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渭南市县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阅读: 评论:0

关于渭南市县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壮大县域经济,提升县域实力,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的有效途径,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渭南坚持把发展作为富民强市的第一要务,立足市场,把握市情,积极发展特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规划建设了一批产业园区,县域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新的跨越。
一、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截止2010年底,渭南共有10个县域经济单位。县域土地面积11913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0.7%;县域常住人口451.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3.1%。近几年,渭南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对县域目标责任考核先进县(市、区)进行表彰奖励,有力调动了各县(市、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县域经济取得了喜人成绩。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从总量上看,2010年渭南县域生产总值627.64亿元,占全市的78.3%,同比增长16%,县均规模62.76亿元,较上年增加11.5亿元;县域地方财政收入21.93亿元,占生产总值的3.49%,同比增长18.3%;县域固定资产投资445.24亿元,县均完
44.52亿元,较上年增加10.94亿元,增长32.6%。在总量不断扩张的同时,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县域三次产业比重为17.149.733.2,第三产业比重比全省高出7.4个百分点。
(二)争先进位成效显著。从全省开展县域经济考评以来,渭南各县的考评位次整体前移。韩城市于2004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先后4次入围陕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华县于2006年、潼关县于2009年荣获陕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合阳县、富平县、白水县也于2010年荣获陕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奖,是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中获奖县市最多的一年。
(三)工业经济快速提升。2010年,县域工业增加值280.86亿元,增长22.2%,与全省83个县市增长19.7%相比,高出2.5个百分点,占全市县域生产总值的44.7%,较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园区发展到10个,建成面积53.7平方公里,入园企业273户,营业收入482.69亿元,占全市开发区工业园区营业收入的85.53%;实际缴纳税金23.33亿元,占全市开发区工业园区缴纳税金总额的86.47%,成为最活跃的经济增长极。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完成产值273.73 山西旅游景点有哪些亿元,占全市县域生产总值的43.6%,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特别是韩城达到50.6%,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能源化工、有冶金、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涉农工业初具规模,成为工业发展的强大引擎。
(四)特农业不断壮大。近年来,各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果、菜、畜牧三大产业,特农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目前,渭南已建成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7个、国家级优质棉基地县3个和全省优质苹果基地县6个。2010年县域粮食总产达220.4万吨,增长7.7%;水果总产达231.4万吨,增长6.4%。
(五)居民收入不断增加。随着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逐步落实,农民增收六大工程民生十大工程的加快实施,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2010年,渭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72元,增长22%,高出全省267元、2.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5918元,增长16.6,高出全省郴州自驾游景点排名大全223元、5.5个百分点。
云南滇池学院(六)城镇建设不断加快。以人口和产业聚集为核心,以做大城市、做强县城、发展重点镇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城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27个建制镇全面完成建设任务。11万农村居民进城落户。渭南县域城镇化率为31.5%,较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韩城、华阴分别为51.1%和55.1冬天去哪里旅游便宜又好玩%,超过全省县域平均水平14.218.2个百分点。
(七)社会保障不断完善。2010年渭南县均财政支出11.46亿元,较上年增加2.9亿元,其中用于农、科、教、文、卫和社会保障支出7.88亿元,占68.8%,较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张家界团购旅游多少钱
占比高出全省县域水平5.1个百分点。县域城镇社会保障人数达到984626人,覆盖率为香格里拉必去的景点有哪些53%,较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县域农村已参加社会保障的人数达到531349人,覆盖率为20.2%,同比提高6.7个百分点。
二、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放眼江苏、山东等县域经济发展的先进地区,渭南市县域经济实力仍然不强,活力仍然不够,基础仍然不牢,差距仍然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经济总量小。县域经济整体上没有摆脱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基本特征。主要经济指标总量不高,人均更少。2010年全省十强县县均GDP是渭南县域平均数的2.88 倍,西部百强县是渭南的2.11倍,全国百强县是渭南的6.48倍;全省十强县县均财政总收入是渭南县域平均数的6.54倍。
(二)发展速度慢。参与2010年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的10个县(市)没有一个入围陕西十强县。韩城、华县等6个县(市)名次都有不同程度下滑,最多的后退了16
位。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两层皮问题仍然存在。一方面,城市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辐射传导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另一方面,金融、土地、人才、技术等产业要素日益向城市聚集,县域经济做大做强所需的要素支撑更显不足,客观上存在着城市与县域争项目、争资金、争资源等问题。城市与县域在产业整合、分工协作等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协作机制和紧密的配套关系,市县经济一体化还有相当长的路。
(三)工业带动弱。2010年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县域经济总产值的比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了近9 个百分点。多数县(市)县域工业发展缓慢、总量较小,而且档次不高。突出表现为:一是深加工能力不强,县域经济生产经营仍然是收获——初加工——销售形式的粗放式经营,能够发挥带动作用的深加工企业仍然很少,具有特的深加工企业更少。二是产品档次不高,科技含量低,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少,难以形成积累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严重制约县域工业发展。
