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理角度下唐华清宫的山地空间

阅读: 评论:0

133
2022.24 / Architectural Culture and Inheritance 建筑文化·传承的研究,如《风景名胜型遗址的展示利用策略探讨——以唐华清宫为例》;对于传统山地空间的研究有《山地环境中景观营造策略探究》《传统山地园林建筑空间营造模式研究》等。
但总的来说,研究更多地集中于唐代华清宫的布局设计复原考究,以及宫中某一小园的景象空间,或是从现代遗址保护的角度对华清宫的展示保护价值的探索和规划研究,在对华清宫的演变因素分析中关于山地空间塑造手法的转变分析较少。华清宫作为从秦汉时期就有记载的苑囿,其空间塑造手法必然随自然地形、社会人文、营建技术等因素而改变,在骊山形成的山地地理空间也受到上述因素影响,从整体空间布局到节点空间塑造都可基于历史地理的角度分析其整体时间性和空间性上的变动。据此,本文通过华清宫随时间转变的地理格局,探究华清宫的地景空间格局和塑造手法,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总结在山地地理背景下的华清宫空间格局塑造手法。
1华清宫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
1.1华清宫区位及概况
华清宫位于骊山西绣岭北麓的中间地带,这块区域是山地和平原交接之地,属于二级台地,向北地势逐
渐平坦到渭河平原,向南则是西绣岭山地,东挨石瓮谷和寺沟,与东绣岭相望,西为牡丹沟和白鹿原,寺沟和牡丹沟的水系从山间经过,到平原便成为临潼二河,在临潼城区的北端汇流注入渭河中。由此,石瓮谷、寺沟、牡丹沟、临河、潼河及西绣岭形成了北低南高且四周环绕的自然封闭区域。北部邻昭应城(位于今陕西临潼),与县城一起整体呈现“六阶”“三台”的人工地貌。总面积约131  hm 2,其中宫城区面积约31 hm 2(约占总面积的33%),骊山苑囿区面积约100 hm 2,苑囿区高峰高出地面450 m,华清宫的面积与兴庆宫相当。
摘要 华清宫特有的“苑—宫—城”体系依山而建,同时骊山上的华清宫作为典型的山地空间,由于唐皇帝的多次临幸,其属性从离宫别院到增添政治附属性质,推动了唐华清宫的空间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本文从华清宫的整体空间元素入手,从历史地理角度分析其作为山地空间的功能分布及塑造要素类型,各要素之间发生关系促使形成唐华清宫山地空间;最后总结华清宫的山地空间塑造手法,提出相似条件下的空间营造方法小结。
关键词 山地空间;唐华清宫;空间塑造手法中图分类号 TU986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892/jki.csjz.2022.24.37
Abstract The unique “court – palace – city” system of Huaqing Palace is built according to the mountain, and the Huaqing Palace on Lishan Mountain, as a typical mountain space, with the arrival
of Tang emperor for many times, is added with political subsidiary nature except for the recreational palace. It promotes the great change i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Huaqing Palace in Tang Dynasty. Starting with the overall spatial elements of Huaqing Palace,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functional distribution and shaping element types as mountain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elements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mountain space of Huaqing Palace in Tang Dynasty.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mountain space shaping techniques of Huaqing Palace, and puts forward a summary of space construction methods under similar conditions.
