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埠初期上海与横滨城市发展的比较--从城市地理学的角度探讨租界与近代城市发展的关系

阅读: 评论:0

助史地理第十九辑
开埠初期上海与横滨城市发展的比较
从城市地理学的角度探讨租界与近代城市发展的关系
薄井由
1840年战争爆发.1842年中英两国签订《南京条约沢1858年日本和美国之间签订《日美友好通商条约》•这些都是不平等条约,也是屈辱历史的开幕。与此同时,中日两国都由封建社会开始走向了近代国家。现在我们普遍采用的自由贸易、广泛利用的近代科学技术都是从此开始的。
根据《南京条约》的签订,五个沿海港口的开埠,上海是其中之一。仅仅十几年后的日美通商条约的签订导致了横滨的开埠。这些开埠城市在特殊条件下迅速发展起来,其变化的速度和程度都是史无前例的。
这些由开埠而形成的近代新兴城市在城市地理学领域中处于一种特殊的位置。西方程。研究这些新兴开埠城市的共同性质、发展特征•以及各个城市之间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背景是颇有意义的。
而租界在这些开埠城市发展及其城市景观的形成过程中,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上海与横滨都曾拥有过国
内规模最大的租界(居留地),但由于中日两国接受外来文化态度的差异,也就是说,当初两国对外国强迫通商时的反应差异,致使租界在两个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影响有明显的不同。研究这种差异对上海与横滨两个城市发展的影响•以及租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应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关于上海租界和横滨居留地比较研究,
列强的大量财富、先进技术、高度文明的迅速中日两国学术界已有不少研究成果,研究领
流入9伴随着近代化的进程,带来了城市人口的急速增长、城区面积的大幅度扩张。
产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需要原料供给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随着列强在全球范围扩张,世界各地开始岀现了欧美式的(近代式的)城市。在这之前•世界各地的城市地域性极强,但欧美文化的传播使世界各地的城市面貌统一化了。换句话说,欧美文化在全球范围普及了,地球的这一面和那TM相差12个小时的地方也形成了外貌相似的城市。这些城市在相同或近(以的历史条伴下,经过了大致相同的形成过域涉及到诸如条约、近代技术、政治、社会、文化、人口、建筑以及租界形成、扩张等许多方面。但有关租界对城市构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城市景观等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可观的研究成果。因此,笔者欲从城市地理学的角度探讨上海和横滨的租界对址代城市发展的影响。
一、开埠时的上海和横滨
上海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扼制着中国经济命脉的长江入海口。贯穿整个上海地区流
216
入长江的黄浦江,河口处宽达600余米,最狭窄的部分也有300米,枯水期保持着6米的水深。由于黄浦江水量大,拥有适当的弯曲度,便于大小船舶的往来辐犊。除了黄浦江以外,还有苏州河、温藻浜等三十多条大小河川贯穿上海地区①。因此,自古以来上海就是江南地区的水路要冲•早在元代就设置了市舶司•开埠之前•上海已成为东南沿海的交通枢纽和商品交流的重镇。
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船舶到中国沿海探询合适的通商地点,当时随船的公司高级职员胡夏米
(Hugh Hamilton Lind-say)写报告说严我在上海逗留七天了,我每天看到有400只以上的中国戎克(junk,帆 船)入港。另外,我发现在码头附近,有适合盖仓库的十分宽阔的土地。”②
1842年6月22日,在《南京条约》签订大约两个月之前,到达上海的英国翻译军官Hanry Parks也留下了记录:
上海真是个美丽的都会,它位于已开垦的肥沃的田地中心,水运便利,树木
繁茂,市内富裕,百货集聚。③
