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贵州铜仁市辖县

阅读: 评论:0

历史沿革

江口县地图江口地域最早初形于春秋战国,属楚黔中。

战国属秦黔中郡义陵县。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改秦黔中郡为武陵郡,隶荆州,属武陵郡无阳县。

王莽建国,号“新”,改武陵郡为建平郡。

东汉复称武陵郡,并无阳县入辰阳,江口属辰阳县。

刘宋时期,宋孝武帝建元年(454)至齐,江口仍属辰阳县。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肖衍称帝,国号“梁”,江口属武州南阳郡建昌县。陈永定元年(557),陈霸先称帝,国号“陈”,废建昌县,江口属南阳郡。

隋朝文帝开皇元年,废南阳郡,于其地置寿州。十八年(598),改寿州为充州,大业初废充州,并其地入辰州改为沅陵郡,废静人县入辰溪县,江口属沅陵郡辰溪县。

唐天宝三年(744)江口属辰水县,隶充州,后唐江口属蜀黔州。

后晋高祖天福五年(940)牂牁蛮首领张万浚率所属思夷等州归附于楚,江口属楚思州。

南唐时期,攻楚,楚王马希崇降,江口属南唐。

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分荆湖路为荆湖南北两路,北路领沅州、清州,江口属沅州麻阳县,淳熙八年(1181)杨再西率其子政强领士兵开发省溪、宙逻、铜仁大小两江等地。

元置省溪,提溪长官司。

明永乐二十年(1414年)改隶铜仁府并延至清朝。

清雍正五年(1727)“改土归流”,设省溪吏目1员,吏目署驻大江口(今双江镇)。光绪六年(1880)清廷准贵州巡抚岑毓英奏,移铜仁县治于大江口,江口始成县治。

民国二年(1913),铜仁府改铜仁县,将原设大江口之铜仁县更名为江口县,属黔东道。十二年(1923)废道,各县均直隶省。二十四年(1935),省分设行政督察区,江口县属第九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铜仁。之后,行政督察区屡经更易,但体制未变。县辖村寨小有调整,但基本格局未动,一直维持至1949年。

1949年11月13日,江口解放。

1950年3月1日,县人民政府成立。

195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口、玉屏两县并入铜仁县。

1961年,江口、玉屏、铜仁3县分治,江口县辖区不变。

2021年6月4日,江口县列入2021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名单。

行政区划

2013年,辖2镇7乡,71个行政村,8个街道(社区)。辖双江镇、闵孝镇、太平土家族苗族乡、坝盘土家族侗族苗族乡、德旺土家族苗族乡、民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桃映土家族苗族乡、怒溪土家族苗族乡。

2016年1月,江口县辖2街道、6镇、2民族乡,分别为双江街道、凯德街道、闵孝镇、民和镇、桃映镇、太平镇、坝盘镇、怒溪镇、德旺土家族苗族乡、官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江口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处东经108°30′~109°06′,北纬27°27′~27°58′,东西长52公里,南北宽55公里,总面积1869平方公里。东与铜仁市毗邻,南与黔东南州岑巩县相连,西与石阡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北抵松桃苗族自治县。

地貌

江口县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全县地势由西、北、南三方向东倾斜,最高点凤凰山海拔2570.5米,最低点新寨村矮埂275米。境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溪河密布,主要河流均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地势起伏较大,主要为西北-东南部高中山峡谷区,山势陡峭,层状地形明显;中部低山宽谷区,属地势平缓开阔的低山谷盆地;东部低山丘陵河谷区,地势有一定起伏但平缓开阔;南部岩溶化低山丘陵区,区内峰丛、槽谷、溶洞、暗河发育,地势平缓,山顶多呈浑圆状。

气候

江口县处在中亚热带中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地处梵净山迎风坡向。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水热同期,光热同季,受梵净山的影响,小气候特点突出。年均气温16.2℃,年平均日照时间1257.3小时,无霜期288天,年均降水量1369.6毫米,年均相对湿度81%。