Key words mountain space; Huaqing Palace in Tang Dynasty; space shaping technique
华清宫遗址在当代具有多重身份,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首批5A 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学者对唐华清宫的研究也从多个方面阐述,如《从建筑宫苑到山水宫苑:唐华清宫总体布局复原考证》《唐华清宫的营建与布局研究》《地境空间格局研究及其保护性展示——以唐华清宫为例》;从考古发掘和旅游开发、遗址保护方面对华清宫展开了丰富
作者简介:王嘉诚(1996-),男。研究方向: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历史地理角度下唐华清宫的山地空间塑造研究
Study on the Shaping of the Mountain Space of Huaqing Palace in T ang Dynas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王嘉诚
Wang Jiacheng
134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2.24五岳哪座山最高
相关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的姜寨遗址和商代“骊戎国”,西周开始有记载的离宫设置,延及秦汉南北朝到隋代,围绕温泉的离宫别苑建设不断。西周时,骊山已经修建了为周王游览的离宫别院,即“俪宫”。秦襄王时,将骊山西麓作为陵园,史称“芷阳”。后续有秦始皇以温泉为中心在华清宫建设离宫别馆的记载出现,同时有骊山温泉的使用历史记载,所以相较于早期单一的温泉或宫苑,从秦朝开始骊山出现了大规模的建设活动,如:“始皇初,在骊山温泉,砌石起宇,名骊山汤。”(《水经注》)“始皇时,作阁道至骊山八十里,人行桥上,车行桥下,金柱见存。”(《太平御览》)同时,其周边也以墓园和温泉为中心进行相关建设,所以据此可以推测秦朝应该是首先形成了华清宫的空间关系。
1.2政治因素驱动下的华清宫格局变化
隋唐时期由于大兴城及长安的建设,也促使骊山周边掀起进一步的建设高峰,这段时期的文献以唐太宗多次游幸的记录为主,随其多次游幸,华清宫的修缮改造接连不断。据正史记载,唐代前期帝王频繁驾幸骊山温泉离宫,其中唐高祖至少2次,唐太宗7次,唐高宗2次,唐中宗和唐睿宗各1次。皇帝的多次游幸,甚至使此地成为政治办公场所,建筑和周边的空间也会随需求而改变,在营造华清宫的空间时经过了大量的思考,最终形成山地形式下如今的唐华清宫形式。
骊山温泉的位置方便,体验较好,赢得了帝王喜爱。政治和经济上的稳定与强盛,加之以唐朝的国力,骊山温泉离宫也就逐渐成形,建筑的多样布置也依照地形和功能布置,整体空间形式逐渐完善。这次建设是唐代以来最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也是历代对骊山离宫的建设之最。
随着唐王朝的落败,华清宫渐破败,在后晋高祖天福年间被赐予道士,改名为“灵泉观”。后续由于都城的变迁,整个华清池处于毁坏和重修的循环中。1949年前夕,华清池仅存环园及周边。1949年以后,由众的需要,华清池被建设为供游赏和参观的遗址型公园场所,随旅游
活动的多元兴起,华清宫开始了新时代的建设活动。由此,从历史地理和空间营造的角度,都应对唐华清宫的营造手法进行研究。其作为华清池的建设高峰,深刻影响了华清池整体的空间营造手法,而华清宫所处的山地环境,应作为典型地形进行空间格局分析。
2唐华清宫的山地空间要素分析
2.1华清宫整体空间要素分析
由于山地的地形和高差,整片区域的基础气候决定了山地的气温及水土情况,随地势海拔的上升,气温也随之降低。由骊山本身的断层所形成的温泉和周边山峰的遮蔽使骊山上的气温变化不大,植物也更为多样。
华清宫地处天然的封闭空间,离宫必然有独特的空间特点,使得众朝代在此设立宫殿游赏。在骊宫和其他建筑物的塑造手法上,设计者将坡地进行改造,从昭应城到宫城分为6个台阶地。上合星宿天象“三台”,下仿京城乾卦“六丈”,暗合“三台九阶“之数。依照山形高低将昭应城,宫苑和骊山禁苑三者统一在中轴线,形成庞大的“苑—宫—城”体系。这个体系不仅依赖于骊山本身天然封闭性,而且随海拔的不同也有不同的气候与空间营造氛围(见图1)。
