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中国汉民族传统乐器中的筝乐器

阅读: 评论:0

历史沿革

起源

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在当时的秦国(现陕西)一带广泛流传,又名秦筝。算起来,它已经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了。

古筝是一件古老的汉民族乐器,一共10级。战国时期盛行于“秦”地,司马迁的《史记》所记载《李斯列传.谏逐客书》中所引资料,颇有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李斯《谏逐客书中》述及秦国乐舞的一段说:“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也有说法为,筝是战国时的一种兵器,用于竖着挥起打敌人还有一句古话叫“筝横为乐,立地成兵”。后来在上面加上琴弦,拨动时发现悦耳动听,于是发展成乐器。随着时间的推移,兵器也越来越轻便,筝这种体形庞大、质量不轻的兵器就被遗弃了。所以眼下人们见到的筝都是以乐器的形式出现的,形态优美,并附有装饰。

汉代应劭《风俗通义》载文:筝,“谨按《礼乐记》,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从应邵的《风俗通》2所载可知,汉以前的筝其制度应为“五弦,筑身”,但是当时“并(山)凉(甘肃)二州筝形如瑟”,应邵不知何人4所作的改革,还记下了“蒙恬所造”的传闻,这又是说明,汉代在西北地区已经流传瑟形的筝了。

唐代的杜佑在《通典.乐四》中说:“筝,秦声也。傅玄《筝赋序》曰:“以为蒙恬所造”。今观其器,上崇似7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拟十二月,设之则四象在,鼓之则五音发,斯乃仁智之器,岂蒙恬亡国之臣关思哉。并有附注说:“今清乐筝并十有二弦,他乐肯十有三弦。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弹筝用骨爪,长寸余,以代指。”

应劭《风俗通义》说,筝乃“五弦、筑身”。但“筑”是什么样式,历代文献都语焉不详。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具汉筑明器。这具筑之所以说他是明器,是因为该器虽然髹以黑漆,却是用独木雕成。实心,不利于共鸣,若用来演奏,无法获得足够的音量。此外,该器通长约34厘米,用来演奏显然太短小,而《同典》载,唐代的筑长四尺三寸,汉筑演变至唐代虽然有异,但相差也不至于如此悬殊。这些理由都足以证明它是明器,该器犹如有柄的小匕首,筑面首位各钉以横排竹钉,一排五个,这就与《风俗通》的记载相符。这具明器筑的样式与瑟相同,似乎又说明瑟、筑、筝的样式是极其相似的。

古筝[弹拨乐器]筝、筑、瑟的关系,既不是分瑟为筝,也不是由筑演变为筝,而很可能是筝筑同源,筝瑟并存。五弦竹制筝演变为十二弦木制筝琴琴身筒状共鸣结构演变为瑟身长匣形共鸣结构,可能是参照了瑟的结构而改革的。根弦,弦轴装置在与码子平行的面板左侧,弦质为金属(钢弦或铜弦),演奏时一般右手戴玳瑁甲片(即指甲)。调弦定音为五声音阶(即首调)三个八度音域,多用G调或D调,F调或C调或A调较少使用。

发展

远在战国时代的秦国境内(陕西省),筝就已经流行,当时称为“秦筝。此后,又流传到了河南、山东、广东、浙江、内蒙古等地。由于历史的变迁和地域的影响而造成了地方风格、演奏技法等的不同,并因此形成了当今各种不同的古筝流派,使古筝的发展日趋繁荣。

筝在汉、晋以前设十二弦(见魏·阮璃《等筝赋》“弦有十二”)。

隋唐时期,筝由十二弦增至十三弦(见唐·岑参《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缠弦十三柱”)。

明清以后逐步增至十五弦,清光绪年间出版的《大清会典》记载:“秦筝十五弦,似瑟而....”

清末至民国初出现了新制的十六弦筝,这种十六弦第也就是中国近百年来流行的传统筝。

1949年以后,筝这件古老的民间乐器,通过演奏家们与有关专家的推敲研究在对其形制与弦质改革的基础上,成功地研制出S型二十一弦尼龙钢丝缠弦筝。这种筝由于共鸣体加大,弦数增加,明显丰富了演奏的音响效果和发音的厚度。千古流传的筝,更显得委婉动听,富于神韵。S型二十一弦尼龙钢丝缠弦筝是目前中国和世界各地普遍流行的常用筝。

1965年,王昌元成功创作出了古筝曲《战台风》,《战台风》的出现,使古筝的演奏的技术、技巧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结束了古筝只能轻弹慢揉的时代,此曲中的扫摇四点、密摇、扣摇、刮奏等来制造台风效果等技法,都是创新技法,提高且丰富了筝的表现能力。

70年代,赵曼琴在演奏实践中,创造使用了双弦过渡滑音、和弦长音、快拨及1/5泛音等新技巧。并突破传统的八度对称模式,创立了由轮指、弹轮、弹摇等几十种新指序构成的“快速指序技法体系”,使筝无须改变定弦即可单手演奏五声、七声及变化音阶的快速旋律,为筝由彩乐器进入常奏乐器行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代表作品有《打虎上山》《井冈山上太阳红》等。

90年代以来,古筝创作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黔中赋》的演奏首次运用快速的左手技法而成为亮点;在这时期中,作曲家们参与筝曲创作,增强了创新力度,他们突破传统五声性调式的局限,吸收了日本琉球调式、都节调式的彩,借鉴了梅西安人工调式的经验,自行设计了许多新的调式,甚至创造了全新的“下方小三度加上方小二度”的调式彩,每个八度分为三个环节,每个环节是一个大三度音程,在每个环节上都可以演奏同主音大小调的调式。新的调式彩和种调性连环叠置的定弦方法,促进了演奏技法的变革。如《山魅》(徐晓林)《幻想曲》(王建民曲)《箜篌引》(庄曜曲)《溟山》(王中山曲)等。在这些筝曲的定弦中,就为转准备好准备好了条件。不同音区还采用不同音列,使不同音区演奏不同的调式彩成为可能,既有对传统调式彩的偏离,又有对传统调式彩的回归。音程的变化又为新的音乐语言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而进入21世纪,涌现出一批青年古筝演奏家,其中以王中山、翟志荣、,邱霁、袁莎、蒋周健、刘乐、鲍栋、宋心馨等老师为代表。多年来,这些演奏家多次出访了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俄罗斯、比利时、瑞士、瑞典、匈牙利、波兰、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多个地区和国家,使筝这件乐器走向了世界。

