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温度 北师大版

阅读: 评论:0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教学背景:
    温度的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温度计、天气预报等等,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既有味味性又有挑战性。四年级的学生差不多具有一定的观看、分析能力,也能够自主学习,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学课题:《温度》
教学目标:
1、利用温度的情境了解正负数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会正确读写。
2、借助温度的情境感受负数的意义,会比较温度背景下两个负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能正确读写温度。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
教学分析:
    这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是《生活中的负数》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体系中数的认识范畴。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差不多学习了自然数的知识,并有了一定的数感,教材在编排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体会,从学生熟悉的温度动身,引导学生进行负数的学习。把握好这一内容,为学生下节课学习用正负数表示相反的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九寨沟65岁以上老人免门票吗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讲练结合、启发式教学方法等。
东方市人民政府网教学环境:一对一数字化网络教学环境,每位学生一个学习终端(电子书包),极域电子教室治理软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每天听天气预报吗?它都预报些什么?
生: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风、浪……
师:今天的温度是多少?
生:……
师:天气预报对我们来说有什么好处呢?
生:出门时穿什么样的衣服……
师:可见温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关系,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温度。(板书课题:温度)
二、探究新知,感受温度。 九华山风景区介绍
1、认识温度计。
师:同学们,平常你从哪能获得有关温度的知识?
三亚亚龙湾华宇度假酒店生:从电视中、从网络中、商店、从温度计中……。
杭州有几个海底世界
师:那谁能把你收集到的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给大伙儿展现一下呢?
生:ppt展现。(2名)(学生拿着自己的笔记本在前面边演示边语言介绍自己收集的温度计)
屏幕:转播发言学生的屏幕。
师:同学们收集了这么多的温度计,事实上它们尽管外形不同,但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看,老师老师给大伙儿带来了什么?(天气预报),想请同学们帮忙记录沈阳的气温,你们情愿吗?要求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记录准确、清晰,能做到吗?
生:开始记录。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如何样表示沈阳的气温?
生:展台展现。
师:同学用这几种方式来表示沈阳的气温,哪一种最直观、最恰当呢?  请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去寻答案。
生:用电子书包自主学习。
师:巡视。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哪种方式表示沈阳的气温最恰当呢?
生:回答。
师板书:+5℃(或5℃)读作:零上五摄氏度
        —8℃ 读作:零下八摄氏度
师:还有别的发觉吗?
生:我看见刻度线。上面还标有数字:零以上的数字越来越大,零以下的数字也越来越大。 0以上是零上的温度,0以下是零下的温度。
师:谁来补充?
生:一个小格表示一度。
生:有一个℃的符号。
师:你观看的真认真。我们明白测量长度有长度单位米等,它确实是测量温度的单位,我们把它叫做“摄氏度”,请大伙儿看好老师是如何样把它写出来的?学生认真观看,记做℃(板书示范),谁来说说?
生:先写一个C,再在它的左上角写一个圆圈。
师:同学们观看地专门认真,咱们一起空写一下好吗?
    大伙儿一齐写。
师:那零刻度线上的温度确实是零摄氏度。零摄氏度是不是没有温度?
教师课件:小知识介绍。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收成吗?
生1:我明白了温度计的原理。
生2:我汇报温度的读写。
师:同学们学会了这么多有关温度的知识,真了不得!
  温度的变化关乎着我们的日常生活,而天气预报确实是我们直截了当了解温度变化的媒介。课前老师专门留心如此几个都市的同一天的天气。(课件)你能像播报员一样播报一下吗?试着说说预备好了吗?
生:配乐练习播报都市气温。
生:汇报。(3名)
师:真棒。看看我们刚才播报的这些温度,谁能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呢?
生1:哈尔滨和北京的最低气温哪个更低?
生2:回答。(追问说明理由)
师:比较温度的时候有什么规律呢?
生1:回答。(并排两个温度计,显示温度进行比较)
生2:昆明最高气温顺最低气温的温差是多少?
生3:回答并说明理由。
三、巩固练习。
知识闯关1:(教材中课后第一题)
师:刚才学了这么多有关温度的知识,看看大伙儿会可不能应用,大伙儿看这两幅图,会比较吗?
生:回答。(—5℃>—20℃)
师:那你明白—5℃和—20℃之间相差多少度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独立完成。
集中订正答案。上海医药
知识闯关2:看图回答问题。(教材中课后第二题)
知识闯关3:(教材中课后第三题)
小调查:调查全国部分地区同一天的气温。上网
通过互联网了解以下几个都市的气温,完成表格并回答问题。
哈尔滨
西安
杭州
海口
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
1、哪个都市的气温最高?哪个都市的气温最低?分别是多少?
2、把各个都市的最低气温从低到高排列出来。
3、在中国地图上一这4个都市的位置,想想都市的地理位置与气温有什么关系。
生:使用自己的电子书包完成这道题,学生课上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表格,并回答问题,最终以word文件提交给教师。
四、课堂检测。(3分)
师:同学们有关温度的知识你都学会了吗?(学会了)那我们来做几个小题来检测一下你的学习情形如何样?
   随堂小考。
   5℃○10℃      -15℃○0℃    0℃○20℃   
   -9℃○0℃      -6℃○+5℃    -6℃○-20℃   
    -6℃读作:零下六摄氏度      0℃读作:零摄氏度   
   零下十五摄氏度写作:-15℃    九摄氏度写作:9℃
五、小结。(1分)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成?
生: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学习了新的知识,老师相信你们用100度的学习热情一定就会    收成100度的知识能量!下课!
六、板书设计。
                温 度
            ℃  摄氏度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
一称。事实上“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专门是汉代以后,关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5℃(或5℃)读作:零上五摄氏度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奇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存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如此,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锤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看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成效。—8℃ 读作:零下八摄氏度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对一数字化”网络环境下的一节研讨课,教学环境与传统教学有专门大的区别,每位学生都拥有一个学习终端(电子书包),教师机还装有极域电子教室治理软件,如此就更加有助于课堂上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下面我就简单谈谈,在这节课中网络等媒体的使用上的设计意图及成效。
电子书包的使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制造了高效的学习环境。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温度计,学生在课上能够将自己收集到的一张图片制作成ppt课件分享给全班同学看,边说边介绍,这为学生制造了自我展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网络为师生、生生搭建了互动交流的学习平台。教材中课后最后一题是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几个都市的气温信息,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学生用电子书包直截了当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并完成表格、回答问题,如此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开阔视野。
及时、有效的课堂评判关心我们查缺补漏。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运用极域中的课堂检测功能,出了几道有关本节课应该把握知识的题,学生三分钟左右答卷,随后学生的成绩就出来了,也能及时的进行试卷分析,学生试卷中每道题的正确率、每人的得分情形等一些数据统计结果一目了然,如此有利于我们及时查缺补漏。
  在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环境下,课堂还给了学生,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创设了宽敞的空间。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连续坚持探究如此的学习如何更加有效地开展,提高课堂效率。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差不多上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许多名家名篇。假如有选择循序渐
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杰出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许多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裂,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干洁净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确实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打算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朗读,学生便能够在读中自然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能够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制造和进展。   

本文发布于:2023-08-15 14:08: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5825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学习   温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