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谈民族文化自信力的养成——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

阅读: 评论:0

香港旅游攻略三日游作者简介:董国菊,中共德宏州委党校教研室,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边疆民族、宗教发展问题。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谈民族文化自信力的养成
———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
董国菊
(德宏州社会主义学校,云南芒市678400)
摘 要:民族文化自信根源于本土传统文化资源,民族传统节日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本土传统文化资源,是涵养民族文化自信力最为深厚的文化土壤。在德宏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承载了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内含促进民心相通、增强民族凝聚力、愉悦精神生活、强化文化认同、激活市场潜力等功能,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以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正面临一系列挑战,重塑民族文化自信力任重而道远。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把握正确的文化导向,创新发展传统节日文化,发挥地方媒体优势,推广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以此涵养民族文化自信力。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民族文化自信力;养成
中图分类号:G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21)02-0075-07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力量,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独立。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文化的复兴,有赖于国家民族文化自信的觉醒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繁荣。
民族文化自信根源于本土传统文化资源,民族传统节日就是最具代表性的本土传统文化资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族地区的标志性文化,民族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生活、传承文化、凝聚人心、满足情感需求、缓释心理压力、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发展等多种社会功能,是民族大众的精神家园,是涵养民族文化自信力最为深厚的文化土壤。挖掘并利用好其中所蕴含的积极精神资源,对养成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一、德宏州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社会价值
东海岛在德宏州众多的民族传统节日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傣族的泼水节、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德昂族的浇花节、阿昌族的阿露窝罗节、傈僳族的阔时节,此外还有烧白柴、新米节、采花节、能仙节、撒种节、火把节、关门节、开门节等等。随着党和国家的越来越好,各族众的生活越来越好,德宏州一年到头月月有节过,周周有节假。过不完的民族传统节日共同展示着德宏民族文化,由此也彰显了民族传统节日的社会价值。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NO 2,2021
. All Rights Reserved.
(一)促进民心相通,维护边疆繁荣稳定
德宏州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南、西和西北三面与缅甸联邦接壤,国境线长503 8公里,在11526平方公里的境内居住着40多种少数民族,其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为世居主体民族。这5个民族原本长期生活在传统聚居地,由于历史原因或国家领土的变更,同一民族被国界线分隔成为跨境民族,但他们相互毗邻、同宗同源同文化,过同样的民族节日。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德宏正逐步成为内连大西南、外连南亚东南亚,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南北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际大通道。2019年8月,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德宏片区挂牌成立,将全力打造沿边开放先行区、中缅经济走廊的门户枢纽,德宏战略地位日趋显现。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以及国家文化安全角度来看,德宏各民族传统节日的隆重举办,彰显了国家强盛的同时,对缅甸跨境民族也产生了积极影响,表达出愿意共同交流的强烈愿望。双边跨境民族同过一节、共同寻根,探究民族文化灵魂,回归民族文化本真,促进了国与国、民与民之间的心灵融合。这不仅在境内产生极好的社会效益,引导各民族牢固树立起国家意识、公民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维护边疆繁荣稳定,而且还在各
民族中产生强烈的反响,彰显了“国门文化”的巨大魅力,塑造了我国的良好形象,提升了民族自豪感。