基本构造

古筝的统一规格为:1.63米,21弦。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尾、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略有改善,以老红木、紫檀、金丝楠木为佳。早期到近代也有过12弦、13弦、18弦、23弦、25弦等,不同地区的筝又有多种定弦法,筝的新种类还有“蝶式筝”“转调筝”等。

筝是一种多弦多柱的弹拨乐器。它的外形近似于长箱形,中间稍微突起,底板呈平面或近似于平面。筝的头部有缓缓而落的筝脚。在木制箱体的面板上张设筝弦。在每条弦下面安置码子,码子可以左右移动,用来调整音高和音质。筝的品种不一,构造也不尽相同,下面介绍的是一种二十一弦筝的构造

面板组成:底板、边板、筝头、筝尾、岳山、码子、琴钉、出音孔和筝弦等部位组成。筝的优劣取决于各部分材料质地及制作工艺的高低。筝的共鸣体由面板、底板和两个筝边组成。在共鸣体内有音桥,呈拱形,它除了共鸣效果的需要外,还起着支撑的作用。共鸣体的质量和结构对筝的音响影响很大。

面板

面板用放置多年、木质干而松的梧桐木来制作,木纹直、眼大的沙桐为佳,如带有活疤节的发音更为脆亮。面板决定筝的音和音量。也有人试用白松制作。

底板

用梧桐木制作或者用其他的硬质木料制作

筝边

也称边板,即筝的侧帮。筝有两个筝边,靠近身体的一侧称为内筝边,另一侧称为外筝边。筝边一般用木制成,也有用水曲柳、红木或其他杂木制成。还有试用权木制作

筝头檀

用檀、紫檀或其他较坚实的木料制成。筝头的作用是固定琴弦,由穿弦孔来固定(也有的筝的筝头是固定琴钉的)。在筝头的侧面有一个出音孔,出音孔上有个音窗,供出音之用。筝头因与共鸣体相通,这样就扩大了共鸣的范围(也有的筝,筝头与共鸣体是不相通的)。

岳山

也称木梁或山口。用紫花梨木或其他木料制成,在筝上有两个岳山。一个在面板与筝头连接处,叫作前岳山﹔一个在面板与筝尾连接处,叫作后岳山。岳山随面板的前后圆弧而自然成弯弧形,与面板基本上成九十度角。后岳山也有用S形的(缩短了高中音区的码处弦长)。岳山起着载弦的作用,也起着某些传递声音的作用。岳山与码子高度的比例关系到音准以及音、定调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用恰当的比例才能使筝的发音有良好的效果。在前岳山上端镶有一条骨片或铜丝,以使发音悦耳。

码子

也称柱,或称雁柱。它是筝弦和面板的传振支柱。一般用木制作,也有用红木、牛骨、塑料、象牙制成的,以木的效果为佳。在桅木上还镶有一个小骨片,在骨片上刻槽,以稳固筝弦。每个码子支撑着一根弦,共有二十一个码子。在演奏时,弦的振动由码子传递到面扳,再通过共鸣体而发出音乐的效果。码子可左右移动,以调整音高。码子有时也稍作前后移动,以适当调整音质。

琴钉

也称肖子。它用于上弦,调整弦的松紧,控制音的高低。筝的琴钉也有用钢琴肖钉代替的,或用硬质木料制成弦轴上弦的。

出音孔

筝有三个出音孔(也有两个出音孔的),在筝头侧面有一个,底板上有两个(一个在底板的中部,一个在底板接近筝尾处)。出音孔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关系到音、音量。

目前常用筝共有二十一根弦,靠近演奏者的第一弦是筝的最高音,第二十一弦上的按音所升高的小三度音是筝的最低音。在用弦上,根据不同的需要,而将铜丝弦、金属缠弦或尼龙缠弦以及其他种弦加以适当的配置。由于用途、风格和习惯的不同,方法有所不同。有以钢丝弦为主,适当配置金属缠弦或尼龙缠弦的﹔也有以尼龙缠弦为主,适当置钢丝的;有全部用尼龙缠弦或丝弦的。钢丝弦音明亮,缠弦音浑厚。

古筝流派

传统的筝乐早期被分成南北两派,即“南筝”(潮州筝)和“北筝”(河南筝和山东筝),英国出版的《辛格罗夫音乐大辞典》的“中国音乐”词条中写道:“中国筝北方以河南、山东学派为代表,南方主要以潮州筝学派为代表。”

随着时代的发展,20世纪又在南北筝的基础上分别衍生出其他几大整派,即“潮州、山东、河南和浙江”四大流派,到当代流派的区别已经很小了,几乎每个流派都兼具各家之长。现一般分为九派,正如曹正所言“茫茫九派流中国”,各派的筝曲及演奏方法各具特。

陕西筝

陕西筝:陕西地区是中国筝的发源地,但眼下“真秦之声”的筝乐却几乎近于绝响,这里有丰富多彩的戏曲和民间音乐,其间传统的惯用乐器均不为少,但唯独无筝或极少用筝;只有在榆林地区才用筝作为伴奏乐器,跟洋琴、琵琶、三弦一起在榆林小曲的伴奏中出现。著名秦筝理论家、教育家曹正先生说,这就是“秦筝的余绪”。筝在榆林虽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榆林地处偏僻,文化比较落后,筝的技艺还停留在古法弹奏上,右手主要用大食两指,左手滑颤音很少,这正是筝的最早奏法。筝在陕西地区已渐渐失传,其传谱传人都无资料可寻。

20世纪50年代末,陕西秦筝学会会长、著名演奏家周延甲先生提出了“秦筝归秦”的口号,从理论研究到弹奏技艺,从伴奏地方戏曲到编制秦韵风格筝曲,做了大量的工作,使陕西人民从新熟悉了筝。1957年,榆林筝名家白葆金参加了全国的民间音乐调演和陕西省第三届民间戏曲汇演,并独奏了《掐蒜苔》、《小小船》筝曲。1961年全国古筝教材会议在西安召开以及会议对陕西迷胡筝曲的肯定,都对秦筝在陕西的发展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后来涌现了象《秦桑曲》、《姜女泪》、《香山射鼓》、《三秦欢歌》、《绣金匾》等优秀的陕西风格筝曲。西安鼓乐、秦腔和迷胡清曲等史料中关于筝的记载,给陕西筝人以启示,又有筝名家曹正、高自成、王省吾等人的巨大努力,众多筝同仁的帮助,经过近三十年的实践,陕西已渐渐地恢复筝奏秦声。

