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日本的国土与人口

阅读: 评论:0

第一章  日本的国土与人口
    在讨论日本经济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下日本的基本国情。当人们了解到战后日本是以占世界2.2%的人口,在仅占世界陆地面积0.25%、而且在自然资源其贫乏的国土上,发展成为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GDP)总和18%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或许就会对“日本经济是靠什么发展起来的”这个问题产生更大的兴趣。本章内容是日本的国土与人口情况,重点谈日本的人口及高龄化问题。
第一节  日本的国土
    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的列岛国,东临太平洋,西面日本海,西南隔黄海、东海与我国相望,是我国的“一衣带水”的邻邦。
日本列岛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这4个主岛和大约3000多个小岛组成,国土面积为37.7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0.25,约相当于我国国土面积的1/25,同我国的云南省的面积大体相同。
日本国土的4/5是山地、丘陵,主要山脉有南北走向的北湾山脉与东西走向的南湾山脉,两
者相会于本州中部,形成全国地势最高的地区,称为中央山脉,其中,风景秀丽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为全国最高峰,被公认是日本的象征。
其余1/5的国土多为分散的小平原,最大的关东平原(位于本州的东南部)的面积为1.57万平方公里。在整个国土面积中,可居住面积仅占21(远远低于美国的49%、英国的64%),耕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4%,森林覆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6.4%。
狭长的国土被南北走向的北湾山脉所分割,东侧为太平洋沿岸,海岸曲折,有很多天然良港;西侧为日本海沿岸,悬崖多,良港少。太平洋沿岸称“表日本”,集中着东京、大阪、京都、名古屋等日本有代表性的大城市;日本海沿岸称“里日本”,是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方。
日本的国土面积虽然狭小,其200海里经济海域的面积却达429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国土面积的约12倍,国土加经济海域的总面积居世界第10位,单位国土面积的海岸线长度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丹麦),在沿海地区集中着全国60%的市町村( 20万人以上)、53%的工业生产(按产值计)、60%的商业销售额。日本列岛附近海域是世界著名渔场之一,可食鱼类有五六百种,捕鱼量居世界第一位。日本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国家”。
日本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矿物资源很贫乏,能够充分满足本国需要的矿物只有硫黄和石灰石,作为最重要的能源与工业原料的石油、铁矿石全部依靠进口,煤的蕴藏量略多一些,但也需进口,即使在明治初年曾作为重要出口品的铜,现在也有90%以上依赖进口。
日本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除本州北部和北海道较寒冷多雪以外,其他地方四季温和,雨水充沛,一般比我国同纬度地区暖和。每年6月开始的梅雨季节和夏秋之交多台风,也是日本气候的特点。
日本大部分地区的年均降水为1000至2000毫米,适合于水田农业的发展,使日本人形成了以大米为主食的传统。但是,日本的人均年降水量仅为5300立方米,与中国的水平大体相同,只及美国的20%。因此,很需要重视对水资源的管理、维护和有效利用。
第二节  日本的人口 
1.日本人口的增长过程
日本从1920年起,每10年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国势调查
名词解释国势调查(国情普查):这是由日本总理府实施、发表的有关人口的统计调查,调查对象为全体国民,调查项目有人口的地区分布、年龄结构、劳动力状况、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以及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等。战后的国势调查在人口统计方面采取属地主义,即只要是在日本国内的常住人口,不问其国籍,均作为调查的对象,但外国的外交官及其家属、外国驻军军人及其家属除外(与属地主义相对的是属人主义,即只要是本国国民,不论其住在世界什么地方,均作为调查对象)。这里说的常住人口辽宁50佳旅游景点”是指平常住在特定地区的人,包括临时外出者,除去临时滞留者(常住人口一般也是夜间人口,即夜间在该地区居住的人口),为此也可说日本的国势调查采取常住地主义
国势调查每10年进行一次大规模调查(以调查实施年101日凌晨零时为调查时刻),每5年进行一次简易调查。而在调查实施年之间的人口动向则发表于总务厅统计局的《人口推算月报》与《人口推算资料》。(国情普查),在每两次国势调查的中间(即上次国势调查后的第5年)进行一次简易的调查。根据1920年进行第一次国势调查,当时的日本人口为5596万人,而根据 1995年国势调查的速报,1995年日本人口为 12557万人
对实施国势调查以前时代的人口,也有各种推算。据称在旧石器时代后期,日本的人口仅
1.5万人,进入绳文时代增加到15—25万人,1573—1592年期间增至到1800万人,江户时代增到3200万人(1721年前后的数字)。明治初年(1872年)日本人口为3481万人,大正元年(1912年)为5057万人。日本人口超过1亿人是在战后的1967
日本人口的增长经历了明治维新以前的“多生多死”、明治维新以后至战前的“多生少死”和战后的“少生少死”浦东机场停车费这样三个阶段。从多生多死转为多生少死的原因是,明治维新以后,随着工业化的进展与经济的增长,国民的生活较之过去有所提高,公众卫生条件也有所改善,从而导致死亡率的下降。但是,人们对结婚、生育的传统看法仍然倾向于多生贵子,因此,形成了多生少死的局面,人口增长率从1880年的0.76%提高到1900年的1.18%,1915年的1.4%。人口增长率提高的原因固然与出生率上升有关,但更主要的是因为死亡率的下降。
