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语文含答案

阅读: 评论:0

杭州二中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崇尚以和为贵,重视人际和善、邻里和谐、家庭和睦,这些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也影响着国家社会治理方式。
在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无讼是一个重要理念。对于息事避讼,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表达过类似的理想态度。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体现了儒家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尚的主张。道家表达了谦和不争、不争而善胜的处世态度。法家虽然主张严刑重罚,但究其根本是希望通过法令滋彰来定分止争,并不希望天下纷扰不断。
古代社会所倡导的无讼理念,并不是主张杜绝纷争以及解决纷争的诉讼,而是提倡努力减少纷争,并尽可能用不通过官方正式诉讼的方式解决纷争。在我国古代,有大量体现无讼的具体实践。比如,在民间倡导每个人自觉守规矩,遇争谦让、息事避讼,也就是说,即便遇到争议,也通过谦抑退让平息纷争,尽量避免诉讼。再如,强调官吏公正裁判,以达到减少诉讼的目的。对于必须付诸诉讼的纷争,通过公正裁断、明辨是非、晓谕百姓,尽快协调好利益关系,为百姓做好示范,从而减少类似诉讼发生。还有一种重要方式是民间调处,即不通过诉讼来解决纠纷。我国古代有较为丰富的民间纠纷调处方式,比如,明朝颁布的《教民榜文》规定:民间户婚、田土、斗殴、相争一切小事,不许辄便告官,务要经由本管里甲、老人理断。
无讼理念及司法实践对我国古代治理产生了较大影响。社会对无讼目标的追求,使得礼让谦和的道德观念备受推崇,而睚眦必报则受到贬责,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更加深入人心。着眼无讼目标,历代统治者在施行教化的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对诉讼加以抑制。一方面,从制度上对提起诉讼的主体、时间、事由、形式、前置程序等予以限定,以此减少诉讼发生。另一方面,遏制滥讼,制裁和打击恶意兴讼、教唆诉讼的讼师、讼棍无讼也体现了对古代统治者的要求,含有倡导统治者施行仁政之意。依据这种理念,统治者
好生”“为善,做到制五刑而不用新加坡自由行5天多少钱”,以其身正而致百姓无讼,进而达到至治的境界。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讼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人们对秩序的理解和追求。
西安国旅旅行社旅游路线(摘编自顾培东《认识传统社会无讼理念》)
材料二:
中国农村在国家政权力量的深刻影响和乡村工业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猛烈冲击下,已不再是费孝通先生所归纳的乡土中国杭州2天自由行攻略的理想秩序。今天,农民的价值观念和行为逻辑正在发生质变,乡村法律实践的场景也随之发生变迁。在越来越具有现代性特征的乡土社会,国家法律已日益成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新农村建设的不可或缺的力量,送法下乡已有了现实需求。因而,面对送法下乡、迎法下乡的大势所趋,政府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法治建设。在建立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一类口号感召下,国家正式的法律制度开始大规模地进入农村社会。通过普法宣传和日常的司法活动,国家法形成侵蚀之气势,自上而下地改造着旧文化、旧习俗和旧思想观念,旧乡土社会的秩序形态在一定程度上被改变了。
送法下乡是国家权力试图在其有效权力的边缘地带以司法方式建立或强化自己的权威,使国家权力意志的秩序得以贯彻落实的一种努力。也就是说,国家通过司法的路径进行政权建设,加强对乡村社会的管理。因此,送法下乡在一定程度上对乡村的法治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老百姓的法律意识有所增强,广大农民逐渐改变了以往无讼观念的纠纷解决制度,法治观念愈来愈深入人心。送法下乡作为国家权力的一部分深入法律的不毛之地熟肉美剧,是现代法治国家法治化的策略所必要,同时也是必须的。而且,正如一些法学家所指出的,普法运动是一种意在将当下中国整合为法律共同体的政治动员,一种表现为法权主义努力的自上而下的秩序重构,也是民族心智的现代洗礼。
尽管如此,我们却不能无视送法下乡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事物都是两面性的,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正如费老所述,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没有发生相应变化之前,就简单把现代的司法制度推行下乡,其结果是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的弊病却已经先发生了。正是由于乡土社会是一个充满乡土性不流动的社会、一个熟悉的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一个依扎治国无讼的社会,所以,在这样的乡土中国的社会秩序下使得送法下乡在乡村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极为有限的,甚至微乎其微。要想真正发挥积极作用,首先必须考虑现代法治的基础和乡土社会固有的社会秩序,因地制宜地开展送法下乡的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良好的乡村法律秩序的构建。否则,一味地进行乡村普法教育宣传活动或者司法下乡,并不能使乡村建立起法治秩序,只会造成乡村社会结构混乱”“内生权威、出现秋菊打官司等种种弊端。因此,当下中国农村的乡土性质发生了变化,而且也只有发生了变化,法律才能下乡,法治社会才得以建立。
(摘编自武慧君《论乡土社会法律秩序的构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乡土中国的社会秩序下进行的送法下乡,其积极作用是有限的,难以使乡村建立起法治秩序,还会给乡村社会带来种种弊端。
B.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表达过类似无讼的理念,古代社会礼让谦和的道德观念跟这个无讼理念的推行有较大关系。
C.无讼是个理想的状态,无讼理念倡导下的乡土社会纷争会减少,通过官方正式诉讼的方式解决纷争的情况也会减少。
D.政权力量的深刻影响,工业化、现代生活方式的猛烈冲击以及送法下乡的推行,使得农村社会的理想秩序发生了一些变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乡土社会蜕变过程中,要缓解法治秩序和礼治秩序的矛盾,首先要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进行改革。
B.乡土社会非常注重教化,如果有人越出规矩,会被认为教化不够:如果有人打官司,也会被认为教化不够。
