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期酒泉原始的农业与畜牧业

阅读: 评论:0

新石器时期酒泉原始的农业与畜牧业
大约在公元前1万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以出现长期定居的村落、在生产中使用磨光石器、烧制陶器、经营原始种植农业及饲养家畜为特征的。与旧石器时代相比,狩猎、采集、捕捞活动已逐步退居次要地位,文化面貌也有了极大改观。其间人类发明了农业和畜牧业,学会了烧制陶器,开始过筑房定居的生活,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体聚落,社会组织也由母系氏族公社逐步演变为父系氏族公社。从目前考古发现来看,酒泉境内的新石器时代可能要晚一些。
新石器时期,酒泉的经济形态与整个西北地区的经济形态大体一致。在西北地区发现的秦安大地湾四期(属新石器晚期文化,距今5500年~4900年,在甘肃东部有较普遍的分布,以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遗址为代表)文化以及马家窑文化(因最早发现于临洮县马家窑村而得名,是深受大地湾文化影响的一支新石器晚期文化,分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类型,距今5000年~4000年)等代表新石器时代西部农业文明的重要文化遗存,显示了这一时期西北地区以原始农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文化特征,普遍出现了原始的锄耕农业。这种锄耕农业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铜石并用时代,进入了一个较高的发展阶段。马家窑文化是距今五千多年前分布在甘、青地区黄河沿岸及其大小支流的一支新石器时代农业文化。至迟在距今4200 年左右的马厂类型时期,马家窑人向西进入河西走廊,开始了这片地区的开发。在此期间,酒泉境内的干骨崖、西河滩、火烧沟等遗址大量农耕工具和农作物炭化籽粒的发现,说明酒泉曾经有过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同时畜牧业生产也有了相当的规模。定居于绿洲区域的先民,以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顺德长鹿农庄
一些氏族部落则以牧业为主,过着迁徙、游牧的生活。
新石器时期的酒泉,生态环境比较复杂。高山地带和沙漠,人类难以生存;草原、绿洲、低山缓坡及森林边缘区域,适于农业和畜牧,先民体在境内的几个绿洲都有分布。由于祁连山雪水融化形成的几条河流,水量充沛,农畜兼宜,为早期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较为优越的自然条件。传说中的神农氏,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开创者,以神农氏为代表的那个部族,很可能是伏羲部族中擅长经营原始农
业的一支,最初活动于渭水流域,与姬周族构成两合婚姻联盟而兴盛的姜姓部族,即为神农氏的后裔。他们中的一部分,自新石器时代早期或中期逐渐向西发展,在酒泉境内从事着锄耕农业,并在生产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种锄耕农业在新石器晚期到铜石并用时代,进入了一个较高的发展阶段。
考古发现已证明,新石器中、晚期,酒泉境内居民以原始农业为主,兼营饲养业。种植有稷、粟、等作物,以粟最为常见。并在很长历史时期内,成为这一地区主要的农作物。的栽培,是河西史前居民继稷的创育之后,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又一项杰出贡献。的籽是食品,秆的纤维是重要纺织原料,这种作物在古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不容轻视。用麻秆纤维纺织而成的麻布,在我国棉花种植推广以前的数千年间,一直是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主要纺织品,其意义更不待言。粟在各遗址或墓地都有较多的发现。
贵阳市区旅游攻略一天游
马厂时期(马家窑文化的第三个阶段,最早发现于青海民和县的马厂塬而命名,距今4300年~4000年,向西延伸至酒泉境内)的酒泉先民,经济类型是农、牧、渔猎、采集相结合的经济。农业工具数量较少,狩猎工具占较大的比例。植物的种籽有粟、稷和籽,以早作农业为主。从境内遗址中发现的稷,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收割情况,是将稷的穗头割下来,捆成小把,晒干后集中储藏在窖穴中,食用时再取出脱粒。生产工具有石制的斧、锛、刀、磨盘和磨棒及骨刀。家畜发现有牛、羊、猪、狗等。这一时期的酒泉,农业已相当发达,农具的数量增多,种类也复杂,形体较大,刃部加宽,利用较坚硬的石料制作。在墓葬中,普遍发现有粟随葬,有的装在红大瓮中,说明当时居民是以粟为主要粮食的,而且有了相当多的粮食剩余可用作随葬品,这也进一步说明农业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在遗址的房址内一件彩陶罐底部发现了糜子及糜秸,可能人们已种植糜来作为辅助的粮食。虽然随葬粮食的习俗不能证明粮食生产有了剩余,但显然是在农业比较发达的基础上产生的。生产工具有石斧、刀、镰、锛、铲和骨铲,骨铲是用动物的肩胛骨和下颚骨制成,有的还带有弯曲的柄,便于握持,刃宽而犀利。石镰和石刀多穿孔磨光,都是很好的挖土工具。另外还普遍发现有石杵和石磨盘,说明当时收获的粮食是经过细致加工的。畜牧业很发达,饲养的家畜有猪、牛、玻利维亚旅游景点