(四)城镇化进程缓慢。2010年城镇化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县域城镇化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小城镇建设尚处于初期阶段,镇区规模偏小,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乡镇对农村的辐射、集聚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阻碍了区域经济发展。
(五)农业主导型县域经济发展滞后。渭南农业成份较重,县域以农业为主,但农业主导型县域产业布局规划不到位,农业优势特产业不突出,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总揽,以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工业化为主导,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以城镇化为支撑,走出一条富有地方特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
(一)培育经济增长极,优化县域经济布局。坚持培育经济增长极,发挥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涓滴效应,带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
一是做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经济发展。以中心城市和县城为重点,修编渭南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按照百万人口的规模构架,编制中心城市路网、管网、绿化、商业网点、公益设施布局等专业性详规,为城市产业和人口聚集奠定基础。编制县城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重点镇建设规划,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联动发展、协调发展,确保城镇化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
二是从全市的角度出发,按照高速公路网点和铁路网点分布情况,针对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缺乏特,产业结构趋同的现状,选择一些发展基础好的县域作为增长极予以重点建设。基于市场比较优势,根据县情,选择农业服务牵引型、工业催生型、城市辐射型、旅游开发型、矿产资源型、农产品加工型等不同县域产业发展模式,做到一县一业一乡一产一村一品,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的产业集战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是从县内的角度,依据交通情况和发展基础,除了进入全省关中百镇建设范围的建制镇外,选择2-3个中心镇,作为县域经济增长极,予以重点建设。依据当地自然资源,发展特产业,引导当地农民进镇入区创业。在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同时,促进大农业发展。
(二)做大做强特产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发展特经济是推动县域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思路,构建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
一是发展特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优势特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主要措施。首先,抓主导产业规模扩张。通过强畜、优果、稳粮、扩菜,发挥比较优势,做大规模,提高效益。其次,抓产业化经营水平提升。突出抓好龙头企业、特产业基地、合作经济组织三个重点,以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富平现代农业
示范园区为带动,统筹利用中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资金和农发行政府信用贷款,支持每个县建设一个规模较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推进特产业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努力把渭南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再次,抓农业科技创新。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系协作,聘请科研院所和专家、教授担任顾问,建立定期联系制度。提升农产品科技含量,加速成果推广,实施品牌经营。第四,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力度。重点培训种养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加强成套生产技术推广,着力破解特农业生产关键技术,引导农业科技新成果进村入户,让现代科技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力武器。
二是发展特工业,实现县域经济突破发展。潜力在工业,出路在工业园区化。首先,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立足资源优势,由产业发展初级阶段的小而全向产业发展的中、高级阶段大而优转变,逐步淘汰弱势产业,把资金、技术和项目等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做大做强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等特优势产业,形成县域经济品牌。其次,强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按照规划先行、项目支撑、环境保障的思路促进园区经济大发展大突破。规划先行就是坚持以规划引领园区开发建设,明确园区发展方向,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就是要发挥比较优势,避免无序竞争,实现错位发展,形成产业布局合理、功能
定位准确、产业导向清晰的产业集。项目支撑就是始终突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两个重点,积极推动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资源向园区集聚。尤其是抓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良好机遇,实施好十二五规划,争取一些国家的大项目、大投资落户,形成产业优势。环境保障就是始终坚持把改善投资发展环境作为园区发展的生命线。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硬环境;另一方面,创新服务,放活体制机制,优化软环境,赋予园区相应的人权、事权、财权,让园区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发展先机,使以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县域工业步入园区化发展新阶段。特别是要把各类园区的建设同县城规模的扩大、功能的完善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其吸纳农村劳动力、扩大就业空间和为农民服务的功能。第三是加快发展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金融保险以及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等新兴产业,构筑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购物中心、乡镇级的商业服务中心和自然村的三级服务体系。
三是突出区域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改变过去重矿产资源和自然资源,对人文资源与旅游资源重视不够的做法,抓住中、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历史机遇,发挥渭南发展旅游产业不可多得的唯一性、不可复制性、不可代替性的最优资源,突出华夏之根、文化之源、河山圣地、人文渭南的特形象,县县抓旅游,精心打造以华山为龙头,集山
水旅游、人文朝圣、农事体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东秦旅游板块。以挖掘、整理、开发东府文化内涵为抓手,编大戏,写大剧,重视泥陶、铁艺、剪纸、织布、草编等民间小工艺,引入市场机制,建立生产基地,组建旅游企业集团,培育地方品牌,打造特产业。推进演艺进景点,重点将东府民间文化艺术引入景区,力争使潜在资源成为快速发展的独特优势。

本文发布于:2023-08-25 09:23: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5965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县域   发展   经济   农业   产业   建设   特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