禁苑主要借助西绣岭的3个山峰,通过人工细微修改后,分为“三台”。在三台上一次建立了朝老阁、老母殿和烽火台,沿着3个山峰的山巅、山麓和林旁修建有楼宇和寺观祠庙,整体的建筑布局呈现散点,以地势险胜或水源充足之处作为落脚点(见图2)。宫殿则因为处于山体的中部且地势南高北低,比上部的禁苑地势更为平坦,受光更多,开阔感较强。周边多以建筑集团分布,以宫殿和温泉作为主要功能点,更贴近主轴线,整体空间以建筑空间和内部空间为划分。到最下部的县城,一方面将
宫殿作为缓冲地区,另一方面由于唐玄宗长时间停留在华清宫,在离宫别苑增添附属设施和活动所需的场所,其中昭应县城随需求增添许多私家园林和行政附属建筑,整个都城形式也以模仿京都和呼应宫殿的中轴线而设置(见图3)。
图1 唐华清宫范围及分区图(图片来源:应县城文物调查)
图3 骊山宫图
(图片来源:北宋游师雄绘)
图2 [清]袁江《骊山避暑图》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
135
2022.24 / Architectural Culture and Inheritance 建筑文化·传承整个布局在山地格局下呈北低南高的形式,中部阳光最好的地方作为宫殿区,底台的县城充当气候缓冲区,也为上部的禁苑和宫殿营造较好的气候。整体空间形成了庄重严肃的行政氛围,分散至各部。由于各结构的不同,适应结构的空间塑造手法也不同。
2.2唐华清宫的山地空间功能及分布情况
历史地理视角下的山地空间变化是人的活动影响和自然地理变化共同作用产生的,山地的空间塑造受到功能需求和地理环境制约。此外,基于山地环境,还有多种因素促使自然环境的空间塑造发生改变,本文主要依托于政治功能介入所带来的改变。
自然因素依托于陕西的断层带结构,华清宫附近分为3个断层,这些断层是温泉的产生契机,同时作为一个孤立的垒式断块山,它的复式地垒构造形成了骊山地垒和地热温泉的典型地质地貌景观,同时面向渭河,周边临河与潼河环抱骊山,形成老虎沟、牡丹沟、地瓮河等地形。
八月份旅游最适合的城市
华清宫早期作为离宫别苑,因历代帝王欣赏温泉和山地等较好的山景而设立,秦始皇时期,据《三辅黄图》记载,泉离宫在布局上效仿天庭星座,同时整体布局也作为“咸阳规划”的一部分(见图4),通过阁道与周边宫殿相连形成整体,此时的整体布局以温泉出水处为中心,还未形成氛围空间的概念,仍以实用功能为空间核心点。唐代时,由于皇帝对华清宫的喜爱,政治空间和丰厚的物料被带入骊山,使其整体的建设扩展,改变了早期以温泉为中心的空间方式。唐玄宗诏令房琯进行华清宫的扩建,其根据骊山形式,同时参考行宫图集,由于还有政治功能需求,参考唐长安城大明宫的布局设计进行设计。华清宫属于山谷地形,易守难攻,天然形成了一道屏障,同时空间内为了
防卫修筑了缭墙、复道,借助自然山势形成防御体系,并保留美观和整体山形,整体自然未被干扰,
但也符合离宫的空间需求。在山地塑造平原上京都的空间格局,将“宫城苑”三者顺次依照地形进行排列,符合君民等级之分。
稻城亚丁旅游攻略图片2.3影响华清宫空间布局的塑造因素
影响安全格局塑造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人力无法快速改变的因素,如气候、区域地质、整体水系等宏观因素,短时间内无法快速改变,一般作为格局塑造的背景;另一类则是人力可以快速改变格局的因素,如局部地貌、区域水系、植物,以及在地形上营建的建筑。
由此,影响华清宫空间格局形成的因素有:①天然地形和温泉带所带来的气候;②经过唐代行宫处理的山地地形格局;因临河、潼河、渭河及自身地势而拥有的水系,且拥有特殊温泉资源;④骊山天然的植被体系及园林周边附属植种植;⑤以点或落式为中心的建筑。其中气候、地形格局、水系和资源属于非人力快速改变的因素,植物和建筑则是可以人为快速改变的要素。
2.4地景空间要素塑造要素及各要素间关系
2.4.1气候
华清宫位于温带半湿润气候向半干旱气候过渡的地带,整体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干湿冷暖分明,平均气温为13.5 ℃。在山地考虑气候主要是以人的感触为主,华清宫位于骊山中部,阳
