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阅读: 评论:0

光辉I力程
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位于北京天安门西面的长安街延长线上,筹建于1958年,1959年3月12日正式定为现名,是中国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军事 历史博物馆,建筑面积15.9万多平方米,陈列面积近6万平方米,现有文物18万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793件,大型武器装备250余件,艺术品 1600余件,对外军事交往中受赠礼品2551件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文丨周渝
上海外滩酒店排名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
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
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 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 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要 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传统、传承红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
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
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
时代的精气神
—习近平
首先是一座红革命博物馆
202丨年2月20曰,党史学习教
育动员大会在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
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全党
幵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
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
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
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
作出的重大决策。同时,习近平还指
出,“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
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
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
抚州天气
MAR2021 |
73
^S f c a r庆祝中m共产党成*100周年
打卡红博物馆
扬好。”
建党以来的百年奋斗史,是一部 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也是一部 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 史。曾说过:“我们研究党史,必须是科学的,不是主观主义。”建党 百年华诞这个关键之年,打卡红博 物馆,透过文物看历史,讲好红故 事,传承红基因,追忆革命史上的苦 难与辉煌,知来处、明去处,方能不忘 初心。
位于首都北京的军事博物馆中,
革命文物蕴藏丰富、种类繁多,它能 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离不幵几代人的 努力和奋斗。先辈们早已意识到珍藏 革命文物,是将红记忆代代相传的 重要载体。1958年9月10曰,中央军 委第115次会议讨论,为庆祝新中国 成立10周年,通过了在北京兴建军事 博物馆的决定。当年同时筹备新建的,还有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和展览 馆等。紧接着,当年10月12曰,军事 博物馆陈列大楼建筑工地举行了隆重 的幵工典礼,这就是今天人们熟知的 “军博”。
提及“军博”,很多人首先会想到 其军事属性,毕竟“军博”馆藏丰富,上启先秦,下至现当代,古今各种战 争文物、军事器械应有尽有,以至于 不少人以为“军博”是“中国军事博物 馆”的简称。这实际上是
对“军博”的 一大误解。要知道它的全名是“中国 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此名诞生于 1959年3月12曰,由中央军委第167 次会议议定,从建成之日一直沿用至 今。“中国人民革命”这六个字表明了 “军博”首先是一座党的革命军史博物馆,是传承红基因的重要基地。
作为中国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军事 历史博物馆,军博建筑面积15.9万多 平方米,陈列面积近6万平方米。现有 文物18万余件套,一级品1793件套,©/在井冈山,青铜像,高103厘米,现