古筝[弹拨乐器]陕西风格筝曲的鲜明特,首先是音律上的特殊性和二个变音的游移性。七声音阶中的四级音编高,七级音偏低。所谓偏,当然不是半个音。这两个音又游移不定。一般来说,是向下滑动紧靠下一级音的;其次,在旋律进行上,一般是上行跳进,下行级进的。第三,在弹奏时的左手按弦,使用大指较多,这是出于旋律进行需要而必然使用的技术。第四,风格细腻,委婉中多悲怨;慷慨急楚,激越中有抒情。已故著名浙派筝家王巽之先生谈古筝流派时说“陕西派多抒情”,说明了陕西筝曲的风格特点。

河南筝

河南筝:从《史记》、《汉书》中所记载的文字来看,筝在秦汉两代已有相当普遍的发展。在东汉,光武帝建都洛阳,而北宋建都汴梁(即今之开封),都是在河南地区,而在这个地区早就流行着民间音乐“郑卫之音”,秦筝随着迁都流入河南,和当地民间音乐“郑卫之音”融合发展成为后世有名的中州古调。河南筝在演奏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流动的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同时,左手作大幅度的揉颤,音乐表现很富有戏剧性,也很有效果。在河南筝中,把这一技巧称为“游摇”。河南筝的传统用法,从民间相传的一首诗可以概见:

名指扎桩四指悬,

勾摇剔套轻弄弦,

须知左手无别法,

古筝[弹拨乐器]按颤推揉自悠然。

其中尤以左手的滑按(左手按至音位,弹弦时略退少许,迎音迅速滑上,敏越无迹)、小颤(颤音细密紧促)、滑颤(边沿边颤)、大颤(颤幅阔大,动宕有情)等招法最有特。在指法的运用上,则无论是珠圆玉润的长摇、错落有致的剔打,或是凄婉欲绝的走吟,悲壮苍凉的重颤,莫不和曲调曲情浑然一体,描摹情态,刻划入微。如《打雁》一曲,各种指法运用极富表现力,集叙事、状物、抒情三大特点于一体,是为河南筝的又一特。

河南筝的音阶特点,多用变徵而少用清角,近于三分损益律的七声古音阶,但二变音高,亦非绝对不变,往往会更高按到近于宫和徵,真可谓“七音、六律以奉五声”了。河南筝的曲调,歌唱性很强,旋律中四、五、六度的大跳很多,于清新流畅中见顿挫雄壮;频繁使用的大二、小三度的上、下滑音,特别适合中州铿锵抑扬的声调,使筝曲具有朴实纯正的韵味。

在演奏风格上,不管是慢板或是快板,亦无论曲情的欢快与哀伤,均不着意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在傅玄《筝赋》序中对河南筝曲的评价是“曲高和寡,妙技难工”。

河南筝的曲目直接来自民间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河南曲子是历史悠久的民间说唱音乐,清以后衰落了,只有南阳地区还十分兴旺,所以又称之为南阳鼓子曲。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有唱词的“牌子曲”和纯器乐的“板头曲”,筝是其中重要的伴奏乐器,同时,也脱离说唱而独立演奏。现存河南筝派的代表性曲目,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是河南曲子的板头曲与牌子曲。过去,艺人相见,就经常首先演奏一首板头曲以会知音,并借伯牙与子期的故事易名为《高山流水》。

山东筝

古筝[弹拨乐器]山东筝:据《战国策》记载:“临淄其富而实,其民无不欢竽、击筑、弹筝”,所以不少人称山东筝为齐筝。它的流传主要在包括郓城和鄄城在内的菏泽地区,和鲁西的聊城地区,特别是菏泽地区的民间音乐甚为流行,被人们誉为“筝琴之乡”,出过不少民间说唱、戏曲和民间器乐的演奏人才。这两个地区的古筝传授系统不同,曲目也不相同,但传统古曲大都是长度为六十八板的“八板体”结构的标题性乐曲,在演奏技法上也无很大差异。聊城地区的古筝传人和古曲数量较少,它的传统筝曲主要是聊城地区临清县金郝庄的金灼南先生和金以埙先生传下来的。由于聊城地区的传统筝曲未能在山东和全国范围内流传,它的历史、传谱等尚待进一步整理、发掘,故人们对于“山东筝”的概念,习惯上只指菏泽地区的古筝。

山东筝曲多和山东琴书、民间音乐有直接联系,曲子多为宫调式,以八大板编组而成。其中一部分是作为琴书的前奏出现的琴曲,跟河南板头曲相似,有六十八板“大板曲”,橡《汉宫秋月》、《鸿雁捎书》等都是;在民间常常用套曲联奏的形式来表现多侧面的音乐形象,《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这四首小曲就是作为联缀演奏的套曲,五十年代曾被加上《高山流水》的大标题并在全国流行。另外,也有由山东琴书的唱腔和曲牌演变而来的,如《凤翔歌》、《叠断桥》。

山东筝过去多用的是十五弦,外边低音部分用的是七根老弦,里边是八根子弦,俗称“七老八少”。演奏时,大指使用频繁,刚健有力。即令是“花指”,也是以大指连“托”演奏的下花指为多;而左手的吟揉按滑则刚柔并蓄,铿锵、深沉,其演奏风格纯朴古雅。

潮州筝

潮洲筝:流传于广东潮汕一带,是有着“华夏正音、中原遗响”的潮州音乐的一部分,经中原人民南迁带入的古汉乐和数百年的沉淀与发展形成。潮州音乐音乐结构特殊,手法别具一格。筝能自成一格而有别于其他乐器,至为重要的就是左手按滑音的变化,即所谓以韵补声,舍此,则很难言筝乐的流派和发展。在潮筝中,这一手法的运用可以说是到了十分绝妙的地步。实际上就是弹筝时通过左手按音的变化,以达到几种音阶和调式的组合形式,而且音律也不同于十二平均律和其他地方的民间音乐。潮州筝以其右手的流畅华丽、左手按滑音的独特加花奏法,变化细腻、微妙而独具一格。潮州筝一般都是用钢丝弦。

潮洲筝的主要曲调有“重六”、“轻六”、“活五”、“反线”等。其中“重六”调乐曲比较委婉;“轻六”调乐曲清新明快;“活五”调乐曲缠绵悲切,律调很有特点。

古筝[弹拨乐器]在民间,用筝等拨弦乐器来演奏古乐“诗谱”称为弦诗乐。《柳青娘》是该诗乐中最为流行的一首乐曲,它虽不属大套曲,但它包括“轻六”、“重六”、“活五”和“轻三重六”四种调,曲调又优美,极具潮乐的特,在潮乐中称之为“弦诗母”,意即乐曲之母。在学习潮筝时,《柳青娘》是必不可少的曲目。此外,像《寒鸦戏水》、《月儿高》、《西江月》、《平湖秋月》、《出水莲》、《粉红莲》、《锦上添花》等也都是潮筝中常用的曲目。

