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规划案例解析分析

阅读: 评论:0

风景区规划案例解析分析
重庆市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
长寿湖是重庆市最⼤的湖泊旅游风景区,位于重庆市域中部、主城区东北⽅向,长寿区、垫江县和涪陵区交界处。长寿湖⽔域主体位于长寿区境内东北部,⽔域北部位于垫江县境内,在⾏政区划上分别跨长寿区长寿湖镇、临封场镇、双龙镇、云集镇和垫江县兴隆镇。长寿湖风景区距离重庆主城区130千⽶,距离长寿区政府所在地凤城镇28千⽶。1992年元⽉3⽇重庆市⼈民政府批准长寿湖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7年命名为重庆市新巴蜀⼗⼆景之⼀“长湖浪屿”,已纳⼊“魅⼒重庆⼀⽇游”旅游线路,是休闲娱乐、度假避暑及⽔上运动的理想去处。长寿湖是西南地区最⼤的⼈⼯湖泊,被称为“西南内海”,形成于1954年动⼯兴建的狮⼦滩⽔⼒发电站。该电站1957年全部建成发电,为我国“⼀五”期间国家156个项⽬中的重点建设项⽬之⼀。长寿湖⽔库总容量10.27亿⽴⽅⽶,⽔⾯⾯积65平⽅千⽶,控制流域⾯积3020平⽅千⽶,调节库容7.48亿⽴⽅⽶。资源及建设条件评价
⾃然条件:长寿区地质构造属于压应构造形迹,具有闭斜紧闭、向斜开阔和陡倾纵横张裂隙发育的特征。风景区内地貌类型多样,以丘陵、河⾕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为主。
壶关天气
长寿湖风景区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候区,⽓候湿润,⾬量充沛,由河流型⽣态系统演变为湖泊型⽣态系统,形成了独特的局部⽓候,主要表现为⽔体和地形热源效应、⾕地效应、冷暖效应和缓冲效应。区内常年平均⽓温为17.7摄⽒度;⽉平均⽓温以⼋⽉份最⾼,累年平均⽓温为28.4摄⽒度;以⼀⽉份最冷,累计平均⽓温6.7摄⽒度。
长寿湖是龙溪河梯级发电的调节⽔库。龙溪河分别发源于梁平县境内的东明⽉⼭和铁凤⼭,两个源头会合后,流经垫江县境后在⾼洞与发源于忠县的沙河合流后始名为龙溪河,流经长寿区⼗多个镇区后,在长寿区凤城镇注⼊长江。龙溪河全长170千⽶,流域⾯积为3348千⽶,⽔⾯积为5.91平⽅千⽶,多年平均流量42.47⽴⽅⽶,天然落差为267⽶,已建成⽔利发电站6座。长寿区境内为72.8千⽶,流域⾯积为580平⽅千⽶,河床随着⼭丘蜿蜒曲折,上游宽阔,下长沙五星级酒店
游险峻,多险滩瀑布,平坦处有2-4⽶的落差。其中长寿湖所在的狮⼦滩龙溪河段共有30千⽶,其间有⼤⼩⽯滩落差50余⽶。
社会经济条件:长寿湖风景区经济结构主要以渔业和特⾊⽔果⽣产为主。渔业是传统的主导产业,湖区每年渔业产量约5000吨,年产值达2000万元,在长寿湖农业⽣产以及在重庆市⽇常消费中具有举⾜轻重的地位。往年⾼峰期长寿湖所产鱼数量约占重庆市总消费量的70%。近年来虽有所降低,但仍占重庆市总消费量的45%左右。湖区内有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夏橙⽣产基地,已形成2平⽅千⽶⽣产
规模,年产夏橙达到160万吨。随着旅游业异军突起,风景区经济结构发展较⼤变化,湖区内污染较为严重的⽹箱养鱼得以控制,渔业⽣产规模不断下降,旅游业已逐渐成为风景区内新兴主导产业,并且超过了渔业⽣产的收⼊。
