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景观形态学视角下——爨底下村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阅读: 评论:0

1113.景观形态学视角下
——爨底下村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现状分析
【文献摘要】
本文从景观形态学的视角,在对爨底下村的景观实体要素,景观虚体要素,景观情感要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后,针对在现阶段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进一步挖掘了村落潜在的旅游资源,并对旅游开发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途径,另外在现阶段历史文化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为历史文化保护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途径。另外通过分析指出村落旅游开发需要在尊重居民感受的基础上进行,而村落的历史文化保护需要走出文物建筑保护这个单一视角,实现多维度,多角度在村落整体形态上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在旅游开发中出现地域精神的流失以及历史文化价值的流逝。
【关键字】历史文化村落,景观形态学,保护,开发
鸟巢水立方夜景攻略
【正文】
1.研究背景
1.1研究背景:
大连发现王国疯狂眼镜蛇
历史文化名村作为具有独特格局风貌和深厚文化内涵的聚落形态,对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具有极高价值。在西方,形态一词Morphology产生于希腊,有希腊语中的Morph (形)和Logos(逻辑)构成。而景观形态学中的景观一词偏重于“景象”,“景物”等词义。
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经过各个历史时期的变迁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巨大变革,相当一部分的古村落文化遗产受到了破坏,保留下来的多散布在偏远的交通不便的山区,且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这些村落在建筑造型,建造工艺,民俗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南京十大最好玩的景点
为了重振历史文化名村得活力,更新村落功能,改善村落人居环境,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旅游开发和商业活动置换原始村落功能等就成了村落活力再生的主要解决途径,然而在这个开发的过程中却造成了乡村景观收到破坏,村落文物建筑得以保护却丧失了其原有风貌。同时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快速蔓延,进一步打击了这
些历史文化名村得风俗文化与生活方式的继承与延续。上述原因导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价值随着时间渐渐流逝
北京的近郊区存在着大量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文化名村,其中京西古村落是较为著名的一个,其中爨底下村与2003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1.2村落景观形态研究的相关进展
景观形态学作为形态学研究的一个分支,主要开始于地理学层面的研究。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依赖,各国地理学层面的“景观形态学”有了各自理论体系的发展,其中以美国和苏联景观学派最具代表性。
美国地理学家索尔20世纪发表的《景观的形态》中首次提出“景观形态学”,并将其界定为“主要从地貌环境入手转入文化地理研究,把景观看作地表的基本单元,并阐述了真实的自然和文化两大要素”。伯克利学派在继承了索尔的理论下进一步发展,把景观的人文因素提上了重要地位,推动了景观形态学派的发展。而苏联的景观学则强调景观形态单位的分级,分类和结构研究,景观形态学以此为基础而生。
而国内景观形态的研究成果较少,集中于景观美学和传统聚落民居建筑等方面。吴华烨教授所著的《景观美学比较——景观形态学》系统总结了景观形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历史沿革。周边游一日游
而村落景观是由村落聚落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构成的景观环境综合体。现目前对于村落景观形态的研究主要是对村落景观形态构成要素的研究,即从建筑物,道路,设施等人工景观;山河,树木等自然景观;民俗,语言等文化景观入手对村落现状进行分析。
1.3研究目的及意义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数十年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城市的面积不断扩张,城市边界不断向郊区延伸,
城市郊区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受到了严重挑战。尽管现阶段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并不强调对村落整体景观形态的保护,但是村落整体景观形态是村落历史文脉和历史价值的载体,并且从村落局部特定节点入手的历史文化保护力量非常单薄,会在时间的累积中被现代化吞噬,而从整体形态上的保护有利于历史文化的持久生存。
