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贵惇北使经粤西期间的行踪、交游及诗歌创作考论

阅读: 评论:0

黎贵惇北使经粤西期间的行踪、
交游及诗歌创作考论①
钟乃元②
[内容提要]越南后黎朝使臣黎贵惇出使清廷期间,经行粤西的坡垒驿、慕府营、受降城、镇南关、宁明州、太平府、南宁府、横州、藤州、梧州、临桂、桂林、兴安等地,与太平府知府查礼等人诗酒酬唱,并有很多登临题咏之作,其诗歌描绘了粤西的山水风光,关注粤西的人文历史,客观上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的地域文化价值。
[关键词]黎贵惇粤西交通路线交游地域文化
越南后黎朝(1533—1788)诗人黎贵惇(1726—1784),字允厚,号桂堂,山南下镇延河县(位于今越南太平省)人,越南后黎朝景兴十三年(1752)进士,景兴二十一年(1760),即清朝乾隆二十五年,由翰林院侍读奉命充副使出使中国。据黎贵惇归国后所撰《北使通录•题辞》,使臣一行“自乾隆戊寅冬奉命,己卯治行,庚辰春渡关,辛巳竣事南归,壬午春到国”③。在此过程中,黎贵惇于1760年春(乾隆庚辰年)渡镇南关抵达粤西,其间作诗29题49首;返程时,于1761年末(乾隆辛巳年),1762年(乾隆壬午年)初春再次经行粤西,作诗16题22首④。因此黎贵惇此行在粤西所作诗总计45题71首,数
量相当可观。在粤西期间,黎贵惇除了与清廷官员互有唱和之作,也曾赞叹“粤西多有佳山水”(《题穿山岩》),并将对粤西人文历史的追思感慨形诸歌咏,应该说其所作的数十首诗是
①本文为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及卓越学者资助计划项目。
②钟乃元(1978—),广西宾阳人,文学博士,副教授,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为中国古代文学、粤西地域文化与文学。
③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越南汉喃研究院合编:《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藏编)》(第四
册),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第10页。
④此据黎贵惇《桂堂诗汇选》统计,存疑之作如卷一之《经珠山塘》《游龙头大岩》等不计入。所据
《桂堂诗汇选》见于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越南汉喃研究院合编《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藏编)》第三册。因《桂堂诗汇选》为影印越南所藏手抄本,尚未点校,间有衍字、漏字、讹字等,笔者撰写此文前已对黎贵惇写于粤西的诗歌作了整理,本文在引用诗歌时有校改之处,以
具有一定的地域文化意义的,值得探讨。
目前,学术界对黎贵惇其人及文学创作的研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成果:一是黎贵惇生平行事研究,如刘玉珺对黎贵惇的家世生平、丰富的汉文著述、北使之行以及在中越文化交流方面所做的贡献等有较为全面的介绍。①张京华据《北使通录》《桂堂诗汇选》,梳理黎贵惇北使途中在清廷境内与清朝派出迎接使者的“伴送官”秦朝釪的六次笔谈,探究其中所反映出“夷夏”观。②二是黎贵惇哲学思想研究,如越南学者黄文草和阮氏红方论宋代儒家哲学对黎贵惇世界观的影响③,范越胜论黎贵惇的格物致知与王阳明的格物致知思想的关系④。三是黎贵惇汉文著述研究,有对《见闻小录》⑤和《芸台类语》⑥进行文献整理的两篇硕士论文。四是黎贵惇的诗文创作研究。刘玉珺《越南使臣与中越文学交流》概述越南藩属于中国的历史时期中,越南使臣创作的北使诗文这一特殊的文学品种对越南古代文学发展的推动,以及域外汉文学向母体回流的促进,稍微提及黎贵惇。⑦彭丹华整理了越南使者咏柳宗元的十首诗,其中黎贵惇的仅有两首。⑧张京华对《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藏编)》收录的黎贵惇所作《潇湘百咏》绝句一百首进行校读,指出这一组诗吟咏山水景观,追忆贤哲人物,以诗歌的形式对潇湘文化给予了整体描述。⑨
综观以上成果,尚无学者对黎贵惇经行粤西的行踪、交游以及诗歌创作进行研究,本文即对此进行补充。
一、黎贵惇北使经行粤西的交通路线考
越南使臣经由粤西向中原王朝进贡,其行进路线经历了三次变化过程。汉唐时期,安南与中原王朝的来往主要从海路抵达广州或者粤西合浦港。就粤西的交通路线而言,抵达合浦港后,沿合浦一白州(今广西博白县)一郁林州(今广西玉林市)一容州鬼门关(今广西北流市)一贵州(今广西贵港市)陆上交通路线,转郁江水路东至梧州,再从桂江水路北上桂州(今广西桂林市),至兴安县经
①刘玉珺:《越南王安石一黎贵惇》,《古典文学知识》2010年第2期。
②张京华:《三"夷”相会一以越南汉文燕行文献为中心》,《外国文学评论》2012年第1期。
③黄文草、阮氏红方:《宋儒哲学对黎贵惇世界观的影响》,《王学研究》2017年第1期。
④范越胜:《越南黎贵惇的格物致知与王阳明的格物致知思想比较》,《王学研究》2017年第1期
⑤沈茜:《黎贵惇〈见闻小录〉文献探研》,广西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2。
