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特伐利亚合约及三十年战争

阅读: 评论:0

威斯特伐利亚合约及三⼗年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the Peace Treaty of Westphalia)是象征三⼗年战争结束⽽签订的⼀系列和约,签约双⽅分别是统治西班⽛、神圣罗马帝国的哈布斯堡王室和法国、瑞典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内勃兰登堡、萨克森、巴伐利亚等诸侯邦国。
斯特伐利亚合约创⽴了以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确定了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国家主权、国家领⼟与国家独⽴等原则,对近代国际法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被誉为“影响世界的100件⼤事”之⼀。近代国际法的形成是以主权国家的建⽴为标志的。威斯特伐利亚公会承认了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许多邦国是独⽴的主权国家。于是,在欧洲出现了为数众多的独⽴的主权国家。威斯特伐利亚公会以及在会议上签订的合约确⽴了国家主权平等、领⼟主权等原则,从⽽为近代国际法奠定了基础。
下⾯介绍⼀下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签订的背景和在欧洲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三⼗年战争。
三⼗年战争⽰意图
战争背景
15世纪以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皇权⽇益衰微,各邦诸侯割据称雄,信奉新教(路
德教、加尔⽂教)的诸侯和信奉旧教(天主教)的诸侯在宗教纠纷掩饰下争夺地盘和反对皇帝专权,并分别组成“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哈布斯堡王朝极⼒限制新教活动,争取旧教诸侯重振帝国皇权,并得到罗马教皇、西班⽛和波兰贵族的⽀持。法国为称霸欧洲,⼒图使德意志保持分裂状态,⽀持新教诸侯反抗皇权;丹麦、瑞典早已觊觎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德意志领⼟和港湾;荷兰和英国则不愿帝国势⼒在北欧扩张,英国还企图削弱西班⽛的势⼒。这些国家都⽀持新教联盟。1618年捷克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的起义,是三⼗年战争的导⽕线。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蒂亚斯(1612~1619在位)企图在捷克(波希⽶亚)恢复天主教,指定斐迪南⼆世为波西⽶亚国王。斐迪南⼆世下令禁⽌布拉格新教徒的宗教活动,拆毁其教堂,并宣布参加新教集会者为暴民。1618年5⽉23⽇,武装众冲进王宫,把皇帝的钦差从窗⼝抛⼊壕沟,史称“掷出窗外事件”,它成为三⼗年战争的开端。
战争过程
1618年波西⽶亚宣布独⽴后,波西⽶亚起义军进军⾄维也纳近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费迪南⼆世向天主教同盟求助,出兵25000⼈。起义军被逼回波西⽶亚。
天主教同盟之⼀的西班⽛亦出兵进攻普法尔茨。1620年11⽉8⽇,波希⽶亚和普法尔茨联军在⽩⼭战役与蒂利伯爵所统率的天主教同盟军决战,为天主教同盟军所败,波西⽶亚新国王腓特烈五世被逼逃亡荷兰,⽽波希⽶亚则重新纳⼊神圣罗马帝国的版图。
深圳会展中心丹麦出兵
丹麦和瑞典则不愿看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再度在全国实施有效的统治。因此,本来
只是波希⽶亚⼈民反对神圣罗马帝国欺压的起义战演变为⼴泛的国际战争。1625
年,法国⾸相黎塞留提议英国、荷兰与丹麦结成反哈布斯堡联盟,丹麦负责出兵,
⽽英国与荷兰则在幕后⽀持。但在丹麦军队占领德意志北部之时,神圣罗马帝国皇
帝启⽤德国化的波西⽶亚贵族华伦斯坦,华伦斯坦不负众望,击败丹麦,迫使其不
再插⼿神圣罗马帝国事务。醴陵
华伦斯坦
瑞典出兵
神圣罗马帝国获胜后,华伦斯坦便计划在波罗的海建⽴⼀⽀强⼤的舰队,瑞典国王
害怕从此神圣罗马帝国会超越瑞典,取得在波罗的海的优势地位。因此瑞典在法国
的资⾦援助下,于1630年7⽉出兵,在波拉美尼亚登陆。瑞典军队由国王古斯塔夫
⼆世·阿道夫率领,与勃兰登堡和萨克森选帝侯联合,在1631年9⽉17⽇,于布赖
安徽马鞍山疫情滕费尔德会战打败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占领了波拉美尼亚。1632年初,神圣
罗马帝国军的统帅蒂利伯爵在列赫河战败⾝亡,瑞典军占领美因茨,在4⽉再攻陷
奥格斯堡和慕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这危急存亡之际,再度起⽤原被贬斥的华
伦斯坦为统帅,在该年11⽉与瑞典军进⾏吕岑会战,可是瑞典再度获胜,但同时
瑞典军的主帅古斯塔夫⼆世国王亦阵亡,从此瑞典军丧失进攻能⼒,⽽华伦斯坦则
退回波希⽶亚,后来因为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所猜妒,遭到其派刺客暗杀。随后神
圣罗马帝国联合西班⽛展开反攻,逼迫瑞典退回波罗的海沿岸,天主教联军再度获