江口县物候情况

时间物候
元月收割
二月小麦分蘖拔节,油菜开花,翻犁空土,准备秧田,种植甘蔗,植树造林
三月燕子初来,青蛙始鸣,小麦出穗,油菜谢花,桐树初展叶片,播种瓜豆,
四月桐树、桃树、李树开花,大麦成熟,布谷鸟声声催促播种水稻,包谷、黄豆、花生
五月小麦、油菜成熟,移栽辣椒、茄子、番茄栽播早稻、
六月蝉鸣蛙鼓,洋芋成熟,播种晚包谷,移栽烤烟,栽种中稻、晚红薯
七月水稻分蘖拔节,栽播晚稻,包谷、西瓜成熟
八月布谷鸟停止之鸣叫,水稻出穗扬花灌浆,播种
九月收获水稻,晚包谷,采摘梨、苹果、播种甘蓝型油菜
十月
十一月青蛙息鼓,收挖秋洋芋、桔子、
十二月甘蔗成熟,对小麦、油菜中耕施肥,对桑树整枝修剪、移栽和冬季

河流

发源于梵净山的太平河、闵孝河、桃映河、车坝河等几十条大小河流贯通江口县,于县城处汇成锦江,形成长江上游沅江水系的主要支流。

土壤

江口县境内土壤以黄壤、褐壤为主,山地面积、丘陵面积、平坝面积、其他面积分别占县域总面积的62.9%、26.1%、3.5%、1.2%。

自然资源

生物

江口县内森林覆盖率45.5%,被联合国接纳为“人与生物保护圈”区网成员的梵净山在县境内。江口县有1200多种植物,名贵中药材有天麻、黄莲、杜仲、银杏、当归等。动物300多种,珍稀动物有黔、华南虎、大鲵等。珍稀树种有珙桐、贵州紫薇,还有大片的冷杉林、黄杨林、水青冈林。生长有灵芝、猴头菇等数十种真菌。堪称中国著名的规模宏大的“自然基因库”。

水能

江口县内年平均自然降水20亿立方米,年经流量15.63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8.41万千瓦。全县泉眼283处,可供开发利用的达253处,为国家水源标准一、二级,多处泉水被国家有关部门鉴定为国家级优势饮用天然矿泉水。

矿产

江口县内矿藏种类多,分布相对集中。截至2012年,有金、铜、硫铁、钼、磷、重晶石、玉带石等30余种。其中硫铁、磷、粘土、重晶石储量丰富,可供大规模开采。黄金、玉带石的开采加工已初具规模。

土地资源

2022年2月23日,江口县发布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

(一)耕地19293.97公顷(289409.55亩)。

(二)林地149184.52公顷(2237767.80亩)。

(三)草地323.6公顷(4854.00亩)。

(四)湿地154.51公顷(2317.65亩)。

(五)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109.38公顷(61640.70亩)。

(六)交通运输用地2402.04公顷(36030.60亩)。

(七)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452.45公顷(36786.75亩)。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3年,全县总人口23.7万人。

截至2019年,全县总人口24.9万人。

辖区内有土家族、苗族、侗族、仡佬族、羌族等14个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

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为184764人。

经济

综合

江口县远眺2013年,江口县全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27.69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17%;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4亿元,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21亿元;完成税收收入2亿元;公共财政支出完成13.5亿元,净增1.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亿元,增速排全市第5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5.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85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8218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3.1亿元和28.9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12年的30.4︰29.0︰40.6调整为27.3︰29.6︰43.1。

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反馈贵州省2017年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结果的函》,文件指出,经国家专项评估检查,江口县符合贫困县退出条件。

2018年9月25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通告称,同意江口县等14县(区)退出贫困县。

2019年江口县实现生产总值67.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4亿元,同比增长5.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09亿元,同比下降-7.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6.63亿元,同比增长9%。

人均生产总值38034元(以常住人口计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的结构由上年的28.3:25.5:46.2调整为25.9:19.5:54.6。

2020年,江口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14亿元,同比增长6.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3.66亿元,同比增长5.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31亿元,同比增长2.2%。

2021年,江口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3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86亿元,同比增长7.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4.49亿元,同比增长3.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2亿元,同比增长11.3%。

第一产业

2013年,江口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7万吨以上。完成农业结构调整18万亩,新增土地流转4.5万亩。新增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2家、家庭农场3个,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户4.1万户。成功创建万元山、万元田2.2万亩。实现一产增加值7.54亿元,同比增长7.5%。成功承办了全省春季农业生产、畜牧产业发展、烟叶生产3个现场会。闵孝现代高效农业(扶贫)示范园区完成投资1.2亿元。展示大厅和沙盘投入使用,园区服务中心、旅游服务用房、观光步道、蔬菜智能温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核心区种植大棚蔬菜、露天蔬菜和提子6000亩,带动辐射区种植果蔬28000亩。新引进台湾台水农水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1个龙虾育苗中心和240亩龙虾养殖场。新引进以列纽泰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智能温室大棚蔬菜。截至2013年,园区入驻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完成招商引资签约资金2.4亿元,到位资金5000万元。