客家筝

客家筝: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初,由潮州音乐加入工尺谱演变而来。主要流行于原潮州府的大埔县(即今梅州市大埔县),并随着客家学的兴起逐渐传播到梅县等客家地区。

传统的客家筝的形制,长度约1.2米左右,面板的弧度较大,桐木制成。上装16根弦,弦轴装置在与码子平行的面板左侧,弦质为金属(钢弦或铜弦),演奏时一般右手戴玳瑁甲片。调弦定音为五声音阶(即首调)三个八度音域,多用G调或F调,D调或C调很少使用。

客家筝发源于潮州筝,是清后期闽粤赣山居原住民在向汉人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古筝流派,两者有不少曲目都是相同的,所用筝的形制也一样。不同之处在于客家筝用的是工尺谱,潮州筝用的是二四谱;演奏时,客家筝多用中指,潮州筝则相对多用食指。

客家筝为了便于乐曲调性的掌握、技法的运用以及乐曲内容的发挥,又将乐曲分类为“软套”、“硬套”和“反线”。传统的手抄工尺谱及印行本,大多记旋律骨干音的“调骨”,奏时由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和对客家音乐的修养而编配指法和“变奏”、“加花”。

江西筝

古筝[弹拨乐器]1979 年,在江西省贵溪县仙岩东周崖墓中发现了连件筝。其中保存完好的一件,长166 厘米、宽 17.5 厘米,尾宽 15.5 厘米,两端各有十三个弦孔。另一件筝尾残缺,残长174 厘米,筝首弦孔为置木枘(弦轸)用,一弦一枘,栓弦于枘上,类似潮州筝的系弦法。这两件筝的形制、弦数和系弦法与后世古筝相似,是目前中国已知的最早实物。

浙江筝

浙江筝:即武林筝,又称杭筝,流行于浙江、江苏一带。据传在东晋时筝已传入建康(南京)了,至唐,则更多见诸于诗词文字。

传统的浙江筝只有十五弦,身长1.1米左右,面板、背板为桐木,筝尾稍向下倾斜,调弦定音为五声音阶;放在桌上坐势(或立势)弹奏。演奏时右手大指、食指、中指各戴牛角(或玳瑁)制成的甲片,当下则有所改变,筝的共鸣箱的长度增至1.65米左右。后岳山改为S型,弦数增至为21根(音域扩展成四个八度,音程由D—d3);弦的质地由丝弦改为钢丝外缠尼龙丝的粗细不同的系列筝弦。弹奏时戴的甲片由皮套固定改为胶布固定,甲片多用玳瑁制成。演奏特点有“大指摇”、“快四点”、“夹弹”、“提弦”等技法,并借鉴、学习、融汇了琵琶、三弦、扬琴乃至西洋乐器的演奏技法。

浙江筝中“摇指”的运用是以大指作细密的摇动来演奏,其效果极似弓弦乐器长弓的演奏。严格来说,这是在其他流派的传统筝曲中所没有的,因为在其他流派所称的“摇指”或“轮指”实际上都是以大指作比较快速的“托”、“劈”,而浙江筝的“摇指”则显示了它自身的特点而有别于其他流派。我们可以明显地从《将军令》和《月儿高》这两首浙江筝曲中看到,前者以“摇指”模拟了号角声声的长啸;后者则以“摇指”表现了连绵不断的歌声。

浙江筝曲和过去流行的一种说唱音乐“杭州滩簧”有深厚的血缘关系。杭州滩簧有慢板、快板和烈板三种基本唱腔,筝作为伴奏乐器在其中加花伴奏,逐渐形成了具有特的“四点”演奏手法,从技巧的角度来看,在其他流派的筝乐中也有所采用,但不像浙江筝用得突出,明显的形成了一种演奏上的特点,并有了专称。“四点”手法在浙江筝中的运用经常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在现代创作的一些筝曲中,也常采用这一手法。

浙江筝曲和江南丝竹有着密切的联系,曲目有许多是相同的。江南丝竹明朗、细腻、绮丽、幽雅,在浙江筝曲中,像《云庆》、《四合如意》等比较多地保留了江南丝竹音乐早期的形态,有清香的泥土气息,“四点”手法的运用也不少,它以明朗的音和轻快的节奏,速写了一幅幅江南水乡的民俗画。

浙江筝曲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些优秀的传统古曲,乐曲以移植琵琶曲为多,如《月儿高》、《将军令》、《海青拿天鹅》等等,“凡十三套,无一不能”。这些乐曲所表现的题材范围比较广,演奏手法和技巧也比较丰富,像双手抓筝的技巧,在1814年荣斋所编的《弦索十三套》中,已记录了双手抓筝的手法,浙江筝名家王巽之先生和前辈蒋荫桩先生,在二十年代使用了这一手法。

浙江筝以“弦索十三套曲”和“江南丝竹’、“杭滩”为源,故曲目的板数已突破了六十八板的体系。乐曲也由单一的乐思发展到复杂的乐曲结构。在演奏风格上,一般节律都比较明快、流畅、秀丽。同时,又由于浙江筝所表现的题材内容比较广,手法比较丰富,因而在风格表现上并未完全单一化。像《高山流水》一曲,各地流传很广,而最早流传于浙江一带,是浙江筝人在传授时的重要曲目。《高山流水》一曲是首绘景写意的作品,音韵铿锵古朴,借景抒情,可以和俞伯牙与钟子期结为知音的故事相联系。

浙江筝曲《高山流水》和古琴曲《高山流水》在曲调上毫无共同之处,只是同名异曲而已。在其他流派的筝曲中,如河南《南阳板头曲》有称之为《高山流水》的;山东的《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有称《四段曲》、《四段锦》的,亦有称《高山流水》的。

古筝[弹拨乐器]

福建筝

福建筝:流行于闽南语系的厦门、晋江、漳浦县、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等闽南诸市县,习惯称福建筝为“闽南筝”。自宋末明初至同治年间,古筝已在福建各地长期流行着。

