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城乡和谐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阅读: 评论:0

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城乡和谐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布达拉宫是为谁建造的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盐城市人民政府
嵖岈山风景区门票价格【公布日期】2013.01.16
【字 号】盐政发[2013]6号
【施行日期】2013.01.1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市建设
正文
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城乡和谐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
(盐政发〔2013〕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城南新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推进我市和谐幸福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和谐社区”创建,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根据中央和省相关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实现盐城科学发展新跨越”为总目标,加快“五个城市”建设,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整合社区资源,强化自治和服务功能,努力把全市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平安幸福、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主要目标。积极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着力完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全面提
建三江天气预报15天升城乡社区建设水平,使社区管理体制更加健全,社区民主自治更加深入,社区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区社会秩序更加稳定,社区工作者素质更加优良,社区服务设施更加完备,社区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到2015年,全市90%的城市社区、80%的农村社区达到省级和谐社区标准。
九寨沟哪一年划到四川
  二、加快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北京六里桥长途汽车站订票
  (三)建立健全社区建设领导体制。市成立城乡社区建设和管理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社区委员会),负责全市城乡和谐社区建设的宏观指导、工作协调和督促检查。社区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给予必要的人员和经费支持。在社区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加快“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新型社区管理体制的建设,保证党对社区的领导得到加强,居(村)委会自治职能得到强化,政府管理重心向社区下移,公共资源向社区汇聚,社区服务管理功能不断增强,城乡社区更加和谐稳定。各县(市、区)要相应成立社区建设指导协调机构。到2013年底城市社区新型管理体制全部到位,2014年90%以上农村社区实行新型管理体制。
  (四)强化社区自治和互助机制。建立和完善政府调控机制与社会协商机制互联、政府行火山岛值得去吗
政功能与社区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参与力量互动机制。一是创新居(村)民自治机制。建立“四议四会”制度,即实行居(村)民提议、党组织研议、居(村)委会商议、居(村)民会议或代表会议决议的民主决策制度,推广民情恳谈会、事务协调会、决策听证会、监督审计会等民主参与形式,全面建立开放式、参与式、互动式的社区民主自治框架。到2015年,城乡社区自治达标率达95%以上。二是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增强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优先培育发展公益慈善类、福利服务类、矛盾化解类、文体娱乐类等社区社会组织,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大力加强以党员和公务员志愿者为引领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到2015年,每个社区社会组织登记数要达到5个以上,城市社区志愿者注册率占居民人口 15% 以上,农村占 10% 以上。三是整合社区资源,推进共驻共建。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社区各类组织,协调驻区各单位。社区居委会指导和监督社区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物业公司开展工作。建立健全联席会议、事务协调、在职党员向居住社区党组织报到、党员志愿服务和党员社区表现评价、驻区单位党员干部兼职挂职等制度,积极开展社区共建活动,共同打造民主管理型、社会保障型、文明创建型、社会福利型、和谐稳定型的“五型社区”。
  (五)创新社区民生服务体系。围绕居民需求,构建以政府公共服务为基础、以市场经营服务为依托、以居民互助服务为补充的社区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服务与公益服务、自助服务与互助服务、市场化服务与社会化服务的有机融合。社区公共服务以社区管理服务站为主体,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实行一门受理、一站式服务。服务项目按照城市社区“6+X”、农村社区“8+ X” 设置。城市社区“6+X”,即在具备卫生计生、民政社保、养老助残、文体教育、治安法律、环保及流动人口服务等6项基本公共服务前提下,根据居民实际需求拓展X项服务。农村社区“8+ X”,即在城市社区服务功能基础上,增加生产资料和为农代理两项基本服务,努力实现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城乡全覆盖。市场化服务以社区社会组织为主体,采取组织化培育、专业化发展、项目化支撑、社会化运作手段,兴办各种便民利民服务实体,开展养老、医疗、家政等服务。居民互助服务以社区志愿者为主体,开展义务巡逻、普法宣传等各项公益性及邻里互助活动,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多样性、多方面需求,切实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和安全感、幸福感。