2019年,江口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9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2%,其中:农业增加值10.9亿元,同比增长8.2%;林业增加值1.85亿元,同比增长3.3%;牧业增加值3.81亿元,同比下降1%;渔业产值0.84亿元,同比增长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17亿元,同比增长4%。

2019年,江口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521.6公顷,较上年增长16.44%;油料作物播种面积5368.7公顷,下降12.19%;烟叶播种面积451.5公顷,增长4.18%;蔬菜播种面积6349.6公顷,下降36.17%。茶园面积11438.3公顷,下降3.32%;中药材种植面积1643公顷,下降26.6%。

2019年,江口县全年实现粮食产量11.72万吨(未折粮),较上年增长3.65%,其中,夏粮产量达到5.10万吨,下降5.1%;秋粮产量达到6.62万吨,增长11.58%。

2019年,江口县全年猪存栏9.74万头,下降26.8%;出栏14.8万头,下降8.5%;牛存栏3.57万头,增长7.8%,出栏0.79万头,增长23.5%;羊存栏2.21万头,下降23.2%,出栏1.76万头,下降0.9%;家禽存栏45.23万只,增长9.4%,出栏57.35万只,增长22.3%。全县主要肉类产量1.56万吨,较上年下降5.4%,其中猪肉产量1.32万吨,下降9.1%,牛肉产量0.1万吨,增长31.5%;羊肉产量0.034万吨,下降0.5%;家禽肉产量0.1万吨,增长21.9%。

第二产业

2013年,江口县5万㎡多层标准厂房、企业服务中心、220Kv变电站即将建成投入使用。启动了污水处理和供水工程以及连接城区和园区的主干道建设。入园企业累计达到29户,初步形成了以农副产品、特食品、旅游商品和生物制药为主,具有地方特的营养健康产业园。园区完成工业产值11亿元。新增就业1100人。实现二产增加值8.19亿元。全年工业销售收入15.3亿元,产品产销率达98.5%。全年发展民营企业271户,注册资金3.7亿元。发展个体工商户784户,注册资本5192万元。发展微型企业100户,带动社会就业506人,拉动社会投资1030万元。财政补贴资金257万元。帮助64户微型企业办理金融贷款740万元。

2019年,江口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8%。综合能耗26.37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89%。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469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7%。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4695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3.7%。

第三产业

2013年,江口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307万元,其中城镇46176万元,城区37975万元,乡村13131万元;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173593万元,零售额104142万元;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7476万元;其中:住宿业实现2106万元,餐饮业实现5370万元。

2013年,江口县完成了云舍土家古村落5A级景区规划,配合启动了梵净山5A、亚木沟4A级景区申报。基本建成了江梵复线、梵净山山水田园生态产业园、田园春农业观光园等一批旅游项目,完成旅游投资7.19亿元。在北京、重庆、苏州等地举办10次旅游推介会。寨沙侗寨被省扶贫办授予全省乡村旅游金融扶贫示范点。梵净山被评为2013“美丽中国”十佳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3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3亿元;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3548人。

2019年,江口县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949万元,同比增长1.5%。

社会

教育

江口县民族中学截至2013年,江口县全县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数1493人,招生数786人,教职工数43人,其中,教师40人;有普通中学17所,在校学生10023人,有教职工813人,其中,教师736人;有小学96所,招生2249人,在校生16425人,教职工1079人,其中教师1017人;幼儿园26所,入园儿童557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78.03%。

2013年,投资2.83亿元,完成了6个幼儿园、2个农村寄宿制学校、1个城镇义务教育学校、757套教师公租房等建设。教育“9+3”计划、“4+2”教育突破工程位于全省前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教育网站建设和中小学艺术展演工作得到教育部表彰。江口中学实现整体搬迁。全年新招聘、引进教职工114名。

2019年,江口县全年对教育事业的投入达51604万元,增长7.5%。年末,全县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数1677人,招生数人637人,教职工数36人,其中,教师36人;有普通中学11所(其中:初中9所、高中2所),在校学生12714人,有教职工794人,其中,教师757人;有小学59所,招生3210人,在校生17851人,教职工1044人,其中教师987人;幼儿园28所,入园儿童8090人,学龄前儿童入学率94%。