(二)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我国民族众多,每个民族在漫长的岁月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本民族绚烂多彩的文化,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民族传统节日便是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作为各民族传统文化外在表征的语言、习俗、服饰和风俗等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民族传统节日通过一定程式化的文化展示、节日行为和节庆仪式,建立起公共生活秩序和价值体系,是少数民族集体意识的反映,体现了少数民族共有的精神追求。
以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为例,有“天堂之舞”“万人狂欢舞”美称的目瑙纵歌舞,堪称世界上最壮观的集体歌舞,只要场地允许,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一起跳舞。“目瑙纵歌”是景颇语的音译,意思是“大家一起来跳舞”。目瑙纵歌节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广泛的众基础,涉及景颇族社会生产生活方方面面,集中展现了景颇族的道德观念、音乐、舞蹈艺术、宗教信仰和文化艺术等特点,是研究景颇族社会历史最好的活材料。早在1983年,目瑙纵歌节就经德宏州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确立为德宏州法定的民族节日。
在德宏景颇族聚居地,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村村寨寨都要举办目瑙纵歌节,届时景颇族各支系男女
老少身着节日盛装,成结队聚集到目瑙纵歌场,伴着欢快的旋律,踩着同一个鼓点纵情歌舞,任何一个民族或游客都可以参与其中。少则成百上千人,多时过万人的宏大规模,震撼力极强,展现了目瑙纵歌节超强的民族凝聚力,堪称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族狂欢节。节日中还将织锦、传统体育、美食等具有景颇族文化特的元素或项目纳入比赛。人们在节日聚会中相互祝福,在欢声笑语、载歌载舞中联络了彼此的感情、增进了理解与互信,在相互切磋交流中传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从而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大大促进了民族团结与进步。
(三)愉悦精神生活,提振民族精神
民族传统节日源于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又高于生产生活,是带有本民族温度的特殊节日,代表着民族传统和民族心理,是民族特性的象征,是各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沿袭的结晶。在节日活动中,各民族齐心相聚、共度佳节,共同享受节日的欢乐,体验生活互助、语言互学、民俗同尊的节日文化和民族情感。
以傣族的泼水节为例,作为德宏州法定民族节日的泼水节是德宏傣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形成的一种农耕文化现象,展示了傣族人民的性格特征和心理趋向,是傣家人丰富多彩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民族情感表达的最佳方式。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傣家人在节日期间,用专门采摘的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NO 2,2021
.
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泼水花枝沾水,互相泼洒,相互祝福!无论你是谁,只要参与其中,就会被满满的祝福包围和感染,享受水的洗礼,生活工作中积攒下来的压力因此得以释放。泼水节期间还会举行赛龙舟、丢包、赶摆、歌舞表演、放孔明灯等活动,人们通过参与歌舞、娱乐、体育等活动,敞开心怀、放松心情、宣泄情绪、释放压力,愉悦了精神生活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和谐与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提振了民族精神。
(四)强化文化认同,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心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经洗练,沉淀而成并延续至今的不同种类、不同环境的文化。它承载着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史,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符号元素,彰显了少数民族的优秀精神气质,是少数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是最有效、最直接、最集中展现民族文化的窗口,是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它用语言文字、地方风俗、文学艺术、游乐竞技、亲属关系、服饰传统、饮食习惯等元素构成一张文化之网,每个个体都是参与者,都能在其中到自身位置,是促进民族文化展示、交流与认同的重要载体和强化民族认同感的重要精神纽带。
经过德宏傣州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整合创新后的傣族泼水节、景颇族目瑙纵歌节、阿昌族阿露窝罗节、德昂族浇花节,自2006年6月起先后被批准成为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节日在