  三、建立健全社区建设保障机制
  (六)加大社区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各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履行社区管理和服务
平台建设的法定责任和主体责任。按照城市社区2000户-3000户、农村社区1000户-1500户的规模,科学划分和设置社区并制定社区布局规划。在此基础上,每个社区按照每百户不低于20平方米、最少不低于400平方米的标准,建设社区服务中心。新开发代(配)建的社区管理和服务用房总面积不得少于1500平方米。各县(市、区)社区布局规划、社区管理和服务用房建设专项规划,要在2013年3月份完成并报市级民政部门和同级政府备案。将社区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成本纳入建设土地成本,设立社区管理和服务平台易地建设专项资金,实行区域统筹,用于社区平台新、改、扩建及维护维修。对已经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待建或在建的社区管理和服务用房,民政、规划、建设、房产等部门及社区必须严格把关,保证按规定保质保量按时交付社区使用,并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出租或改作他用。对目前没有管理和服务用房或者面积达不到最低标准、社区近年内无开发项目或开发项目规模较小无法实现代建目标的,2013年3月底前各县(市、区)要通过自建、改建、扩建、置换、购买乃至对社区进行重组等方法和途径,逐个社区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具体措施。到2015年,全市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及功能达标率达95%以上。
  (七)健全社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坚持财政保障为主,加大对社区工作经费
的投入,实行单独预算,专款专用。2013年,城市社区办公经费不低于5万元/年,并建立增长机制,到“十二五”末达到12万元/年;农村社区办公经费按照农村财政转移支付的标准执行。要积极争取驻区单位和社会各界对社区建设的支持,引入民间资本,利用社会力量,发展社区社会化服务,逐步形成城乡社区多元化投入格局。要加强社区经费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挤占、截留,并定期向居民公开使用情况,接受居民监督。
  (八)加强社区工作人才保障。坚持人员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岗位设置合理、服务高效的原则,按照实事求是、选聘结合、交叉任职的要求,着力打造由社区管理者、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网格综合协理员和社区志愿者组成的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原则上按照每300户1人的比例配置社区网格综合协理员。按照“专干不单干、分工不分家”的原则,配备3-5名社区专职工作者,负责综合管理和综合服务工作。城乡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成员及社区专职人员报酬,由各县(市、区)政府统筹解决,纳入财政预算。城市社区“两委”成员报酬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村党组织书记的基本报酬不低于所在县(市、区)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城乡社区其他工作人员报酬,按照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成员报酬的一定比例确定,所有城乡社区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社会保障政策待遇。要进一步完善社区工作人员选举聘用、教育培训、考核评议等制度,鼓励社区
工作者参加社工统一考试,加大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他们依法办事、服务居民的能力和水平。到2015年,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水平达80%以上,农村达50%以上。
  (九)强化社区服务纵向支持体系保障。加强市、县(市、区)、镇(街道)、社区四级服务平台建设,为社区和社区居民提供资源支持型、功能补缺型、培育指导型、及时便利型服务。市、县(市、区)两级建立市民服务中心,协调整合民生服务资源,为社区居民集中提供低保救助、救灾应急、社会保障、社会捐助、医疗卫生等资源性、专业性服务。加快建设面向全市社区统一的信息管理和服务平台,实行数据集中采集、资源多方共享,实现对政府进入社区层面各类业务系统的整合,通过统一的社区工作门户,实现社区层面的公共服务与公益服务的网上办理,实现语音网、信息网、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有机结合。街道(镇)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区域性、集约性服务,整合行政管理职能,弥补基层社区服务功能和规模的不足。各个社区以管理服务站为载体,以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志愿者为依托,以网格化为基本服务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性、及时性服务,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服务保障体系,实现社区服务管理精细化、信息化和全覆盖。

本文发布于:2023-09-03 01:18: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6077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社区   服务   建设   管理   社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