羊、马、鸡、狗,六畜俱备,比中原地区发达。在各类家畜中,猪占首位,羊次之。
原先,处在新石器晚期马厂类型的酒泉先民,因为初步搞农业生产,一般都是在黑河、疏勒河主、支流岸边的高台地上聚居,在河谷里刀耕火种,一遇山洪或其他自然灾害,就难于抵御。到四坝类型文
化时期(因首先发现于甘肃省山丹县四坝滩而得名,主要在河西走廊中部和西部及新疆哈密等地。玉门市清泉乡火烧沟遗址是其代表,距今3900年~3500年),酒泉先民们不仅在河谷里继续扩充耕地,而且也在台地或在聚居地周围开垦耕地。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耕种的农作物种类也逐步扩大,不仅有稷、粟,还有大麦、黑麦、高粱等,同时对小麦也在进行培育。由于耕地的扩大和种类的增加,以农业生产为主,兼营畜牧和狩猎的多元经济已经形成。这是先民们在向文明迈进过程中的一项重大的经济转型变革。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逐步确立。每到春风吹遍大地的时候,人们便三五成地来到河谷、来到聚居区周围开垦耕种。随着粮食品种的增加,先民的饮食习俗也有了很大改变,主食由肉类转换成了用石磨、石磨棒磨研的面粉。先民们把一些能食的野菜变成副食,大大改善了饮食条件。
酒泉先民的生产工具有石斧、锛、锄、凿、刀、锤、盘状器、磨盘、臼、杵、镰、砍砸器等。这些工具多为磨制,形制规整。生产工具的改进必然会促使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在各遗址的发掘中,还发现有石镞、骨镞、石弹丸等狩猎工具,说明当时居民还从事狩猎活动以扩大食物的来源。发现的收割工具成倍增长,有长方形穿孔石刀、半月形穿孔石刀、石镰和蚌镰等,表明农业收获量增加的,是窖穴的容积增大,数量增多,盛储粮食的大型陶瓮在遗址中多见。村落遗址和墓葬中也有大量谷物出土,证明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作物除通常种植粟、稷之外,种类有了增加。酿酒业的发达和酒具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状况。同时,酿酒业的发展需要以大量剩余谷物为基础,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永春天沐温泉度假村
扬州旅游景点攻略两日游农业的发展的同时,畜牧业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居民的房前屋后圈养的猪、羊、麝、鹿逐渐多了起来。秋天收获的时候,把农作物茎秆作为家畜越冬的饲草
收回贮藏起来,以备饲养家畜。春夏秋,遍野的草地又成为家畜的天然牧场。酒泉大地每到这个时候便呈现出一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景象。酒泉先民饲养的家畜种属有猪、狗、羊等,经济形态多属于半农半牧类型,但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与生态环境的影响,有的地区偏重于农业,有的偏重于畜牧业或狩猎业,同时兼营农业生产。但不论经营哪一类经济类型,从已发现建筑遗迹看,当时居民都过着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在火烧沟等遗址中还发现哺乳动物的骨骼,其种属有羊、猪、狗、牛、马、鹿等,以羊、猪的数量最多,表明羊和猪同是主要的饲养家畜。鹿是狩猎的主要对象。居民的经济生活,一般地说,是农业和畜牧业兼营的经济类型。但由于它们的居民生活地域有差异,其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并不完全一致,经济生活就会产生差别。如有的生活在河流两岸的河谷地带,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温暖,适于种植农作物,发展农耕生产。有的栖息在高原或山地上,多有林木草地,植被茂盛,水草丰美,为牛、羊等动物的畜牧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场所。生活在这些地区的居民是以狩猎与畜牧业为主,或即《后汉书·西羌传》所云“所居无常,依随水草,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诚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经济生活亦会不断发生变化。
酒泉及河西走廊考古发掘与考古学研究成果证实,早在新石器时代,酒泉境内就已有了较为发达的农业和畜牧业,而农业生产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到后来始出现半农半牧的趋势。后来由
于气候等方面的原因,逐渐形成以畜牧为主的经济模式。
张家界天门山索道多少钱
2010年5月28日星期五原文分别刊发于《酒泉日报》2010年6月18日和6月30日第四版区域访古栏目

本文发布于:2023-09-03 23:47: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6093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农业   经济   酒泉   发现   新石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