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学 《美食家》赏析

阅读: 评论:0

谈《美食家》中的苏州饮食文化
学号:110140 专业:汉语言文学
《美食家》是陆文夫的巅峰之作,1983年发表于《收获》,获得全国第三届中篇小说奖。在这部小说里,陆文夫创作了一位美食家的形象即嗜吃如命的朱自治。小说因其富有苏州特的饮食文化和深厚的社会历史感,而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美食家朱自治的形象传播甚广,在海外尤其是法国美食界影响很大。《美食家》的叙述时间从中国的旧社会跨到新社会,小说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依托苏州独特的美食文化塑造了一个典型的苏州美食家的形象。
历史文化古城苏州,自明清以来,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快,生活方式注重自我休闲与舒适,因此许多老牌饭店应运而生,与此生活场所相对应而存在的比如浴场、茶馆、小吃街、酒馆等经营方式也深受市民欢迎。正是这种生活节奏孕育了独特的饮食文化,而在追求高质量的饮食中,美食成为了吃客的唯一追求。朱自治因好吃成家即美食家,他这样好吃成精的人,四十年过去了,“我”一无所成,尽管“我”藐视他,反对他,他也照样成为了美食家。小说语言明快,富于行业特征,以姑苏美食文化为丰厚而独特之底蕴的,既有生活的趣味性,又有厚重的历史感。小说从城市面貌、市民生活方式、流行文化等多方面描绘了苏州,突显了苏州
的文化底蕴。例如小说中提到了苏州评弹,是指用苏州方言,即苏白为语言的一种集评说和弹唱为一体的表演艺术。这是当时苏州的流行符号,正因为有了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与追求美食的氛围和土壤,苏州人的饮食追求比起一般的饮食要求就显得更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小说展现了一幅苏州美食文化的画卷,这在一定程度上向外代表了东方中国的美食文化。
小说从饭店、茶馆、面馆、沿街沿巷小吃店铺、私家厨房等多个饮食文化展示的平台与媒介,表现了苏州人特有的对美食文化的建设与享用、传承与创新。小说中描写了不少吃客常去的场所,这些场所不仅是苏州人的饮食聚集地,也是他们休闲游玩的地方,如朱鸿兴、松鹤楼、陆稿荐、马咏斋、采芝斋等。其实在今天还能在苏州看到其中一些饭店的影子,并且声誉很高,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吃客。第一,苏州的朱鸿兴,创始于开封府传奇1938年,是一家很有特的面馆。朱鸿兴是一个定位于普通市民的饭店,更适合普通市民的饮食需求。“美食家”朱自冶如此渴求这家店的头汤面,可见它做出的面条确有特。第二,松鹤楼,饭店的档次如小说中所写“出入者西装革履,珠光宝气”,店规模在当时算是颇为壮观。松鹤楼是著名的苏帮菜馆之一,是民国时期有身份有地位的苏州人经常出入的场所。所以,这也是当时苏州上流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直到今天,松鹤楼依然是苏州的一流饭
宝鸡市内一日游
店。第三,石家饭店,鲃肺汤所以出名,那是因为国民党的元老于右任到木渎的石家饭店品尝美食并赋题诗,于是出名了,至今这仍是苏州名菜。作者重点描述这三种饭店为小说主人公朱自冶施展美食才艺,提供较为全面的美食平台。
朱自治是个房屋资本家。他的父亲是上海的房地产商人,却在苏州买了偌大家私,抗战时,全家只有他一人幸免,因为他那天在苏州的外婆家喝喜酒。从多个角度看,朱自治好吃成家有诸多条件:第一,他瘦得很,吃不胖;第二,他精通消化术,包括泡澡、擦背、捶腿、睡觉,而不是食而不化;第三,他除了吃别无所求,并没有其他爱好和兴趣,有足够的精力;第四,虽然他结过婚,但身边没有女人,没有孩子,也就没有人可以管,也没有其他负担,有足够的自由和时间;第五,他有足够的钱;第六,苏州这个历史文化古城有着诱人的美食供他享用,朱自治在上海的家没有了,便在苏州这个美食城定居了;第七,最重要的是,他有闲适的内心,对美有一种追求。去哪儿旅游搜索引擎>海岛奇兵下载
通过朱自治一天的吃喝安排,读者可以领略苏州美食风味。第一,只有苏州人或者苏州中老年人懂得的朱鸿兴头汤面引起朱自治的极大兴趣,他在大清早头脑里只有一个念头,那便是朱鸿兴头汤面。这个念头足够让他肠胃蠕动准时地跟闹钟一样。同样一碗面,各自有
