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陕西省西安市辖县

阅读: 评论:0

历史沿革

尧舜时代(约前24世纪),传说周至地属骆国。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属京畿地。

春秋,秦襄公八年至秦孝公十二年(前770年—前350年),周至地为秦国管辖。

战国,秦孝公十二年至秦王政二十五年(前350年—前222年),周至地属武功。

周至风貌秦(前221年—前206年),周至属内史。

西汉,汉高祖元年(前206年),周至属雍国。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周至改属中地郡。汉高祖九年(前198年),改属左内史。建元六年(前135年),改属右内史。太初元年(前104年),置盩厔县,治所设在今终南镇,属右扶风。

东汉建武三年(27年),盩厔县并入武功县,隶扶风郡。

西晋建兴元年(313年),复置盩厔县,隶扶风郡。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武功县并入盩厔县,隶扶风郡。太和十一年(487年),复从盩厔县析出原武功县,盩厔县仍属扶风郡。

西魏仍依北魏旧制。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盩厔属终南郡。郡址在今终南镇。天和二年(567年),析终南郡,于故址置恒州,盩厔属其治。又从盩厔分出仓城、温汤县,盩厔县治所迁至今户县甘河乡附近,仓城县治所设在今竹峪乡仓峪村附近,温汤县治所设在今广济乡暖泉村,3县均隶恒州。建德三年(574年),盩厔县迁治所于今址。于恒州下置周南郡,郡治在今二曲镇,辖周至、仓城、温汤县。大象二年(580年),仓城、温汤县并入盩厔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周南郡,盩厔县改隶京兆郡。

周至县在中国陕西省的位置唐武德三年(620年),废恒州,盩厔县改隶稷州。析出盩厔县东部地域置终南县,治所在今终南镇,隶雍州。贞观元年(627年),废稷州,盩厔、终南县同隶雍州。贞观八年(634年),废终南县,仍归盩厔,隶雍州。天授二年(691年),置稷州,盩厔县属之。大足元年(701年),废稷州,盩厔县改隶雍州。天宝元年(742年),盩厔县改名宜寿县,隶雍州。至德二年(757年),撤销宜寿县,恢复盩厔县,改隶京兆府。乾宁二年(895年),属京兆府乾州管辖。天复元年(901年),盩厔县改隶凤翔府。

后梁开平二年(908年),改京兆府为大安府,盩厔县属之。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隶凤翔府;三年(925年),改隶凤翔府。

后晋后汉、后周均依后唐旧制。

北宋大观元年(1107年),于终南镇设清平军,并划出盩厔东部设终南县,军、县治所均在终南镇,隶京兆府,盩厔县仍隶凤翔府。

金贞祐四年(1216年),于县城东辛家寨村置恒州,辖盩厔、终南、眉县,隶凤翔府。

元至元初年(1264年—1278年),废恒州,终南县并入盩厔县,属凤翔府。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京兆府为安西路,盩厔属之。皇庆元年(1312年),改安西路为奉元路,盩厔属之。

周至县成平面图明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奉元路易名西安府,盩厔属之。

清顺治元年(1644年),盩厔属西安府治。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废府设道,周至属关中道。民国十一年(1922年),盩厔县由陕西省直辖。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盩厔属第九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隶第十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30日,盩厔县解放。

1949年10月1日,周至归咸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以下简称咸阳专署)管辖。1953年咸阳专署撤销,周至县改由宝鸡专署管辖。1956年撤销专署,周至由陕西省直辖。1958年眉县并入周至县。1961年复设咸阳专署,从周至析出眉县,周至归咸阳市辖。不久又改隶咸阳专署。1968年咸阳专署改为咸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周至归其管辖。1984年周至县改属西安市管辖。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周至县南依秦岭,北濒渭水,襟山带河,是西安的西大门,地处关中西部,东依白马河中心线与鄠邑区为邻;南依秦岭主脉与佛坪、宁陕交界;西有界碑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北凭渭河与武功、兴平市和杨凌示范区、扶风县相邻。县城与附近各地(以公路线为准)距离:东距鄠邑区、周至界32.5千米;西距眉县、周至界17.5千米;最东部与鄠邑区交界的是尚村乡的宋滩村;最南部与宁陕县交界的是板房子乡的光秃山、与佛坪县接壤的是厚畛子乡的光头山;最西部与眉县交界的是竹峪乡境内的鹰咀石;最北部是与兴平市交界的尚村乡的马寨滩。