开罗游戏破解版大全胜。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
法国出兵
哈布斯堡皇室再次获胜使得法国⼤为震惊,此前,法国因为⾃⾝是天主教国家,⼀直只是假⼿他国以削弱哈布斯堡皇室的实⼒,但当丹麦、瑞典与神圣罗马帝国的新教诸侯均告失败
后,法国终于直接出兵,与瑞典联合对哈布斯堡王朝作战。1636年~1637年,西班⽛出兵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由南北两路夹攻,并且⼀度进逼⾄法国⾸都巴黎,但最后为法军所败。1638年8⽉法国海军打败举世闻名的西班⽛海军,1639年10⽉西班⽛海军的主⼒更被原来籍籍⽆名的荷兰海军歼灭。1643年5⽉,第四代孔代亲王与蒂雷纳在罗克鲁⽡战役中共同击溃西班⽛陆军的主⼒。1642年11⽉,瑞典军于布赖滕费尔德再度击败神圣罗马帝国军,但此时丹麦王却嫉妒瑞典军的成果,并恐惧瑞典强⼤后,丹麦受其所制,因此乘瑞典军攻进南德意志之际,向瑞典宣战。然⽽丹麦和瑞典经过三年战争后,丹麦被击败。
战争结束
1645年3⽉,瑞典军在波希⽶亚⼤败神圣罗马帝国军,⽽该年8⽉法军⼜于纳林根会战击溃神圣罗马帝国军,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德意志领⼟⼤部份被占领。1648年,法瑞两国联军再在处斯马斯豪森会战及兰斯会战完胜神圣罗马帝国军。但战⾄此时,双⽅都已元⽓⼤伤,结果于该年10⽉双⽅达成和解协议,缔结了两个和约——《奥斯纳布吕克条约》与《明斯特和约》,合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此三⼗年战争完全结束。
交战双⽅和⼒量对⽐
瑞典 15万神圣罗马帝国 20万
波西⽶亚奥地利
萨克森巴伐利亚
丹麦—挪威 2万
尼德兰(荷兰)7.5万西班⽛ 30万
法国 15万
英格兰
苏格兰
三⼗年战争后欧洲格局
战争影响
三⼗年战争起源于神圣罗马帝国内战,但瑞,丹,法,西等国的⼲涉使其演化成全欧洲的战争,三⼗年战争虽也被成为宗教战争,但实则是神圣罗马帝国各邦国利益不⼀致,欧洲各国企图浑⽔摸鱼导致的战争,各国为各⾃的世俗利益⽽战,宗教只是借⼝,在中世纪⼗字军战争结束以后,欧洲就再也没有发⽣过纯粹因宗教分歧导致的战争了。
德意志作为战争的起源和主战场,其经济遭到极⼤破坏,⽽且战后诸侯国各割地盘,其内部分裂变成不可逆转,间接令神圣罗马帝国变得名存实亡,给哈布斯堡王朝造成了沉重的打
击。⽽德意志在承受战乱和分裂的痛苦后,开始了对欧洲的疯狂报复,从⼀个既不神圣也不罗马的神圣罗马帝国,也称德意志第⼀帝国到发动了⼀战的德意志第⼆帝国,和希特勒魔⽖下的第三帝国,德意志开始了崛起与扩张之路,给欧洲和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荷兰在与西班⽛的独⽴战争后崛起,并在三⼗年战争中歼灭西班⽛海军主⼒,跃升为海上霸主,西班⽛在战争中海战陆战皆败,从欧洲⼀等强国的宝座跌下。法国作为天主教国家虽然⽆耻的加⼊了新教联盟,但战争中收获巨⼤,得到了洛林内梅林、图尔、凡尔登等3个主教区和除斯特拉斯堡以外的整个阿尔萨斯,成为欧洲霸主。从这⾥可以看出在第⼀次世界⼤战后法国割取的阿尔萨斯和洛林本从历史和法律上讲本就属于德国。瑞典取得了波拉美尼亚⼤⽚⼟地,成为了北欧强国,涌现出了古斯塔夫国王,与华伦斯坦并称战争双雄。
中国医科大学前十名
《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主要内容
巽寮湾附近有什么好玩的地方1.重申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和1635年的《布拉格和约》继续有效;
2.哈布斯堡皇室承认新教在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合法地位,同时新教诸侯和天主教诸侯在帝国内陆位平等;
3.神圣罗马帝国内各诸侯邦国可⾃⾏订定官⽅宗教,⾂民不愿改宗者限期迁出;其中路德宗加尔⽂宗获帝国承认为合法宗教;教产的归属以1624年为标准年,凡在1624年1⽉1⽇之前占有的教产可以保留。
4.神圣罗马帝国内各诸侯邦国有外交⾃主权,唯不得对帝国皇帝及皇室宣战;⽽帝国皇帝依然⽆权决定任何重⼤问题,如宣战、媾和、课税和征兵等。
5.正式承认联省共和国(荷兰)和瑞⼠为独⽴国家;
6.哈布斯堡皇室的部分外奥地利领地被迫割与法国、瑞典和部分帝国内的新教诸侯:
其中法国得到洛林内梅林、图尔、凡尔登等3个主教区和除斯特拉斯堡以外的整个阿尔萨斯;
瑞典获取西波美拉尼亚地区和维斯马城、不来梅-维尔登两个主教区,从⽽得到了波罗的海和北海南岸的重要港⼝;勃兰登堡获得东波美拉尼亚地区和马格德堡、哈尔勃斯塔特、卡明、明登等主教区;萨克森获得路萨蒂亚地区;普法尔茨公国⼀分为⼆,信奉天主教的上普法尔茨与巴伐利亚合并,信奉新教的下普法尔茨维持独⽴;
7.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选举不得在现任皇帝在世时进⾏,以免皇帝⼲预,影响结果;
8.法国和瑞典在神圣罗马帝国议会有代表权,巴伐利亚公爵被封为选帝侯;
9.瑞典还获得神圣罗马帝国500万塔勒的赔款。

本文发布于:2023-07-04 11:11: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5115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罗马帝国   神圣   瑞典   战争   皇帝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