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中国神话中的海外仙山

阅读: 评论:0

原文

《列子》

《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 蓬莱。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闲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数焉。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还,不得蹔峙焉。仙圣毒之,诉之於帝。帝恐流於西极,失仙圣之居,乃命禺彊使巨鼇十五举首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不动。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千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於是岱舆员峤二山流於北极,沈於大海,仙圣之播迁者巨亿计。帝凭怒,侵减龙伯之国使阨。侵小龙伯之民使短。至伏羲神农时,其国人犹数十丈。

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战国。战国时,民间已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神仙和神仙境界的传说,其中以东海仙山和昆仑山最为神奇,流传最广,成为我国两大神话系统的渊源。

传说海上有五山:岱屿、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据《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节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胜数。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返。.......最后二山飘去不知踪迹,只剩下方壶(方丈)、瀛洲、蓬莱三山了。

《山海经》

《山海经·海内北经》:蓬莱山在海中。

《史记》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 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

《史记·孝武本纪》:“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史记·孝武本纪》:今上封禅,其后十二岁而还,遍于五岳、四渎矣。而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 蓬莱,终无有验。

《海内十洲记》

汉·东方朔《十洲记》:蓬丘,蓬莱山是也。对东海之东北岸,周回五千里。外别有圆海绕山,圆海水正黑,而谓之冥海也。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来。上有九老丈人,九天真王宫,盖太上真人所居。唯飞仙有能到其处耳。

《太平御览·卷三十八·地部三·蓬莱山》引《十洲记》曰:蓬莱山外别有海,谓之溟海,无风而洪波百丈,有九气丈人,九天真君宫。

《文选》卷三十五·七下·张景阳《七命八首》:溟海浑濩涌其后,嶰谷嶆张其前。注引《十洲记》曰:东王所居处山,外有员海,员海水正黑,谓之溟海。

《拾遗记》

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 瀛洲也。形如壶器。”

文学作品

唐·李商隐《无题》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唐·沈亚之《题海榴树呈八叔大人》诗:曾在蓬壶伴众仙,文章枝叶五云边。

宋·陈师道《晁无咎张文潜见过》诗:功名付公等,归路在蓬莱。

宋·杨亿 《汉武》:蓬莱银阙浪漫漫,弱水回风欲到难。

明·王錂《春芜记·说剑》:他本蓬莱仙种,偶然寄迹人间。

清·李渔《玉搔头·微行》:假俺几日儿尘世逍遥,再来受蓬壶约。

清·田兰芳《可怜痛仲方(袁可立孙)》:蓬壶当日集仙,未被长风引去船。

获得荣誉

2020年12月1日,《华夏时报》受权发布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排名,蓬莱市排名第146位。

本文发布于:2022-12-02 09:21: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852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蓬莱运动
下一篇:罗任达
标签:蓬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