地质构造

周至县南山北原。山地占76.4%,处秦岭中部,为地台;平原占23.6%,处渭河平原中部偏西,为地堑。

地层

周至东起耿峪口,中经黑峪口、西骆峪口,西至泥峪口,是平行于海拔550米、600米、700米等高线走向的坡角线,将周至县分为南部地台、北部地堑两部分。

南部山区:属秦岭褶皱带,是长期活动的东西向复杂构造带,岩石变质作用强烈,岩浆侵入活动频繁。根据地层的形成时代,可将县境内褶皱带分为两部分:

1.厚畛子——沙梁子——双庙子一线以北,主要是前震旦系秦岭和长城系宽坪,属太古代和元古代地层。

2.厚畛子——沙梁子——双庙子一线以南,主要为中泥盆统和中石炭统地层分布区。

秦岭褶皱带中侵入岩的种类较齐全。

北部平原:属渭河地堑,是新生代形成的断陷盆地。县境内地堑地区,分布着老第三纪,新第三纪及第四纪的陆相沉积物。

构造

周至县秦岭地台和渭河地堑两大地质构造单元的特征,差异显著。

秦岭褶皱带,是地史上历次地壳运动形成的复杂构造带,在多期南北方向挤压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褶皱和断裂构造,主要呈近东西方向排列。断裂构造以东西向压性断层为主,次为北西向和北东向压扭性断层。

地形地貌

周至县地势北低南高,跨3个自然地貌单元。依次为渭河平原,黄土台原,秦岭山地。境内西南高,东北低,山区占76.4%,为千里秦岭最雄伟且资源丰富的一段。北部是一望无垠的关中平川,南部是重峦叠障的秦岭山脉。山、川、塬、滩皆有,呈“七山一水二分田”格局。

平原

平原南界位于广济——马召——集贤一线,北界在渭河南岸,地势自南西向北东方向缓倾。位于渭河平原中部偏西。东西46公里,南北16公里,海拔399—530米,占周至县23.6%。平原区由渭河漫滩、渭河一级阶地、渭河二级阶地、冲、洪积扇四个微地貌单元组成。

台原

黄土台原分布在秦岭山前地带,呈东西向带状展布,西宽东窄,台面受侵蚀切割较为破碎,黑河口以东呈梁、峁状地形。黄土台原与冲、洪积扇呈陡坎相接,高于冲洪积扇面60—90米。海拔500—600米。地表由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黄土组成。面积18.25万亩。该区人口较少,地下水资源贫乏,水、土流失严重,是周至县农业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

山地

周至县境南部为秦岭中部山地,可分为低山(海拔600—1000米),中山(海拔1000—3500米),高山(海拔3500米以上)。占周至县总面积的76.4%,西部太白山海拔3762.2米,拔仙台为秦岭第一高峰。太白山生物系复杂,资源丰富,植物带垂直分明,高山上有第四纪冰川遗迹,是旅游、登山胜地和多种学科研究、教学基地。

秦岭山地西自拔仙台分岔,北线有东跑马梁、老君岭、界石岭、官城梁、青岗砭,海拔2500—3000米。南线有将军祠、灵官台、光头山、秦岭梁,海拔2500—2900米。山势南高北低。秦岭山多由深变质的片岩及火成岩构成,是金属及非金属矿藏的重要产地。

气候特征

周至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气温低,降水少。春季暖气团渐强,气温上升,降水增加。夏季天气炎热,暖湿气团凝云致雨,多雷暴,间有冰雹。秋季连阴多雨。周至县受地貌影响,山原高差3000余米,高峰低谷,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南北差异显著。山区属湿润地区,四季中,夏短而炎热,冬长而寒冷,夏秋低温多雨,春冬雪掩青山。平原属半湿润地区,四季分明,冬夏稍长,春秋稍短,日照充足,气温、降水年际变化大。春季多风,夏季多伏旱,秋季多阴雨,冬季干冷少雨雪。

光照

太阳辐射总量(光量)平原:109.68千卡/平方厘米。年际变化,5—8月较大;季节变化夏季最强。6、7月太阳总辐射每日430卡/平方厘米以上;9、10月温度高,云雨多,日照少,总辐射锐减。

气温

周至县平原年平均气温13.2℃,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1.2℃;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6.5℃。

深山区年平均温度:双庙为6.4℃,厚畛子8.4℃。

山区年平均气温:在海拔576米的低山区木匠河口为12℃,在海拔1109米的中山区板房子为10℃,在海拔1500米的中山区黑河上源钓鱼台为8.4℃,在海拔1975.8米的四方台双庙气象站处为6.4℃。年平均气温与平原仅差1.1℃。