医疗卫生

2013年,江口县全县有卫生机构16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9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合作医疗管理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395人,其中:执业医师252人,注册护士221人,卫生机构床位380张。

2019年,江口县全县有卫生机构144个,其中:医院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2个(乡镇卫生院10个、村卫生室105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护理室1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疫苗站)2个、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铜仁市麻风病医院);民营医疗机构6个。卫生机构人员1706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099人(执业(助理)医师273人、注册护士514人、药师(士)56人、技师(士)93人、其他163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47人,其他技术人员31人,管理人员66人,工勤技能人员63人。卫生机构床位1063张。

2019年8月,入选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

公共文化

2013年,江口县图书馆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二级馆”。乡镇文化站建设全面完成。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文化服务基层工作得到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联合表彰。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医院,民族中医院通过二级综合中医医院评估,完成民和、桃映、官和、坝盘、德旺5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并投入使用。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76%。

截至2019年,江口县全县有文化广播电视站(馆)10个、图书馆1个,有广播、电视台1个;有卫星电视地面接收台48594个,电视覆盖率为100%。

邮电

2013年,江口县实现邮电业务总量10089万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实现电信业务总量9987.5万元,增长10%,邮政业务总量101万元,下降88%。互联网用户较快增长,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2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9.2万户,联通0.7万户,电信用户2.05万户。

2019年,江口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3999万元,较上年下降21.3%。其中,实现电信业务总量12299万元,较上年下降23.7%,邮政业务总量1700万元,增长2.2%。互联网用户较快增长,年末电话用户18.48万户,其中:移动10.81万户,联通1.59万户,电信6.08万户。

社会保障

2013年,江口县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261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91人,城镇失业率达4.1%。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985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694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91477人,增长258%;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9.18万人,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参合率达91.3%;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3236人,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041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0195人。

2019年,江口县全县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26039人,较上年增长21.5%;参加城镇企业养老保险人数8406人,较上年增长22.7%;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数7401人,较上年增长1%;参加失业保险人数9457人,较上年增长30.9%;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11246人,较上年增长3.6%;参加生育保险人数7843人,较上年下降16.5%;参加工伤保险人数9787人,较上年增长3.7%;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08385人,参合率达99.1%;全县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8836人,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259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577人。

生态保护

2020年2月12日,江口县入选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名单。

交通

截至2013年,江口县有钢铁大动脉渝怀铁路过境,另有湘黔线可通达中国各地。航空有铜仁凤凰机场飞赴湘、渝、黔三省会,可起降波音737大型客机。G56杭瑞高速公路自东向西贯至5个乡镇,并每个乡镇都有收费站。江口至瓮安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预计2015、10通车。201省道自东向西贯至全境,其中连接梵净山旅游专线。公路通车里程1896公里;机动车保有量2012辆,其中:客车保有量56辆,货车保有量129辆,摩托车保有量1827辆。

①铁路:江口县城距渝怀铁路江口县内的桃映火车站30公里,距铜仁火车站50公里,距湘黔铁路线玉屏火车站110公里。

②公路:江口县城距铜仁市区50公里,乡村公路四通八达。全县公路里程达988公里,实现了村村通。S302线和305线横贯东西,国家投资兴建的杭(州)瑞(丽)高速公路贯穿县境,境内设5个匝道口。

③航空:江口距铜仁凤凰客运机场70公里,航班可直达北京、贵阳、广州、桂林等地。距湖南芷江机场110公里,航班可达长沙、北京、广州、上海、昆明等地。

2019年,江口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398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5%。全县公路通车里程2651.7公里,其中组组通1213公里;机动车保有量38709辆,其中:客车保有量234辆(出租车101辆、公交车99辆),货车保有量3051辆,摩托车保有量17311辆,小轿车18113辆。

文化

地方特产

紫袍玉带石

紫袍玉带石属中国极为稀少的珍贵玉石,独产于江口县德旺乡金盏坪。紫袍玉带石质地坚硬,具有天然油脂和光泽,是工艺品雕刻的上乘材质。用此玉雕琢成的工艺品,具有很高的适用、收藏、观赏价值,用它制成的梵净山玉砚、屏风、壁画、茶壶、茶盘、茶杯、生肖牌、挂件、手链、弥勒笑佛等,是馈赠亲朋好友的珍贵礼品。用紫袍玉带石雕刻的梵净山玉带九层塔现存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豆腐干

