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李玉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

阅读: 评论:0

龙庆峡景区介绍2021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李玉事迹观后感心
得体会
广州从化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李玉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一)
我走了这么多地方,看了那么多的乡村,原来的落后状态通过精准扶贫改变了面貌,真是让我由衷幸福。绝对贫困的标签撕得可真不容易,能够有幸参与其中,我为自己和团队感到骄傲。——李玉李玉用几十年的时间,深入贫困地区,走遍全国传授种植技术。推动建立31个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22个,帮扶800余个村、3.5万余贫困户实现彻底脱贫,年产值达350多亿元。同时他也是“小木耳大产业”的领路人,是国内“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的首倡者,探索出食用菌科技扶贫模式。
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李玉表示非常荣幸,但这个荣誉称号属于食用菌行业中的每一位科研人员与从业者,属于所有为脱贫攻坚奋战的科技工作者,自己仅仅是个代表。
深入40多个深度贫困地区传授种植技术
广西贺州天气预报年已7旬,李玉仍在食用菌产业的一线忙碌着。2012年以来,他先后率团队深入全国40多个深度贫困地区,每年280余天奔走在山西、安徽、贵州、云南、陕西等地传授种植技术。
全国各地如今有很多李玉团队指导的食用菌产业基地,吉林省蛟河市黄松甸镇是李玉最早进行产业化推广的地方。“上世纪90年代末,那里相当落后,又是高寒地区,即使种植玉米产量也不是很好,
当时也有一些种植木耳的农户,但产量很小。”
李玉看到当地宣传木耳的广告牌,认为可以在这里试试他潜心钻研的食用菌技术,于是主动上门去,帮扶当地农户。经过他和当地村民几十年的努力,如今的黄松甸已成为中国知名的黑木耳之乡,也从贫困县变成了富裕县。
为众服务的赤子之心,换来了当地老百姓深厚的感情与依赖。李玉回忆,有一年他去长白山开会,到黄松甸时决定下车休息一会儿,没想到下车不久就被当地的村民团团围住。“大家纷纷过来跟我打招呼问好,有农户还跟我说,‘李老师您到我的仓库看看去,看看我种的木耳怎么样。’说完真就拉着我过去了。”
“小蘑菇”是可发挥巨大作用的支柱产业
一提起自己热爱的食用菌产业,李玉就停不下来,向记者“科普”了食用菌在乡村产业构建中的重大作用。“大概是这五个方面,一是体现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二是在大健康产业新的选择中;第三在‘一带一路’的发展中会是一个新的方向;第四个就是在精准扶贫中,它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现在我们
的贫困村已经宣布全部脱贫了;第五个就是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中,它仍然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的一个支柱产业。”
全国旅游景点脱贫攻坚胜利收官,下一步在接续乡村振兴中,李玉想让食用菌产业发挥更大的作用。他认为,留住本乡本土的年轻人不外出打工,怎么能够在美丽乡村中就地建设是关键。“这就要靠产业支撑了,要寻一个好发展、好生产的产业在村中进行,而食用菌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李玉介绍,在1978年的时候,我们国家食用菌的产量才5.7万吨,到2018年已达到近4000万吨的产量。“食用菌经过40年增长了700倍,在世界各国,包括在中国,这个增长速度都是非常惊人的。所以说当大家提起食用菌的时候,想到的已经是一个能够带动乡村发展的支柱产业,而不仅仅是一盘菜了。”
荣誉属于整个食用菌产业
黄山怎么游玩攻略今年年初《山海情》热播,剧中讲述福建支援宁夏闽宁,福建专家教村民们种蘑菇,就是根据食用菌从业者的故事进行创作的,李玉很喜欢这部电视剧。“那就是我们所有‘蘑菇人’的一个缩影,让大家了解了我们背后的故事。”
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后,李玉表示,这个荣誉属于整个食用菌产业。“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对全国从事我这个行业的人来说,我只是一个代表。”
李玉同时对自己团队的成员表示感谢,称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除此之外,我更想感谢广大的菇农,就个荣誉源自他们在第一线辛勤的工作。大家实实在在地用自己的奉献支撑了行业,才使中国的食用菌产业能够40年发展700倍,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一个产业。”
