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中的美学呈现--以《别了,白家庄矿--两对父子矿工的煤炭情》为例

阅读: 评论:0

国内穷游路线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fe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19年12月20日Dec.202019阳江十里银滩攻略
第39卷第12期
Vol.39No.12
doi:10.3969/j.issn.l008-9640.2019.12.129
新闻通讯中的美学呈现
—以《别了,白家庄矿—
—两对父子矿工的煤炭情》为例
高静宜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新闻学中蕴含着重要的美学意义,一篇好的新闻作品,不仅应当具备新闻价值,还应具备审美价值。本文以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别了,白家庄矿—
—两对父子矿工的煤炭情》为例,通过对新闻美学内容构成的三个部分真、善、美进行具体分析。笔者认为这篇通讯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实感体现的是新闻美学的本质属性,作者通过主题的倾向性选择和表达来凸显新闻价值,在对于“美”的表达上,作品的结构、语言和意境都是展现新闻价值和审美的主要要素。深圳东部华侨城住宿攻略
关键词:新闻美学;新闻通讯;美学
中图分类号:G2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640(2019)12-0293-02
“从新闻美学来说,新闻既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又是对人们认识的升华,其本身就是美的主客观因素相结合的物化”tl](P1),本文通过具体作品即《别了,白家庄矿—
—两对父子矿工的煤炭情》(以下简称“《别T,白家庄矿》”)分析其中所蕴含的美学意义。该篇通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大背景,从全国煤炭“去产能”大潮中第一批关闭的白家庄矿的两对父子旷工切入,以“告别”为契机,以“新生”为内核,历史与现实交织呼应,将“去产能”的重大意义倾注于两对父子的感人故事中,以小见大,以人见事,以情动人,有亮度、有温度、有深度。
一、真:新闻美学的属性呈现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美学的本质属性也是真实。新闻采访中要获得第一手资料,报道真人真事。新闻的主体是人,新闻不可避免地会带有倾向性,在新闻叙事的过程中流露真情实感的人情味,是无可避免且必要的。
(-)真实美:大故事中的小人物
新闻真实能带给受众真实美的享受。《别了,白家庄矿》的作者三上白家庄煤矿,共计采访15位旷工,为了寻典型,作者对着煤矿的花名册挨个打电话,最终三代在煤矿上班的祁彬茂父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们代表了绝大多数旷工的经历,已在煤矿工作了37年的祁彬茂,其父亲在井下挖了40多年煤,其儿子是采矿队队长,一家三代作为这则新闻的主角,他们是煤炭行业“去产能”大背景下的小人物,他们下岗再就业的经历是“去产能”对山西巨大影响的缩影,小人物诠释了大情感。
(二)真情美:情感共鸣
新闻写作中,记者无法避免流露真情实感,或直接在文章中表达,或蕴含在含蓄隐忍地字里行间中,或通过有选择的新闻人物对话进行表现。新闻作品传达的情感是离受众心理最近的新闻元素。只有紧贴新闻事件,新闻人物引发的感情才能打动人。新闻作品作者需要预见受众的期待,从而使文本与受众形成情感互动。
“12月21日凌晨4时,太原白家庄矿的祁彬茂从睡梦中醒来。他已不用早早起身赶往煤矿.但多年养成的习惯他一时还改不了。”作品开头,寥寥数语,煤矿工人为采煤工作半生的付出和离开的不舍就展现出来To正是记者与采访对象感同身受,才能通过这一细节将“情”毫无保留地显露在字里行间,这种以情动人、以人见事的叙事,不仅反映现实,更能打动受众。
二、善:新闻价值的主题呈现
记者对于某一事件或人物的采访和报道往往带有选择性和目的性,即通常所说的政治正确、合乎规范、合乎情理。这就是倾向性,“倾向性是一切精神产品所具有的特性,主体在精神产品中所流露出的情感态度、理性认识、理想追求等主观因素”t21<PM)o在新闻活动中,倾向性主要表现为“善”,即对现实生活中善良之人、善良之事的报道,对于善良的思想与感情的宣传。
记者在选择事件的过程,就是倾向性发挥作用的过程。在煤炭行业“去产能”这一宏观政策之下,作为煤炭大省,山西必须身先士卒,积极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担负起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山西日报》记者立足省情以及多年对全省经济和煤炭行业发展的观察与思考,将选题聚焦于煤炭行业,经过实地采访和了解,选择了始建于1934年、在2016年关停、具有82年历史的白家庄煤矿。
新闻人物选择要从“善”出发,选择好人。那些具全国自驾旅游专用地图
收稿日期:2019-12-06
作者简介:高静宜(1992—),女,陕西榆林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传播学。
•293-
有高贵品质的普通人,他们的品质代表了人们的某种理想和倾向.适应了人们求真、向善、爱美的心理。记者在和煤矿工人接触的过程中,敏锐地捕捉到19岁进入煤矿、为煤矿默默奉献了54年的张保艾,和他那在煤矿工作了37年的儿子张彦,以及上文提及的三代都在煤矿上班的祁彬茂、其父亲及其儿子,他们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的品质正是“典型煤矿的典型代表”。
