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土特产——精选推荐

阅读: 评论:0

澄海猪头粽(又名首花),是潮汕著名土特产之一,历史悠久,驰誉中外。制作猪头粽有一套精湛的传统工艺,必须选用新鲜猪肉及部分首皮作原料,要瘦肥搭配适度,而后加进鱼露、酱油、白糖、高梁酒和八角、川椒、丁香、桂皮、大茴、小茴等十多种香料作调味品。然后用豆腐膜包裹起来,置于一个特制的木规之中,外加以比例适当的重物压榨,挤出其中的猪油和水份,方可开规。
经过精工配制而成的猪头粽,切开后呈赤棕间灰白点,表面油润有光泽,肉质不松也不黏,既韧又脆;入口不咸不淡,甘饴香醇,有一股特别宜人口胃的风味,是潮汕人早餐或饮啤酒的最佳佐料,现在已被列为席上珍馐,是冷盘菜中最常见的一种美味。
澄海猪头粽,尤其以澄城老山合最为著名。
猪头棕吃法:切成薄薄的一小片,可以当零食吃,也可以配粥喝好美味的
红肉米
红肉,学名红肉蓝蛤。广温性的海水养殖品种。壳最长约30毫米,一般为10-15毫米,体高为5-8毫米,体宽为4~7毫米。壳质脆而薄,卵圆形,左壳小,右壳大,壳面呈黄白或黄褐,披一层皱褶的表皮,无放射肋,生长轮纹密集。常栖于较平静的港湾、浅海潮间带的泥质底中。红肉经洗净后,煮熟去壳成“红肉米”,是潮汕常见杂咸之一。不知称基为“鱼饭”是否正确,但它却几乎和鱼饭是同类产品。熟红肉米买回家后,还要漂去杂质,后热锅加油加葱炒过。
香河家具城
炒红肉米,早上送粥或晚上吃宵夜都能见到它。
潮汕还有一种腌制品叫“红肉婆”,“婆”就是较大的意思。用的也是这种,体型较大,带壳。
澄海区盐鸿镇中社村历来因盛产优质红肉米、薄壳米而远近驰名的专业村。如今,红肉米、薄壳米己发展成了该村的一项特经济产业。
记者一进中社村就闻到了阵阵红肉米的香味,来到村头南边看到,座落于河畔的近10家红肉米生产作坊烟雾袅袅,一派繁忙。据一林姓专业户介绍,该村每年在农历八月开始生产红肉米,至次年农历三月薄壳上市时就转产薄壳米。目前正是生产红肉米的季节,他每天一大早都开了二口大灶,请来10多名村民帮手,至傍晚时分时可生产出红肉米500多公斤。蓝先生说,该村生产的红肉米、薄壳米一直都遵遁传统的生产工艺,从不偷工减料。制作过程要经过脱磴、漂洗、煮沸、捞米和装篓等近10道工序,特别是对火候、水温、盐量的控制尤为考究,只要其中一道工序不当,就会影响产品的口感、外观和缩短保鲜时间。中社红肉米、薄壳米一贯因外观鲜润干爽、粒大肉嫩又鲜味浓郁而驰名,每天都有不少商贩到村里来购货或定货,生产薄壳米的专业户都不必为销路发愁。
目前红肉米、薄壳米保鲜期只有一天时间,由于受保鲜期限制,产品虽好但也只能在邻近的县市销售。林先生正在构想寻有关科研单位合作,研究设计出红肉米、薄壳米的生产线,解决保鲜期限瓶颈,将中社村这一传统特产品打进国内外市场。(周英炜)
中新社汕头七月二十五日电题:广东汕头澄海薄壳米香飘海内外大型旅行社招聘信息
中新社记者王惠存
去泰国要签证吗
著名侨乡广东汕头澄海闻名遐迩的海鲜——盐鸿薄壳米,日产二万五千多公斤,远销港、澳及东南亚一带,海内外乡亲回乡看看,都不忘尝尝薄壳米,凡吃过盐鸿薄壳米的人,
广州旅游攻略必玩潮汕人说“薄壳”的时候我总听成“博客”,这种平民海鲜在别处不登大雅,在潮汕却老少通吃。别处叫“海瓜子”,本地则有极其文雅的名字“凤眼蚬”,而用盐腌制的薄壳又称“凤眼鲑”,相传明代正德皇帝品用后尤其喜爱。
“是米不是米”,打薄壳米是潮汕美食之旅中不容错过的一环。壮雄薄壳米(汕头市澄海区324国道盐灶上厝路口,*************)至今仍然沿用百年古法来打薄壳米,大锅直径足有1.5米,烧的是飘着果香荔枝木(果香能透过铁锅传给薄壳),薄壳漂洗干净的入锅,老师傅会用竹耙不停搅拌锅水,然后将脱壳上浮的薄壳肉打捞出来,晾干后即成金黄诱人的薄壳米,舀一勺吃绝对鲜香多滋味。
最为奇特的是,炉火要用“阴阳火”,铁锅左右两边水温不同,为的是用竹耙把浮起的薄壳肉拨到水温稍低的一边,因为在高温滚水的另一边,就连原本应该沉在炉底的贝壳也会翻滚上来,一不小心就“肉壳全收”。薄壳米25元一斤,盛夏高产,过了中秋就肉质单薄了。最后加一句,潮汕风味的炒薄壳必加金不换(九层塔),否则潮汕人不会埋单。