李玉表示,跟自己荣获表彰比起来,他更开心的是脱贫攻坚的胜利。“我走了这么多地方,看了那么多的乡村,原来的落后状态通过精准扶贫改变了面貌,真是让我由衷幸福。绝对贫困的标签撕得可真不容易,能够有幸参与其中,我为自己和团队感到骄傲。”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李玉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二)
2020年底,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到名字出现在“最美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榜上。他在菌物科学和工程产业化研究中深耕40余年,构建了全新的菌物系统分类体系,创立“菌类作物学”,并倡导提出“南菇北移”“北耳南扩”“木腐食用菌草腐化栽培”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带动上万贫困户依靠食用菌稳固脱贫,为推动中国食用菌产业及菌物学科的快速发展作出贡献。
1978年,在吉林白城扎扎实实地奋斗了10年的李玉,成为吉林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开始走上菌物研究拓荒之旅。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李玉团队深入全国所有省区开展菌物资源调查。先后获得1.2万份标本与菌株,其中仅黏菌就报道了400余种,占世界已知种的2/3,发现并命名36个黏菌新种,成为中国为黏菌新种命名的第一人。2015年,李玉荣获中国菌物学会首届戴芳澜科学
技术奖“终身成就奖”。
几十年来,李玉院士在菌物科学与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挖掘了大量菌物资源,构建了全新的菌物系统分类体系,创立了“菌类作物学”。先后主持并带领团队完成国家和省部级菌类工程研究项目如国家科技部、农业部、“973”、“863”、“948”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及面上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5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过亿元,促进了菌物科学的发展及食用菌产业化升级。
曾经就有人问李玉:“你们老研究这些菌有什么用?谁关心多一种少一种?就不能研究点让老百姓挣钱的事儿吗?”作为一名科学家,这样的质疑声更激发了他的家国情怀,推动他将科学技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脚步。他不分昼夜搞科研、采标本、编撰学术著作。用30
年的时间助推吉林蛟河成了木耳产业重镇;带领团队培育的新品种玉木耳,成为吉林洮南好田村稳固脱贫的幸福产业;帮助吉林汪清筹办了中国汪清第一届黑木耳节,协助汪清申请到黑木耳专项基金……可以说,李玉院士和他的团队见证了我国食用菌产业从简陋的地沟、菇棚,到花园式的基地;从传统的庭院式生产,到现代化的工厂化生产的发展过程。
为了更好的进行菌类研究,李玉和弟子们建设了我国第一个菌物专业,短时间内在吉林农业大学设立了菌类作物自主设置博士授权学科和硕士授权学科。多年来,他累计培养菌物学领域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上百人,大部分已经成长为菌物产业的领军人才或骨干力量。2019年,李玉又推动菌物科
学与工程专业正式列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成为我国首个菌物类本科专业。
作为我国食用菌领域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院士在教育和科技战线辛勤耕耘了近60年。2012年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他又一马当先冲在扶贫最前线,利用食用菌产业助力全国扶贫事业。
李玉先后与全国40余个县签订扶贫合作协议,每年有260多天在河北阜平、安徽金寨、贵州铜仁等深度贫困县到一线工作。为了打通科技扶贫最后一公里,他率队在全国建立31个食用菌技术推广基地,扶持食用菌龙头企业22个,示范推广30亿菌袋(包),带动上万农户依靠种植食用菌脱贫。截止目前,全国592个贫困县95%把食用菌作为主导扶贫产业。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但“蘑菇院士”带领乡亲们的脱贫致富却没有停。李玉院士带领团队持续加大对全国食用菌产业的
丽江玉龙雪山门票价格

本文发布于:2023-08-28 00:17: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6005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食用菌   产业   菌物   脱贫   全国   攻坚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