另外,旅游导向的村落再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强现代文化对村落传统文化的冲击,但却有利于在对村落历史文化记忆的挖掘和保护,增强村落的活力,所以旅游开发强度的控制上对两方面的权衡需要非常慎重。
本文以京西门头沟区爨底下村为例,从景观形态学分析其空间要素特点,从而挖掘村落在历史文化保护中需要主义的方面,并通过分析爨底下现阶段旅游开发的现状,结合村落景观形态保护提出几点建议。
1.4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本文采用了现场调研发,文献收集法,个案研究发,分类总结法进行了研究。并从景观的实体要素,虚体要素,情感要素三个方面对爨底下村的景观形态要素进行分析。
其中景观实体要素指的是景观路径,景观边界,景观区域(空间区域),景观建筑(建筑肌理),景
观节点五个具体存在的景观实物。景观虚体要素强调景观形成的逻辑思想,其中包括风水为基础的规划理念,以及景观依托的客观自然条件。景观情感要素强调景观的人文要素,如风俗文化活动,以及居民的生活习惯。
通过对景观实体要素,虚体要素,情感要素的分析,有利于挖掘出村落的历史文化
价值,和村落周边的自然资源,从而在促进村落旅游资源的开发,同时可以发现村落旅游开发及历史文化保护存在的问题,通过三个要素综合系统的考虑,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最终实现爨底下村旅游开发和历史文化保护的协调。
云南五日游攻略
图一:分析思路
2.爨底下村简介
2.1自然地理概况
爨底下村位于北京市西部门头沟区斋堂镇西北部的深山峡谷中,属门头沟区斋堂镇辖区。该村距北京市区90km,距门头沟区65km。位于109国道北沟村口6km处。该村处于古驿道距离斋堂川西6km的山坡地段。海拔650m,属唐行山脉,清水河流域。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凉爽,冬季寒冷。
2.2历史沿革
爨底下村村名皆姓韩,是明代沿河城守口百户韩仕宁的后裔。其为武官,驻守沿河口(古称三岔口)一带的军事要冲,后裔世代为军,有战参战,无战耕田,驻守此处,有少增多,逐渐形成村落,延续至今,如按三十年一代推算,该村已有500多年历史。
爨底下位于重要的经济,军事,交通要道,京西古道中的黄草梁古道,是京西贯穿斋堂地区西部东西大动脉最重要的古驿道,又是通往河北,内蒙古一带的交通要道。清代时期,爨底下是过往商旅落脚和货物的集散地,在河北,内蒙,山西等地与京城的商品交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斋堂古城位于斋堂川中部宽阔谷地,与明时沿河城及其黄草梁一线长城构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爨底下通往怀来彭迪的古驿道沿途,至今还有遗存的明代烽火台,青绿营兵兵营。
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爨底下建起了74做灵巧精良的四合院建筑,抗日战争时期,该村于1942年遭到日军进村烧杀,烧毁房屋228间。
解放后,随国家修建丰沙县铁路和109国道后,由于铁路,公路的开通,极大地提高了运输力,爨底下从古驿道商旅必经之地转变为发展农业生产为主的小山村。
改革开放后,城市化的快速进程中,城镇吸收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爨底下村大
批青年除外打工。爨底下村得经济也开始步入衰退,由于无力营造新房,使得爨底下保留了乡土建筑的原始风貌和田园风景。
2002年由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为爨底下编制了《北京市门头沟区爨底下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大量挖掘了爨底下的历史文化价值。
义乌有什么好玩的
图二:爨底下在京西古道中的位置
3.爨底下村景观形态元素分析
3.1景观实体元素
3.2.1道路:
图三:爨底下景观实体要素——道路
根据人流可达程度可以将爨底下村得道路分为三个等级,绿为主干道,基本满足了村落的交通,其包括两条平行与等高线的道路,以及四条垂直于等高线的主干道,其中位于村落东北部弯曲的道路为通往关帝庙的栈道,所以承载了较多人流量。蓝的次干道沟通了位与村落内部的主要景观节点,其包括了七条垂直于等高线的道路。橘红的支路人流量较少,北部的支路主要为尽端路,南部的道路则视线可达性较弱,往往被游客忽略。
从整体上来看爨底下村的道路主要为“丁”字形,道路稀疏窄小,且多为尽端路。这满足了爨底下村交通的基本需求,但是在旅游旺季,游客数量众多,超出了道路的承载力,尤其是在关帝庙,石甬居,广亮门,财主院相对集中的节点会出现人流的拥堵。
所以在旅游旺季应注意人流的疏散,主要节点的打造上需注意在空间上分布均匀,在北部广亮门等节点已比较集中的情况下,应更多挖掘其他节点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均匀分配人流的目的。
通过对道路中其他元素的观察,可以发现,村落道路的铺装具有多样化,但是却处于维修状态,原有的铺装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所以需要引起重视。
3.2.2节点

本文发布于:2023-08-21 05:58: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5901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景观   村落   文化   历史   保护   要素   旅游   形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