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旅游扶贫及其配套机制建设

阅读: 评论:0

图6天津市各区县土地复垦新增耕地规模四川中青旅旅行社
4存在问题分析
(1)土地整治项目数量、规模、类型在区县和乡镇不同尺度上呈现出差别,天津市的土地整治项目,仍以开发类为主,在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上存在地域差别,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土地整治项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更注重资金投入效益、新增耕地数量及整治项目的实际操作便利性,且这种状况在区县、乡镇地域尺度上表现更为突出。
(2)土地开发新增耕地率呈现较高水平。就空间分布差异来说,土地开发补充耕地效果最好的区域主要集中分布于耕地后备资源较丰富的天津市的北部、中北部和南部地区,受地形、区位、经济建设等条件的制约,中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土地开发新增耕地略少,开发补充耕地效果在区县、乡镇等不同尺度差异不大。
(3)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有待提高,重点要加大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合理确定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规模。经统计数据分析,2010-2012年天津市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项目新增耕地规模仅占全市规模2.16%,经过验收的项目仅有2个,反映了天津市土地整理项目的推进与实施还有待加强。
(4)土地复垦项目的实施区域差异化明显,经数据分析,仅津南区无论在项目实施个数上和新增耕地规
家庭旅馆
模上都占全市数量的50%以上,而津南区的辖区面积仅占市域面积的3.92%,说明在经济条件具备、农民意愿强烈、当地政府部门合理引导的情况下,天津市还可以更有序更显著的实施小城镇增减挂钩项目,因此天津市在实施土地复垦项目上还具备非常大的潜力。5政策建议
(1)应进一步规范土地整治项目的类型标准。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制定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办法,明确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建设的项目内涵及项目规模、项目净增耕地面积比例,尽量减少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制度,导致各区县、乡镇在上报土地开发、整理和复垦项目新增耕地面积时出现的各种问题。
(2)要实现以土地整理、复垦为主,适度开发未利用地的土地整治模式。天津市土地整治呈现“开发为主,整理为辅”的局面,通过数据分析,天津市土地开发实现新增耕地规模占全市的90.51%,土地复垦实现新增耕地规模占7.33%,土地整理实现新增耕地规模仅占2.16%。天津市近几年为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目标,以土地开发为主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使得可开发耕地后备资源所剩无几,而且各区县分布极不均匀,大部分分布在天津市的中北部和南部地区。如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开发,势必会对生态环境产生恶劣影响。因此,为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天津市应逐步转变土地开发补充耕地为主的耕地占补平衡模式,大力开展土地整理与复垦工程,实现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3)严格执行天津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确定的规划期内天津市在土地整治方面的重点建设
项目,着重加强土地整理项目,尤其是涉及到各区县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项目,利用工程技术手段提高项目的新增耕地率;慎重对土地开发项目的建设,增强对宜耕后备资源的管理,实现后备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继续推进天津市小城镇挂钩试点项目对拆旧区的整理复垦工作,提高复垦设计水平,并严把验收关,提升土地复垦项目的新增耕地率和新增耕地的质量等级。
参考文献
[1]高向军,罗明,张惠远.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LUCC)研究与土地整理[J].农业工程学报,2001,17(4):151-155.
[2]张正峰,赵伟.土地整理的资源与经济效益评估方法[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3):295-299.
[3]吕开云,李江新,刘文新,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的内容深度研究[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29(4):361-364.
[4]王长江,徐国鑫,金晓斌.基于DEA的土地整理项目投入产出效率评价:以山东省若干国家投资土地整理项目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271-275.
[5]樊闽.中国土地整理事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06,22(10):246-251.
[6]刘向东,陈溪涛,郭毛选.我国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44-10146,10196.
[7]张仕超,魏朝富,李萍.区域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潜力及其贡献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增刊2):312-319.
[8]温明炬,唐程杰.中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数据集[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责编:施婷婷)
雷州市为什么可怕
从山地户用沼气工程滞后看农村“政务信息沟”问题
赖晓鹏1华芳梅2
(1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江西赣州341000;2赣州市农业利用外资办公室,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江河源头所在的山地迫切需要普及户用沼气,但由于山地农户与其他农户之间的“政务信息沟”,这
类地方的沼气普及率远低于其它地方。目前农户与干部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政务信息沟”的重要构成因素,
而在山地农户中推广现代传媒则有助于避开人际关系实现“政务信息沟”的“合拢”。在山地农户中推广现代
传媒,不仅要解决政府信息发布和农户信息接收等问题,还须中央主导、顶层设计,通过“三网合一、无线覆盖”解决信号这一瓶颈问题。
关键词:沼气普及;政务信息;山地信号覆盖
中图分类号S2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03-04-05-03
An Exploration of the Gap in Information of Government Affairs Triggered by Popularization Lag of Methane Gas in Mountains
Lai Xiaopeng1et al.
(1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hool of Liberal Arts and Law,Ganzhou341000,China)Abstract:The popularization of methane gas in mountains with headwaters,although it is urgently necessary,still lags behind other rural areas of china due to the gap in information of government affairs.One of the