三、美:新闻价值的美学体现
北京著名小吃新闻价值最直接的美学呈现是文本构思上的巧妙、结构安排上的和谐和结构包含的艺术手法。作为文本组成基础的话语,新闻语言也需要通过形象、节奏、个性来凸显美;细节和景物形成的场景,经过作者的语言表述,也会形成意境美。
(—)文本的结构美
“新闻作品的结构是指新闻作者在新闻作品的写作活动中,对新闻作品的组织安排构造,如组织材料、处理事件、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新闻作品的结构美是指一篇新闻作品在结构上达到了和谐有序,
并能给新闻受众以美的享受。”⑵,P242)
1.构思巧妙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媒体纷纷将报道视角转向经济改革,报道角度向改革内容、改革企业和改革成效倾斜,而《别了,白家庄矿》剑走偏锋.将关注点聚焦于人,对准“人与人、人与矿”的故事。"白家庄矿的矿工,有的留下,像祁彬茂一样站最后一班岗……有的转岗,像张彦一样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对于旷工下岗和再就业的问题,两位主角现身说法。
2.主次分明、过渡自然
新闻作品中,主题居于主导性地位,素材、情节都要为主题服务。《别了,白家庄矿》,层次分明,文中三次出现“别了,白家庄矿”,不仅很好地呼应了文章的主题,而且将故事进行了分层。开头第一个“别了,白家庄矿”是此时此刻的场景,迅速将受众带入作者的叙事空间;从第一个过渡段“别了,白家庄矿”到第二个过渡段“别了,白家庄矿”之间的部分则是文章的第二个叙事区,作者将叙述的视角聚焦于煤炭“去产能”的大背景,为受众构建了现在的时空;从第二个过渡段“别了,白家庄矿”到第三个“别了,白家庄矿”之间的部分,文章将受众带到了过去。通讯最后一部分是对未来的展望,通过新闻主角祁杰的直接引语,通讯主题得到了升华,现在、过去、未来层层递进。
3.新闻作品结构极具艺术性
四川甘孜《别了,白家庄矿》运用较多的是对比参照,作者将过去与现实、历史与现实、未来与现实等具有对比意义的人事放在一起加以展现,彼此映衬,突出报道事物的意义。《别了,白家庄矿》中,作者将两对父子过去上班的情状与现在对比,将过去热火朝天运作的煤矿与现在贴着关闭告示冷清的煤矿对比,老一辈对白家庄煤矿的不舍与年轻一辈对未来充满希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语言的表达美
新闻“就是用语言来创造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⑴"2呻。新闻语言具有形象美。好的语言能在有限的语言环境中塑造出立体形象的新闻人物,从而让受众如见其人。“今年73岁的张保艾,身材高大,精神矍锈”,“祁彬茂个子不高,脸庞黝黑,笑容朴实,他指指坐在身边的小祁—
—祁杰。父子俩笑眯眯的,话都不多”。寥寥数语,白家庄旷工们强壮健朗的身体素质和憨厚朴实的个性跃然纸上,新闻人物的形象用具象的语言描绘定格下来。
1.新闻语言的节奏美
新闻语言的节奏是指“新闻作者在运用语言叙述新闻事件人物时,注意了语言音调的抑扬顿挫和句式的长短相配,描写的疏密相间而产生的一种类似于音乐的美。”[3J<P2«>“别了,白家庄矿”在文本中出现
了三次,通过重复相同的文字,作者凸显了文章的节奏感。“告别负重前行的过去,迎接充满希望的未来……白家庄矿从历史中走来,历经82年风雨洗礼,又转身走进历史的记忆深处。”文章的过渡段使过去和未来的呼应贯穿始末,遣词造句充满了韵律美。
2.新闻语言的个性美
新闻语言的个性美体现了作者的性格和修养.而新闻主角的直接引语或对话体现的是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等个性化的表征。在作品中,作者多采用人物的直接引语或者对话,如“以前,这里坐人的小车一辆接着一辆。现在拆得就剩下这一个铁杆了”,白家庄矿的冷清和祁彬茂的落寞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跃然纸上。
(三)叙事情境的意境美
作者运用故事化的手法写新闻,采用场景设置将受众带入作者的叙事空间。《别了,白家庄矿》一文有多次场景描写。例如:“站在井口,顺着老矿工祁彬茂手指着的方向望去,是黑駿敷的巷道,深不见底……那里纵横交错,是黑的煤的世界。”曾经热火朝天的作业场面让受众如临其境,作者饱含感情的语言奠定了文章的基调。再如:“头顶的那盏矿灯哟,在漆黑的巷道中,像太阳一样神圣……投入祖国的熔炉中,发光发热,让人看到你心的火红。”歌谣适时的加入,为受众营造了具有审美的意境,既衬托了人物形象,又升华了主题,结尾画面生动,用“现在”照亮“未来”,赋予整个故事一种充满希望的
延伸感。
参考文献
[1]谢逸溪.新闻美学[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
[2]季水河.新闻美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3]高尔基.文学论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
(责任编辑:梁士奇)
•294-

本文发布于:2023-09-11 02:27: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6165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新闻   作者   语言   煤矿   受众   作品   美学   改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