空间⽀撑条件:长寿区是重庆市都市经济圈通往三峡库区的交通枢纽,对外交通条件优越。境内县有公路、⽔路等主要运输⽅式。⾼速公路有渝长、长万、长涪三条,全区公路⾥程按国、省、县、乡道统计共597.74千⽶。⽔路主要指长江,境内流长20.9千⽶。渝怀铁路将在2005年建成通车。长寿区已基本形成以公路交通为主体的综合交通运输⽹络框架,对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和对外辐射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撑条件。
风景区内⽔资源丰富,供⽔便利。风景区内现有三个⾃来⽔⼚,其中长寿湖镇⽔⼚1个,⽇产⽔量100吨,设于镇中⼼中学旁;狮电总⼚⾃备⽔⼚1个,⽇产⽔量100吨,设于狮电总⼚引⽔闸旁边;长寿湖渔场⾃备⽔⼚1个,⽇产⽔量2000吨,设于赵云寨。3个⽔⼚⽔源均采⾃于长寿湖。⽔处理⽅式均采取沉淀,加药⽅式。风景区内现有居民⽤⽔直接以长寿湖地表⽔加⼯后饮⽤。
长寿湖风景区电⼒资源丰富,不存在电⼒短缺的问题。风景区内和周边地区共有5个⽔电站,即长寿湖⽔电站、上硐⽔电站、飞龙⽔电站、六剑滩⽔电站、平滩⽔电站。长寿湖电站主要供电线路有狮下线110KV,狮新线110KV,狮云线110KV,狮龙线10KV。上硐电站有供电线路上龙线35KV,上焦线1
0KV等;长寿湖风景区供电主要由长寿湖电站所出的10KV狮龙线,上硐电⼚所出的35KV变电站,飞龙10KV变电站以及狮电总⼚长寿湖⼤坝区内⾃备的2个变电站供电。
规划依据原则
规划依据
《中华⼈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中华⼈民共和国⽂物保护法》(1991);
《中华⼈民共和国⼟地管理法》(1988);
《中华⼈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中华⼈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
《中华⼈民共和国野⽣动物保护法》(1988);
《中华⼈民共和国⽔法》(1988);
《中华⼈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
《中华⼈民共和国⽔⼟保持法》(1990);
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条例》(1985);
国务院《中华⼈民共和国⾃然保护区条例》(1994);
建设部《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规定》(1993);
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罚规定》(1994);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2000);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稿)》;
《重庆市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长寿区区域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
《长寿区旅游发展规划(2002-2020)》;
《长寿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规划(纲要)》;