降水

周至县降水量趋势是由南向北递减,山区由低向高递增。表现为地区差异大,年内变化大,年际变化亦大的规律。地区差异是:多年平均降水量山区为850.52毫米,平原为699.98毫米。从降雨特点上看,夏季多以暴雨形式出现,雨日少,雨势猛,强度大,往往出现洪灾或伏旱,秋季常出现连阴雨,雨日多,强度小,雨势缓。据记载最大30日降水量为563.9毫米,占多年平均雨量的66.26,因之洪涝灾害比较频繁。冬春季节,雨雪稀少,多出现春旱。

周至县在6、7月内几乎天天都有,一般风速8—15米/秒。平原大风除1月和12月未有外,其余各月都有发生。山区大风1—12月均有发生,平原以6、7月最多,山区以3、4月最多。

水文概况

周至县秦岭北属黄河流域,1公里以上的峪沟52条,形成河流15条,其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2条,50—100平方公里6条,50平方公里以下7条。河流特点为山区部分河床陡峻,山谷高深,水流急湍;出峪后河床比降变缓,水面扩散,流向呈东北方向,汇入渭河。县内秦岭南渭水河属长江流域。

周至河流密布,河流名称古今变异不大。但水系组合与河道平面形态变化较大。从水系组合来看,古代黑河、田峪河、沙河、就峪河、仰天河、阳化河、干干河、赤峪河等单独入渭,为渭河支流,而后仰天河、阳化河、干干河成为清水河的支流;田峪河、沙河、就峪河、赤峪河等成为黑河的支流。从河道的平面形态来看,平原各河,是河流的下游段,两岸地势平坦,横向摆动幅度较大,具有游荡河流的特征。

周至的湖泊、陂塘、水库亦不少。分布在太白山海拔3000米以上的二爷海、三爷海、玉皇池、三清池等,是华中地区最高的湖泊。

土壤类型

周至县土壤分为潮土、水稻土、淤土、黄土、土、褐土、山地石渣土壤和山地草甸土等类型。周至县土壤普查出9类土壤,24个亚类,44个土属。平原区有81个种。

自然灾害

周至县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涉及面广而且重。时有水、旱灾交替或其他自然灾害相继发生,使灾害加重。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周至县境内秦岭北麓有“九口十八峪”,大小52条峪沟,形成平原15条河流,年径流量9.7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45万千瓦,地下水补给量充足,总量达3.2亿立方米。

植物资源

周至县农作物中,粮食作物30余属种,120个品种;经济作物20余属种,140余个品种;蔬菜79属种,220余个品种;果品作物10科17属170个品种。森林植物种类繁多,有乔木100余种,灌木360种,木本油料植物10余种。野生植物有种子植物121科640属1550种;苔鲜植物63科142属302种;此外,还有大量的蕨类、地衣和菌类植物。太白山区域及厚畛子乡的光头山还生长着特有种植物,计有29个单属和1个特有属,150个特有种。水域中有浮游植物8藻门100属种。

动物资源

周至县兽类有金钱豹、青羊、黄羊、鹿、麝、狐狸、野猪、獾等40余种;鸟类有锦鸡、环颈雉、白脸山雀、斑啄木、松花鸡、长尾兰鹊、黄鹊、麻鹊、喜鹊等230余种。

黄羊珍贵动物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大熊猫、、金毛扭角羚等,二类保护动物大鲵、金钱豹、斑羚、小熊猫、金猫、锦鸡等,三类保护动物林麝、豹猫等。

农作物害虫有30余种,农作物害虫天敌有126种。

森林害虫有174种,森林害虫天敌有12种,如赤眼蜂等。

河池自然鱼类有4目7科21种,有经济价值的鱼类有:鲤、鲫、细鳞鲑、鲶、黄鳝等。经济水生动物有:鳖、虾、蚌、螺、蛙等。珍稀鱼类及水生动物有:大鲵(娃娃鱼),秦岭细鳞鲑等。放养鱼种有草鱼、青鱼、花鲢、白鲢、鲂、鲤鱼等。还有鳖、虾、鳝、蚌、螺、蟹等种。浮游动物4大类(原生动物、枝角类、轮虫、挠足类)60属种。

周至县林区为野生动物栖息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林中动物270余种。其中兽类有黑熊、金钱豹、青羊、黄羊、鹿、麝、狐狸、野猪、獾等达40余种;乌类有锦鸡、环颈雉、白脸山雀、斑啄木鸟、松花鸡、长尾兰鹊、黄鹊、麻鹊、喜鹊等230余种。珍贵动物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大熊猫、、金毛扭角羚等,二类保护动物大鲵、金钱豹、斑羚、小熊猫、锦鸡等,三类保护动物林麝、豹猫等。