据有关研究表明,上海全城开埠时人口有53万④,城内及附近居民二十余万⑤,县署一带在上海镇最早开发,因而成为县城的中心地区,其中人口密度最大、经济最繁荣的是方浜两岸⑥。上海素称水乡,县城内水道纵横,并在城外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放射状水道,连接外地。城东、南临近黄浦江,商人运货多从东门、南门进城。因此,东门、南门内外道路宽广,商铺栉比,街市非常热闹。
与上海相反,横滨在开埠前只是一个仅有80户人家的半农半渔的村庄。在规模很小的村落外,是一大片的农田和沼泽地带。这里离交通干道东海道2里多,中间隔有河川丘陵。总的来看,横滨位于交通相当不便的地方,不利于商业发展⑦。
如上所述,上海与横滨在开埠之前差异很大,前者已是当时中国重要的商业港口,交 通便利,经济发
达;而横滨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商业并不发育。作为开埠城市,横滨最初的条件显然不如上海•但是两者都在开埠之后迅速发展,很快成为本国引进西方先进文化、技术的窗口。
二、开埠后上海近代城市的
发展和城市构成
虽然开埠时期的上海以县城为中心,商业比较发达,人口密度比较高,可县城外的东西南北•是一望无际的原野,原野间河浜纵横。开埠后,上海以租界为中心的近代城市,就在这河浜纵横的原野里逐渐形成而扩展。
最初时期,英国租界的范围“划定洋泾浜以北,李家场以南”⑧,就是现在的北京东路以南、河南路以东,延安东路以北、黄浦江以西的地区,面积约为830亩。不久北界扩张到苏州河,西界扩张到今西藏路,面积增加到
①上海日本商工会议所:《上海要览》,1939年4月
25日•第2页至7页。
②东亚同文会调査编纂部:《支那开港场志》第一卷
中部.1922年亨第10页。
东亚同文会调查编纂部沁支那开港场志》第一卷中部J922年单第12页。
④周武戾桂龙:《上海通史》第五卷《晚清社会》,上
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广引言鮮第3页。
⑤周武.吴桂龙:《上海通史》第五卷《晚清社会九第
2页。
包头旅游景点大全景点排名榜郑祖安:《上海旧县城几载《上海史研究九学林出版社1984年版。
O《横滨市史》第二卷「第196页乜
徐公肃、丘瑾璋:《上海公共租界制度》第三章**土
地章程的嬷递"「民国丛书鮮第四编•上海书店出
版社1992年版;《上海公共租界史稿》广上海史资
料丛刊J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17
江津四面山2820亩。后来,在苏州河北岸形成了美租界,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成为公共租界,面积为10685亩,1900年公共租界进一步往西扩展面积为32110亩。1849年,在英租界之南,县城之北之地形成了法租界,面积为986亩,1900年扩张为2135亩,1914年法租界最后扩张以后总面积达到15139亩①。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上海的租界就这样逐步形成。现在看来,各租界的形成过程基本上相等于上海近代城市的发展过程•并逐渐形成为后来上海的中心地区。其 中最早成立的英法租界•现已成为上海的行政、金融、商业中心地区。也就是说,上海市的行政、金融、商业地区等近代城市主要组成部分,都位于原租界的范围内。
上海开埠之前,以县城为中心的地区,行政和经济功能发达。从历代上海县志中保存的县城示意图以及《上海历史地图集》中的上海县图,我们得知,上海县城是椭圆形的。其原因与河网交错有关。
除了椭圆形的形状以外,县城里面的弯弯曲曲的狭窄的马路也是一个老城的特点。英国人W.Macfarlane在他写的一篇有趣的记录中,保留了他对当时上海县城景观的看法②。他在记录上开篇就说:“对外国人来说,游览上海城内是最有趣的事”。他接着说:
我们跟中国朋友一起进去这乱七八糟、杂乱无章的县城内,通过几条弯弯曲
曲肮脏狭窄的马路,沿着一条水沟往前
进去了,……马路非常地狭窄,所以碰到
轿子、用扁担挑水桶的人、背着大行李卖北京地铁4号线线路图
东西的人时,走不过去,....在城内主要
有小东门大街、老北门大街、新北门大街
与彩衣街等四个大街。这些地区都是比
较繁华的地区,城隍庙是在它们的中心
位置,它是保护上海的神,每个市民都很
崇拜。它的前面的院子同时也是非常繁
龙山温泉
荣的市场,有各种各样的摊子集合在这
里。在庙的东西两旁有两个庭院,东园
是筑山形式,西园(豫园)有点春堂、香雪