湖南莽山自驾游攻略
都称其为岭南独特的海味之珍。
时下,正是薄壳米生产的旺季,记者在广东汕头澄海区委办公室副主任林培生的陪同下,参观了薄壳米之乡——盐鸿镇。
林培生是本地人,他说,薄壳,学名寻氏肌蛤,因壳薄故而俗称薄壳,属贝壳类海产品,生长繁殖于浅海湾的滩涂中,常成片粘连在一起,用足丝附着在泥沙上。夏秋是采捞季节,渔民们采捞后,将薄壳加工脱壳煮熟,取其块肉而称薄壳米。
薄壳米含有丰富蛋白质,有较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潮汕人对薄壳米的吃法多种多样,多数人在早餐吃稀粥时,用一盘薄壳米蘸普宁豆酱作美食菜肴,也可用韭菜花炒薄壳米,或用薯粉拌入薄壳米煎成金黄香脆的薄壳米烙。
盐鸿镇是目前潮汕地区规模最大的薄壳米加工基地,加工薄壳米已成了这里一项特经济产业,现有近三十家生产薄壳米的加工场,记者在这里目睹了打薄壳米这一古老而奇特的食品加工全过程,见识了这一驰名海内外的特有行当。
在乡民林壮的生产工场,记者看到该工场恪守“遵循古法”的制作工艺,林壮说,薄壳米在制作时,要经过脱磴、漂洗、煮沸、捞米和装篓等近十道工序,每五十公斤鲜薄壳可加工出薄壳米八公斤
左右。他说,生产过程中对火候、水温、盐量的控制尤为考究,只要一道工序出错,就会影响薄壳米的口感、外观和缩短保鲜时间,更卖不上好价钱。这里生产的薄壳米颗粒鲜红,肉质肥嫩且鲜味浓郁,因而成了市场的抢手货。
据悉,这门生产薄壳米的手艺是祖辈传下来的,现在连乡里最老的人也不清楚是什么时候传下来的,每年的端午节过后,就开始加工开炉,至农历七月薄壳最肥,生意最旺,八月十五前后秋风刮起的时候,加工点开始歇业。云南游记随笔
薄壳全身都是宝,剔去肉的薄壳壳,既可烧成贝灰,用作建筑材料,也可磨粉加工成动物饲料添加剂,是高级的辅助饲料,加工薄壳米用过的汤水,经过滤可制成蚝油,泥锭泥水则是富含钙质和高盐度的有机肥料。
如今,盐鸿镇生产薄壳米仍沿用人工操作的原始生产方式,生产场所和设备较为简陋,专业户们的营销模式还处于一种小农经济的保守状态。
此间人士认为,倘若能够利用传统生产工艺,溶入现代先进的生产流程和科学的经营理念,打造出享誉海内外的“薄壳米”品牌,这将会使该镇的特经济有更大的飞跃。
薄壳,又名凤眼、海瓜子,是生长在海滩泥沙里的贝壳类软体动物,为广东、福建沿海特有的海产品。渔民们采捞后,经加工脱壳煮熟,捞取其肉块而俗称薄壳米。
澄海盐灶自古生产加工薄壳米,养殖、采捞、加工和煮熟脱壳等工艺手法具有悠久历史。加工出来的薄壳米颗粒鲜红,肉质肥嫩,香诱人,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而远近驰名,让饱享过盐灶薄壳米的海内外食家都赞美不绝。夏秋时节,薄壳肥美之际,这里每天加工生产的薄壳米就达二万五千多公斤,远销港、澳及东南亚一带,是南国海滨独特的海鲜美食,特别深受世人所喜爱。
盐鸿镇是目前潮汕地区规模最大的薄壳米加工基地,加工薄壳米已成了这里一项特经济产业,现有近三十家生产薄壳米的加工场。如你有机会亲临盐灶,可坐船出海看渔民捕捞和加工的整个过程。加工薄壳米一般要经“脱磴”、“浸漂”、“煮沸”、“捞米”、“装篓”等十来道工序。生产过程中对火候、水温、盐量的控制尤为考究,只要一道工序出错,就会影响薄壳米的口感、外观和缩短保鲜时间。鲜薄壳经“大炉锅”加热煮熟后用笊篱捞上,加入食盐水并滤去水分而成。每100斤鲜薄壳大概可加工出10公斤左右的薄壳米。
在这里,你还可以品尝到薄壳米的殊多食法。如将刚捞起未加盐水的薄壳米拌入熟猪朥(猪油脂)和白砂糖,再拌添点芝麻油和青芫荽,入口美味无比。也可用薄壳米与薯粉(地瓜粉)均匀搅拌,用煎盘旺火煎烙成“薄壳米烙”,当煎至上下两片都俱熟之时,再铺洒入鸡(鸭)蛋,烙至香黄,表皮香酥,肉质爽嫩,别具风味,诱人馋涎。或用鲜嫩韭菜花与薄壳米一起热火油炒成菜,非常惹味,鲜美可口。而你也可以买一些薄壳米回家制作自己喜爱的美食。最简单的薄壳米蘸普宁豆酱就是潮汕人家早餐最喜爱用来配搭白粥的小菜之一。