矿产资源

周至县蕴藏着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已发现约40余处16个矿种。金属矿产有铁矿、铜矿、锌矿、钴矿、金矿、银矿、镉矿等,非金属矿产有水泥用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矿、花岗石、大理石、建筑用沙、砾石、粘土、蛇纹岩、硫矿等。

地热资源

周至县境内分布着秦岭山前断裂带、渭河断陷盆地中的近东西向断裂带及北西向的哑柏——马召断裂带,这三大断裂带控制着地层地热的分布,并起主要的导热的储热作用,区域地热水储存量相当大,且补给来源充足。在楼观台、镇丰、哑柏成井3处,马召、西楼及镇东井沟凹地也具有良好的地热开发前景。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唐代周至划为17乡,乡名不详。

北宋熙宁年检(1068年—1077年),周至县基本沿袭唐制,全县划为17乡321社。

明,周至编户40里(据《一统志》),里名不详。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全县分为4乡39里:西沟乡、仙金乡、六渠乡、临川乡。各乡所辖里数不详。

清末,将全县40里划为36所。

民国初年,全县划为5区,新增渭河南岸划成的河滩所,共37所。民国二十三年至二十九年(1934年—1940年),国民党政府在辖区内强化保甲制,周至县划分为23个联保,下辖173保2457甲。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冬,国民党政府推行新县制,将23个联保改编成13乡和1个乡级镇,辖124保。县城划为乡级镇,辖4保。马召乡驻地迁往南神寨。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30日,周至县解放,全县设15区,辖123乡。

1950年5月,将原15区划为10区,辖101乡。

1956年3月,撤区并乡,全县划为25乡。为加强对山区的领导,保留了集贤区、竹峪区。

1958年3月,将白马河以东的12个自然村划入户县。9月,撤销涧河乡,所辖地域分别划归赤峪、尚村乡。11月,周至、眉县合县,将岐山县渭河南岸的高店、安乐区;兴平县渭河以南的富仁、宋滩乡及佛坪县的高炳区(辖6乡)亦划入周至,全县划为12个公社,公社下设58个管区。

1960年5月,全县划为32个公社和1个县辖园艺场(富仁园艺场),471个生产大队,2676个生产队。8月30日,眉县复设。将尚村公社的9个自然村划归户县;将6个公社复归佛坪;将岐山县渭河以南的地区复归岐山县。

1962年6月,又将划归佛坪县的6个公社复归周至。11月10日,全县行政区划重新调整为24个公社401个大队2245个生产队。

1980年,划出广济公社一部分设骆峪公社,将原城关公社分四屯、辛家寨、侯家村、城关公社和城关镇。全县有29个公社,1个社级镇,共30个行政单位。

1984年,将原公社改称乡,大队改称村,生产队改称村民小组;另将哑柏、终南、楼观公社改称镇;将原城关公社与城关镇合并为二曲镇。1985年,周至县有乡、镇政府29个,辖363个行政村,4个居民社区,2489个村民小组。

1989年,全县区划为25个乡、4个镇,2个农村工作委员会。4个居民社区,369个行政村,2557个村民小组。

区划现状

2019年,周至县下辖1个街道、19个镇。周至县人民政府驻二曲街道。

统计用区划代码名称
610124001000二曲街道办事处
610124101000
610124102000终南镇
610124103000
610124104000
610124105000
610124106000
610124107000
610124108000
610124109000
610124110000
610124111000
610124112000四屯镇
610124115000司竹镇
610124116000九峰镇
610124117000富仁镇
610124118000骆峪镇
610124119000陈河镇
610124120000板房子镇
610124121000王家河镇

人口民族

新石器时代,周至县今马营村、嘉会堡一带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夏商之际,境内先民活动渐多。周朝和春秋时代,境内人口增加。秦末汉初,境内黑河以东地被皇室圈占,因而人口稀少。西汉中期至隋唐,人口渐增。盛唐时周至县辖17乡,约5100余户,2万余人。北宋熙宁年间(1068年—1077年),周至县5453户,21412人。明洪武至嘉靖年间(1362年—1522年),周至县4400户,47080人。清康熙时(1662年—1721年)周至县234300人;道光四年(1824年),周至县31万人;同治年间回乱,李篮起义军,大平军反复与官军在周至激战。农民死伤甚多。光绪年间,两年大旱,少壮流离。宣统元年(1909年)周至县217073人;宣统三年(1911年)“因屡经兵燹,民生凋敝。”人口降为18万人。民国初,军阀混战,连年天灾,民国十二年(1923年)周至县人口降至93551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周至县174656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人口从自然生育逐渐转入计划生育。1949年—1974年,周至县人口增长1.96倍,是周至县历史上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人口生育严重失控,10年增加107567人。1978年以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逐年下降。从1982—1990年净增人口62143人,平均每年净增7768人。