堂、湖心亭、九曲桥。西园实际上是个大
市场,亭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摊子,又有
杂技、风水、杂耍场、赌博、茶亭等娱乐
设施。
看来100多年以来具有民族文化特的豫园一带一直保持游览地点的冠军地位。根 据他的记录,我们
得知当时上海县城商业已经比较发达。但是县城内除了几条主要街道外•其余的街道都非常狭窄,并且很不整齐。带有城河和城墙的这个椭圆形的县城的存在和狭窄弯曲的马路,在上海近代城市发展中,由于一直维持着较高的人口密度,很 难建立符合近代交通工具和生活方式的街道•虽然其内部的道路系统与后来在城北、城西形成的近代道路不配合,并导致租界地区的交通不便等等,但还是一直保留到现在。
老城的存在及现状,必然限制租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范围,而租界的发展又决定了上海近代城市空间格局的形成。上海中心地区之所以限于黄浦江西岸和县城之北•浦东地区和南市(十六铺之南)地区之所以相对落后,就是因为租界始终没有越江、过县城扩展到这一地区。
其实,英法两国曾经有过将租界范围扩张到浦东和南市的想法。1897年9月22日,公共租界议长Joseph Welch把租界扩张
郑祖安:《近代上海都市的形成---八四三年至12306铁路售票
一九一四年上海城市发展述略》.载《上海史
研究》。
东亚同文会调查编纂部:《支那开港场志y第…-卷
中部,1922年,第217页。
218
规划图向领事团主席展示,其范围包括杨树浦和浦东①。1898年9月2日在中法两国交涉租界扩张问题时,法国公使展示的扩张范围,包括十六铺以南、上海县城西门、西郊八仙桥一带以及浦东和吴淞地区②。如果当时中方代表接受英法两国提出的扩张范围,上海整个城市面貌与现在可能就有很大的不同。
租界的形成,显然给近代上海带来了极大的变化。
首先,租界对上海的影响体现在道路系统的形成上。上海素称水乡,开埠之前,河浜水道遍布城厢内外。划定租界时,这些水路往往被利用作为租界的界线。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界河发展成为比较宽阔的主要交通公路及商业繁华的街道。如洋泾浜(英法租界的界线,现在的延安路),泥城浜或称周泾(英国租界第二次扩充时期的界线,现在的西藏中路),泥城浜(法国租界界线,现在的西藏南路),徐家汇河和肇家浜(法国租界第三次扩充时期的界限,现在的徐家汇路和肇嘉浜路)③,都是
这样形成的。
其次,外来文化通过租界对近代上海城市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很多人知道人民公园以前是个赛马场,租界内的娱乐中心地,后来发展成为整个上海的中心区。目前,除了大剧院、博物馆、市政府等设施外,来往上海市内各地的很多公共汽车的始发站也在此地。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还有比它更早的赛马场,就是人民公园东边的一带,这个老的赛马场的边界现在变为“湖北路”,一条与周围的道路不平行也不垂直相交的弧形道路。
另外,中国城市自古以来很少跨河发展,上海比较特殊,19世纪末已经开始跨苏州河往北,跨黄浦江往东扩展。而这一城市空间的形成,就与租界有直接的关系:跨苏州河发展始于美租界成立,跨黄浦江发展则与列强在浦东地区建筑工厂和仓库有关。
综上所述,上海近代城市是在老上海和租界交互影响下形成的。如此形成起来的上海,其城市构成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也就有了自己鲜明的特性,形成了各具特的区域:
外滩:英法租界东界,原来是一片芦苇丛生的沼泽地,英国租界形成以后沿江建起了宽阔的长道世纪60年代以后外滩盖满了二层楼的砖木结构建筑,面临黄浦江•鳞次栉比地排成带状,成了洋行和银行的集中地④。
南京路和金陵东路:位于租界中心的几条马路和周围地带渐成热闹区,其中以法租界内的公馆大马路(金陵东路)和英租界内的大马路(南京东路)为最。南京路是英租界内通达外滩的东西干道,所以楼房继起,商市渐盛。19世纪70年代初,大洋行.大洋货店已有20多家孕此后逐渐形成上海最大的商业区。
福州路:南京路(大马路)南面,在英租界内有与之平行的数条马路:二马路(九江路八三马路(汉口路)、四马路(福州路八五马路(广东路)、六马路(北海路)等。这里发展成为娱乐区,馆充斥、赌台高筑、娼妓成,其中又以福州路为最⑤。
①[日]植田捷雄:《有关支那租界研究庆岩松堂书
店.1941年,第134页。.