历史上,中原人士几次大规模的南迁(公元四、五世纪),带去了丰富的中原文化,使原本落后的闽南地区逐年繁华起来。中原古筝音乐也就随着中原人士的南迁,而传播到闽南一带。唐垂拱二年(686年),河南光州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带领中原人士入闽南漳州;唐末河南固始人王朝、王审知带兵入闽,后称闽王;南宋末年大批中原官僚奔离临安来闽,这些都和传播中原文化艺术有密切关系。另外,北方艺人,尤其是中原艺人来闽卖艺者历朝不断,这就极大地促进了闽文化(包括音乐)的发展。

从明末清初到民国初年,闽南各县盛行着一种民间器乐合奏,诏安县称为“古乐合奏”,云霄县称为“合乐”,东山县称为“和乐”,闽西各地多称为“汉乐串”。这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的最突出特点是,以古筝做为主奏乐器,领头定拍,尤其在诏安和云霄两县最为讲究。

清朝至民国初年,在诏安、云霄、漳浦、东山一带古乐演奏极为盛行。诏安城内有八街,街街都有古乐馆社,其影响最大的是“四也”乐馆和张永固先生组织的“留香”乐馆。乐馆以乐会友,夜临乐声四起,热闹非常。张永固先生自操古筝,还配有弦、竹弦、洞箫、小三弦、双清等乐器和合,演奏者七、八人,多至十多人。他们不奏潮乐,只崇古乐,有时还加入曲笛随唱昆腔助乐。云霄县和漳浦县“会乐”活动也非常领繁。民国年间至五十年代初期,云霄全县大多数乡社都有古乐组织和活动,但古筝在乡社的“合乐”中已不多见了。唯城内的“振德剧社”的古乐合奏,有陈友章先生主奏古筝,古朴淡雅,还保留着浓郁的传统韵味。

福建“古乐合奏”的历史,实际上就是闽筝史,“古乐合奏”以古筝为主奏的演奏形式,相似于河南板头的“中州古乐”和“弦索雅乐”,可以说,闽南筝和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武林筝是同源分流,都可能是出始于古老的秦筝。

朝鲜筝

蒙古族有蒙古筝/雅托葛,朝鲜族有朝鲜筝/伽倻琴,朝鲜筝/伽倻琴与汉筝(古筝)渊源颇深。朝鲜筝即伽倻琴,相传是伽倻国嘉悉王仿照中国汉筝制成。形制与筝差不多,也是一弦一柱,现使用的伽倻琴有12弦、13弦、25弦等多种,传统散调伽倻琴12、13弦,五声音阶排列。25弦为改良伽倻琴,音阶排列有七声及五声两种,所用右弹左按的技法和汉筝基本一致,肉指弹奏。既可以独奏、重奏、合奏,还可以弹唱。

据《三国史记》记载:“伽倻国嘉实王制十二弦琴。以象十二月之律。乃命于勒制其曲。” “伽倻琴亦法中国乐部筝而为之。伽倻琴,虽与筝制度小异,而大概似之。”

注:《三国史记》(淀ダ)是一部记述朝鲜半岛的正史,是朝鲜现存的最古史书。《三国史记》主要以已失传的《旧三国史记》和《花郎世记》为依据,同时也参考了中国的历史典籍包括《魏书》、《三国志》、《晋书》、《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此书是研究朝鲜三国时期和后期新罗历史的珍贵文献。

日本筝

拨奏弦鸣乐器。8世纪初,中国唐代十三弦筝传入日本,先后演变为乐筝(乐筝即中国唐筝 把它叫做日本筝显然是谬误)、筑筝、俗筝等日本传统乐器。三者构造基本相同:桐木制长方形音箱面上张弦13根,每根弦用 1柱支撑。弦名从远至近分别称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斗、为、巾。琴身笔直。自古将筝比作“龙”,并依此为各部件命名。乐筝又名雅乐筝,曾在宫廷贵族间流行,迄今仍在雅乐的管弦乐合奏曲中使用。乐筝的弦比较粗;定弦按绝对音高,如按壹越调定弦,从一弦至巾弦为:、、a、b、、、、、、、、、。常用的调弦法尚有双调、大食调、平调、黄钟调、盘涉调共 6种。筑筝又名筑紫筝,16世纪末主要作为歌曲伴奏乐器,现已趋于消亡。俗筝始于17世纪,盲人八桥检校(1614~1685)在江户(东京)习得筑紫流筝曲后,到京都将其改编增补,并作筝组歌、分段曲等,因而成为俗筝及日本筝其筝曲的创始人。筝的传统演奏方法是右手拇、食、中指套上义甲弹拨,左手按弦。1921年宫城道雄创制17弦筝,已被广泛采用。俗筝演奏的筝曲多为声乐曲,也有据传为八桥检校所作的《六段》等器乐曲。宫城道雄创作的筝与尺八的二重奏曲《春之海》,成为现代名曲。20世纪60年代后,三木稔等作曲家为俗筝创作了为数众多的筝曲。

演奏技巧

古筝(Chinese zither)传统的常用演奏手法采用右手大、食、中、无名四指拨弦,演奏出旋律、掌握节奏,左手演奏法还有在筝柱左侧顺应弦的张力、控制弦音的变化,以调整音高,完善旋律。筝的指法颇多,右手有勾、托、劈、挑、抹、剔、打、摇、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颤等。古筝的传统演奏手法到了近代有了新的突破,1953年赵玉斋先生创作了《庆丰年》,解放了左手,曲调上运用复调的手法,采用了左右手交替和多声部演奏手法,大大丰富了演奏技巧,使古筝的演奏技术得到一个突破性的发展。古筝[弹拨乐器]

古筝分四组。倍高音1,高音12356,中音12356(do re mi sol la),低音12356和倍低音12356。

当乐曲出现4(fa)或7(si)音时,只能依靠左手在筝码左侧的弦段上用力按压3弦或6弦,使其增加张力获得。具体4音的奏法是先在距离筝码约1分米处用力按压3弦,然后用右手弹奏这根弦,即可奏出4音来。同样,在演奏7音时,也用左手在筝码左侧按压6音弦即可。

筝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优美动听,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

学习古筝演奏,音准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初学者一方面需要接受严格的听觉训练,能唱准、听准各种调的五声音阶及七声音阶,同时还需要努力学会古筝的调音方法,逐步做到能自己调音并且准确。这里试以S型二十一弦古筝定调五声音阶为例:

(一)、依照弦序出第八根有颜的弦,运用标准发音器,小字一组a1音作为标准音,通过扳手和弦轴把音调准,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5音。也可通过筝码向前岳山方向移动使音升高,筝码向相反方向移动使音降低来调准弦音。但移位时,琴码要避免直接与面板磨擦,否则会造成码脚不稳,反而影响音准。

