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浦城总规文本2012.0725

阅读: 评论:0

 
晋城房产网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总则    1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战略    1
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2
第四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2
第五章    中心城区总体布局    9
第六章    住房建设与居住用地布局规划    10
第七章    公共设施布局规划    11
第八章    工业与仓储用地布局规划    14
第九章    综合交通规划    15
第十章    绿地系统规划    17
第十一章    空间景观规划与总体城市设计    18
第十二章    电力通信工程规划    19
第十三章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19
第十四章    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20
第十五章    综合防灾规划    22
第十六章    空间管制与土地使用强度管制规划    24
第十七章    近期建设规划    29
第十八章    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31
附表:                                                                                    33
什么时候解封
                          第二部分     
1、区位图                              2、县域城镇体系现状图
3、县域综合分析图                      4、县域城镇体系结构图
5、县域综合交通规划图                  6、县域经济区划与产业布局
7、县域旅游发展规划图                  8、中心城区现状图
9、用地潜力评价图                      10、中心城区控制范围示意图
11、中心城区用地布局图                  12、中心城区功能结构规划图
13、中心城区道路系统规划图              14、中心城区道路功能规划图
15、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图              16、中心城区空间景观规划图
17、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规划图              18、中心城区教育设施规划图
19、中心城区公共设施规划图              20、中心城区工业物流设施规划图
21、中心城区电力通信规划图              22、中心城区给水工程规划图
23、中心城区雨水工程规划图              24、中心城区污水工程规划图
25、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图              26、中心城区空间管制规划图
27、中心城区五线控制规划图              28、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图
29、远景用地布局规划图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编制原因
为适应浦城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贯彻落实南平市委《关于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腹地的实施意见》和《浦城县城镇体系规划(20082030年)》,指导浦城县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事业,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编制本规划。老君山和重渡沟哪个好
第二条  规划依据
本规划主要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现行其他相关规范、标准,以及南平市委《关于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腹地的实施意见》、《浦城县城镇体系规划(20082030年)》等相关规划。
第三条  规划范围
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范围:浦城县行政区范围,即浦城县下辖的2个街道,9个镇,8个乡,296个村(居)委会,总面积3377.85平方千米;
2中心城区规划范围:规划控制区包括南浦街道、以及河滨街道、莲塘镇和万安乡的所有社区和部分村委会,规划控制区总面积45.0平方千米,其中城市建设用地17.28平方千米,
城市建设用地西至京台高速公路,南至交战路,东至万安乡东侧山体,北至荣华山产业组团用地界线。许昌天气预报15天
第四条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82030年,其中:近期为20082015年,远期为20162030年,远景为2031年以后。
金山城市沙滩要门票吗
第五条  规划执行
本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凡在本规划控制区范围内进行规划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本规划执行。如因故确须对本规划进行调整、修订,应依法向原批准机构进行报批。本规划解释权归浦城县建设局。条文中带下划线内容为规划强制性内容。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六条  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立足县情实际,发挥区位和区域资源特优势,积极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及南平市产业布局的分工,凸现浦城在海峡西岸和南平市区域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和特,发挥对接长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接受长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培育若干产业集,构建闽浙赣边界南接北连的产业“洼地”、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山青水秀的宜居福地、底蕴深厚的文化高地,加快把海西区绿腹地“北大门”建设,将浦城建设成为开放、发展、繁荣、和谐的新兴山水型工贸城市。
2、分目标
经济目标:2015年、2020年和2030年浦城县GDP总量分别达:108.14亿元、174.16亿元和376.00亿元。
产业目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构筑产业发展平台,培育产业集,促进产业集聚,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使工业产值在GDP中的地位得到明显增强,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明显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以工业为
主导、以农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预期至规划期末三次产业比达到9 : 51 : 40
城镇化目标:2015年、20202030年城镇化水平分别达:48%55%68%
城市建设目标:构建功能明确、布局合理、富有弹性的城市空间结构;建立完善的城市道路系统和公交体系;建立城市各类公共服务系统和开放的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保护好名胜古迹,创造优美的城市景观,体现地方特;建立先进完善的市政设施系统和城市防灾体系;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生态环境目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珍惜和保护浦城县优良的生态环境基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以打造健康宜居的人居环境为宗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3、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城市发展指标体系详见附表1
第七条  发展战略
加速城镇化进程,增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城乡建设,形成城乡互动融合、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落实南平市南接北联战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抓住国家实行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利时机,依托区位、交通、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等优势,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产业发展平台,培育产业集,促进产业集聚,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以诚信建设为目标,大力优化法治环境、服务环境、融资环境和人文环境。
第三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第八条  城市性质
闽、浙、赣三省交界新兴的重要工贸型山水园林宜居城市,南平市域次中心、县域中心。
由于浦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充分重视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和开发,以历史文化的传承为纽带与平台,体现浦城城市发展的特。
第九条  人口规模
2015年:县域户籍人口45.5万人,常住人口39.3万人,中心城区人口12万人;
2020年:县域户籍人口48万人,常住人口43.5万人,中心城区人口14万人;
2030年:县域户籍人口54万人,常住人口54万人,中心城区人口18万人。
第十条  用地规模
近期(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1200公顷,人均100平方米;
中期(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1372公顷,人均98平方米;
远期(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大连棒棰岛景区开放时间1728公顷,人均96平方米。
第四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十一条  城镇体系规划目标
到规划期末,把浦城建设成为南平市域次中心城市,与建阳、邵武共同构建南平市域邵武建阳浦城东西向增长轴;逐步把浦城建设成为以浦城市城区(县城升格为市)为核心,
以仙阳(含荣华山产业组团)、临江、石陂和富岭为重点,点轴带状辐射带动各乡镇整体发展。整个城镇体系呈现为“强化中心、对接沿海、拓展腹地”的空间发展战略,以点——轴开发模式,实施“突出重点、梯度推进、完善基础、形成网络”的城镇发展策略。形成等级结构有序,职能结构合理,空间布局完善,协调发展的县域城镇体系。
第十二条  城镇体系规划原则
1、强化中心城镇
根据浦城城镇所处发展现状阶段,按照城镇增长极理论和点轴发展理论,目前应着重强化县域中心城市及中心镇的辐射力和带动作用,突出京台高速公路及国道205线南北发展轴与龙浦高速公路及省道205线东西发展轴,充分发挥其增长极的作用。
2、有序发展,梯次推进
在地形条件制约和线性交通的引导下,首先加快沿交通轴线城镇的发展,使它们成为进一步带动区域城镇发展的支撑点。根据各城镇现状及潜力,按近、远期分阶段发展,做到先后有序,避免财力、物力分散与盲目超前。

本文发布于:2023-07-05 10:55: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5131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发展   规划   城市   中心   建设   城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