②植田捷雄:《有关支那租界研究》,第271页。
③参见周振鹤主编《上海历史地图集》•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0年版。
①郑祖安:《近代上海都市的形成八四三年至
-九一四年上海城市发展述略庆第184.185页皙@周武、吴桂龙:《上海通史》第五卷《晚清社会风第
页。
219
虹口区:原来这一带也是荒野,只有星散的村落。1848年成为美租界,1863年与英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以后,虹口一带逐渐发展起来,国内外工厂如雨后春笋不断兴起,小型还不过是一片荒野。此后,在幕府的管理指导下,填平土地和沼泽地,修建街道。1860年8月初,幕府在外国人居留地东边修建了大冈新川(渠切川)•这样就形成了四周被河
商店也日益增多,出现了四川北路、大名路等流和海围绕的岛状的居留地。这片岛状居留
繁华街市①。20世纪20—30年代,在这里开店或居住的日本人特别多,尤其是乍浦路、吴 淞路、文监师路、北四川路一带被称为日本人街。
徐家汇:1914年法租界最后往西扩充的地区。这一带建立圣约翰大学、南洋大学、复旦大学、东亚同文书院等国内外学校以及天文台、教堂、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比较多②,因此可以称为文化区。
县城:城区以文物及手工业产品著名,城隍庙四周的街弄,象牙、玉器、骨董等各种手工业商铺汇集于此③。
,南市:十六浦以南黄浦江南岸,称为南市。’这里是与内陆商业往来的水运交通中地被称为关内居留地,并分为以运上所为中心,东部为外侨居留地,西部是日本人居留地;关内以外的地方被叫做关外o
对初期横滨日本人与外侨居留地进行对比,发现其间有很明显的差异:外侨居留地内的海岸路真正面临着海岸线,沿着这一条路盖满了外侨商馆;日本居留地的海岸路往里面一点,海岸路旁常能看到空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1860年以后从神奈川陆续搬来的法国、荷兰、德国领事馆都没有建在外侨居留地内,而建在日本居留地的西边,也就是远爾划定的外侨居留地。1866年在横滨居留地发生了大火灾•火灾烧毁了整个居留地内三分之一的地区。后来就在日本人与外侨居留
心畀匚集了码头、仓储以及各种土特产的批地中间建筑了一条大路,目的是为了万一发发店④。生火灾时挡住火势的蔓延•而这条路又是日
浦东:沿江地区建有码头、仓库和纺织工厂等,与杨树浦地区连在一起,形成工业地带⑤。
由此可见,近代上海的空间发展,基本
V
上是由于接纳大量本地人口,掌握征收房租和其他税务,包办城市基本建设的租界不断扩张造成的。因此,金融区、商业区、行政区等近代城市的中枢功能区都布局在租界范围以内,而在租界外围则形成了近代工业区。本最初近代城市规划修建的道路。关内居留地以国际贸易的根据地而发展成为横滨最重要的商业区。
1859年6月2日,横滨正式开埠之前,在关内居留地中心已经设立了运上所,它是奉行所的一个部门,主要管理货物的卸载、征收关税。据1863年的统计,初期,横滨外侨居留地面积仅有94480坪(486亩)⑥,仅及上
三、横滨近代城市的
形成和城市构成
岭59年6月2日开埠时候,横滨居留地①郑祖安:《虹口考略讥第425页•载《上海史研究》
二编•学林岀版社1988年版。
②上海「I本商工会议所:《上海要览).1939年4月
25日.第38页;[门]西山荣久:《最新支那地理人大阪屋号书1^.1928年.第181页。
③①⑤上海日本商工会议所;《上海要览儿第38页。
壶口瀑布游客中心电话⑥《横滨市史》第三卷下•第797页。
220—
■■皙

本文发布于:2023-08-05 05:10: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5662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上海   租界   城市   发展   形成   居留地   县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