⑥覃鸿敏:《〈芸台类语〉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6。
百天气预报15天⑦刘玉珺:《越南使臣与中越文学交流》,《学术研究》2007年第1期。
⑧彭丹华:《越南使者咏柳宗元》,《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灵渠顺湘江源头北至湖南。①至赵宋王朝,安南李朝建立之后,合浦港逐渐废弃,粤西南部与越南的来往至少有海、陆两条线路。一是从钦州渡海,一日可至越南;二是从邕州太平寨(今广西崇左市)正南行四程,或自寨东南行六程可至越南。②元明时期中越使臣的来往大致是沿用宋代的交通路线。到了清代,由于海禁政策的影响,中越使臣经粤西来往的路线完全变成了陆路,镇南关则是这一路线的第一关口。据清代人所辑《宁明州志・附凭祥土州隘口》云「镇南关,在(凭祥土)州西南四十五里,一名大南关,即界首也。左右石山高插云表,中设关建城。关外三十里即坡叠驿,为越南入贡之道,建自明初,国朝太平府知府甘汝来重修。”③越南使臣向清廷进贡,即从河内沿陆路北上至谅山,由凭祥土州镇南关(今友谊关)入关。有清一代,镇南关贡路一直保持畅通。④康熙四年,“议准安南贡道由广西太平府”⑤。此后,贡道自镇南关经粤西太平府(今广西崇左市)成为定制,直至中法战争结束。
越南使臣进贡清廷,行经粤西的路线,可从嘉庆年间广西巡抚谢启昆主修的《广西通志》卷一百六十四《经政略・安南入贡事例》的记述中知其大略:款贡之年,左江道预详督抚,檄传安南国王取入关日期,国王乃遣使并通事赍夹板公文投递左江道衙门。届期使臣恭运贡物至坡垒驿,龙、凭关守备(今改都司)具报左江道,即移驻太平府,示日启关。而新太参将(今改副将)先领官兵列队上,及把守各隘口。左江道于启关三日前率南宁、太平知府至思明土府(今宁明州)驻扎,次日至受降城,又次日至慕府营。由慕府营至关十里。是夜四更后,发号鼓三通,各土司兵马齐集护卫龙亭前至昭德
台,左江道与府、厅各官至关拜谒龙亭,行三跪九叩首礼。毕,左江道委官祭关门土神。事毕,龙、凭关守备禀领锁钥,擂鼓放炮,唱开关,发皇令旗二面出关,唤通事引夷使恭捧表文及贡物入关叩谒龙亭。其关外夷从并罗拜。事毕,左江道与各官送龙亭旋升昭德台,夷官叩谒,乃开柜验明贡物,封迄……凡进贡夷官、夷从二十一人……夷官、夷从名数申报督抚,并 檄押贡文武官各一,由思明登舟,逐程交替至桂林,护送至楚。⑥
在清朝,广西行省受两广总督管辖,其最高长官是广西巡抚。广西设苍梧、
①钟乃元:《唐宋粤西地域文化与诗歌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第211页。
②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三◦,北京:中华书局,1986,第2593页。
③黎申产:《宁明州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第128页。
④滕兰花:《从清代与越南的朝贡看桂南之中越交通》,《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
1期。
⑤谢启昆:《广西通志》卷一百六十四,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第4581页。
右江、左江三道,左江道辖南宁、浔州(今广西桂平市)、太平(今广西崇左市)、镇安(今广西靖西市)四府。①从上引材料可知,越南使臣进贡当年,左江道长官须提前向两广总督、广西巡抚报备,具体的接待事宜则由左江道所辖南宁府、太平府及龙州、凭祥州、宁明州官吏负责,这实际上也间接记录了使臣进贡的交通路线。材料中所提到的越南使臣进贡及清廷官吏接待所经历的地点有坡垒驿、慕府营、受降城、镇南关②、宁明州、桂林等。然而这一路线过于粗略,若结合黎贵惇此间所作诗歌(包括与黎贵惇进行唱和的太平府知府查礼等人的诗作)进行考察,则能详细描绘出他在粤西的路线图。
首先,黎贵惇到达镇南关之前的地方为坡垒驿(一名坡叠驿)o据清代黎申产所辑《宁明州志》:“(镇南关)关外三十里即坡叠驿,为越南入贡之道,建自明初,国朝太平府知府甘汝来重修。”③此坡叠驿即坡垒驿。上引谢启昆《广西通志》云“使臣恭运贡物至坡垒驿,龙、凭关守备(今改都司)具报左江道”,凭祥州负责守备镇南关的将官在此等候并移交贡物。当时负责接待的太平府知府查礼有《奉旨迎使臣纪事四章》其三云:“圣朝耀德不挥戈,膏泽长流绝徼多。坡垒驿前忻足雨,富良江外庆无波。”④似可证坡垒驿为清廷迎接越南使臣的前站。
其次,坡垒驿与镇南关之间依次有慕府营、受降城。谢启昆《广西通志》云:“左江道于启关三日前率南宁、太平知府至思明土府(今宁明州)驻扎,次日至受降城,又次日至慕府营。由慕府营至关十里。”此处所说的“关”当指镇南关,为越南使臣进入清廷的第一道关卡。左江道长官与南宁、太平府知
府提前三日至宁明州(今广西宁明县),再从宁明州出关至慕府营迎接。查黎贵惇《桂堂诗汇选》卷一,在送别越南方面所派出的护贡官阮表敦时写有《戏赠护贡官阮表敦》⑤,表明阮表敦已完成越南路段的护贡历程,至边境坡垒驿时当返回。此诗之后即为与查礼唱和的《宿幕府营次韵答太平知府俭堂查礼》⑥、《宿受降城答俭堂》⑦。查礼在慕府营所作诗云:“远使初离国,昏投幕府营。貔貅分帐列,戈
①钟文典主编:《广西通史》第一卷,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第428、429页。
②谢启昆《广西通志》中所提到的“关”,当指镇南关。
③黎申产:《宁明州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第128页。