C.无讼理念对统治者和老百姓都有相应的要求,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人们对秩序的理解和追求。
D.无论是送法下乡还是无讼,本质上都是不希望天下纷扰不断,都是为了构建良好的乡村秩序。
3.下列选项最符合无讼理念的一项是(    )(3分)
A.清代崔述在《无闻集·讼论》中指出:自有生民以来莫不有讼。讼也者,事势之所必趋,人情之所断不能免者也。
B.某地区派出所在宣传栏内张贴家训家规内容,悬挂有理让三分,冤家也成亲等宣传条幅,以传统文化助力平安治理。
C.某电视台《生活帮》栏目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建立联系,直面百姓生活中的盲点、疑点和难点,全力为百姓排忧解难。
D.宋代,江西等地的蒙馆开设讼学,用《邓思贤》《公理杂字》等讼师秘本来教授生徒,积极培养优秀讼师。
4.材料二论证严密有力,请结合文本选择两个角度加以简要说明。(4分)
5.阅读下面《被告山杠爷》的情节概述,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乡土社会中建立法治秩序的思考。(4分)
山环抱中的堆堆坪是个模范村,山杠爷是村里德高望重的人,深得村民拥戴,村里那些
不守规矩且被山杠爷处理过的人不仅不记恨他,反而对他感激不尽,都说山杠爷是为了自己好,为了堆堆坪好。村民强英国虐待婆婆引起公愤,山杠爷为惩治至风邪气,当众处罚了她。强英既不服处罚,又不改正,被捆绑游街示众。当晚,脾气倔犟的强英就上吊死在山杠爷的门前。山杠爷虽感意外,但自觉心中无愧广州有什么景点值得去……检察院的苏琴来到堆堆坪视察工作,通过一系列的调查,苏琴百感交集,但不得不告诉山杠爷,他触犯了法律得去服刑。当山杠爷被带上了手铐走出祠堂时,堆堆坪的所有人都来为他送行,在一声声杠爷的呼喊声中,山杠爷终于忍不住老泪纵横……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十八岁的李响
蔡楠
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跳去的。他耳不聋眼不花,就是说话含混不清。我讨
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还有,我怕他蹦来跳去的,要是摔坏了,我可没时间送他去医院。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
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一杯茶给他端过去,他却轻飘飘地躲开我,像个气球一样飘到了窗户前。我赶紧关严了窗户,我怕他飘出去。
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边,说,喝点茶吧,喝了茶哪里来的你就回哪里去,我明天还要出门呢!
李响就把一杯茶喝光了。喝完茶,他不蹦不跳了,稳稳当当地站在了那里。
我知道,茶水冲掉了这些年堵在他喉咙里的东西,他的声道开始通畅了。我拿出一把宜兴紫砂陶壶,又拿出一罐好茶,一并递给他,说,你可以走了。
李响却没有要走的意思,他把东西扒拉到一边,说,我不是来要东西的,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
我吃了一惊,他怎么会知道我要去南泥湾?我赶紧去扶他,我怕他说胡话犯病啥的。我把
座椅搬了出来,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却不坐,腰板挺直了盯着我,大声说,李游,你说,到底带不带我去?
我去是有项目做,你去干什么?
我给你当向导,我熟悉那里,我在那里打过仗!李响一字一顿地说。
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瞒着父母偷着跑出去的,连新婚十天的媳妇都瞒着。知道李直为什么讨厌你吗?就是因为当年你偷着离开家。
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贺龙在翼中打了齐会战斗,大获全胜,部队需要补充兵员,我就跟上队伍走了。李响争辩着。
那你打仗了吗?打了,不过……李响这回坐下了,他的眼神有些黯淡。他缓缓地说,我跟上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可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后来腿瘸了,我就当了炊事员。
我扑哧一声笑了,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问,那后来呢?
后来我参加了百团大战,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说到这,李响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慢慢地说,我是跟着部队一瘸一拐地来到延安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要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上级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了。
你是说,你去南泥湾开过荒?怎么这些年没听你说过呢?我觉得李响的话有点离谱。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地!再说了,你和李直哪里关心过我啊,啥时候耐心地听我说过话呀?
李响说得对,我和李直确实不大关心他。他十八岁就扔下媳妇偷着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谁。李直和娘在动乱的时光里能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心他!
李响叹了口气,接着说,你们不关心我,可我惦记你们!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
你就别理由了,你根本没想过回来!我对李响喊道。别……别瞎说,我李响不是那种人。那时候的南泥湾,确实难缠,天寒地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那里,没吃、没穿、没住的地儿,我当炊事员还不知道吗?红米饭、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也当粮,
可大冬天的到哪里去挖野菜啊?反正,炊事班里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去开荒了……
听到这,我不说话了。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把李响的包裹送回来时,里面确实有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只剩了个破片片。

本文发布于:2023-07-27 15:37: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5518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社会   秩序   诉讼   国家   乡土   乡村   法律   下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