《长寿区区域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03-2020)》;
《⽔库⼤坝安全管理条例》;
《重庆市⽔利⼯程管理条例》;
《⽔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
《森林和野⽣动物类型⾃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规划原则
1、⽣态优先、严格保护原则
优先保护风景区⾃然⼭⽔、⽣态和景观敏感地区及历史⽂化传统地区,维护
和强化⼭⽔格局的连续性,以及区域原有物种多样性。
2、区域协调、科学发展原则
解决风景区⼈与资源以及资源各要素之间配置的空间关系与时间进度。协调各景区及村镇⾯临的环境
保护、⼟地利⽤、产业布局等⽭盾,促进旅游业与农业、渔业等其他产业的良性互动。形成环境互补、产业互动的共同发展格局。
3、合理利⽤、统筹兼顾原则
统筹城乡⽤地和空间布局充分挖掘和利⽤风景区⽣态景观资源、乡⼟⽂化资源和⼟地空间资源,合理开发景区景点游览项⽬。
4、弹性递进、永续利⽤原则
坚持以⼈和⾃然和谐为风景区发展主线,通过合理分期、科技和体制创新以弹性递进的⽅式发展经济,推进经济社会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总体布局
采⽤“⼀⼼三组团”空间布局结构。
1、“⼀⼼”:长寿湖主体⽔域形成的⽔上娱乐动感景区是风景区核⼼,是未来发展建设重点。可进⾏赛龙⾈、游艇竞技、⽔上休闲中⼼、⽔中观⼭等多种⽔上游赏项⽬开发和建设。
2、“三组团”:指⽥园风光景区、林地⽣态景区和狮⼦滩⼈⽂景观区,根据各⾃景观资源特⾊组织开发休闲养⽣、野外⽣存、⼭寨篝⽕、岛上湖浴、森林浴、农家乐等游赏项⽬。
⽔上动感娱乐景区规划总体思路:以⽔上游赏、体验和娱乐项⽬为主、沿岸景点观光为辅的核⼼景区;景区内25度以上的耕
地退耕建设风景林,改善植被结构,营造多层次森林落。长寿湖⽔上活动区域必须在⽔源取⽔点保护区以外。
以⽔上游赏、体验和娱乐项⽬为主、沿岸景点观光为辅的核⼼景观区;并充分。
⽥园风光景区规划总体思路:规范和引导农家乐,恢复⽥园风光景观资源,合理组织⽔上路线,严格限制游赏项⽬内容和强度。⼤河流域⽔⾯相对⼩河流域较宽,由于沿岸⾃然植被和⼭体景观较好,适宜开发建设为⽔上漫游区域,合理组织⽔上路线。严格限制游赏项⽬的内容和强度,避免对⾃然⽣态环境产⽣负⾯影响和破坏。加强⽥园风光部分的景观资源恢复,保持游赏活动的丰富性和趣味内蒙古哪个城市最适合旅游
性。
林地⽣态景区规划总体思路:活动量和游赏项⽬的安置必须考虑对⽔源的保护。该区域的陆上部分作为衔接其他景区的交通过渡区。对原⽣森林加强保护,在边缘地段组织设置野外宿营、户外狩猎娱乐项⽬。森林内只适量规划必要的步⾏游览路线,严格禁⽌车辆和过多游⼈进⼊,避免⼈为破坏。
狮⼦滩⼈⽂景观区规划总体思路:利⽤已有长寿湖镇基础设施,合理开发各类景观资源,将其建设成
为长寿湖风景区⼈⽂景观中⼼和旅游综合服务基地。由于陆路和⽔路交通便捷,与其他景区衔接紧密,可重点开发周末及⼀⽇游旅游路线,分期、分⽚滚动开发。不断实现旅游业与服务业等其他产业的有机结合和互动,增加旅游业开发的资⾦来源。以丰富的⾃然景观为背景,在保留必要的⽣态通廊基础上,别墅式建筑分散于其间,形成优雅闲适,开朗明快的狮⼦滩⼈⽂景观区。
环境容量及游客规模
