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蛤蟆塘的含义

阅读: 评论:0

丹东“蛤蟆塘”的含义
袁辉
“蛤蟆塘”是元宝区金山镇的旧有专名,也是其源地名-----蛤蟆塘自然村的专名。“蛤蟆塘”,是不是村内存在有蛤蟆的水塘?地方史专家李景科、宁晓丹的文章-----《曾经的蛤蟆塘或并无“蛤蟆”》(2015年12月4日,丹东新闻网)已经给出了答案:“今天的金山镇以前叫蛤蟆塘。关于蛤蟆塘这个地名的来由,说法不一,有的说与蛤蟆有关,有的说是发音以讹传讹,其实跟蛤蟆并无关联”。“到了1930年,蛤蟆塘的‘青蛙叫声’和‘五龙山萤火虫’成了景致,为此,‘满铁’在附近开发水稻田和栽植杨柳树,春夏季节蛙声一片,当局还大肆宣传了一番,但和蛤蟆塘这个地名也没有关系。”
受此启发,我们再前进一步:岂止是没有“蛤蟆”,连“塘”也没有。“蛤蟆”和“塘”相连,前者是专名,后者是通名。
“塘”,按照《中国地名通名集解》,有两种释义:
武汉江滩公园景区
上海攻略经典二日游一、汉语通名:堤坝、河流、湖泊、泉、海湾、山、堤岸、堤防、水池、坑等。分布在南方,
如浙江省舟山市的东沙海塘,江苏省太仓市的湖川塘,湖南省沅江市岳步塘等。用作村落,北方有一点,如吉林省榆树市的蛤蟆塘、河北省景县十二里塘;
广东周边自驾游3日游二、藏语通名:滩、平坝、川、村落等。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如西藏安多县的通热塘,青海班玛县的日拉合塘等。
地处东北的丹东,确实没有以“塘”作水池等通名的习惯,人们管塘叫泡子。即使池塘里有蛤蟆,也不会命名“蛤蟆塘”,如宽甸满族自治县毛甸子镇的“蛤蟆泡”。淀山湖风景区游玩攻略
既然如此,说明“蛤蟆塘”不是汉语地名。
要弄清“蛤蟆塘”是什么语地名,前提之一是弄清“蛤蟆塘”产生于什么时代,之二是弄清在这段时间是什么民族在这一带居住,之三是将“蛤蟆塘”的含义与当地实际相联系,从而做出合理的解释。
“蛤蟆塘”是什么时间得名的呢?姜栢年的《燕行路程记》首次提及蛤蟆塘:“者音卜(虾蟆塘)”。“虾蟆塘”,一直延续到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是安东县东路区牌的虾蟆塘牌(见《安东县志摘要》)。“蛤蟆塘”之写法,当产生于民国时期(见1931年的《安东
县志》)。《燕行路程记》说的是什么时间的事呢?清世祖福临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这就是说,早在359年前,“蛤蟆塘”就已经存在了。
这时,今金山镇一带是怎么个民族状况呢?明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农历二、三月间,明朝与后金进行了萨尔浒之战。战役的结果,是腐朽的明朝被新兴的后金打败。到了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今丹东也被后金占据。次年,这一带为满洲正蓝旗所收管,汉人被迁往萨尔浒(抚顺市大伙房水库一带)。
满族人迁来时,汉族人已不存在,此时产生的地名,只能是满语地名,“虾蟆塘”也不例外
“蛤蟆塘”的满文写法[xamat'aŋ],是规范满语“喀穆图”[k’amut'u]的口语。从“喀穆图”到“蛤蟆塘”,属共时性音变。后者为什么取代前者?不能用读音相近来应付,那样或然成分太多,不具有必然性。必须揭示整个演变过程,才能做出必然性解释,才能令人相信。
从“喀穆图”演变为“蛤蟆塘”,历经3个阶段:庐山一天能玩完吗
第一阶段,从“喀”到“蛤”。“喀”的声母[k’]是舌面后送气清塞音,“蛤”的声母[x]是舌面后清擦
音。前者与后者,如果不送气,就会发生交替。交替后,喀[k’Ą],变成蛤[xĄ];
第二阶段,“穆图”演变“蟆它”。由于音节内部各音之间发音部位协调的要求,使元音同化。虽然两音节之间的元音往往被辅音隔开,不能直接接触,但同样可以同化。第二、第三个元音[u],因受第一个音节元音[A]的影响,也变成[A],“穆图”[mut'u]变成“蟆它”[mat'a];
第三阶段,满语口语中,开音节的尾音节常常鼻化。“蛤蟆它”的尾音节是元音[A],属开音节,经过鼻化,使该音节变成“塘”[t'aŋ]。
经过以上3个阶段,“喀穆图”[k’amut'u]不知不觉地变成了“蛤蟆塘”[xamat'aŋ]。
“蛤蟆塘”,满语含义为“毡帽”。从满语地名的命名习惯看,不是说此地产毡帽,而是说此地的地形高出,像个毡帽。在新构造运动期间,此地某处地壳上升,尔后又在风、水等外力作用下,形成地貌学所说的蚀余山,很像人们头戴的毡帽。于是,当地的满族居民便将此地形象地以“毡帽”名之。遗憾的是,这个“毡帽”是今天的那座山我们不得而知。
为什么“蛤蟆塘”旧作“虾蟆塘”呢?是因为“虾”的古音类似[xĄ],人们用文字记录“蛤”时,选用了“虾”,如《史记•龟策列传》:“月为刑而相佐,见食於虾蟆”。清代东北,人们听见[xama
t'aŋ]时就往蛤蟆上联系,那些有些古文根底的人,便用“虾蟆”来记录[xama],将[xamat'aŋ]写作“虾蟆塘”。正因为如此,人们便认为蛤蟆塘因蛤蟆得名,是汉语地名,从而做出望文生义的解释。有的地方,按照字面音读成[ɕiamat'aŋ],如本溪市南芬区的下马塘。
毡帽:是农村满族陕西西安旅行社排名男性老年人惯用的一种前后有小舌、两侧有帽扇子的冬令帽。帽扇吊有狐、貉、獾或猫皮,天气暖时可将毛皮拆下,也称“帽头”。

本文发布于:2023-09-10 11:36: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6154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蛤蟆   地名   人们   音节   毡帽   虾蟆   一带   后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