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正能量传播的新探索——以《人民日报》杜富国先进事迹报道为例

阅读: 评论:0

Media Practice
媒体实战
62  传媒∷MEDIA  2021.1(下)
融媒体时代正能量传播的新探索
——以《人民日报》杜富国先进事迹报道为例
文/张蓝戈  刘福泉
2018年10月11日,27岁的杜富国执行扫雷任务时,一枚加重突然爆炸,危急时刻杜富国用身体挡住了冲击波和弹片,战友得救了,他却失去了双手和双眼。事件发生后,《人民日报》随即整版聚焦扫雷英雄杜富国的感人事迹,相关报道已经持续一年有余。在此期间相关报道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事件发生后的初期,从中央到地方,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都予以了重点关注,报道体裁以消息和通讯为主,引发社会强烈反响。随着调研、采访的深入,媒体报道进入新阶段,由《人民日报》主导发力造势,先后推出《致敬,无手的军礼》《扫雷英雄杜富国演唱:〈当个英雄〉!》《杜富国,归队!》等一系列融媒体报道,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描绘了平凡又伟大的杜富国形象,影响力更大,传播面更广。
一、以内容取胜,典型人物报道的华丽转身
《人民日报》杜富国先进事迹报道契合移动传播时代场景化、多元化、社交化的需求,在内容层面强调视听优先、形态多样、创意精准,且兼具一定的审美价值,吸引了一大批年轻受众
1.从单面化到人性化。在早期典型人物报道中,“高大全”的人物形象占据主流,而真实立体的“人”较为缺失。到了融媒体时代,传播技术的进步赋予了受众更多话语权和选择权,信息愈发依赖受众通过互联网来传
播。具体到典型人物报道上,受众对“高大全”的形象认可度总体有限,类似雷锋那样感动几代中国人的典型人物越来越少;同时,受众在挖掘、解释、传播典型人物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最美教师”“网红县长”层出不穷,更多地体现了受众自觉自愿的道德意识和贴近生活的精神追求。《人民日报》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些变化,并在杜富国先进事迹报道中有意降低话语姿态,淡化“高大全”的彩。在2019年1月18日的报道《扫雷英雄杜富国演唱:〈当个英雄〉!》中,文章记录了杜富国学习歌曲《当个英雄》的经过,配合了一段杜富国歌唱的MV,还原了鲜活生动的杜富国形象。其中,超乎寻常的理想境界被弱化,取而代之的则是敏而好学、平易近人的品格。通过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平民性、丰富性、鲜活性,反映了中国军人崇尚荣誉、永远向前的精神风貌,在降低传播姿态的同时,让受众对杜富国先进事迹产生了更多共鸣。
2.从刻板化到柔性化。典型人物报道具有鲜明的宣传性,长期以来具有严肃化、刻板化彩及官方化言辞。然而,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受众更乐于接受感性化、互动化、个性化的文本以及偏向视觉影像的内容形态,典型人物报道模式亟需调整和改变。《人民日报》的杜富国先进事迹报道主动迎合了受众需求,以多元形态赋予典型人物报道以新鲜感。在2018年12月13日的报道《加油!杜富国!》中,记者采访了受伤两个月的
摘要:典型人物报道是正能量传播的重要形式,但在融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标杆”作用渐趋于弱化,如何降低传播姿态、优化情感体验、消解传播隔阂,已成为正能量传播创新的关键。本文以《人民日报》杜富国先进事迹报道为例,梳理报道的新模式与新特点,探析融媒体时代正能量传播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  典型人物报道  正能量传播  《人民日报》
图1  《海拔四千米之上》截图
可以说,不管是传统新闻还是融合创新类新闻,都必须要明确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一切生产活动都必须以受众需求为根本落脚点,这样才能确保内容的长久生命力。当然,在融合创新类新闻的发展中,创作者还要结合实际,全面把握受众信息需求与实现方式的发展动
东山岛最佳旅游时间Media Practice
媒体实战
芜湖属于哪个省份
64  传媒∷MEDIA  2021.1(下)
推出H5新媒体产品《新闻联播动人一幕!他向总书记敬上特殊军礼》,点燃受众情绪;22日至24日,又连续推出致敬杜富国的三篇文章《致敬!无手的军礼》《杜富国,哭了》《杜富国,归队!》,引发网友“刷屏”。同时,人民网、《人民日报》先后发声:5月19日,人民网发表人物特稿《杜富国:勇于担当的时代楷模》;20日,《人民日报》发布人民微评《军人个个是硬汉,何愁民不殷国不富?》,掀起网友“点赞”高潮。这一系列融媒体报道的背后,既有从杜富国高调的事迹和低调的生活形成的反差入手,进行的精心策划;又有记者“走进”杜富国的长期追踪与近距离采访;还有在热点式微后,对新闻性和正能量的坚守。新闻事件会不断发展,受众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化,从持续报道杜富国先进事迹开始,《人民日报》就是在发掘一座新闻“富矿”,尽管并非先发或独家的报道媒体,却能通过“长流水不断线”的动态展现,让正能量传播更具影响力。