旅游规模与环境容量的关系,其本质是旅游的发展对风景区的需求与风景区本⾝的承受能⼒的关系。当旅游规模⼩于环境容量时,说明风景资源开发不全,尚有发展余地,这时供⼤于求,有利于风景资源的保护、也有利于接待设施和基础设施的维护;当游⼈量基本接近环境容量时,风景区趋于饱和,此时,应停⽌开发,使风景区处于平衡状态;当游⼈量超过环境容量时,说明风景区已处于超容量开发状态,这时,求过于供,风景区的风景资源及设施将受到破坏,应限制游⼈量的发展或进⼀步开辟新景区、新景点、新设施,才能满⾜需求。
1、⾯积容量法
⾯积容量法与风景资源类型、风景资源界⾯的⼤⼩、风景资源内涵以及地形地貌相关。范围越⼤、风景资源内涵越丰富、地形地貌越有利于开发,则风景容量越⼤,反之就越⼩。风景容量是⼀个风景区所能达到的最⼤的环境容量,是不可变的,可以⽤技术参数来估算。该⽅法适⽤于地势较平坦的前区
即综合配套区及河滩地带。
计算公式:C = A/a
(C—游览区合理环境容量 A—景区可游⾯积,除去湿地和周边保护地 a —每⼈适当游览⾯积)
可游⾯积(公顷)=总⾯积(公顷)×可游⽐例30%
环境容量(⼈)=可游⾯积(公顷)×⼈均适当游览⾯积(平⽅⽶/⼈)
2、游线容量法
游线容量法与风景区的道路性质、长度、宽度有关。该⽅法适合于地势较陡、成线性布局的景点。
计算公式:N = H/A
(N—合理容量 H—游线长度 A—⼈均游线⾯积)
线路推算法中区域游⼈容量取⼈均单位规模指数5—10平⽅⽶/⼈。
3、⽣态容量法
⽣态容量法是规划⼈员在合理地考虑保护风景资源的情况下,⽤⽣态压⼒指标,制定出的容量。⽣态容量法的估算受景区本⾝的地域环境、风景资源内涵,⽣态指标、规划管理部门对保护景区的要求等因素的影响。⽣态压⼒表⽰景区在⽣态环境不受到破坏的情况下,所允许的最⾼游⼈量。规划中取⽣态压⼒指标为1.0—2.0⼈/公顷。
计算公式:O = S × d
(O—⽣态容量 S—景区可直接游览⾯积 d—⽣态压⼒指标)
景区可直接游览⾯积=景区的总⾯积× 50%—70%
(4)卡⼝容量法
卡⼝容量法的估算,是在风景区规划完成,游览⽅式和游路组织确定后进⾏的。卡⼝容量法受风景区的地形地貌,游览⽅式、游览组织、交通运输⼯具等的影响,单位以“⼈次/单位时间”表⽰。
风景区⼈⼝规模为常住⼈⼝、职⼯⼈数和游⼈⼈数之和。如职⼯⼈数计⼊常住⼈⼝,则长寿湖风景取总⼈⼝为158.79万⼈;如职⼯⼈数不计⼊常住⼈⼝,则风景区总⼈⼝为157.31万⼈。
景点及游线设计
成都锦里古街小吃根据长寿湖区现有的景观资源,保留和发展有特⾊的景点,并利⽤交通及基础设施进⾏组织,形成“点点相连,疏密有序”的景点分布格局。
根据长寿湖旅游客源的市场调查研究,⽬前核⼼客源主要来⾃重庆市及周边区县周末休闲度假为主,居民旅游与⽬的地之间也以直达型为主,都在⼀个组团或⼀个单元内获得最佳的旅游体验。未来规划部分主流客源为来⾃西南⽚区及全国的游客,根据近期与远期⽬标,在风景区内设定不同时段的旅游路线,包括⼀⽇游、⼆⽇游及多⽇游。对短期旅游路线,可以通过本地旅⾏社积极宣传加以引导;多⽇游路线需通过媒体宣传和品牌塑造等信息进⾏传播。并通过近期和远期
的建设,使旅游线路逐渐成熟。
西安旅行社排行榜1、旅游路线的培植
形成特⾊鲜明的以重庆市为客源中⼼的旅游线路
①重庆主城区—长寿区(城市峡⾕)—东林寺—长寿湖(包括长寿湖)—重庆主城区(周末休闲度假旅游路线);
②重庆市—长寿(长寿湖)—涪陵—武隆—丰都—重庆市;
③重庆市—长寿(长寿湖)—涪陵—武隆—南川—万盛—綦江—重庆市;
④重庆市—长寿(长寿湖)—涪陵—武隆—彭⽔—⾣阳—贵州(乌江旅游线)。
2、风景区内旅游路线的安排
沿途景物景观—坝上风光—六⾓亭—周恩来视察长寿雕像—恐龙化⽯—观跳⽯瀑布
沿途景物景观—万寿场—⼼印岛—⼼悦岛—同⼼岛
沿途景物景观—坝上风光—安顺岛—⼈头⼭—壶梁、瀛洲、⽅丈、蓬莱岛、上观湖—同⼼岛攀岩
