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中的意象

阅读: 评论:0

李白诗中的意象
【摘要】唐代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其诗洋溢着一种魄力宏大、无拘无束的豪放之气,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同时又蕴含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意象美。在李白的笔下意象是生命意识和文化特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其独特人格意识、卓绝生命体验的再现焕发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蕴和复杂的人文精神积淀。本文将对李白诗歌中的频频出现的酒、江水等意象逐一探讨进而剖析这些意象与人格意识之间的深刻联系。
【关键词】李白诗  月  酒  江水 意象
意象艺术是中国诗歌的传统。简单的说,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一种富于更多的主观彩、迥异于生活原态而能为人所感知的具体艺术形象。李白的诗或入世伤怀,或醉酒游仙,其意象浑然天成。在李白的诗中出现了很多意象,如山、水、秋、月、酒、柳、暮、船、云等,而其中最主要的意象是月、酒和江水。
一、月意象
月亮静谧、优雅、高洁,自由往来于浩渺的苍穹,由圆而缺,由缺而圆,生生不息,蕴含着无穷的生命力。她犹如宇宙的明镜,洞照着诗人那澄澈的胸怀;又如一位多情的挚友,默默地陪伴着孤独的诗人,在彼岸呼唤着诗人纯真的灵魂。月光唤起了李白不尽的诗兴和灵感,而李白也使月亮意象作为宇宙的精灵融入人间,蕴藏巨大的人格力量和深刻的哲理精神,完成了月亮由自然客体向人格意志的转变,使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月亮主题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被诗圣杜甫誉为口吐天上文的诗仙李白,是中国盛唐时期,诗坛上一位性情狂放、风度飘逸,开一代浪漫诗风,最能倒笔写天的天才诗人。其诗作不但格调清新、雄奇豪迈、奔放多变,而且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深婉隐微,含蕴深广,极富浪漫主义彩。而在其现存的1044首诗歌中,直接或间接写月的作品竟有不少。或抒情,或怀古,或怀乡,或思亲,或寄……最著名的有《月下独酌》《峨眉山月歌》《关山月》和《把酒问月》等。
李白的这些咏月诗,最大的特点是想象新颖、奇谲、丰富,常常是奇想天外的神来之笔。因而可以说在所有中国古典诗歌中,李白的咏月诗写得最生动、最形象、最新奇。如: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上海空气中检测出阳性月出峨眉照苍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峨眉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山月);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荆门月);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终南月);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沐水月);“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长安月);“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月)。在诗仙的大手笔下,月,是千奇百怪的,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富有万般风情的美丽精灵。你看,这峨眉月是多么的明亮皎洁,这山月是多么的壮观新奇,这荆门月是多么的气派高雅,这终南月是多么的缠绵柔美和善解人意啊还有这沐水月、长安月、金陵月是何等的迷人、灵秀、清幽、深……一颗拳拳爱月之心,活脱脱地跳跃在字里行间。其实,李白之最爱,恐怕还是峨眉月。“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初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首小诗中,李白巧妙地接连用了四川境内5个地名,尽情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他在另一佳作《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写道:“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月。”可见,李白对峨眉月,的确是情有独钟。
李白一生中,总是把明月引为知己,他的种种复杂的情感,他的理想、欢乐、痛苦和悲哀,也总是与明月纠葛缠绕在一起。当他天涯羁旅,思乡恋家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是明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为仕宦奔走,浪迹天涯,所以思乡恋家的主题在他们手中拈来描去,但李白这首《静夜思》平凡简单的语句却成为思乡的佳作。诗人李白在对明月仿佛诉说思乡之情,望月亮与思故乡,是动作与情感悸动的完美融合,明月的形象成了诗人的一种精神寄托。月亮仿佛如同具有了母性般的人文关怀,体恤着孤独的游子。
李白的咏月诗在写景之余,也刻意抒发了他对人生、友情、世界、社会、政治的感情和认识。水影弄月清光奈愁何”“自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这是诗人纯洁无瑕的心灵写照;“众星青天罗,朗者独有月,这是诗人高洁清廉的心境表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这是诗人充分享受中国跨海大桥排名醉里乾坤大、超凡脱俗的生活写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是诗人旅愁满怀、忧郁伤感的缩影;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这是诗人终身以月为友山西大槐树移民姓氏单、迷醉痴情的内
心独白;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这是诗人终身淡泊仕途、笑傲江湖的放歌: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广州房产”“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这是诗人在开怀抒发远大政治抱负、敢与权贵一较高低的豪迈气魄。
除此之外,李白的咏月哲理诗也写得特别精彩。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是《把酒问月》诗中最富哲理、意味最深长的名句。今、人、古、月四字重复,绝不是单纯的语言妙用,而是诗人精心将月之永恒,人生苦短2人去法国旅游花多少钱”这个亘古真理所包含的玄机奥妙,暗藏于哲理之中的刻意笔。这14个字,言简意赅,妙趣横生。
