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管新一代信息技术下数字城管的创新升级

阅读: 评论:0

科技与创新I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文章编号:2095-6835(2021)04-0108-02
{2021年第04期]
智慧城管:新一代信息技术下数字城管的创新升级
徐佳琪,李婧,王晶晶,陈昊,何贞铭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系),湖北武汉430100)
摘要: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行数字化的城市管理模式,而数字城管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数字城管在中国的逐步推广,其管理弊端也逐步显现。介绍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现代化城市管理难题带来的发展机遇,引入了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的转换,并对智慧城管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城管;智慧城管;创新升级
中图分类号:F299.2文献标志码:A
现代城市及城市管理是一个开放而复杂的巨型系统。快速的城市化进程给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营和发
展都带来了一系列难题,导致城市不能有序发展。数字城市管理在使用现代技术解决城市管理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依旧存在瓶颈和诸多问题[1]。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城市管理形态在数字化基础上推进智能化建设成为现实,因此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机遇,推动城市管理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升级势在必行。
北京最大恐龙主题公园1现代城市管理难题
自2004年开始,在北京市东城区模式试点成功的基础上,数字城管系统被迅速推广至全国城市,改变了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在维护市容市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一些阻碍城市发展的问题也逐渐暴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总体管理意识薄弱
政府领导人对数字城市管理不甚了解,仅仅重视城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尽管数字城市管理项目在体制中被认可,但尚未在实践中实施,导致相关部门执行较差,限制了城市管理。
1.2数据共享应用不到位
现有城市管理部门众多,存在职能重叠、多头管理、推诿扯皮等情况,难以完整及时获取城市管理数据。不少部门、行业的数据仍处于“信息孤岛”状态,人口、交通、建设等公共设施信息的数据共享存
在较大障碍,无法有效实现跨系统、跨部门的大数据资源应用和业务协同处理,对外发布信息也无法有效汇聚,不利于形成数据资源开放、共享、融合、利用的管理格局。
1.3便民利民服务缺乏
现有的数字城管监管模式仍然主要依靠信息采集员的人工采集,与市民互动略显不足。当前,人民众对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日渐高涨,但缺乏有效发声渠道,数字城管便
DOI:10.15913/jki.kjycx.2021.04.043
北京天坛普华医院民利民服务有待持续优化。
1.4管理创新难以推进
信息化与全球化、城市化的发展共同重塑了城市空间,促进了城市间人、事、物的互联互通,使传统社会组织、城市空间及其活动边界变得模糊不清,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管理的复杂性,城市管理创新应用难以推进。
2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城市管理创新提供新机遇
花果山在哪个省哪个市
在面对城市管理面临诸多问题的现实背景下,以移动技术、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城市管理创新带来新思路,推动企业、政府组织形态以及社会形态由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创新转变,把握知识社会环境下“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内涵,为数字城管走向智能化的进一步创新演变提供新机遇。
2.1推动政府管理创新
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与发展推动了以用户为中心、社会为舞台的面向知识社会、以人为本的下一代创新,即创新2.0的发展。
在创新2.0视野下,联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政府管理创新步入新进程。在原有政府单向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通讯技术构建移动政府、维基政府等新兴数字政府形态,关注社会各方参与的开放数据建设与共享应用,实现政府、企业、公众三者的协同互动,真正实现政府管理从政府单向管制到政府民众双向互联互通,协同共进转变。
2.2重塑“以人为本”内涵
面向知识社会的下一代创新重塑了现代科技“以人为本”的内涵,重新定义了用户在创新中的作用,肯定了公众的力量。通过维基、微博、脸书等工具与方法强化用户的参与,重视市民需求,汇聚公众力
量,不断推动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和协同创新,强化“以人为本”内涵,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2]o
108海南哪里好玩的景点
|2021年第04期}Science and Technology&Innovation I科技与创新
2.3推动智慧城管转型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城管逐渐向智慧城管转型,智慧城管建设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成为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新范式。物联网技术可实现智能化感知、识别、定位、追踪和监管,云计算及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可实现海量信息处理和决策支持。智慧城管通过全面智能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以及智能融合的应用,培育面向知识社会的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环境,实现智慧城市管理的智能化、人本化转型,为可持续创新智慧城市管理提供了技术基础,为解决城市管理难题提供了新视野[3]o