沿途景物景观—回龙场—罗⼭岛运动休闲公园—三台堡—团⼭堡—⼤坪岛植物景观规划
根据长寿湖风景名胜区地域特点及现有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使景区的植被形成⽔域涵养林系统、城镇景观林系统、⾃然⽣态林系统、⼈⼯恢复景观林系统、⽥园⽣态林系统等五个分区。
1、⽔源涵养林系统
指为保护库岸⽣态环境稳定、沿长寿湖⽔陆交错带⽽培育的植物落,包括⼀部分⽔⽣植物。具体分布在长寿湖⼤⼩河流域、北部岛区湖滨地段800-2000⽶宽不等的地区。同时,结合湖滨景点景观设计需求,在林缘增加⾊叶及观果景观植物,如红枫、盐肤⽊、乌桕、银杏、桃树等,以提⾼⽔源涵养林的观赏效果,丰富季相变化,形成湖滨亮丽的风景线。⽔源涵养林系统总⾯积73.95平⽅千⽶。植被主要以⾊叶乔灌景观林、⽔⽣植被景观林、湿地植被景观丛的形式配置。2、城镇景观林系统
指以长寿湖镇、邻封镇城镇绿化体系为主,与景区相协调,能反映当地植物⽂化特⾊的城镇景观林系统。丰富镇区街景景观,以花灌⽊为基调树种,使镇区形成西藏布达拉宫简介
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景、冬有绿的景观;根据旅游开发及娱乐、休闲的需要,营造⾃然草地,适当种植乔、灌⽊,形成开敞的绿⾊空间。
应避免进⾏破坏性的建设,以保证整个植被系统的稳定与完整。考虑到原有植被较为单调,缺乏⾊相和季相变化,可适当作林相改造,丰富植被景观,对局部地段进⾏植被改造,以满⾜⼀定的景观要求。城镇景观林系统总⾯积约6.01平⽅千⽶。
植被以观赏花灌⽊景观林、疏林乔灌缀花景观林的形式配置。
3、⾃然⽣态林系统
指依托原有较好植被区域⽽形成的⾃然⽣态林,主要位于景区东岸丘陵⼭地的中上部,是长寿湖风景名胜区植被的核⼼部分。该区域主要以保护原有地带性植被结构为主,对于局部地区的单⼀林相进⾏改造,体现景区植被的地域性特⾊。植被以针阔混交景观林、观果乔灌景观林、常绿乔灌景观林、观赏⽵类景观林的形式配置。⾃然⽣态林系统总⾯积12.28平⽅千⽶。
4、⽥园⽣态林系统
指依托现状较好果林、农⽥等农⽤地⽽形成的农林植被落,具体分布在景区东岸和西岸的果林、农⽥。果树主要品种有夏橙、⾎橙、柚、桃、李等,形成参与、观光、游赏相结合的⾃助式开放果园。增加技术含量,发展具有现代⾼新技术和优质品种的风景经济林。结合农业⾼科技形成展现古今⽥园风貌特⾊的区域。⽥园⽣态林系统总⾯积52.67平⽅千⽶。
5、⼈⼯恢复景观林系统
指位于回龙场、龙河场、乐温场等城镇和⼤型村庄以及景区边缘地带,由于村民垦殖等原因,植被破坏相对⽐较严重⽽需要植被补种的区域。该区域着重于地表植被的恢复,停⽌⼀切开⼭采⽯、取⼟活动,实现⽣态系统的重建。针对废弃场的不同地形类型(如平地型、斜坡型、台地形、绝壁型)采取不同的绿化恢复⼿段,同时结合植被的景观改造,形成虽由⼈作,宛⾃天开的植物景观。⼈⼯恢复景观林系统总⾯积35.31平⽅千⽶。
植被主要以观赏乔灌景观林、疏林乔灌缀花景观林的形式配置。
结合长寿湖风景名胜区的乡⼟树种及植被分区情况,选⽤以下适合风景区⽣长的树种。
1、⽔源涵养林系统:⽔杉、池杉、合欢、⼴⽟兰、枫杨、雪柳、黄连⽊、乌桕、及荷花、芦苇、菱莆等⽔⽣植物。
2、城镇景观林系统:⾹樟、刺槐、合欢、⼴⽟兰、紫穗槐、臭椿、合欢、⼤叶黄杨、雀⾆黄杨、⼩叶⼥贞、⽯楠、海桐和各类绣线菊、⼩檗、夹⽵桃、紫薇、杜鹃、云南黄素馨、迎春、⾦钟、野蔷薇、爬⼭虎、常春藤、扶芳藤、络⽯、凌霄、⽯蒜、⽯⽵、红花酢浆草、萱草、⼆⽉兰、常夏⽯⽵、紫露草、⾦鸡菊、刚⽵、淡⽵、紫⽵、孝顺⽵、结缕草、马尼拉、假俭草等树种。