以前吃惯了衙前市场的苏南鹅肉就觉得是全澄海最好吃了,谁知又被我发现一间更好吃的。昨天去男朋友家吃饭,就买了一盘鹅肉。真的好吃死了,肉又松又软,一点都不粘牙,鹅肉皮也很好吃,一点都不油腻,也不会很咸,反正一个字,好!!!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鹅肉。可惜那家店离我家太远,只有去男朋友家才吃得到。不知道详细地址,只知道在凤新一路信宁小学前面那条路,就是外埔跟信宁中间那条横路,在外埔那一边,有个啊叔在卖,推着辆写“鹅肉”的鹅肉车,看起来很普通,但就是很好吃。你们有谁去买过,没吃过赶快去试一下。绝对不是吹的,比大牌苏南鹅肉好吃多了。
澄海是全国有名的文化之乡,在地方小食方面也颇具特。澄海的小食历来名目繁多,制作精细,味道鲜美,备受青睐,饮誉海内外。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澄海传统小食。<br> 澄海猪头粽:
猪头粽是一种早点和夜宵的佐餐食品,为澄海名产。它以猪的头肉、腿肉为主料,分粗、细两种。粗的较松脆;细的较松软,各具特。其制作方法十分考究。先选上等猪头肉和瘦肉,配以丁香、八角等香料,卤制一定时间,去掉脂肪,用腐皮包好,外边再用细苎布包紧,之后放入长方形的模具,压制之后,撤去木模,便为成品。香味彩俱佳,男女老幼皆喜吃。
松发卤鹅:
卤鹅肉是潮汕人普遍喜吃的食物。潮汕的卤鹅肉以澄海莲下镇许厝村松发号卤鹅最佳。创始人许松发自清光绪年间在家乡敕书楼巷开卤鹅店至今,历百年沧桑而长盛不衰,生意十分兴隆。松发卤鹅选料
和制作十分严格,每只活鹅要选取12市斤以上,配料用特级酱油、肉桂、丁香、绍酒、冰糖、精盐等18种原料,卤制时务必用相续下的原汁,并考究火候。因其烹调技巧独特,故肉美味香。它不仅受到本土潮人欢迎,而且还为旅外侨胞所喜爱,驰名海内外。
苏南朥糕:
潮汕朥糕是一种风味独特的糕点食物。潮汕朥糕厂坊中,要数澄海苏南朥糕最有名,尤以涂城人杜光华的“光华”店所产朥糕为佳。该店首创于民国初年,以其柔软润滑、清凉香甜等特点而驰名各地。苏南朥糕是用糯米、猪油、白砂糖、芝麻仁等上乘原料制作而成的。其制作过程是:先把糯米细磨成粉面,配上猪油和白砂糖上盘,炊蒸而成;然后再在上面均匀地撒上密密点点的芝麻仁,再洒上几滴果子露;接着切成圆的、方的、棱的及指头大的条条;最后装入造型多样美观的糕盒、陶钵等盛器,显得古朴大方,具有独特的地方民间风格,深受海内外人士欢迎。
隆都米糍:
米糍,俗称“米钱”,是用糯米磨粉,加水搅拌成软块状,煮熟后再反复揉拌作为皮,用加油的乌豆沙或瓜丁作馅,再用扁圆体木模印制而成。米糍制成后,再添上一些芝麻,这样吃起来更有一番口味,有香、甜、柔、滑等特点,令人赞不绝口。
樟林鼠曲粿:
从春节至元宵期间,澄人家家户户都要制作各种粿品。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鼠曲粿。澄海的鼠曲粿以樟林所产最为有名。它是用野生鼠曲(又名鼠耳草,中药称白头翁)的芯叶,入锅熬煮,沥去涩水之后,放入石臼舂烂。再以糯米粉掺和揉制成糕皮。接着再将糕皮分成小块,捏成圆饼,里面包上馅料,有甜、咸、双烹几种。甜馅为乌豆沙或绿豆沙;咸馅是用糯米饭加上香菇、虾米、肉丁等料混为一体;双烹则是一半为甜一半为咸。包制后,放入木模压印,垫在蕉叶上入蒸笼蒸熟。吃时可再蒸热或油煎,入口有软香、甜润之感,别具风味。因鼠曲草可治肠胃病,故鼠曲粿可算是药膳食品,备受青睐。
澄海的著名小食,还有樟林绿豆糕、东里油粿、苏南宵米、澄城粽球等等,限于篇幅,不能一一介绍。远方的朋友们,你们想品尝这些美味爽口的小食吗?请到澄海来吧,请到“海滨邹鲁,美食之乡”的汕头市来吧。

本文发布于:2023-09-02 21:24: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6073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薄壳   加工   生产   澄海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