顺乎民意的基础上,真正把握了民族传统文化规律的地域特点,还原了传统民族节日仪式所承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信仰,体现了党和国家的导向和对边疆少小民族社会政治地位、文化信仰的呵护,是更高层面的文化认同。无论是哪种民族,传统节日就像一根线,把民族成员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让人们从中到归属感和认同感。每一个民族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传播及相关动人传说,无不包含着关于该民族的大量历史和人文信息,全面展示了该民族的音乐、舞蹈、服饰、饮食、宗教、审美等元素。通过对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元素的整理与提炼,精心组织民族音乐舞蹈、民间工艺、服饰、特村寨、特饮食等标志性文化符号的展示与交流,使民族传统节日的社会功能在“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同过一个节”的和谐氛围中得到充分发挥,在满足人们文化消费需求、人文关怀需要的同时,成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媒介和载体,在相知、相亲、相惜过程中强化了各民族文化认同感,提升了民族文化自信心。
(五)激活市场潜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不仅是展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舞台,也是当地重要的商品交易场所。随着社会的了展,为了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传统节日商业化趋势日趋明显。“节日搭台,经济唱戏。”节日期间,各种节日活动不仅吸引当地众的参与,也吸引了许多游客,众多商家更是慕名而来。由此带动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的饮食、歌舞、民俗、乐器、服饰等产业,向游客展示了原汁原味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从德宏州近几年民族传统节日举办的情况看,在政府主导、各民族积极参与下,州内5个主体民族的主要传统节日,除2020年因新冠疫情暂停举办外,每年都热闹非凡。发展节日集贸经济,扩展节日的内涵与功能,通过民族传统节日激活市场,满足农商贸各层次的需求,已成为有效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以景颇族的目瑙纵歌节来说,近年来目瑙纵歌节在政府主导下,经多种模式打造,得以传承利用和保护,比如采取非遗文化+伴手礼+乡村游、展示+文创产品、非遗+旅游等模式,打造非遗文化一条街,形成了品类繁多的文化消费,已成为德宏州的文化旅游产品品牌。从规模来看,德宏州每年举办一次州级目瑙纵歌节,参与人数多达数十万,设有正式商品摊位300多个,加上众多零散摊位,一个节庆下来,约有二千多万元的交易额。各县市每年举办的县级目瑙纵歌节也有五六万人参与,各乡镇举办的乡镇级约有两三万人次参与。平时在芒市珠宝小镇、瑞丽“一寨两国”、云南民族村等旅游景区都能看到目瑙纵歌表演,游客可以即兴加入纵歌,给人们带来了快乐的同时,有效促进了民族文化产业和地方
从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谈民族文化自信力的养成———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董国菊. All Rights Reserved.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NO 2,2021
三峡大坝旅游景点游玩攻略
经济的发展。目前,除目瑙纵歌外,德宏州借助民族传统节日形成的产业还有、葫芦丝、
织锦、茶叶、象脚鼓、玉雕等。①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在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大大提升了民族文化自信力。
二、影响德宏边疆各民族文化自信力养成的因素———以民族传统节日为视觉
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全面发展进步,国际地位提升的同时民族文化自信力也空前提升。但作为边(边疆)少(少数民族)穷(贫穷)的德宏州,
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各民族文化自信力养成任重道远。
(一)以节日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和冲击
不同民族文化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互联网已使世界联系日益紧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趋
广泛。以节日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先进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思想以及新媒体的助推下,伴随
资本在全球流动和扩张,侵蚀着中国的文化土壤。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家南向战略
的实施,德宏的沿边开放中心重要地位正在凸显,各种社会文化活动也不断丰富。外来文化价值
观通过新媒体的手段,以节日文化的形式冲击着边疆民族地区各民族人民的传统价值观,民族传
统节日被各种现代民俗节庆及外来节日所蚕食,使得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特有的文化生态受创,民
俗彩越来越淡,娱乐逐渐成了节日的主调。而各民族年轻一代在更多注重传授知识技能,较少苏州山塘街一日游攻略
关注德育的现代教育框架下,往往偏向于学习实用性较强的专业知识,认为传统人文科学知识无
关紧要,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没有责任感,导致传统文化素养不断缺失,真正懂得本民族传
统文化内涵的人越来越少。缺乏传统文化素养的人,自然也就缺少了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价值. All Rights Reserved.