3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
智慧城管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基于知识社会创新2.0的城市管理新模式”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不仅是技术应用上的改变,同时也是管理理念、服务主体上的迭代升级[1],主要表现在以下
两大方面”
技术应用方面,数字城管注重通过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及城市管理各行业的信息化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应用,推进各部门业务协同,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而智慧城管在此基础上更强调通过云计算、移动网络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城市管理与运行状态进行自动、实时、全面感知,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化的集约化与智能化,并通过泛在网络实现无所不在的互联和随时随地的智能融合。
服务主体方面,数字城管更多聚焦在地理信息系统的“部件”和“事件”的管理上,即围绕“物”及与“物”相关的“事”的管理,通过建立监督指挥中心实现指挥和监督的协同互动;而智慧城管更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及社会服务的管理,关注用户视角,强调开放创新空间,凝聚政府、市场、社会各方力量,实现城市公共价值的塑造和独特价值的创造。
4智慧城管发展方向
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的转换,反映了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的跨越不仅需要管理技术上的提升,同时需要管理体系方面的创新,进一步引入智慧城管的理念、思路和手段,为智慧城管发展指明方向。
一方面引入新技术,通过设计、部署、整合、升级应用系统,构建智慧城管的技术支撑体系,提供“智慧的管理平台”;另一方面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完善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运行维护支
撑体系、城市管理评价体系、服务机制等,构建智慧城管的管理支撑体系,提供“智慧的管理体系”。同时,作为智慧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智慧城管的发展理念必须和智慧城市充分耦合,主要体现在互联、整合、民本、创新、智慧等理念方面[4]”
4.1坚持智慧城管“互联”理念,全面物联,拓宽管理
运用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设施物联成网,积极拓展与城管功能相关的各个领域,如城市构件建设管理、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和城市安全防控管理等,极大地丰富了城管的服务对象,充分利用物联网、传感器网络、智能识别与感知技术,实时、全面、智能地识别和感知城市对象,完成管理对象和管理服务之间的高度集成,体现了城市智慧城管的互联互通性[4]”
4.2坚持智慧城管“整合”理念,促进共享,深化协同
在全面物联网系统中,通过技术平台数据库及管理平台身份认证、目录交换的建设,收集城市管理数据,整合数据资源,促进不同部门间海量数据的流转、交换和共享。同时,在数据共享交换的基础上,通过移动网络设立各类在线服务平台,整合民众意见,为城市管理与运营提供新思路,逐渐形成政府协同办公、城市协同治理的新格局,为城市管理提供更全面的协调服务,体现智慧城管的协同性。
4.3坚持智慧城管“民本”理念,强化服务,尊重公众
智慧城管的最终目标就最大限度服务好广大市民,促进城市的全面和谐发展”智慧城管将开创以政府、城乡居民、企业的互动为核心的在线管理服务平台,给予民众全方位的服务与交流空间,内容覆盖城市网格管理、公共服务、交通 管理、环境治理等领域,丰富服务内容,畅通服务渠道,深化服务互动。为广大众提供一个随时、随地、随身的信息化沟通渠道,将民众关注的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全部纳入在线管理服务平台,提高城市管理效率,降低公众提需成本,提升公众的生活幸福感,体现智慧城管的民本性”
4.4坚持智慧城管“创新”理念,开放应用,支撑决策
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立足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大众创新,引入新型创新活动,为城市管理与运营提供更简洁、灵活、高效的决策支持与技术工具”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感知、分析技术,创建具有介入式、互动式功能的智能化城市管理决策模型,强化信息获取的自动化、实时化、精细化以及管理决策的智慧化,经过科学分析,较为准确地掌握城市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规律,为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提供相对便捷、实用的创新应用和服务模式,使现代城市运作更加高效、安全,实现更和谐的城市管理目标[5],体现智慧城管的创新性。
4.5坚持智慧城管“智慧”理念,智慧手段,智慧管理
在城市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基础上,智慧城管通过智能感知、智能协作、智能分析等智慧手段逐步
完成了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城市管理中“智能因子”增多,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减少管理过程中因定位不准导致各部门“踢皮球”、解决问题效率低下等弊端,大大节省各部门间的协调合作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对数字城管中无法预知的地下管线、桥梁监管等问题进行智能感知,实现问题的预警和提前决策,避免产生严重后果,从而降低风险成本,体现智慧城管的智慧性。
(下转第112页)
-109
科技与创新I Scie n ee and Tech n o l ogy&Inno v ati o n----------------------
4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建议
4.1进一步优化相关资源管理制度和措施