截至2020年,根据西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周至县常住人口50.41万。

经济

综述

2019年,周至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37.15亿元,较上年增长0.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88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12亿元,下降31.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5.15亿元,增长6.5%。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为26.16:11.75:62.09。人均生产总值23124元。2019年,周至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0.15亿元,占生产总值(GDP)比重为51.1%,较2018年下降5.2个百分点。

2021年8月,周至县被确定为陕西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021年,周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6.39亿元,同比增长5.4%。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周至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35.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42.3%。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下降44.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6.6%;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40.8%。

财税收支

2019年,周至县地方财政总收入4.4433亿元,较上年下降30.6%。

2019年,周至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5099亿元,下降6.3%。其中:税收收入1.902亿元,下降3.1%;非税收入6079万元,下降15.3%。

2019年,周至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2.4亿元,下降7.5%。其中:用于教育、科技和文化支出11.7459亿元,增长0.2%。占支出的27.7%;用于农、社、卫和住房支出22.1585亿元,减少15.2%,占支出的52.2%。

人民生活

2019年,周至县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07元,比上年增长8.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37元,比上年增长9.9%。全体居民人均可配收入15919元,比上年增长9.5%。

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39.44亿元,较上年下降1.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0.39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2.35亿元,下降19.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6.7亿元,增长0.4%。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为28.96:8.86:62.18。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65.5亿元,占生产总值(GDP)比重为47.0%。

第一产业

2019年,周至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4.34亿元,较上年可比增长6.7%。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42.57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6.16%;畜牧业产值8.0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2.4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9.26亿元,可比增长6.7%。

2021年,周至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92亿元,较上年可比增长3.6%。其中:农业(种植业)产值48.93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8.03%;畜牧业产值9.06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2.6%。

种植业

2019年,周至县粮食播种面积38.25万亩,比上年减少0.07万亩,下降0.18%,其中夏粮播种面积19.17万亩,下降0.16%;秋粮播种面积19.08万亩,下降0.21%。全年粮食产量12.02万吨,较上年增长0.92%。其中夏粮5.7万吨,下降2.23%;秋粮6.32万吨,增长3.95%。蔬菜收获面积8.86万亩,比上年增长2.55%,产量22.88万吨,增长3.39%,形成产值10.4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6.16%,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林业

2019年,周至县水果面积30.57万亩,较上年增长2.65%,其中猕猴桃面积27.3万亩,较上年增长1.63%,占水果总面积的89.3%。水果产量41.77万吨,增长21.04%,其中猕猴桃产量38.28万吨,增长19.4%;其它水果产量3.49万吨,增长42.45%。全年猕猴桃产值22.66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5.22%,较上年提高1.84个百分点。苗木花卉面积18.32万亩,较上年增长1.5%,形成产值5.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55%,较上年提高2.92个百分点。

畜牧业

2019年,周至县肉产量6763吨,较上年下降7.28%。蛋、奶产量分别为4431吨、3349吨,较上年分别增长0.25%和4.33%。

生产条件

2018年,周至县农用化肥施用实物量14.95万吨,增长0.01%。

第二产业

据考古证实,周至在仰韶文化时期,已出现制陶业。

汉至民国初年,是周至手工业发展期。汉代建筑、冶炼有发展。隋唐时建材建筑业发达,境内的隋仙游寺塔,唐八云塔、大秦寺塔等,造型雄伟,工艺卓绝,塔高在35—40米之间,虽为砖结构,但屹立千余年而雄姿犹存。

县内的明代铁器中,较有代表性的是仙游寺钟,楼观台老子祠铁狮子,太白山铁瓦和铁像,黑虎灵官庙香炉等,用铁量大,造型美观大方,形神逼真,铸铁质地优良。

清代手工业有木竹器加工业、造纸业、建材业、纺织业、制陶业、油漆业、锻造业等作坊,分布于周至县,有200余家。但是直到民国初年,周至仍处于手工业阶段。

民国中期,是周至现代工业萌芽期。周至办起民生工厂、三兴盛鞋厂、新恒书局、兢化书局、新新米厂、建华纱厂等私营工厂。工人少,设备差。新新米厂和建华纱厂规模较大,并以电力带动机器,为周至现代工业之始。手工业有冶铁及铸造业(包括银匠炉),木器及竹器制作业,食品加工业(包括酿造业),建材业及制陶业,造纸业等。工业及手工业有21个行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周至县95%以上的从事铁、木、缝纫、制鞋等手工业者都组织起来,24个公私合营企业,工业总产值220万元,是1949年的6倍余。