factors formed the gap in information of government affairs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asants and cadres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modern media will be helpful for filling up the gap despite of the relationship.To popularize the modern media in mountains,not only have we to deal with the issuance and the reception of the information of government affairs,but also to promote the signal cover level by the measure of “three-nets mixtur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of central government.
Key words:Popularization of methane gas;Information of government affairs;Signal coverage of mountains
山地“海拔一般在500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m……谷深坡陡、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多山洪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1]与其他农户相比,山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严重滞后,其中突出和迫切的问题是使用沼气和掌握信息。我国推广农村沼气已经多年,目前理论界正致力于解决沼气综合利用、户用沼气管理等问题。随着城镇信息现代化步伐的加快,3G网络、智能手机以及微博等所谓新媒体背景下的城乡“信息沟”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与一般的农村问题不同,山地农户的沼气和信息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联系尚未引起理论界重视。由于江河源头都处于山地,因此,这两个问题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
1“政务信息沟”是制约山地沼气普及的主要原因农村沼气工程以养殖业排放物、农作物废弃料和部分生活垃圾为原料生产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料,既替代薪炭消耗、促进食品安全,又改善村容村貌,是解决当前我国农村诸多突出问题的经济、有效的途径,因此,我国政府和一些国际组织近年来致力于普及农村沼气工程。我国政府从2003年起连续多年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对修建户用沼气工程的农户给予补助;亚洲开发银行也于同年开始通过‘中国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向我国数省户用沼气工程提供贷款、赠款。
但尽管有国内外资金支持,迄今为止我国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仅达到30%[2],且由于池体渗漏、气压不稳、出料困难等问题,户用沼气池的废弃率一直居高不下,实际使用率远远低于30%。不仅如此,户用沼气池主要分布于地势较为平坦、交通相对便利之处,山地的沼气普及率则几近为零。由于
江河干流和无数支流均源自山地,山地植被的破坏和化肥、农药、污水对水质的污染显然是根本性和全局性的。
山地沼气普及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柴草垂手可得,农户缺乏以沼气替代柴草作生活燃料的动力;远离市镇,交通不便,养殖规模受到局限,沼气池缺乏充足原料;致富途径少,青壮劳力普遍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为老弱
东北旅游必去十大景点夏季
作者简介:赖晓鹏(1962-),男,江西于都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公民教育与和谐社会建设。收稿日期:2013-12-23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旅游扶贫及其配套机制建设
王玉玲汪惠萍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研究指出我国贫困地区分布与旅游资源的对应关系,分析以往土地制度下影响旅游扶贫效果的原因在于土地征收机制补偿机制以及融资渠道3个方面;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内容及其权威解读,指出土改制度将对旅游扶贫产生3个方面积极作用,同时新政下的旅游开发必须加快完善4个方面的配套机制建设。
纽伦堡应用技术大学关键词:土地经营权;农民;旅游扶贫;配套机制
中图分类号F59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03-04-08-03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时指出实现目标的关键必须解决“三农”问题。在资源和条件具备的农村地区发展农业科技、休闲观光、体验娱乐等乡村旅游项目,是通向产业扶贫的最便捷、最现实的途径。
我国旅游产业扶贫研究主要在以下方面:一是关于旅游扶贫概念、对象、意义等基本问题的研究。郭清霞[1]指出扶贫不能仅限于物质上的,也包括观念上;高舜礼[2]提出旅游扶贫的意义还在于提升了旅游业的社会影响力等。二是旅游扶贫的资源及条件研究。王玉玲[3]将贫困地区“三农”中的旅游资源,分析整理为3大类9分类以及若干小类;谢彦君[4]提出,旅游城市巨大的客源输出力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基础。三是旅游扶贫政策研究。龙祖坤对旅游扶贫政策进行了论述,提出应改革产业组织管理模式,配套使用相关经济政策,还要兼顾旅游环保和民族特殊性;赵小芸[5]对旅游投资在我国旅游扶贫过程中的效用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投资是保证旅游扶贫延续性的基础。四是旅游扶贫模式及效益研究。白凤峥[6]等提出旅游扶贫试验区模式,胡锡茹[7]总结出云南旅游扶贫实践中的3种模式;赵小芸对西部地区旅游的经济贡献做了定量分析。
上述研究解决了一些基本而重要的问题,包括旅游扶贫的意义、政府与社区的作用和地位、“三农”资
源的基础地位等问题。但实践中有些地区旅游扶贫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根源并非上述常规研究所涉及。适逢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我国未来农村指明新方向,并在随后有权威领导做了精神解读,该《决议》的实施将有助于我国贫困地区农民受益于乡村旅游的开发,并真正实现旅游脱贫。因此研究深化土地政策改革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开发新模式及其配套机制建设,对今后的旅游扶贫有着前瞻性及指导意义。
1我国贫困地区与旅游资源的对应关系
我国中东部贫困县主要集中在江西、福建的红壤丘陵、沂蒙山区、大别山区等丘陵地带;中西部的几大高原向平原过渡的一二级、二三级阶梯交界处,如秦巴山地及陕豫川鄂4省交界地带,贫困县50多个;横断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形成的高山峡谷区,贫困县约有40多个;西南以贵州为中心的黔、滇、桂、鄂、湘的喀斯特地区,贫困县多达130多个,北方农牧交错带贫困县约130个[8]。
上述地区由于交通不便、生态原始、民族特等因素,其旅游资源的乡村性指数全国最高。因此,我国最贫困农民聚居区,恰恰是乡村旅游资源最富集、优质、特的地区,也即最宜发展农业及人文生态观光、乡村度假等乡村旅游建设的地区。
2我国旅游扶贫效果的影响因素
在中国特有的农村土地政策下,以往上述资源富集区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时长期存在以下3方面问题。
一是因土地的集体所有性质,常由地方政府集体征收并作为谈判代表与开发商洽谈,将整个地区出让给投资商,农民获得征收补偿以及优先景区就业权。农民土地被征收后丧失了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甚至有些宅基地权;农民身份名存实亡,大多转变为收入少、地位低、就业难的城镇居民或,详见图1
所示。
图1农民在当地旅游建设中的状况
作者简介:王玉玲(1973-),女,安徽六安人,硕士,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影视旅游、会展。收稿日期:2014-01-07
>合隆万隆广场电影院

本文发布于:2023-07-12 13:42: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5252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土地   旅游   项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