藏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大型武器装备250余件,艺术品1600
余件,对外军事交往中受赠礼品2551
件。无论是古代战争中使用的铜鎏金
弩机,还是近代史上镇远舰的铁锚,或
是红革命史上的叶挺指挥刀、解放
军第一辆坦克等重大历史价值文物,
皆能在此一饱眼福。
当然,发展到今天这样的规模,
军博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自正
式建馆后,作为以“军事”为主的博
物馆,首先需要的自然是与军事战争
相关的文物。总后勤部军械部于I960
年5月13曰,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
物馆移交武器、器材、弹药1525件,
博物馆内的藏品很快就初具规模。到
了 1962年夏,军博报总政副主任萧
华并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罗瑞
卿同意,请为军博题写馆标,
接到请求后欣然同意,并很快
在6页信笺纸上写下“中国人民革命
军事博物馆”11个大字。万事倶备后,
这年八一建军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
博物馆正式对外幵放。当时共有红军
馆、抗日馆、解放馆、抗美援朝馆、
现代馆、兵器馆、民兵馆、礼品馆、综
合馆。从各馆名不难看出,前几个馆
皆以不同革命时期命名,这也足以证
明军博是座名副其实的革命战争史博
物馆。
从早期文物看黄埔怒潮
历经60多年的风雨沧桑,军博藏
品包罗万象,古今中外无所不有。今
天军博的基本陈列主要分为六大区
域,首先是位于二层的“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革命战争陈列”。曾说
过,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幵天辟
地的大事变。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革命战争陈列”主要展示1921年至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辉煌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展示内容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
争史为主线,重点是人民军队战史、
军史,6个展厅展出照片图表等1200
余张、文物2400余件、艺术品43件、
图表制字94幅。这些红文物正是这
段峥嵘岁月最好的见证者。无论军博
如何发展和变化,红革命博物馆的
本质不曾改变。
进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
争陈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
的革命先驱雕塑,庄严肃穆。馆内的
墙壁上通过照片与图表,向参观者介
绍了建党以来,历经的土地革命战争、
抗曰战争、解放战争等各时期的革命
发展史。参观起点要从“中国共产党早
期军事活动”板块幵始,这里展示了中
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复制
品),这份纲领产生于1921年,第一条
即明确定名为“中国共产党”,纲领提
广西天气预报15天出暴力革命的思想,强调“革命军队必
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
政权”。与之同时展示的,还有1922年
7月,中共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宣
言》以及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李大
钊代表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党员发表
的意见书(复制品),这些珍贵的文件
资料是学习我们党早期革命斗争史的
74 |国家人文历
光辉W程
必读文件。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是中共武装革命斗争的起点,这段波澜壮阔的 历史自黄埔军校的怒潮澎湃中展开。1922年,陈独秀在《造国论》中号召“以 国民革命解除国内国外的一切压迫”。历史的巧合在于,黄埔军校是孙中山 为实现国民革命、促成北伐大业而建 立的,又因孙中山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许多年轻的共产 党人也参与其中,进而成为国民革命 军事人才之摇篮。
在这个展区中,陈列有《中国国民 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同学录》,这本 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学录是该馆中举足 轻重的一级文物。众所周知,黄埔军 校是国共两党名将的摇篮,尤其是将 星闪耀的一期生屮,共产党员多达110 人,其中徐向前、陈赓、周士第、彭明 治、阎揆要、袁仲贤6人成为人民军队 高级指挥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后担任了党、政、军重要职务。而在漫 长的革命战争年代,也有一大批红 黄埔生为民主革命的胜利而英勇献身,一期共产党籍的黄埔生中,有69人献