1989年,周至县工业局所属企业总产值3937.11万元,实现利润307.62万元,上缴税金320.31万元。

工业

2019年,周至县全部工业增加值10.02亿元,较上年下降2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5.6%,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3.36亿元,比上年下降25.0%;从业人员平均人数3126人,比上年减少751人;资产总计28.45亿元,其中流动资产合计15.22亿元;全年主营业务收入31.18亿元,下降4%;实现利润总额1.85亿元,下降93.0%。全年生产小麦粉56325吨,同比增长8.18%;化学药品原药287吨,增长282.87%;低压开关板298面,增长6.81%;瓦楞纸箱5769吨,下降81.07%;多印刷品21294.63对开令,下降79.18%;商品混凝土33.5991万立方米,下降21.91%;水泥25.6301万吨,下降4.52%。

建筑业

2019年,周至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6.14亿元,比上年下降33.3%。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2户,实现产值5.99亿元,下降35.7%。所有资质等级企业签订合同额8.53亿元,下降28.9%。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9年,周至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0.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下降8.3%。

对外经济

2019年,周至县进出口总值3421.66万元,其中:进口总值45.45万元,出口总值3376.21万元。

招商引资

2018年,周至县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20万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实际引进内资13.11亿元,较上年增长118.5%;引进民资37.53亿元,增长63.53%。

房地产业

2019年,周至县房地产开发投资6.68亿元,较上年增长66.17%。其中住宅投资5.08亿元,增长162.2%。商品房销售面积15.49万平方米,增长58.4%。

邮电通信

2019年,周至县邮政业务总收入7583万元,比上年增长9.05%;电信业务收入3.66亿元,增长12.6%。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47543户;移动电话用户52.24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49124户。

旅游业

2019年,周至县共接待游客1742.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6亿元。

金融业

截至2019年末,周至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14.92亿元,比上年增长3.81%,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68.64亿元,增长10.13%;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95.65亿元,增长72.25%。其中:住户贷款余额20.14亿元,增长7.41%;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75.51亿元,增长105.3%。

文化

地名由来

周至县原名盩厔县,盩厔是周旋、折旋之意的假借字,曲折之意是它的引申义。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说:“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县名”。盩厔(周至)县名沿用2000余年,是陕西省最悠久的县名之一。1964年国务院颁布的《简化汉字总表·附表》规定,改为周至县。

风味小吃

浆水面是陕西关中一道独特的夏令食品,几乎家家会做,人人都吃。浆水面美味可口,而且制作简单。面条的种类捞、压、拉的均可,沤制浆水是做面的关键。制作浆水,即将新鲜芹菜、白菜等蔬菜的叶子在开水中烫过后,浸入盛有凉开水的罐中,加少量旧浆水作“引子”,封好罐口,一周左右经
牛羊肉泡馍是西安、周至最有特最有影响的食品。古称“羊羹”,宋代
饦饦面以“筋、光、薄、辣、香”五字特点享誉三秦,它的两大要素是汤和面。汤的主要佐料是翠峰乡地产的辣子和醋烹制而成的,相当考究,还有底菜和漂花菜,一般选用
得名古汉语“肉夹于馍”,比一般酱肉酥烂,滋味鲜长。由于选料精细,调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陈年老汤,因此所制的

地方特产

周至猕猴桃是产于陕西周至的猕猴桃,周至猕猴桃的质地柔软,味道有时被描述为草莓、香蕉、周至猕猴桃荣获中国猕猴桃之乡,中国绿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食品,国家质检总局认定周至县为全国唯一的猕猴桃标准化管理示范县,全国60%猕猴桃鲜果产自周至,在全国80%的猕猴桃果干产自周至,2013年陕西周至猕猴桃获“中国航天事业支持商”冠名权,并借助航空技术优势,开展猕猴桃
周至山茱萸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具有鲜、个大、皮厚、药用成分高等特点,被中医药学界誉为药用植物中的“活化石”。周至山茱萸产地范围为陕西省周至县陈河镇、
老堡子鲜桃早在二千多年的
周至地处秦岭北麓腹地,花草资源丰富,