月意象在李白的送别诗里也蕴含着独特的意味,与其他诗人不同,李白运用了明月的象征意义,它象征和谐静谧的中国智慧和超脱俗、潇酒顠逸的风范。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贯酒与君倾。
暂就东山赊月,酣歌一夜送泉明。
一一《送韩侍御之广德》
这首诗中的“月”有双重意义。首先,在离别的时候有月照明,可以帮助行人更加安全地行路,这是对友人一帆风顺的祝福;其次,从整体上看,这首诗带有很强烈的洒脱彩,这首诗用了谢安和陶渊明的典故,在谢安东山携妓的雅量和陶渊明饮酒作乐的洒脱中更能体味出这种氛围,明月的洁白成为诗人纯洁洒脱人格的象征。
    月意象在李白的诗中还用于表达其他的情感内涵。“若到天涯思故人,浣纱石上亏明月。”(《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诗人寄情于明月,同时也化身为明月。诗人不能送君千里,希望月能代替自己永远陪伴在友人身边,无论二人分隔多远,月亮就是友人的代表、友情的化身。
二、酒意象
酒,是造物主赐给人类的圣水。清冽冷艳,外柔内刚,苦辣香醇,可以达礼仪,可以娱心胸,可以强身,可以疗疾,可以长精神,可以发灵气,可以壮魂魄,可以祭天地。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之爱恋!多少人为之倾倒。然而,芸芸众生,茫茫饮者之中,能够被大家称为酒仙的只有刘伶和李白。有一幅酒联足以证明:“刘伶借问谁家好?李白还言此处香。”千百年来,“刘伶醉”和“太白遗风”这两块匾额不知为多少酒肆的老板招来了多少酒客,
去迪拜旅游需要多少钱
赚了多少银子!但李白与刘伶又不同,李白的名气更大,他既是酒仙,又是诗仙,酒与诗是李白的两项桂冠,也是李白生命的两个支撑点。他写诗必喝酒,喝酒必写诗,如影相随。酒意象在李白的诗中不仅仅是作为单纯的物质概念,它有时候还表达了诗人的某种思想和情感,如表达了诗人的友谊、相思以及对再会的期盼,或者是在受挫以后,用酒意象来寄予他对理想生活的期望,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1.借酒浇愁
    李白才华横溢,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始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长期浪迹江湖,坎坷一生。这一方面由于朝政腐败,官场黑暗,而另一方面也由于李白自身的性格缺陷:他恃才傲物,酗酒疏狂,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仕途上很不得志,心中常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的愤懑。苦闷与愁绪时时像乌云一样笼罩在他的心头而挥之不去,表现在他的酒诗中便是借酒浇愁。
    《行路难(其一)》是李白的一首借酒浇愁的名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首诗是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时,朋友为他饯行时写的。诗的大意是:朋友设盛宴为我饯行,但由于自己心情不好,前途渺茫,对美酒而不思饮,对佳肴而不思食。世界之大,没我李白的容身之地,欲渡黄河,河上有冰川堵塞,欲登太行,又有大雪封山!我面前都是歧途,路在何方?于是,大发行路难的感慨。但李白毕竟是李白,不愿意在酒筵上太多地表现自己的沮丧,振作精神,最后唱出了充满信心(实际是幻想)的调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希望能像吕尚(姜子牙)九十岁在潘溪钓鱼遇上了周文王,像伊尹在受商汤聘请前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走好运)。到那时就可以长风破浪,扬帆渡海,施展自己的抱负了。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见,李白开始是愁得提不起酒兴,但后来想开了,又以酒洗愁肠,来他个“一饮三百杯”。不然就不会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样豪迈的诗句。
    《江夏赠韦南陵冰》是李白借酒浇愁的一首政治抒情诗。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在唐肃宗与永王李璘夺权内讧中成了牺牲品,蒙受奇冤大屈,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放还,在江夏(今湖北武昌)遇见了在长安时的好朋友,当时被贬到南陵(今属安徽)任县令的韦
冰。他乡遇故知,又同是断肠人,酒宴之上,李白便将自己的满腔悲愤尽情诉与故人:“……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人闷心闷,痛苦连痛苦,只有借酒浇愁,痛饮它二千石。汉代韩安国身陷囹圄,还充满希望,自信能够死灰复燃,我为什么不能呢?这是酒后的牢骚话。李白越想越气,发出了最强烈的悲愤:要槌碎黄鹤楼,踢倒鹦鹉洲,恨不得把腐败与黑暗砸个稀巴烂。
    李白在武昌未能锤碎黄鹤楼,踢倒鹦鹉洲,紧接着来到湖南岳洲又要铲除君山,平铺湘水。请看这首《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春,李白在流放夜郎途中,行至巫山遇赦,急忙返至江夏,在江夏活动一段时间,希望朝廷还能用他,活动毫无结果,幻想又落空,只好离开江夏来到岳洲,遇到了族叔李晔,李晔此时也由刑部侍郎贬官岭南,两人同游洞庭,写下了这首想象奇特,怨气冲天的诗歌。他要铲除君山,让湘水毫无障碍地一泻千里。实际上是说要铲除世间的不平,让和自己一样有才华而不得施展的人才有一条平坦的大路可走!接着,诗人又用醉眼来观察周围景,好像洞庭湖的水都变成了酒,那君山上的红叶不都是张张醉脸吗?然而这一切都只是李白天才的幻想,君山依然在,世路仍坎坷。即使
洞庭湖的水真的都变了酒,也冲不掉李白心中的“万古愁”。正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洲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月下独酌》我认为也是一首借酒浇愁的诗篇,全篇虽不着一个愁字,但句句都藏着一个愁字。请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诗人在花好月圆的良宵,酒兴大发,却没有一个亲朋好友来陪他喝酒,只好邀天上的月亮和自己的影子共饮,且饮且歌,且饮且舞,直至酩酊大醉,醉语连连。但酒醒之后,连月亮和影子也与他分别了……诗人是多么孤独,多么寂寞,多么凄凉!在这种情况之下,感情极为丰富的诗人能不愁吗?

本文发布于:2023-07-30 03:19: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5563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诗人   意象   月亮   中国   江夏   君山   人格   月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