光充足,寒流被昭应县城缓冲,所以华清宫整体气候比较缓和。
2.4.2地形地貌
华清宫整体的地形通过坡地进行分割,将空间分为3个部分,同时沿山渐次下降,形成建筑交错分布,相互连接,宫城被山林包裹,同时山水相互呼应,地形导致形成了独特的地质资源,沿着山体,最终与山水和谐,笼山水为苑,形成一个较好的整体。通过九阶形成梯田般的错层,而且符合君王的等级制,同时从市区向骊山望去规制感很强,中轴线明显。由昭应县城的中轴线向骊山延伸,合理结合地形完成空间布置。
2.4.3植被
骊山内部的气候较稳定,在植物选择上较平时植物选择更多样,可以选用大量在平原使用的植物,主要通过植物塑造两种空间。
一种是基于原本地形环绕上部禁苑的寺观和中部宫殿所使用的植物,多为营造寺观本身的空间而做,提供了建筑需要的对称感,多处于峰巅或跳泉之上,小空间感较强,同时位于山间,从宫城或县城向上一般只见其边缘及植物包绕,或是位于宫殿后,到该平台才窥见其殿之妙。另一种则是自然地形下自然的植物空间,提供自在轻松的氛围,植物种类更多,依照“天择”出现植物的层次,营造郊野和山地名胜的荒野之美。
图4 “咸阳规划”范围[图片来源:徐斌,武廷海,王学荣.秦咸阳规划中象天法地思想初探[J].城市规划,2016,40(12):65-72.]
灞桥甘泉宫
望夷宫
六国宫室
兰池寓横桥威阳宫毕陌陵区
孤独塬
骊山之巅社稷
诸庙-极庙
章台秦始皇陵
望峰兴乐宫芷阳陵区
136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2.24
2.4.4水系
华清宫本身的温泉资源在山地环境下是一种较为稀少的资源,多数山地空间下的水系是依托山体下的水系,经过地壳变动后自上而下的溪流,这种溪流可以营造类似跳泉或静泉的水景。华清宫则借助山势和温泉资源,在上端禁苑水系布置寺观,与建筑结合构成人居游赏意象,中部早期以温泉作为中心扩散建筑布局,后部功能偏向才转为以建筑为中心布局。其他山地如果有特水景资源,可围绕其进行空间塑造。
2.4.5建筑
建筑对空间格局的影响如下:一是呈现点状的寺观,以主殿为原点呈圆圈式布局,这些寺观多坐落于非中心位置,如天门寺位于骊山东绣岭下、石瓮寺坐落石瓮谷瀑布的上端,都不在中轴线的近处,而是远离中部的宫城、山城,自寻一空旷清静处,营造烧香朝拜的氛围,多与水系植物相结合,以建筑内的朝拜感为先,植物辅助其周边的空间塑造。二是与轴线相合,如老母殿和华清宫主体,与县城的中轴线为参照,在整体上借助多台地形形成渐层的布局,在山地参照平原的中轴线规制,将山形与建筑形态相合,形成纵向的天然空间重叠。
2.4.6各要素之间关系
将气候作为考虑要素时,其一般与地貌和周边水系同时出现,影响建筑本身开窗采光、内部空间布局等因素,对植物则偏重植物属性的筛选,如耐寒耐阴等。地貌和水系关系植物及建筑的功能需求,影响因素复杂变化。以上因素的目标相同,都是作为围合空间的一分子而存在,以空间性为主导。
3唐华清宫的山地空间塑造手法
本部分将华清宫作为山地条件下的空间塑造案例,用以分析类似条件下的布局和空间塑造手法,提供从宏观到节点中华清宫空间塑造的特点。
3.1宏观布局
华清宫整体将骊山山前的平原作为宫城,自南向北、自东向西地布置温泉汤池,主要利用骊山和西绣岭的三峰两谷营造囿园,主体形成了“苑—宫—城”的布局模式,上中部以山峰作为轴线进行布置建筑。整个宫苑未像兴庆宫般形成前朝后寝的布局模式,而是根据前朝的汤池布局形式,依据地势高低,从上游到下游放置宫殿。整个格局呈现分区成景的特点,利用山地特征,将最高峰的亭作为最高处,将视线停留在此,而非无止境地向远处飘移。中锋的老母殿则位于骊山二峰,起到中部点景和中心成景的作用,且位于中轴线之上,作为中轴线的终止点。下属的朝元阁也作为宗教建筑浮于宫殿之上。
7月长白山旅游攻略华清宫基于山地空间,在满足功能和安全后,因地制宜地分区布局,并没有完全仿照都城地中轴线设计,而是仍在保持温泉功能的基础上对地形进行梳理后进行了建筑的布置。“益治汤井为池,台殿环列山谷”也充分表达了其在山水中的宫苑布置,宫苑城布局分明,通过中轴线连通视线关系,分区成景,各区都有独特的性格倾向和山景塑造。
3.2布局组团