(二)、依照弦序在十三根有颜的弦上定出与a1同名的八度和音——a音,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5音。

(三)、从5音唱上行四度音1,依照弦序在第十一根弦上定出d1音,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1音。

(四)、依照弦序在第十根弦上定出5音的上行五度音2,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2音。

(五)、依照弦序在第十二根弦上定出5音的上行二度音6,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6音。

(六)、依照弦序在第九根弦上定出6音的上行五度音3,此音也就是简谱D调中的3音。

(七)、反复唱准、听准五声音阶“5 6 1 2 3 5”或“5 3 2 1 6 5”,调准各音程之间的音程关系。

(八)、用八度循环调弦法,调出D调五声音阶高音组、低音组及倍低音组各弦音。

古筝[弹拨乐器]调音时,对于音程的判别,是依靠耳朵听觉的敏锐来决定的。调音对弦时,必须等一个音的余音结束再弹第二个音。如对八度音5-5,当确立5是a1音时,在弹完5音后,等余音消失,再弹高八度5音,若两个音的余音比较一致,才算定准了。

右手技巧

演奏时大指向外拨弦,即向低音的方向拨弦。拨弦角度以向斜下方用力为宜。且忌大指的第一关节和第二关节弯曲向斜上方用力“扣”弦。托的动作,是通过肩臂手及假指甲自然巧妙而协调一致的运动。弹奏的手指小关节不弯曲,·以大指的根部为基点,自然用力。向斜下方拨弦。

连续托指称为“连托”。可以用指不离弦连续托指的方法,也可用跳弹(每弹完一音手指起来再弹)的方法,前者声音连贯,后者声音结实且有助于指力的训练。托是筝演奏法中的基本指法,它用于单音或音阶旋律下行的演奏,在“重勾劈托”以及下行“历音”等指法中也要用到托的拨弦方法。

演奏时大指向里拨弦,指的是向高音的方向拨弦。劈的动作仍以大指连接手掌根部的关节为基点,略偏斜上方角度拨弦。劈是托的反向指法。它常与托交替使用或连续交替使用。在旋律中,音值较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度音依次出现时,经常采用劈托的交替指法。一般是先托后劈。它还运用在顺弦序连续上行音的拨奏中也常配合中指食指的演奏。“重勾劈托”或“母指摇”中均包含着劈的指法。

演奏时食指向里拨弦。抹常用于配合大指或大中二指的演奏,也用单音或上行音阶的拨弦。“食指摇”和“三勾轮抹”指法中都包含有抹的指法。

抹单独使用时,常用大关节向斜下方拨弦。它与其他手指配合拨弦时,由于速度和手形的限制,则采用小关节(第二、三关节)弯曲略斜上方拨弦。采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音的统一和触弦的灵活。

演奏时食指向外拨弦。食指向外拨弦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大指依附在食指第一关节上,借助大指的辅助力量,以腕带指进行拨弦﹔另一种是食指依靠助力量,以腕带指进行拨弦﹔另一种是食指依靠自已第一、第二关节的拨动,以臂带指进行拨弦。这两种方法都要求中、名、小三指呈自然放松而略有收缩的状态。

挑常用于单个音的演奏或下行音阶旋律的演奏﹔也常用于与大指配合或与大中二指相互配合的演奏。这些综合指法中如“历音”“反小撮”及“反重撮”中都包含有挑的拨弦指法。

演奏时中指向里拨弦。中指向里拨弦的动作,以中指指根第三关节为动点,带动全指向里略成斜下方的运动。应注意第一、第二关节不弯曲,呈自然放松状态,同时在放松中蕴藏着一定的力量。就是以放松为基础,并保持一定的力进行弹奏。勾的触弦角度,应始终立足于弹弦,而不是像勾子一样勾弦。只有用斜下方的弹弦,才能取得良好的音和音质。

勾常用于与大指的相互配合拨弦,也常用于与大指和食指的相互配合拨弦;有时也用于音或上行音阶旋律进行的。在一些综合指法如“撮”“重撮”“重勾劈托”以及“三勾轮抹”中都包含有勾的拨弦指法。勾在筝曲中像托一样,广泛地加以使用,它是筝曲中仅次于托的一种常用指法。

演奏时中指向外拨弦。剔不单独使用,剔常用在与大指相配合的综合指法“反撮”“剔撮”“反重撮”中,也用于右手“扫弦”“剔挑”等综合指法中。

演奏时无名指向里拨弦。打常用于琶音或分解和弦的演奏。由于无名指一般不戴假甲,将个别音用无名指的打来拨奏,以取得柔和的对比和绵缓的音响效果。另外,在一些和弦的演奏中也包含着无名指向里拨弦的“打”的指法。

还有一种改进的指法,即用戴指甲的无名指代替中指拨弦的方法,中指从演奏八度底半的位置上挪出来,用在大指与无名指所演奏的八度内其他音的拨奏上。这种改进的指法,使得八度内不仅有食指的抹、还增加了中指的勾剔。

打用于琶音的指法顺序是:由低到高用“打勾抹托”,由高到低用“托抹勾打”。

演奏时无名指向外拨。

左手技巧

按音

每一根弦除本音外,还可用左手在琴马左例压弦的办法按出高小三度范围以内的各个音。低音区琴既长又粗,按音比较费劲,勉强可以按出高二度的音。一弦筝各弦音位以五声音阶排列,以D调为其基本调。七声音阶的“fa”和“si”两音是在“mi”和“la”两弦上通过按弦而得。由于筝曲是由五声音阶排列定弦,因而形成筝曲“以韵补声”的旋律特点。即通过左手按弦的奏法,弹出本弦发音之外的音,特别是五声音阶以外的音。这种“以韵补声”手法所形成的旋律特点有两种倾向,一是彩性、装饰性的,即不具有调式、调性的转换意义,这个特点在山东、河南及部分客家筝曲中较明显﹔二是功能性的,即有调式、调性转换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潮州筝曲中,即通过“以韵补声”的手法使乐曲可得到轻三六、重三六、活五等各种调式的变化。