3、⾃然⽣态林系统:马尾松、国外松、杉⽊、侧柏、榆树、青冈栎、梅花、云南黄素馨、迎春、⾦钟、野蔷薇、⽑⽵、刚⽵、淡⽵、狗⽛根、假俭草等树种。
4、⽥园⽣态林系统:马尾松、侧柏、国外松、银杏、臭椿、合欢、海棠、⽊槿、夹⽵桃、南天⽵、紫薇、凌霄、⽯蒜、⽯⽵、红花酢浆草、常夏⽯⽵、紫露草、地肤、⽩三叶、⾦鸡菊、马尼拉、假俭草等树种。
5、⼈⼯恢复景观林系统:杉⽊、枫杨、榆树、青檀、刺槐、臭椿、合欢、黄连⽊、野蔷薇、结缕草
、狗⽛根等树种。
保护性规划
⽣态保护规划的⽬的是保持⽣态平衡、保护⽣物多样性、保护珍稀动植物资源,识别、评估旅游地灾害并尽可能降低灾害给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为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提供前提。旅游活动是建⽴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上的,旅游资源的形成、发展和衰败⽆不与旅游地的⽣态环境密切相关。因此,⽣态保护规划是风景区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规划原则
1、保持和维护风景区内地貌、⽔系、⾃然⽣态系统的完整稳定,维护⽣态平衡。对⽣态脆弱地区、沿湖湿地,实施退耕还林(草)、封⼭育林、坡耕地改造等⽣态重建⼯程。
2、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动物资源,严格保护其栖息环境,使其在风景区开发过程中能继续⽣存繁衍。
3、协调保护与开发、⽣产与旅游的关系,以保护为主,适度开发,保证⽣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以流域或河流集⽔区为龙头,统筹兼顾,综合治理,使流域的⽣态环境得到整体改善。
4、制⽌对⾃然⽣态环境的⼈为消极作⽤,控制和降低⼈为负荷。处理好⼈⼝、资源、⽣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
5、环境保护与⽣态建设规划是政府管理部门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风景名胜区的重要依据,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实践指导意义。
保护规划协调措施
1、保护长寿湖⼤河和⼩河流域源头⽔地区,重点集⽔区域建⽴缓冲区,保护冲沟、槽地以及潜⽔汇集地区;
2、构筑廊道,根据⽣物习性和联系在长寿湖沿岸构筑⽣态廊道,尽量维持⽔循环系统的完整性;
3、增加景观异质性;
4、引⼊或恢复栖息地,在环境恢复期望较⼤、⽣态环境适宜的区域划定栖息地恢复区,引⼊保护物种,扩⼤种,严禁狩猎。
5、建设⾃动化和信息化的环境动态监测监控⽹络,对风景名胜区的各项环境质量进⾏监测和跟踪监控。风景名胜区内的所有开发项⽬和建设⾏为应进⾏环境影响评估,并执⾏环境管理保护政策。
6、考虑规划的可实施性与管理上的要求。

本文发布于:2023-07-16 23:21: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5332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长寿   风景区   景观   资源   旅游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