华清宫的中轴线从宫城中院的前殿至县城段的中轴线两侧,两侧的建筑布局其实没有完全对称,通过景观上的植被进行平衡协调。除中轴线外的布局则没有拘束于严肃氛围,更多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自由布局。华清宫具有离宫别院和行政附属两种属性,上部山峰处多是散点分布,不干扰天际线的完整,但能窥见元素的一部分,且从视线上这些散点具有组团的效果。中部集中于汤池,以汤池为中心建设宫苑,同时沿中轴线抱团。下部的昭应县城整体以中轴线为主,局部的私家园林建设也根据需求分布。3.3节点塑造
在宫苑大部分都处于山峰的山腰处,丰富了山地景观的层次,且因体量的关系也都多隐于山林。以骊山烽火台为例,苑上的建筑虽呈现散点布置,但其中也存在视线关系。烽火台位于第一峰顶峰,起先为满足军事瞭望而建,因其观察所需,在整个空间景观中处于较突出的地位,很容易成为构景中心和视线焦点,但本身形制并不突兀,与山体轮廓融为一体,保留山峰的天际线。同时从烽火台看向二三
峰的老母殿和朝天阁呈现一种串联式布局,在此具有全方位的视野,近览诸峰,远则温泉宫殿及主轴线下的昭应县城。
3.4山地空间营造手法小结
对于山地空间而言,受到本地独特地貌、资源及气候等多重因素影响,某种程度上该地的山地空间是独特的。本文从策略方法上山地空间具有相当程度的共性,以华清宫为例归纳对山地空间的塑造手法。
(1)华清宫结合骊山地形和功能需求,修建九台及三区。以山地空间特有的垂直性地域分布,以海拔划分分区,展现山体天际线,多层次展现山地园林。根据地势高低分区成景,但注意保留整体景观中心的层次通透感。
(2)华清宫特有的景观资源和封闭的地貌。以这两点作为设计中心考虑,形成功能与形式相匹配。如果山地空间具有独特地貌或特有资源,该点在文旅方面有较大优势,应优先考虑其周边功能布置结合整体形式而定。
(3)宫城苑结构下结合地形形成的节点。观景点和景观点的转换,以高差或树木作为近景遮挡物,随海拔和道路移动后,景内景外的相互切换,看景望山,之前经过的点以整体布局出现眼前,山上山下景观感受各不同。
(下转第167页)
167 2022.24 /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Design园林与景观设计
方式拓宽步行空间,加强人行系统的环境设施,从而扩宽道路山水景观视野,使绿链向外延伸。
4.3活力绿网
通过织补活力节点、盘活衰落资源、完善绿地特等方式,共同组成活力绿网体系。规划选取出融合度高、资源较丰富的活力节点,利用空间句法量化这些资源点与道路的联系度,筛选出绿网主次线路,继而串联辐射两侧主要的社区公园、城市广场,深入社区生活单元,形成通达的网络结构。绿网为创造景观特与活化文化遗迹的功能不可忽视,在绿网沿线策划与抗战故事、名人典故等相关的主题,形成独具风格的景观空间,并通过绿网游线串联历史遗迹景点,形成连续可体验的活力绿网。
4.4环+链+网城绿共同体
通过对生态绿环、共生绿链与活力绿网的研究,保持传统城市形态,延续山水城市特;强化山水景观与城市的融合,增强城绿互动频率;通过历史与现代空间的对话,激发历史城区的活力。生态绿环、共生绿链与活力绿网是历史城区城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在不断地交叉、交融、互动。因此,构筑具有生命力的环+链+网城绿共
同体,成为桂林历史城区城绿和谐发展的新模式,是对桂林山—水—城模式的一种继承和有益的探索。
5结语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下,桂林市正在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力推进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建设,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对桂林历史城区的城绿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桂林历史城区未来城绿发展的方向要夯实依山傍水的生态屏障,保持城市厚重的历史传统文化,完善生态绿环、共生绿链和活力绿网,不断充实和提升环+链+网城绿共同体的发展模式,促进桂林城绿体系共融共生,打造“一城文化满城绿”的桂林城市风貌特。
参考文献
[1] 吴婧.桂林山水城市景观发展研究[D].桂林:桂林理工大学,
2011.