筝曲中的同度双音是将其中一个音在另一根弦上用按音的办法得到的。两个音的音高,一个是固定的,一个是滑动的,结合在一起有着筝那特殊的略带颤动的音响。

吟音

是将本位音往不确定的上方音交替滑动,一般的吟音由演奏者自己掌握。

滑音

中音区以上的各个音,凡小三度范围以内的上、下滑音、回滑音都极为常用。

颤音

是指两个音迅速交替奏出的效果,在筝上可用一个手指、两个手指或双手交替演奏。颤音有明确的点子、肯定的音高,它与来回滑动无明确音高的吟音是不同的。

煞音

右手拨弦出音后,左手立即按住琴弦,把余音止住。

扣弦

手作摇指或单弹,左手同时将拇指紧扣琴弦作左右移动发出由低而高或由高而低的哑声。

泛音

常用左手手指浮按弦长1/2处所发出的自然泛音。

代表作品

《高山流水》《高山流水》讲述了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真挚友情,进而也表达了知音难觅、珍惜友情之意。
《汉宫秋月》《汉宫秋月》描绘了古代长期幽于深宫的宫女们的凄凉生活,表达了对她们悲惨境遇深深的同情。
《梅花三弄》借寒冬怒放、不畏风雪的
《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乐曲的前半部分(第一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第二、三段),则运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了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
《战台风》《战台风》旋律气势磅礴,音乐形象鲜明,快速段落紧张激烈,慢速段落优美抒情。全曲成功地塑造了码头工人大无畏的精神和压倒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表现了工人阶级战天斗地的气势。
《寒鸦戏水》《寒鸦戏水》以别致幽雅的旋律、清新的格调、独特的韵味,明快跌宕,演绎了寒鸦在水中悠闲自得、互相追逐嬉戏的情景。
《出水莲》《出水莲》全曲旋律清丽典雅,速度中庸悠闲。乐曲不长,但却以各水富的水手水出水莲的神态、气质刻画得栩栩如生。
《柳青娘》《柳青娘》是元、明
《庆丰年》《庆丰年》是一首欢快热烈、火爆喜庆、气氛浓厚的古筝独奏曲目。它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人们的喜悦心情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形象地展现出鞭炮声声、锣鼓喧天、万众同心、欢庆丰年的极为热烈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代表人物

王中山、林玲
吉炜、周望、李萌
王蔚
樊艺凤
高雁
杨娜妮
江澹曦
阎爱华

专业术语

一、力度记号

音乐中音的强弱称为力度。用来标记力度强弱的记号称为力度记号。下面为常见的力度记号:

极弱pianissimopp
pianop
较弱mezzo pianomp
较强mezzo fortemf
fortef
极强fortissimoff
渐强crescendoCresc.
渐弱diminuendodim.或decresc.

二、速度记号

常用的速度记号有:

慢速Largo广板
慢板
Adagio柔板
Grave庄板
中速Andante行板
Andantino小行板
Moderato
快速Allegretto小快板
Allegro快板
Vivace ( Vivo)活板
Presto