文物保护

2020年7月,入选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划归长征片区(红二十五方面军)。

周至汉代以来,在较发达的农业沃土上,产生了优秀的民间文艺,农民在祈福祛凶,迎新送旧,丰收喜庆,节令民俗中,用多姿多采的民间艺术抒发情怀,特点有:

多样——民间艺术有近百种,村村有特,甚至村中的两个街巷也不雷同。民间歌舞有牛斗虎、夹板舞、竹马、明马钻蔑、旱船等;社火有青器焰光、车社火、灯社火、芯子等;民间文学有民间故事、歌谣、曲艺、风俗传说等;民间工艺有刺绣、蜡制品、漆制品、泥塑、面塑、雕刻、纸扎,布制品香包、花卉、老虎枕、猫头鞋、等;民间绘画有壁画、国画、漆画、粉画等。

独创——有的民间艺术是他处无,此处有。如牛斗虎,表演集拟人、拟动物、夸张、舞蹈、音乐为一体,维妙维肖,形神兼备。集贤古乐、青器焰光、明马钻蔑等也属于此。有的是他处有,此处特。如跑旱船,分有站人船、转船、对船等。周至豆村的皮影、大蜡、剪纸多次在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

古典——如集贤古乐,源于秦汉和唐代宫廷音乐,秦昭王、汉武帝、唐明皇等,曾带着宫廷乐队在长杨宫、集贤殿、五柞宫、玉真观、楼观台等地演奏,至今遗韵独存,被中外誉为音乐文物。周至道情源于楼观道教的通俗演唱,演变为宣传各种道教故事为主的音乐的艺术,现存的古香古的大量手抄本,被誉为音乐化石。民间锣鼓源于汉唐行军作战的鼓吹。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正月,周至县令率本县乐队参加长安音乐比赛。

锣鼓周至村村有锣鼓队,
集贤古乐流行于集贤一带的古乐。可上溯秦汉,盛于唐、宋。又吸收元、明、清代姊妹艺术和民间音乐精华。演奏风姿瑰丽,韵律古朴
竹马是周至常见的民间舞蹈之一。但楼观鹿马村的竹马明马钻篾却与众不同。舞时,上场8匹马,每匹马前胸和
牛斗虎又名虎牛斗。清
夹板舞是哑柏等地农民为增加社火彩、烘托社火气势的舞蹈表演。舞时热情奔放、诙谐活泼,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夹板舞一般是双人打,在锣鼓的衬托下,随鼓点表演。其打法有:前后打,上下打,翻腕交叉打,互相戏逗打。花样有蜻蜓点水,凤凰展翅,金线缠腕,苏秦背剑,单手抱月等。夹板舞的长板2尺多,短板4、8寸各2块,长板两侧贴有黄扇形的钱粮码;夹板舞者或猴子妆扮,有时猴脸小丑妆扮。1989年获全国民间音乐舞蹈赛丰收奖。
吹周至民间遇红白喜事,为隆重气氛,一般使用龟兹,俗称叫乐(“文化大革命”期间禁用)。龟兹即
社火盛于清代至今。县内乡镇和大村几乎年年上演。上阳化村演出两班社火,
芯子是节庆日表演的立体惊险高空社火节目。在木平台装上三四米的铁柱,将演员固定在铁柱骨架上,用杂技造型扮成故事细节,用纸、布等物塑上背景。如刀尖站人,发丝系人,棒头倒立,担挑双人等,神奇惊险而巧妙。令人身临其境。大型带背景的芯子称焰光。清末,哑柏仰天村与邻村竞赛社火芯子,从
剪纸本县

交通

交通

周至县地理位置优越,东邻西安,西结宝鸡,南连汉中,北通杨凌。310国道横贯东西,穿境而过,与近在咫尺的陇海铁路并驾齐驱;108国道纵贯南北,将西宝南线、陇海铁路与西宝高速公路紧密相连;北通咸阳国际机场,仅50千米之遥。

截至2019年末,周至县境内公路里程2139.88千米,其中国道131.6千米、省道59.68千米、县道182.6千米、乡道301.2千米、村道1464.8千米。

运输

截至2019年末,周至县开通城乡班线29条,公交车辆253辆。

社会

科技事业

2019年,周至县共实施科技项目9个,其中:市级农业科技计划项目7个、省级农业项目2个。年末共创建县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场)9个,市级示范园16个,省级科技创业示范基地1个。全县有高新技术企业9户。授权专利8件。

