娜王妃8月30日在巴黎遭遇车祸,31日去世到9月6日举行葬礼的一周里。女王此时面临着两种身份的冲突:一是家庭伦理,如何处理已经与查尔斯
王子离异的戴安娜的葬礼,并在这样事情的妥善安置中保护皇室的隐私与尊严;另一方面作为国家的元首如何在公众面前对此次事件表态。影片通过这种家庭伦理与公共政治的冲突建构起全片的基本戏剧线索。对于黛安娜的死,一面是冷冷相对的伊丽莎白,一面是悲情涌动的英国民众。真实再现英国当年那令人扼腕的一幕,表现出王权与民权的抗争,媒体舆论与官方言论的对立的场景。《女王》电影虽然没有打斗和冲撞的激烈场面,却有心理角逐和民意与皇旨的对抗激情再现。处于矛盾焦点的伊丽莎白二世,在执柄英王权以来,遇到最大的麻烦,她高大伟岸的皇室威严,温文尔雅的国母形象,在顷刻间土崩瓦解。使其民众对于英王及其同僚的信任,因黛安娜事件降至历史的冰点。面对眼前的窘状,伊丽莎白起初是坚持与冷漠和规避的态度来对付媒体的热议,可最终难逃英国民众对黛安娜去世要求王室出面声明的意愿。最后,在布莱尔的调解下,伊丽莎白低下她那高贵的头颅,在公众面前承认黛安娜合法的王室成员,并以诚恳感人的悼词,感化了英国民众,重拾尊严,再次回到英国民众中来。
同时这也是女王在人们心中形象和地位的一次大转变
白金汉宫
白金汉宫内部宽广空间与室内精巧、华贵的布置都彰显了皇室生活的井井有条与森严的等级,在英国人眼里,英国王室就像历尽沧桑遗留下来的文物,虽没太大的用处,但也是个宝藏。尽管走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可王室的大本营——白金汉宫一切如旧,卫兵依然穿着过去的服装,所有繁文缛节也同从前一样。有关王室的一切在外人看来,还是那么神秘。从1993年开始,每到七八月份,女王到苏格兰避暑时,白金汉宫就会对公众开放,人们可以买票参观。游人可以参观用来举行宴会和其他活动的一些富丽堂皇英国女王,没有那么自在的房间,它们都在白金汉宫的西侧,那里有各种大理石、丝绸、黄金、瓷器、珠宝。人们还可以参观音乐厅,女王的孩子们施洗礼的仪式都是在这里举行的.而施洗礼用的圣水是从以列的约旦河里专门取来的。人们还可以去看举行加冕礼的大厅,那里过去是舞厅,19世纪作曲家门德尔松曾在那里为女王举行过三场独奏会。
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是英联邦国家的最高级军事勋章,奖励给对敌作战中最英勇的人。它可以授予军中担任任何职务、处于任何级别者以及在军事命令下的平民(同等的乔治十字勋章则只授予平民)。在英国,它一般由国王或女王在白金汉宫亲自颁给获勋者或其直系亲属。在其他英联邦国
家则由总督颁发。Victoria Cross 1856年维多利亚女王应其夫艾伯特亲王之请而设置,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为其命名,英国军队最高荣誉,颁给临阵极端勇武的军人,以示极其尊荣。按照王室传统,维多利亚十字勋章更是勇敢者和英雄的象征和标志。在《国王的演讲》中国王乔治六世破例授予罗格医生一个爵位,并颁发维多利亚勋章给罗格医生,可见罗格医生在国王心中的地位。
皇家礼仪风范
《国王的演讲》中最清晰地一幕,国王加冕之后回到家中,想要拥抱两个女儿,但他的女儿却只向他深深的行屈膝礼并改称他为“Your Majesty”,这让国王突然很不习惯。《女王》中有一段,布莱尔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伊丽莎白居住的白金汉宫,伊丽莎白坐在沙发上,右腿置于左腿之前,双手平放与膝盖上面,举止投足都显示出具有很好修养的皇家礼仪风范。然而,布莱尔在伊丽莎白的宫中显得有些随意,二郎腿高跷的他与伊丽莎白谈话时,略带调侃之意。对于此情,伊丽莎白神情严肃地对他说:“你是我自上任以来的第十任首相,第一任为丘吉尔,记得第一次见他时,他穿一顶长衣,戴一顶高帽,给我这个害羞的少女上了一课”。言下之意,暗指丘吉尔的行为规范是符合英国皇族对首相要求的,而
眼前这位毛里毛躁的你呢?显示了二战期间这位经历国家礼仪外交熏陶领导人的卓绝风范。拒历史资料记载,作为君主,女王仪态庄重,一丝不苟,而且总是非常严肃。许多人总认为,女王其实是挺平易近人的,如果谦恭过分了反倒不好,所以有时候开个诙谐的小玩笑来挑起话头,女王是完全可以接受的。不过切记不能向女王提一些不合适的问题,或者涉及一些有争议的话题,因为女王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甚至眨眨眼都会在第二天的报纸上铺天盖地地报道,所以女王不能随便说话。作为一个普通观众,透过该片我们却可以窥探一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实质。
王室婚姻:
《女王》中我们可以看到女王的丈夫是个脾气很暴躁的人,他和女王的婚姻是皇室安排的,而她虽然有自己心仪的男士,却不得不低头。在《国王的演讲》中我们却看到国王的妻子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贤妻良母,但事实上但她并不想嫁给当时的艾尔伯特,她心中真正迷恋的人,其实是艾尔伯特的哥哥爱德华王子。直到一年后,她才在王室和家庭的压力下嫁给了艾尔伯特王子即国王乔治六世。在这种传统礼教之下,爱情婚姻是不自由的。在《国王的演讲》中我们可以看到,爱德华王子要娶离过婚的女子为妻,这在王室是绝对不允许的,而王子追求爱情自由的代价就是失去本来属于自己的王位。
英式尊严
英国人民历经对王权的抗拒和限制,尤其又经受十九世纪的工业化与政治民主化浪潮的洗礼,形成了追求自由平等的人格精神。英国独特的政治文化才得以成就乔治六世与罗格医生一君与师、贵族与平民的传奇友谊,生成了身份、心灵上的矛盾错位,即弱势与强势、失败与尊严、对立与平衡的双重变奏。旧派英式尊严成为解读这段王室与平民传奇关系的关键所在。所谓英式尊严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绅士文化核心之一,它是英国社会各阶层在向上流社会看齐的过程中,以贵族精神为基础,融合了各阶层价值观而形成的。罗格医生一出场,面对高贵的公爵夫人底气十足,而对妻子却言听计从。当孩子提出要玩游戏时,罗格医生兴奋的表现着实不像绅士,与其面对乔治的那番镇定自若反差巨大。他对乔治的称呼从朋友间直呼昵称,到演说成功后尊敬地称呼“陛下”的转变,也映衬了罗格医生坚守的英式尊严。再如电影中乔治六世始终反感纳粹德国,事实上他一直是绥靖政策的积极拥护者,直到德国发动二战才改变立场。乔治六世夫妇的爱情也得到了美化。这些艺术加工让这位国王及其家庭显得愈加完美,包括对罗格医生的英式尊严的表现也亦步亦趋。正如《(女王》中女王的那句话:“责任第一,个人第二”。这句话也是《国王的演讲》通篇要表达的乔治六世所完美维护的传统英式尊严的精髓所在。影片怀念渐行渐远的英国传统民族
文化,对具有强烈责任感、沉静、内敛的老派英式尊严发出召唤!

本文发布于:2023-05-11 12:11: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3960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女王   英国   国王   医生   王室   影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