取向很容易发生扭曲,必然会影响到民族文化自信力的养成。
(二)对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教育重视不够
翻开德宏各世居少数民族的历史,每个民族都以自己的生活、生产方式,在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处中迁徙、融合、变迁、发展,努力寻求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形成了自身的鲜明文
化特。在改革开放以前的德宏传统社会里,信息的闭塞,使得约定俗成的民族传统节日在人们
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尤其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盼望。由于从小浸润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在潜移
默化、耳濡目染中便习得了与节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对节日拥有一种天然的感情。而如今虽然
传统文化教育已经在基础教育阶段得以开展,但重视不够的情况仍然很普遍。在少得可怜的传统
文化具体教学实践上,往往单纯强调传统文化知识的记忆,偏重于知识点的灌输,较少对传统文
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人文内涵等深入挖掘。教育内容缺少系统规划,教学环节缺乏
整体设计,通常是各自为阵,教育内容碎片化、教学设计随意化,传统歌舞、民族器乐教材缺乏,
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导致传统文化教育处于松散状态,难以得到系统的继
承和完整的延续,民族文化自信力的养成的土壤仍然贫瘠。
(三)商品经济环境下民族传统节日日趋商业化的负面影响
在商品经济环境下,德宏州传统民族节日赖以生存的农村环境正在演变为城市环境,商业组织、媒体机构、政府部门及相关团体组织逐步发展成了维系民俗文化生存与发展的中坚力量。为
满足商家、媒体、官方及相关组织机构的利益诉求,天生自带经济价值的民族传统节日,往往被北海哪个区买房不潮湿养老好
过度商品化解读。在商家和媒体的大力推动下,在节日到来之前就效仿西方节日营销策略,对传
统节日宣传造势,设计和推出各种活动及相关商品,以刺激民众过节的神经,诱发其节日消费欲
四川哪里好玩儿的地方推荐
望。商家对民族传统节日过于物质化、商品化的解读,使节日主题异变为世俗狂欢,节日资源被
①管毓树:《魅力德宏处处欢歌》,《云南日报》2019年2月28日,第8版。
滥用,节日中可能充斥的欺骗、虚假消费内容,对社会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民众对传统节日习俗和庆祝活动的感受被代入到依赖于消费刺激而产生出的节日体验中,这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民众,使其遗忘了民族传统节日所蕴藏着的深层次的民族心理和人文情怀。节日看似举办得热闹非凡,实则不再对公民的内心形成冲击,逐渐诱导民众脱离了民族传统节日中所饱含的细腻乡愁,进而产生对民族身份认同的迷惘与迷失,深层次暴露的是对民族文化自信的不足。
(四)城镇化的加快发展挤压了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空间
节日既是一个时间节点,也是一个空间场域。从时间维度来看,传统节日具有很强的展演性,所有的礼仪文化、民间艺术、信仰习俗、商业文化、生产文化,都会在传统节日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演,可以说民族传统节日是民族民间文化最重要的时间载体。从空间维度来看,传统节日空间要素包括城市与乡村、官方与民间、家庭与社会等,既是民间个体和组织的活动载体,也是传统文化的集中演练场,
是一个有文化热度的物理空间。
从德宏州各县市的情况看,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有适合的物理空间培养文化传承队伍和人才,但城镇化的加快发展使传统节日原先赖以生存的农业社会逐步淡出。城市中高楼大厦、高档社区、大型广场、体育场馆、文化中心等日渐增多,而民间技艺则失去了表演和炫技的场地。地方政府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只着重扶植少数职业的民间艺人,却丢失了最重要的民间技艺的众基础,民间文化成了观赏文化,而不是生活文化,只在节日期间进行一些表演。平时老艺人无处可教、无处可演,年轻人无处可学,很容易忘记了传承本民族文化的责任,不利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养成。
三、利用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涵养民族文化自信力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节日的内容非常丰富,充分挖掘并利用好其中所蕴含的积极精神资源,对涵养民族文化自信力意义重大。
(一)加强党的领导,把握正确的文化导向,是涵养民族文化自信力的保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利用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涵养民族文化自信力,不仅需要少数民族自身努力,更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
、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党的领导作用是经过实践检验和证明了的,因为在今天的中国,经过中国共产党70余年的治理,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使得人民满意度大增,各民族安居乐业,党的凝聚力空前向好!尤其是新冠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党的执政能力经过了严格的考验,在世界上得到了公认,空前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党的一系列的实施,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各民族过上了好日子,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更加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从各民族传统节日举办的形式内容上看无不彰显了文化自信力的提升。
对于德宏边疆各民族人民来说,如今再也没有什么能够像党和政府那样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产生如此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党和政府所弘扬的文化旗帜便是各民族所广泛追求的文化信仰。党和政府完善相关政策,搭建平台、投入资金、引进人才、更新设施、建设场地,多方面给予支持,保护少数民族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打造文化品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构建形式多样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服务体系,比如建立展览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以满足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需求,使传统节日真正根植于民众内心,为各民族通过发挥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社会功能,涵养民族文化自信力,提供了方向和制度保证。各民族唯有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依靠政府的有效引导,依托国家不断完善的良好的,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文化,才能把握正确的文化导向,由自发到自觉不断涵养民族文化自信力。
从少数民族传统节日谈民族文化自信力的养成———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董国菊.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发布于:2023-06-11 21:43: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4698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