战后日本人口变化从多生少死转向少生少死的原因是,经济顺利发展,社会保障制度的改善,为了防老、养老而多生孩子的必要性下降;妇女的高学历化与参加工作的妇女的增加,又使生儿育女的机会成本上升;教育费负担与住宅条件等因素也促使少而精的生育观日益普及。而出生率和死亡率同时下降反过来又对经济、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多生少死时代相比,少生少死时代的人口增长率明显下降,比如从50年代到70年代,日本人口的平均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强的水平。但是,战后的人口低增长有两个例外时期,第一个例外时期是北海列车时刻表1945—1950年,由于战争而推迟的结婚、生育集中到战后的最初几年,从而出现了第一次“婴儿热”,人口增长率攀升到2.9%,在这次婴儿热期间出生的一代人被称为焦作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团块世代”。第二个例外时期是在1971—1974年,由于团块世代进入结婚、生育期,引起了第二次婴儿热,人口增长率又一次出现短暂的上升。但是,70年代过后,1980年人口增长率下降到0.78%,1994年进一步下降到0.23%,日本进入了“少子化”(少生子女)时代。
2.日本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既是经济发展的原因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特别是对于预测经济发展的长期变动来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是一个可预测性较强的重要依据。盐选会员
2.1张掖免费旅游景点大全不同年龄段人口比重的变化
在日本一般将人的一生划分为3个年龄段:15—64岁称为“生产年龄”(或就业年龄); 60000194_0005_014
岁以下与65岁以上称为“从属年龄”(因为这两个年龄段的人口在生活上需依靠生产年龄人口,故称为从属年龄),其中14岁以下又称为少龄65岁以上又称为老龄
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的最主要参数是上述3个年龄段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例如,在1990年日本的14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2%,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9.5%,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2.0%。而在1920年,这3个比例分别是36.5%、58.3%和5.3%。通过比较1990年与1920年的数字,可以看出这70年来日本人口结构的最显著变化是:少龄人口的比例从36.5%降至18.2%,下降了一半;老龄人口的比例从5.3%上升到12.0%,提高了一倍还多
如果不以总人口、而以生产年龄人口作分母,则可得出3个指数:从属年龄人口指数,即从属年龄人口与生产年龄人口之比例;少龄人口指数,即少龄人口与生产年龄人口之比例;老龄人口指数,即老龄人口与生产年龄人口之比例。其中,从属年龄人口指数反映了生产年龄人口所承受的人口负担。
1990年,日本的从属年龄人口指数为 43.5%,少龄人口指数为26.2%,老龄人口指数为17.3%。而在1920年,这3个指数分别为71.6%、62.6%、9.7%。这说明当今日本的老
龄人口的比例虽然比过去有明显上升(上升了7.6个百分点),但生产年龄人口的负担却比过去减轻了(从属年龄人口指数下降了28.1个百分点),其原因是少龄人口的比例下降的幅度很大(下降了36.4个百分点)。
当然,实际的从属年龄在不同的时代会有所区别。在大学升学率上升到40%的今天,将15岁规定为从属年龄的上限未免过低,多数人到了17—18岁仍可说是实际的从属年龄人口,因此,生产年龄人口负担减轻的程度不像以上的统计数字所反映的那样大。
1995年开始,日本的生产年龄人口开始下降,其下降速度到2020年以后还会进一步加速,而老龄人口将明显上升。预计到2025年,从属年龄人口指数将升高到67.5%,其中少龄人口指数为24.3老龄人口指数为43.2。由于少龄人口指数与1990年差不多(仅减少约2个百分点),而老龄人口指数却比1990年增加多达26个百分点,致使从属年龄人口指数比1990年增加24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战后以来生产年龄人口的负担虽然在过去几十年趋于减轻(主要因为少龄人口比例的减少),但今后将转为趋于加重(主要因为老龄人口比例增加),而处在这个转折点的1990年前后,则成为日本生产年龄人口最轻松的时候。
2.2高龄化与少子化
从战前到1955年,日本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大致保持在5%左右,其后这个比例不断上升,1960年为6%,1970年超过7%,1995年达到15%。据日本厚生省人口问题研究所于19929月发表的《将来人口推测》,从90年代至下个世纪20年代,老龄人口的比例将迅速上升,到2025年预计达到25%,到2040—2050年上升到最高点的28%之后,将稍有下降,然后稳定在25%。这意味着21世纪的日本将是一个每 4人中有 1 65岁以上老人的社会,日本能否迅速而顺利地适应高龄化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将成为21世纪日本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
按照日本的高龄化社会定义,当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就算进入高龄化社会。60000194_0007_0这意味着日本早在70年代就已进入高龄化社会,今后面临的问题恐怕就是进入“超高龄化社会”的问题了。

本文发布于:2023-05-23 04:39: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4238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口   日本   年龄   调查   经济   生产   下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