2.善于借势,不断引领网络舆论热点。近年来,《人民日报》积极构建媒体矩阵,拓展出网站、、微博、APP等多种载体,对正能量传播的声势烘托起着基础性作用。在杜富国先进事迹报道中,《人民日报》可谓打出了“组合拳”,通过各载体间的协调配合,既在传统报纸上整版聚焦,又在“两微一端”上推出新媒体产品,还在上同步专题报道,从讲述英雄事迹,到关注人物生活,再到宣中山一日游必去的地方免费
扬爱国、奉献精神,不断引领网络舆论热点。最终引发从地方到中央、从新兴媒体到传统媒体的共同关注,同向发力,使这一典型人物从线上延伸到线下,如在跟随报道节奏的同时,《人民日报》还设置了“点赞致敬,我们的英雄杜富国”等互动议题,将对报道的关注引向深层互动,既能提高舆论宣传的影响力,又能通过受众反馈,为后续报道的节奏和内容把控指明方向。
三、融媒体报道,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
法国签证要求面对融媒时代的到来,《人民日报》杜富国先进事迹报道有着自己独特的传播理念,即以媒体联动扩大信息覆盖,以融媒体素养迎合受众的多元需求,不断拓展传播空间。
1.联动传统与新兴,扩大信息覆盖。此次杜富国先进事迹报道,由《人民日报》主导,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协力完成,不仅载体众多,构建形成了典型人物报道的立体化传播矩阵,而且实现了内容互补,形成同频共振。2019年12月1日,《人民日报》发布文章《这四个歪歪扭扭的字,登上热搜了》,配合了一段
去乌镇后悔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图片
短视频,通过视频中四个歪歪扭扭的字“永远前进”,反映了杜富国的坚强与无畏,图文并茂、以情动人,得到了各媒体的广泛转发。如央视新闻频道针对杜富国写下的四个字“永远前进”,于12月2日在“面对面”栏目策划推出专题节目——《杜富国:生活的战场》;《解放军报》于12月2日发表《杜富国,为什么要写“永远前进”》,短短10天,阅读量超过1万;还有腾讯新闻网于12月1日发
表《今晚,与杜富国〈面对面〉》,引起广泛关注。如果说以往典型人物报道是自上而下式的,那么此次报道则打破了这种路径,呈现出更加平等化、互动化、多元化的网状传播格局:先推出新媒体产品引发关注,平面媒体及时跟进预热;随后,各新兴媒体、网络媒体进行转载和再加工,形成二次转化;最后,根据受众反馈介入与调整报道方向,层层递进,不断增强传播效果。
2.全媒体呈现,契合受众个性化需求。传播环境的变迁、报道样式的丰富及受众个性化阅读的偏好,对典型人物报道提出了新要求。在杜富国先进事迹报道中,《人民日报》并不拘泥于简单通讯体裁,而是融合了各种传播符号,以全媒体呈现方式为受众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视听体验。2019年11月26日的报道《杜富国:从排雷英雄到生活强者》,专门转载《新闻联播》的相关视频内容,回顾了杜富国不幸负伤时,战友在其担架旁不断呼喊“杜富国 要挺住”“杜富国 要挺住”的感人故事,引发了广大网友的讨论和转发。此外,还利用的链接传播和资源优势,对相关新闻进行转发、整合,多角度、动态化讲述杜富国的先进事迹,使报道更具深度与亲民性。如2019年11月14日的报道《杜富国受伤一年后:一次打60针,被子仍要叠“豆腐块”》,以视频中叠得整整齐齐的“豆腐块”和对十几件假肢等辅助工具的特写,呈现了杜富国的精神品质。上述报道多种表现方式互融,视听体验效果突出,契合年轻受众的个性化需求,能够有效弥合官方话语与民间话语的鸿沟,促进正能量宣传在民间传播场域的转化,真正打破正能量传播隔阂。
作者张蓝戈系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刘福泉系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参考文献
[1]庞书纬.新中国成立70年典型人物报道的变迁:主体、受众与目标[J].新闻与写作,2019(10).
[2]杨娜.新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话语转向[J].传媒,2016(04).
【编辑:王秦】

本文发布于:2023-09-11 02:19: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6165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报道   富国   传播   受众   媒体   典型人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