出生命,成为革命烈士。
与一期同学录放在一起陈列的还
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官训练班第
四期生活录》、共产党员许德华(即许
光达,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的黄埔
军校毕业证书,这两件红文物与一肇庆免费旅游景点大全
期同学录同为一级文物。此外,还有黄
埔军校第四期学生、共产党员陈毅安
准备投考黄埔军校时给未婚妻的明信
片、信和夹金项坠等其他红文物。
展柜上方的墙面上,年轻的周恩
来身穿黄埔军服的肖像照+分醒目。
彼时,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
任之职。当时中国军队体系中,政治大三巴牌坊很恐怖
部是个稀罕的新机构。众所周知,北
伐前夕的中国是个“有就是草头王”
的混战时代,军阀有钱便能募兵打地
盘,当兵的亦无非为吃粮而服役。黄
埔军校的校军作为众多武装力量中的
一支,凭什么与众不同呢?简单来说,
国民革命军是一支隶属于党、宣称为
所服膺的主义而战的军队,这在当时
中国的战场上可说是独一无二的。如
何将曰后的北伐军打造成一支“主义
军”,这就与周恩来在军校的工作息息
相关。
1924年9月,周恩来受廖仲恺之
邀,来到黄埔军校担任第三任政治部
主任。26岁的周恩来是一位充满人格
魅力的政治部主任,他主持工作后,首
先对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先前蒋介石、
戴季陶推崇曾胡治兵法,但在20世纪
20年代总显得有些不接地气。周恩来
重新制定教育方针,加授《社会发展
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各国革命
史》等与时代息息相关的课程,同时先
后请来恽代英、萧楚女、张秋人、熊雄
等中共党员任军校政治教官,给学生
授课。一时间,在军校师生中形成了研
读政治书刊、注意社会潮流的极其活
跃的政治局面,1925年更是积极推动
了轰轰烈烈的省港大罢工。展柜中所
陈列的周恩来送给省港罢工工人谢唯
进的照相机、罢工领导人杨殷送给罢
工委员会顾问邓中夏的怀表等文物,
都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
擦干血迹,继续前行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附设军官团同学录,1929年6月,现藏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这是黄埔军 校迁至南京后,军校附设的军官团同学录。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毕业生中有大量共产党人,这些 红黄埔生为后来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出现权力真空,政治斗争暗潮汹涌,尤其在 1926年的“中山舰事件”与“整理党务 案”之后,共产党人的活动受到极大限 制。至1926年7月北伐誓师之时,周 恩来虽已不在政治部主任的任上,但 却很难说北伐与他无关。从直接的战 功上来看,北伐前的两次东征战役中,周恩来担任东征军政治部主任(第二 次东征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政治部 主任),与身为军事指挥官的蒋介石配 合,率领军队打垮陈炯明,为巩固和发 展广东革命抿据地以及国民革命军的 北伐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展区的展品中,陈列着 叶挺独立团战斗报告以及国民革命军
MAR2021 |
75
® /左:《南昌起义》,1960年,黎冰鸿,油画,纵259厘米,横200厘米,现藏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反映了 1927年8月1曰南昌起义时的场景。右: 由上至下依次为南昌起义时,贺龙发布的《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贺示》;战士钟步全参加南昌起义时的党证;南昌起义期间朱德使用的驳売, 身上刻有“南昌纪念朱德自用”字样
第四军独立团(叶挺独立团)的军旗, 这份报告虽是复制品,却记录了一段 北伐时期红军队的辉煌战缋。自孙 中山逝世后,广东政府内部斗争愈演 愈烈,尤其在“整理党务案”后,许多 共产党员退出第1军,进入第4军,使 得该军中共产党员的比例大大提升。 当然,第4军中最著名的一支红武装 是1925年II 月21曰在广东肇庆成立 的叶挺独立团(后改为国民革命军第4 军独立团),出师北伐时,独立团全团 官兵2100余人,步1300余支,水机 关3挺及手40余支。独立团中还 设立了共产党支部,营、连干部多数是 共产党员。
当时独立团团长叶挺还不满30 岁,已是这支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部 队的领导者。北伐军诸部中,以善打 硬仗、恶仗而著称的第4军被誉为“铁 军”,汀泗桥之役是其扬威之战,而打 响汀泗桥战斗第一的仍是叶挺独立
团。据《叶挺同志参战报告》载,是役 “第四军毙敌千余人,俘敌军官157名、 士兵2296名,缴获大
炮4门、机9 挺、长短1500余支”,北洋军宋大霈 部几至全军覆没,但北伐军伤亡亦达 390 人。