[2] 杨子明.桂林的城市发展与风景保护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
1999.
[3] 吴良镛.桂林的城市模式与保护对象[J].城市规划,1988(05):3-8.
[4] 莫林芳.桂林主城区山水景观初探[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2015.
[5] 郭建琳.桂林城市历史文化特与保护探索[D].广州:华南理工
大学,2004.
[6] 龙良初.山水优先理念下的桂林城市特建构[J].社会科学家,
2018(12):95-103.
[7] 路遥,周裕钧,汤龙腾.“融构”方法下历史城区绿地系统规划:
以黟县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
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文化). 北京:建筑工业
出版社,2016:1066-1081.
[8] 时萌.在老城区保护视野下的济南历史文脉型绿道的规划设计研究
[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5.
[9] 王冬冬,陈亚斌.公园城市理念下的城绿空间融合模式研究:基于
天府新区公园城市规划实践[J].浙江园林,2019(04):8-13.
参考文献
[1] 李宗昱.唐华清宫的营建与布局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淀山湖房价2011.
[2] 郭旭.华清宫芙蓉园景象空间营造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
大学,2012.
[3] 李锋涛.地景空间格局研究及其保护性展示[D].西安:西安建筑
科技大学,2013.
[4] 刘茜.唐华清宫景区气候适宜性空间格局初探[D].西安:西安建
三维地图实景地图2020筑科技大学,2015.
[5] 张蕊.从建筑宫苑到山水宫苑:唐华清宫总体布局复原考证[J].
中国园林,2020,36(12):135-140.
[6] 薛倩,薛立尧.风景名胜型遗址的展示利用策略探讨:以唐华清宫
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9(04):91-93.
[7] 西安市临潼区唐文化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骊山华清宫文史宝典[M] .
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2008.
[8] 徐斌,武廷海,王学荣.秦咸阳规划中象天法地思想初探[J].城
市规划,2016,40(12):65-72.
[9] 张妮.传统山地园林建筑空间营造模式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
学,2019.
[10] 常敬靖.山地环境中景观营造策略探究[J].现代园艺,2021,44
(04):65-66.
[11] 王峤,臧鑫宇.韧性理念下的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生态设计策略[J].
风景园林,2017(04):50-56.
(4)独特气候选用植物。以乡土及在地植物为主,由于小气候较封闭,所使用的植物更接近平原上的常用植物,如山地空间植物需考虑高山气温,需水量及景观效果。
(5)建筑布局。不追求建筑个体在系统上的完全对称,以体量大小自由散布,通过植被进行平衡协调,各组团独立意境成景。
4结语
本文以政治发展中游幸频率推断华清宫空间变化最频繁的时期,以唐时期的华清宫为对象,对华清宫的地貌水文,植物建筑如何塑造空间的手法进行分析。唐华清宫根据三层平台进行宫城苑的分布,利
用地利山水、经营布局,建筑借助地势得景成景,整体仍呈现以中部宫殿为主体的严肃空间体系,自然空间和严肃空间嵌套呈现。作为古代典型的山地空间,其塑造手法为现代山地空间设计公园提供视角,如何形成中国传统空间布局,提高公园的自然山水美学意境。类似形式下的山峰更应以视线关系上总体布局,多考虑平远、高远的视线关系,筛选出对整体空间具有掌控作用的关键位置,将关键位置与整体空间格局相协调,也是更符合山地空间的建造格局。
(上接第136页)

本文发布于:2023-07-16 14:48: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5326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空间   清宫   山地   建筑   骊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