④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越南汉喃研究院合编:《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藏编)》第三册,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4页。
⑤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越南汉喃研究院合编:《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藏编)》第三册,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45页。
⑥诗题“幕府”当为“慕府”之误。梁子湖风景区游玩攻略
⑦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越南汉喃研究院合编:《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藏编)》第三册,
临沂自驾游景点大全
戟聚村成。夕照峰前转,春禽雨外鸣。皇华新设馆,帝泽被劳卿。”①“远使初离国”,意为黎贵惇已离开越南,进入清朝境内。“皇华新设馆”,乾隆帝所新设之馆即为慕府营,专为接待越南使臣而置。可以看出,自坡垒驿移交贡物之后,从幕府营开始,作为使臣的黎贵惇与清廷官员之间的诗歌往还,不仅是双方的既定程式,客观上也记录了使臣的行踪。
其三,入镇南关之后的路线为从宁明州登舟改走水路,经太平府(今广西崇左市)至南宁府。上引谢启昆《广西通志》说使臣报关之后,“由思明②登舟,逐程交替至桂林,护送至楚”,只粗略交代从宁明州乘船至桂林,然后出粤西,中间所经历的地点未有记载。对此,黎贵惇在其《桂堂诗汇选》中相当详细地记录了沿途所历。有《驻镇南关》、《至宁州登舟答俭堂》③、《驻太平府,俭堂即夕送所作〈铜鼓堂文集〉,并题上方〈二山纪游集〉〈七星岩题咏〉〈灵渠碑记〉,走笔答之》、《次南宁,黎心田假坊人乞诗走笔予之》、《驻南宁城》④等诗为证。
其四,南宁府之后的路线为顺郁江而下,经横州(今广西横县)、藤州(今广西藤县)至梧州。黎贵惇《题穿山岩》二首其二云:“粤西多有佳山水,穿镜一岩平地起……后头咫尺是横州(注:横州,古夜郎道),城郭人烟朝暮浮……郁江此间稍僻奥,处处都夸桂林好。若非仙洞出灵奇,寻常不数夜郎道。”⑤黎贵惇从南宁府出发,行郁江水路,经横州段,当地有穿山岩景致。之后有《驻藤江》《驻梧州》等诗,分别作于藤州和梧州。
其五,从梧州出发,由桂江水路北上,经临桂、桂林、兴安入湖南。其《望诸葛武侯庙》十首其六云:“临桂山巅有古营,传闻丞相出屯兵。”其八云:“兴安绝卓崇祠,轻雾织云锁翠微。”⑥作于临桂、兴安。另有《登七星岩》(使节新来自粤南)、《题伏波庙》⑦作于桂林。
阿拉尔天气
综上,黎贵惇出使清廷,其在粤西的交通路线大致是:坡垒驿一慕府营一受降城一镇南关一宁明州一太平府一南宁一横州一藤州一梧州一临桂一桂林一
①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越南汉喃研究院合编:《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藏编)》第三册,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第46页。
②思明,明代思明土府,清代改宁明州。
去韩国办签证大概需要多少钱
③宁州,当为宁明州,《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藏编)》中的《桂堂诗汇选》所录黎贵惇诗,
常有衍字、错字、漏字等情况出现。
④详见《桂堂诗汇选》卷一。
长江游轮价格⑤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越南汉喃研究院合编:《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藏编)》第三册,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第132,133页。
⑥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越南汉喃研究院合编:《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藏编)》第三册,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第142,143页。
⑦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越南汉喃研究院合编:《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越南所藏编)》第三册,

本文发布于:2023-06-11 12:49: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4692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越南   广西   粤西   使臣   太平   文献   研究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