学校和图书馆学校非常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专人负责全校的多媒体教室与信息化网络基础建设以及校园网络使用管理。
图书馆与教务处主要负责图书资料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图书馆制定了系列规章制度,图书馆需要进一优化和完善系列规章制度,主要包括《淮阴工学院图书馆工作委员会规程》《图书馆数字资源
采购工作细则》《图书馆纸质图书采购管理规范》《图书馆科技查新工作细则》《图书馆查收查引工作细则》等制度文件,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提高服务质量保驾护航[4-5]。
4.2大力推进信息共享使用
图书馆除提供常规的书刊借阅服务外,还提供通借通还、自助借还、馆际互借,移动图书馆借阅、电子资源检索以及自助复印、打印、扫描等服务,承担全校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任务。
今后,图书馆应该着力加强信息和学科服务服务,积极推进馆际协作,开展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业务;图书与有教育部科技查新资质的高校合作,面向淮安市以及周边地区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及社会各界开展科技查新与咨询服务;图书馆继续开拓新的服务项目,为用户提供专利分析服务、专利检索服务与专利战略研究等全方位的咨询。依托校园网基础设施,建有协同办公、人事管理、教务管理、科研管理以及财务查询、图书借阅等各类教学科研和综合管理系统;在已有教务管理系统基础上,建设网络课程教学中心、大学生创新训练智能管理系统、学科竞赛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2021年第04期]
文)智能管理系统、网上教学评价系统等教学管理平台和系统;实现信息集成和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实现一体化教学资源的互联互通与实时共享,提高为师生服务的能力问。
5结论
本文针对现代大学教育对图书信息资源的要求,仔细分析了淮阴工学院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和图书等信息化资源的现状,对相关资源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信息化资源利用情况,对进一步做好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建设提出了优化制度和机制,进一步加大资源共享开放的力度,为广大师生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和科技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淮阴工学院.关于印发《淮阴工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S].2017-01-09.
[2]任玉珍.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发展[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199-200.
[3]牛金凤.数字信息化技术下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2016,32(6):164-166.
[4]薛卫双.关于图书馆信息能力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11):35-36.
[5]姚凯.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研究[J].才智,2018
(14):48-49.
[6]荀静.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2018(14):26-27.
作者简介:马玲(1975—),女,江苏淮安人,大学本科,高级工,研究方向为图书信息管理。
〔编辑:王霞〕
(上接第109页)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慧城管是在数字城管基础上,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知识社会创新2.0视野下的智能提升,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创新新模式冋。随着城市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智慧城管全面地体现了智慧城市互联、整合、民本、创新与智慧的理念,塑造了城市的公共价值,同时赋予每一位市民独特的价值,将城市管理由生产模式转向服务模式,更好地解决城市管理难题,是城市管理的巨大进步。
参考文献:
[1]宋刚.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创新2.0视野下的城市管理创新[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2,14(6):11-14.[2]宋刚,邬伦.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9):53-60.
[3]邬伦,宋刚,吴强华,等.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平
台实现与关键技术[J].城市发展研究,2017,24(6):99-107.
湄洲岛和鼓浪屿哪个好玩[4]房立洲.“云时代”智慧城管的发展维度与理想模型[J].
上海城市管理,2012,22(4):12-16.
[5]孙欣欣.智慧城管:迈向智慧城市的城市管理新探索——以杭州为例[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3,15(5):61-63.[6]赵峻武.如何从数字城管到智慧城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8):35.
作者简介:徐佳琪(1997—),女,江西丰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系统设计与开发。
通讯作者:何贞铭(1969—),男,湖南江永人,博士,副教授,2003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为GIS研究及其软件开发。
〔编辑:严丽琴〕
112
丘吉尔

本文发布于:2023-06-23 08:59: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4909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城市   管理   城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