不同的吃法。这是苏州饮食文化的一个特点的反映,那就是繁复。朱鸿兴是有名的面店馆,这面馆讲究,去吃的人也特别讲究吃法,美食家深信吃法稍有不同,得到的美食体验相差甚远。这样的饮食讲究要求吃客有闲适自在的心情,要有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比如起早赶去吃头汤面,还要有一定的财力。朱自治十分看重饮食对身体、心情的影响。如果吃下一碗有面汤气的面,他会精神不振。苏州人正是追求一种实在生活的体验以及由此获得的自在。吃罢头汤面他再去阊门石路蹲茶楼。第二,朱自治喝茶也很讲究。他独爱阊门石路的茶馆,因为水是天落水,茶叶是洞庭东山的,煮水用瓦罐,燃料用松枝,茶要泡在宜兴产的紫砂壶,房间里摆着红木桌和大藤椅。第三,朱自治的吃友的人数方面也有讲究。除早点以为的不单独行动,往往不多于八人,不少于四人。因为品尝美食就像是观赏一台优美有内涵的戏剧,一个人独自欣赏可不能领会其中的要义和精华,另外由于苏州菜讲求一整套的法式,从冷盘、热炒、甜食、大菜、点心到大汤的品尝顺序,不能颠乱,各样菜不能错过,因此要采取集体行动。吃客们往往在茶楼上评论前一天的美食得失如何,接着讨论当天的饮食行程。第四,注重消化和合理安排,朱自治吃罢中饭以后会去澡堂泡澡。在他看来,消化和品尝美食同等重要。消化也具有妙不可言的美,他在澡堂里静静地享受消化带来的舒坦。之后他会擦背、捶腿、睡觉,以此消化。朱自治一天三顿安排合理,中饭注重品味即吃点味道,晚上才会开怀畅饮。
小说中展现了苏州全民吃客、全城恋吃的场景叙事。第一,小说中着墨不多的“我”的老祖母也是个好吃者,不过因为家里钱不多,吃的机会便少。“我”用朱自清的钱给她买几块肉吃。这说明苏州人就是有一个传统,关于饮食丝毫不怠慢。第二,车夫阿二,除了做朱自治的包车生意,还做苏州评弹女子的生意,后来阿二在“我”的鼓动下,不再当车夫,而是靠政府的以工代赈的项目即当个挖泥工。社会的解放,“我”鼓动阿二放弃拉车,阿二的饮食习惯不如从前,喝不上酒吃不上肉,这从侧面反映了美食家朱自治的执着。第三,“我”投身革命几十年,与美食家“斗争”了一辈子,却发现自己刚满一周岁的外孙竟也是个“美食家”(“好吃鬼”)。第四,孔碧霞,她穿梭于政界、文化界、实业界,厨艺、美食体验当和朱自治互补。孔碧霞有洋房,洋房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她热衷于烹饪艺术,陆文夫将在私家院落品尝美食与欣赏高雅的艺术相结合,与朱自治单纯地会吃相比,她更显得优雅。当朱自治到孔碧霞门前求厨艺时,孔碧霞也答应了,她准备了五天。后来朱自治为了吃,与孔碧霞结婚了。第五,“我”与朱自治的变化。经过抗战、解放战争,“我”又回到苏州,见到朱自治还是个积极的吃客。回到苏州,我继续干革命。配合对私改造,改造饭店,改掉了店堂的款式和装潢,改变服务方式。厨师杨中宝和“我”就改菜单争论不休,“我”不顾吃客的要求、请客以及宴席的需要,执意改掉菜单。朱自治于是辨认得出改
掉后的菜单了,十分不满意。精神不振,毫无乐趣。可见历史动荡却对美食家没有影响。而“我”为了反对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把苏州名菜弄得一踏糊涂。“饭菜质量差,花品种少,服务态度恶劣”这是人们对“我”这类人改变饭店的评价。结束,“我”回到苏州,改革饭店,杨中宝、朱自治被请来讲课,最后,包坤年帮助城里了一个烹饪学会,正如小说所讲,文化大革命可以毁掉许多文化,可吃的文化却不绝如流。
成都九寨沟自驾游
小说通过主要人物高小庭和朱自冶几十年命运的变迁,折射出二十世纪抗战后期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近五十年中国社会生活的演变,小说笔触延伸到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人物,深刻地表明了历史发展和审美意义的多元性。有人认为,小说通过叙述“美食家”朱自冶大半生的传奇经历,意在揭示教条主义思想方法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拨乱反正的迫切性和艰巨性。也有人认为小说传达出陆文夫对苏州传统文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对待美食反对铺张的态度。但陆文夫用工笔式的精致描写,让读者充分领略了苏州的饮食文化之美。小说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已经三十年过去了,但小说传达的美食文化却能够打通古往今来的苏州文化,让苏州文学中增添了新的文化符号,也让苏州文化与苏州文学又一次交融。小说将朱自治对美食的追求置于宏大的社会历史动荡中,使得吃客对美食的追求不显得单薄。同时,正因为朱自治跨越中国新旧社会的时间轴,更加有深度地展现了苏州
饮食传统以及美食文化。
国内旅游景点

本文发布于:2023-09-03 14:28: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6085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苏州   美食   自治   小说   文化   美食家   饭店   饮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