教育事业

截至2019年末,周至县共有全县幼儿园94所,其中公办40所,民办54所。在园儿童21141人,比上年下降10.41%。全县各类中小学164所,其中普通初中30所,高中7所,小学110所,教学点15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中小学在校学生59829人,比上年下降5.16%,其中初中在校学生15146人,比上年下降7.79%;高中在校学生10765人,比上年下降4.27%。中小学专任教师4224人,比上年下降4.99%,其中中学专任教师2065人,比上年下降6.22%。全县初中毕业生人数(含职业初中)4896人,初中毕业升学率86.72%,较上年上升8.2个百分点。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

文化事业

截至2019年末,周至县图书馆图书总藏量19.1万册。各类文艺演出160场次,艺术表演850场次。

体育事业

截至2019年末,周至县共有健身路径443个,实现全民健身路径全覆盖。“舞动长安”西安市全民健身技能大赛总决赛太极类比赛二等奖。第二届大西安农民节暨农民趣味运动会团体一等奖。2018—2019年中国中学生跆拳道联赛(陕西)分站赛获得12金、6银、3铜。2019年西安市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获得1金、4铜及团体第四名,并荣获道德风尚奖;2019年西安市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获得男子甲组团体第二名。

卫生事业

截至2019年末,周至县共有各类医疗机构480个,其中医院13个、卫生院25个;卫生机构床位2052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89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78人。婴儿死亡率2.0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71‰。产妇住院分娩比例为100%。

劳动就业

2019年,周至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1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1%。全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92812人。

社会保障

2019年,周至县农村已参加养老保险32.7953万人,城镇已参加养老保险45884人。已参加失业保险11746人。已参加工伤保险17618人。全县已参加城镇医疗保险52974人;已参加生育保18100人。全县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58.6404万人,参合率99.0%。

社会福利

截至2019年末,周至县共有养老机构3个,在院入住347人,共有床位600张。年末城镇低保对象208户、367人,发放低保金340.55万元;农村低保对象5390户、15721人,发放低保金9787.92万元。915户、925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发放供养金1125.35万元。

环境保护

2019年,周至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5.2%。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81.6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7.02%。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3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31天,优良率63.3%。单位GDP能耗0.54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2.9%。

安全生产

2019年,周至县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4起,事故起数较上年少6起;死亡4人,较上年减少6人。其中:道路交通类生产安全事故1起,死亡1人;建筑施工类生产安全事故3起,死亡3人。

平安建设

2019年,周至县公众安全感满意率93.87%,比上年提高1.87个百分点。

旅游

风景名胜

旅游景点:周至县共有国家级4A级景区2处(道文化展示区、黑河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周至自然保护区和周至老县城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2处(楼观台森林公园和黑河森林公园),省级森林公园1处(翠峰山森林公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个(大秦寺塔、法王塔、瑞光寺塔、西域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个。

楼观台道教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楼观台是
规划面积33.04平方千米,规划建设12.04平方千米生态保护区、11平方千米道文化展示区、10平方千米现代农业观光区三大板块,打造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国家5A级景区。财神文化区、农业博览园、田峪河水景区2011年7月19日建成开放;道教文化区、化女泉景区、延生观景区2012年3月1日建成开放;
秦岭国家植物园规划面积639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植物园,其中植物迁地保护区10平方千米,珍稀动物迁地保护区和历史文化保护区16平方千米,生物就地保护区575.31平方千米,复合生态功能区37.69平方千米。发展S107省道旅游专线和田峪河游览区两个主轴,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与科普、历史遗迹和现代文化展示、自然生态和生物科技旅游三大基地,突出山野园林景观、生物保护示范、道文化圣地、现代文化展示和著名绿品牌五大特。
周至沙河湿地公园中国第一水街——
赵公明财神文化景区赵公明财神文化景区坐落于财神赵公明故里,陕西周至县集贤镇赵代村,

获得荣誉

2020年5月,周至县政府入选2019年度西安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名单。

2020年6月,位居“2020中国县域人口流入百强榜”第49位。

2020年8月,入选“2020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2018年12月,周至县获“2018年度中国十佳脱贫攻坚与精准扶贫示范县市”。

2019年5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周至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2019年11月,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0年2月,入选2020中国特小吃百佳县市。

2020年3月,入选2020中国慈善公益百佳县市;入选2020中国青年乐业百佳县市。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29日,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10月,荣获“2020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2021年2月25日,中共周至县委员会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2021年7月,入选“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榜单,排名第1位。

2021年8月,被陕西省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1年9月,入选“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1年11月,入选陕西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1年11月25日,入选2018年“中国天然氧吧”拟保持称号地区公示名单。

2022年6月,入选“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名单。

本文发布于:2022-11-22 23:49:4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516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披针叶胡颓子
下一篇:三鹰柏
标签:周至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