音乐考级

第一级一、初步了解古筝的乐器结构和各部分名称,熟悉五声音阶的弦位排列。二、正确掌握古筝的演奏姿势和基本指法。三、能用较正确的手型和指法完整演奏本级别规定的曲目。四、必须选择《五、必须背谱演奏练习曲和乐曲。六、主考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任意一考生任意一曲任意一一段落开始或终止。在北京的金山上关山月穿花蜂南泥湾百鸟朝凤小开手小剪剪花
第二级一、对古筝最基本的弹奏手法,如“托”“抹”“勾”“打”等,能正确掌握并熟练运用于演奏之中。二、在演奏中能正确区分“揉”“按”“滑”“颤”等不同的按压技法,并尽量准确、到位。三、熟悉D调各音区的音和弦位。四、必须选择《全国古筝演奏考级作品集》第二级中的一首练习曲、一首带★标记的规定曲目和一首不带★标记的自选曲目;对考生选择的乐曲两首均为规定曲目的予以鼓励。五、必须背谱演奏练习曲和乐曲。六、主考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任意一求考任意一乐任意一任一段落开始或终止。旱天雷西江月开扇窗三十三板小飞舞西厢词挤牛奶天下同小星星
第三级一、进一步掌握弹奏技法中“快四点”“花指”“大撮”“小撮”等基本弹奏方法,并能用较好的音体现出来。二、左手按压技法在保证准确到位的同时,注意乐曲地方风格的表现,尽可能体现出传统筝曲的韵味特点。三、适当提高乐曲的音乐表现技巧,并使之与乐曲中的提示相符。四、必须选择《全国古筝演奏考级作品集》第三级中的一首练习曲、一首带★标记的规定曲目和一首不带★标记的自选曲目;对考生选择的乐曲两首均为规定曲目的予以鼓励。五、必须背谱演奏练习曲和乐曲。六、主考老师可根据实际情任意一要求任意一从任意一中任一段落开始或终止。绣金匾银纽丝一点金河南八板秋思曲劳动最光荣剪靛花妆台秋思春苗
第四级一、继续加强弹奏技法的训练,尤其是双手琶音及轮抹等技巧,并能正确运用于演奏之中。二、正确掌握摇指的基本奏法,注意点的均匀和音的统一。三、在较为复杂的组合技法中注意音乐的表现力,并尽量按照乐曲的提示,体现力度、速度的变化。四、必须选择《全国古筝演奏考级作品集》第四级中的一首练习曲、一首带★标记的规定曲目和一首不带★标记的自选曲目;对考生选择的乐曲两首均为规定曲目的予以鼓励。五、必须背谱演奏练习曲和乐曲。六、主考老师可根据实际任意一,要任意一生任意一曲中任一段落开始或终止。渔舟唱晚柳青娘汉宫秋月高山流水灯月交辉浪淘沙梅花三弄高山流水纺织忙花儿与少年
第五级一、正确运用合理的指序编排,恰如其分地表现作品所要求的速度及力度变化。二、注意乐曲中气息、气口的运用,能较好地使用连线及休止符,使音乐表达更为流畅、规范。三、能基本掌握传统乐曲所具有的地方音乐特点,并通过演奏、尤其是左手的按压技法表现出来。四、必须选择《全国古筝演奏考级作品集》第五级中的一首练习曲、一首带★标记的规定曲目和一首不带★标记的自选曲目;对考生选择的乐曲两首均为规定曲目的予以鼓励。五、第五级以上(含第五级)跳级报考的考生,除完成本级考试曲目外,还须补考前一级的练习曲和规定曲目各一首。六、必须背谱演奏练习曲和乐曲。七、主考老师可根据实任意一况,任意一考任意一乐曲中任一段落开始或终止。蕉窗夜雨云庆出水莲高山流水绣荷包庆丰年
第六级一、能熟练掌握D调、G调的音位变化,并能独立地在两调间转换、调弦。二、能掌握河南、山东、浙江等不同筝派摇指的不同奏法,并娴熟运用于作品演奏之中。三、双手弹奏时,应较好地体现力度、速度和音的变化;注意进一步加强左手的独立弹奏能力,使之与右手保持均衡。四、必须选择《全国古筝演奏考级作品集》第六级中的一首练习曲、一首带★标记的规定曲目和一首不带★标记的自选曲目;对考生选择的乐曲两首均为规定曲目的予以鼓励。五、第五级以上(含第五级)跳级报考的考生,除完成本级考试曲目外,还须补考前一级的练习曲和规定曲目各一首。六、必须背谱演奏练习曲和乐曲。七、无论是传统筝曲或创编筝曲,都应有生动的表现力。八、主考老师可根据任意一情况任意一求任意一从乐曲中任一段落开始或终止。丰收锣鼓春到拉萨香山射鼓崖山哀姜女泪柳青娘新开板四合如意春涧流泉
第七级一、能掌握较高水平的演奏技法,如“快速轮抹”“扫摇”等,并能娴熟运用于音乐表现之中。二、左手按压技法如“揉”“按”“滑”“颤”“吟”“点”要准确到位,并通过这些技法表现出筝曲的不同地方风格和韵味。三、除了完整、熟练地演奏乐曲,对每首作品的思想内涵要有相应的解读能力,并通过演奏体现出来。四、必须选择《全国古筝演奏考级作品集》第七级中的一首练习曲、一首带★标记的规定曲目和一首不带★标记的自选曲目;对考生选择的乐曲两首均为规定曲目的予以鼓励。五、第五级以上(含第五级)跳级报考的考生,除完成本级考试曲目外,还须补考前一级的练习曲和规定曲目各一首。六、必须背谱演奏练习曲和乐曲。七、主考老师可根任意一际情任意一要任意一生从乐曲中任一段落开始或终止。秦桑曲战台风寒鸦戏水幸福渠水到俺村海青拿鹅铁马吟闹元宵粉红莲
第八级一、能熟练掌握D调、G调、C调、F调、A调的音位变化,并熟知各调间的相互关系。二、对作品中较为复杂的结构,要有一定的解读能力;尤其是篇幅较长的筝曲中所使用的复调、支声、对位等手法,应在演奏中给予适当、合理的展现。三、要注重乐曲音乐风格的表现,同时突出作品的精神内涵。四、必须选择《全国古筝演奏考级作品集》第八级中的一首练习曲、一首带★标记的规定曲目和一首不带★标记的自选曲目;对考生选择的乐曲两首均为规定曲目的予以鼓励。五、第五级以上(含第五级)跳级报考的考生,除完成本级考试曲目外,还须补考前一级的练习曲和规定曲目各一首。六、必须背谱演奏练习曲和乐曲。七、主考老师可任意一实际任意一,任意一考生从乐曲中任一段落开始或终止。将军令四段锦秋夜思木卡姆散序与舞曲陈杏元和番长相思台湾儿女的心愿
第九级一、能掌握各种较为高难的技法,并将之融人音乐表现之中。二、在双手弹奏技法得到加强的同时,还应使左、右手具备独立表达音乐的能力,以突出表现旋律的层次、线条和特点。三、能掌握多种特殊音阶、调式,并对现代音乐作品有一定的诠释能力。四、必须选择《全国古筝演奏考级作品集》第九级中的一首练习曲、一首带★标记的规定曲目和一首不带★标记的自选曲目;对考生选择的乐曲两首均为规定曲目的予以鼓励。五、第五级以上(含第五级)跳级报考的考生,除完成本级考试曲目外,还须补考前一级的练习曲和规定曲目各一首。六、必须背谱演奏练习曲和乐曲。七、主考老师任意一据实任意一况任意一求考生从乐曲中任一段落开始或终止。井冈山上太阳红林冲夜奔黔中赋钢水奔流抒情幻想曲汉江韵山的遐想戏韵
第十级一、能熟练掌握各种高难度的演奏技法,有独立合理编排指法的能力并能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予以体现。二、有较深刻的音乐表现力,对作品的思想内涵有较强的理解力,具备全面掌控音乐走向的能力。三、对作品的音乐处理有独到的见解,能在演奏中适当地展现自己的艺术个性。四、必须选择《全国古筝演奏考级作品集》第十级中的一首练习曲、一首带★标记的规定曲目和一首不带★标记的自选曲目;对考生选择的乐曲两首均为规定曲目的予以鼓励。五、第五级以上(含第五级)跳级报考的考生,除完成本级考试曲目外,还须补考前一级的练习曲和规定曲目各一首。六、必须背谱演奏练习曲和乐曲。七、主考老任意一根据任意一情任意一要求考生从乐曲中任一段落开始或终止。溟山幻想曲箜篌引春到湘江莲花谣情景三章打虎上山

乐器养护

日常养护

古筝是木质材料的乐器,木头很容易受到天气及环境的影响,这就给古筝的日常护理带来了以下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潮湿的天气环境下,一定要注意将古筝存放在干燥通风的位置,不用的时候可以在琴袋里放上干燥剂等吸湿气的物品再将古筝包装存放。

2:在过分干燥的天气环境下,古筝的弦孔处甚至底板,会出现一些裂纹,这时候一定要尽早防护,可以适当使用一些乐器保湿膏均匀涂抹在裂纹周边,以预防裂纹扩大。

3:一定不要让古筝在太阳下长时间暴晒,否则对面板损害很大。

4:不要让面板沾水,下雨天搬运时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使用养护

除了这些天气或环境容易造成乐器受损,日常练习中或练习后也应当多多注意乐器保养。

1:保证手指的干燥再触弦,不要用打湿了的手指触弦,很容易使琴弦钢丝生锈。

2:不要用湿抹布或纸巾擦面板、底板。作为发音最重要的部分,沾水后会严重影响木质,造成音变差。

3:定期清理琴面灰尘,琴头琴尾光滑处可以用少量家居清洁剂增加光亮。

4:平时存放时可使用一块布料盖住琴弦,如果长途搬运或者托运时,一定要将琴码拆卸下来,避免受损。 

文化轶事

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三国时期,军阀混战,吕布投奔袁绍,遭到袁绍的猜疑和部将的嫉妒。吕布觉察后,借机告辞,以免杀身之实则是袁绍实则是派实则是名壮士,名为护送,实则想伺机谋害吕布。夜幕降临,围在帐房外的士兵正要动手,忽然从吕布帐中传出悠悠的弹筝声,似涓涓细流,春莺高歌,壮士不知不觉沉醉于美妙的音乐之中,等到再要下手时,吕布早已远走高飞了。

本文发布于:2022-11-09 19:46: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7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古筝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