然而随着北伐军收复上海、占领 南京,国民党内部以及国共之间的矛 盾也逐渐白热化。1927年4月12曰, 蒋介石以“清党”之名,将口对准了 共产党人。一起,腥风血雨,无数 共产党人倒在自己音曰战友的口之 下。宁汉对峙期间,武汉的反共暗潮也 曰益高涨,先后煽发“夏斗寅兵变”及 “马曰事件”等反共事变。另一方面, 武汉与南京两个国民政府互争正统地 位,国民党从中央到地方的党组织几 乎处于瘫痪状态,其组织工作明显处 于停滞和退化状态,国民革命顿挫。博 物馆中陈列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扩大会会议记录》,就是在1927年7月
4曰这个特殊时期留下的,这次会议 上,已不再对武汉政府抱以希 望,他提出保存武力和农民武装上山 的主张。
果不其然,仅在11天后的7月15 曰,汪精卫实行“分共”政策,国共合 作宣告破裂。参观至此,博物馆的展区 也进入“钿建中国工农红军”区域,油 画《南昌起义》细腻而厚重的画风将来 者带回1927年8月1日,大革命失败, 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独立开展武装斗 争、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性。这 天,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 承、谭平山等共产党人领导发动南昌 起义,公开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共政 策,也由此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 导武装斗争和创建自己军队的序幕。
《南昌起义》油画下方的展柜中陈 列了 1953年贺龙撰写的八一南昌起 义回忆手稿以及南昌起义捐款
状条。 此外还有周恩来在南昌起义使用的瓷
认祝屮丨*4共产党成*丨0() W
打挎红博物馆
76
丨国家人文历史
光辉W程
印盒、墨砚、瓷笔筒,南昌起义部队
以贺龙名义发布的布告等。但最引人
注目的是一件一级文物—
—开国元帅
朱德在南昌起义时使用的德国造毛瑟
M1896式(警用)7.63毫米手。这种
制式的手在各大革命史博物馆中出
现频率非常高,中国人通常将其称之
为“驳壳”或“盒子炮”。它们向来者 讲述了革命先驱在最黑暗的岁月,如 何擦干血迹、继续前行。
从星星之火到中流砥柱
“须知政权是由杆子中取得的!”接下来映入眼帘的油画,表现的 是1927年8月7曰在中共中央 紧急会议上发言的场景,正是那次会 议他一针见血说出了这句至理名言。继续前行就能看到《秋收起义》的巨幅 油画,展柜中搭配陈列的则有广州工 农红军总指挥部印章、各地起义中所 使用的冷,这也意味着中共独 立武装革命的开始。星星之火,在这里 点燃。
步入新展庁,红军反“围剿”作战 的巨幅油画映入眼帘,在“红军反‘围 剿’作战”展区中,陈列有大量反“围 剿”时期的文件、布告等展品,最值得 一观的是一部单独陈列的电台,这也 是此区域中为数不多的一级文物,它 是红军在龙冈战斗中缴获国民党军第 18师的收报机,也是红一方面军的第 一部电台。苏区的革命斗争充满坎坷 与危机,1934年4月28日,国民党军攻占广昌,红军伤亡4000余人,是为 第五次反“围剿”以来最激烈之役。因 为这次反“围剿”失利,才有了后来众 所周知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整个长征 展区主要陈列“红军长征与南方三年 游击战争”相关的文物,展区规模相当 大,从文件'、文物、油画、雕塑以及场 景复原几个方面相结合,生动展现了©/抗曰战争时期,贺龙佩戴的“八路”臂章
苦难而辉煌的长征史。
从反“围剿”到红军长征这几年
中,中国东北风云突变,曰本侵略者发
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义勇军、抗联的抗
曰斗争也由此展开。陈列柜中,东北抗
曰联军治病使用的银针、杨靖宇在河
南领导农民运动时使用的虎头刀、东
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俱乐部印发的宣
传单《不当亡国奴兵》等文物都将那
段风云激荡的救国史展现在参观者眼
前。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
抗战胜利这14年的历史图片、文件及达佛学院
文物皆陈列于“八路军、新四军出师
抗战幵辟敌后战场”展区,首先以地
图的形势介绍了 1937年七七事变之
前,曰本逐步侵略中国的图解。西安
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共赴国
难,因而这一展区陈列的展品中,除
了像臂章、军帽、徽章等八路军、新
四军相关藏品,为了确保历史完整性,
一些展品使用了复制品进行展示,而
其原品藏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内,这部分展品的历史在下文介绍抗
战纪念馆时详述。
当然,也有部分抗战藏品是军博
®/上:红军强渡大渡河时使用的民国仿瑞士启拉利轻机;下:红军长征时期唯一带到陕北的山炮, 现藏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MAR2021 |
77

本文发布于:2023-09-14 08:36: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6209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革命   红色   中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