豆腐干是江口人民的传统食品之一,香味别具一格,制作独特,历史悠久。是江口最具代表性的土特产之一。

米豆腐

江口米豆腐嫩黄鲜亮,晶莹剔透,可切成片、条、块或制成虾仁米豆腐,配以江口特制的油辣椒、醋辣椒、佐料,酸香麻辣,滑软可口,凉吃热煮均可。已成为贵州省内外有名的土特产之一。

油茶

油茶非“茶”,江口当地的老百姓家里嫁女的时候,出嫁前一天晚上坐花宴、唱伴嫁歌,主人为了酬谢宾客和亲朋好友,晚饭后,特花几小时做成夜宵粥,而主人却谦虚的说成是喝茶。

云雾茶茶园位于民和乡毛坪、坝盘乡铁广、怒溪乡骆象等高原地带。由于所处特殊地理环境,云雾茶茶叶泽油亮,绒毛多,氨基酸、蛋白质和宁酸含量较高,富含人体必须的硒、锌等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清香鲜醇,具有清热解毒、降脂减肥、防病抗衰等功效。

江口的梵净山翠芽茶在2010年上海茶艺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民俗

江口傩戏

江口傩戏傩戏是中国古代举行驱鬼逐疫迷信祭仪时跳的一种舞,它崇拜和信仰人类祖先“傩公傩婆”。目前仅在少数地区流传,被称为中华文化的“活化石”。表演形式是“冲傩还愿”“酬神娱人”。其目的是“酬神娱神”、“驱邪迎祥”。在江口境内历史悠久,影响极大,传布较广,在民和、双江、坝盘,桃映一带广为流传。由于受巴楚文化的影响,江口的傩戏与原始宗教、民间传说,地方歌谣融为一体,成为一种独特的戏曲形式。

瓦寨锣鼓

瓦寨锣鼓土家称“打家伙”或“五子家伙”,是流传在土家族聚居区的一种古老而优美的打击曲牌音乐。主要用于结婚、年节等喜庆场合,喧染热烈欢快的气氛,是土家族人民最喜爱的器乐合奏,也是土家族特有的一种文艺形式。故有“土家三大乐:摆手、哭嫁、打挤钹”之说。土家族男孩从小便跟着老艺人学打家伙,耳濡目染,世代相传。每逢婚娶、年节、喜庆之际,便相邀为伍打家伙,走乡串寨,锣鼓齐鸣,响彻云霄,表演之处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羌历年

位于黔东高原的江口县桃映镇漆树坪,是贵州省唯一聚族而居的羌族村寨,2013年羌寨被国家列入传统保护村落。,羌历年是漆树坪羌族主要的传统节日。羌历年,羌语称“日美吉”,即“吉祥欢乐的日子”,为羌族最隆重的节日。据说是在秋收过后,羌民为祭祀神录和祖先,向神还愿的一项活动,即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为3-5天,有的延长到十月初十,羌历年的主要活动是还愿祭祀和吃筵席。

侗家姜茶

侗家人吃姜茶是传承已久的生活习惯。凡侗家人都在自家的房前屋后、田边土埂上栽种茶树,每年清明之后开始采茶直到立秋。分三次采摘加工,第一道为清明茶,只采刚发出的“两叶一芯”之嫩芽,用温锅烤搓成上等茶,一般用于接待贵客和外公舅爷;二、三道茶用于接待普通客人和自食用,但凡用茶都要有姜为伴。其香久远,其甜悠长,其辣适中,深受侗家人和其它各族客人喜爱。

节庆

打背节

打背节打背节是苗族青年男女的节日,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这几天举行,男女青年欢聚在风景优美的山坡上,当打背开始时,男的峰涌而出,冲到自己选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蒙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伙子去打她的背。姑娘也不甘示弱,一边大笑,一边挣扎。挣脱时,捉住小伙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整个场地男追女逐,欢蹦乱跳。打累了,男女双双各一个地方打土电话(即用两话筒,中间连一长线,各在一方对着竹筒讲话、唱歌都能听见),相互倾吐密语表情,以企结成伴侣。情投意合后,再告诉父母,择吉日成亲。

花炮节

花炮节是侗族传统节日。主要活动是各村寨组织抢花炮。花炮是用红布(或红绸)缠绕的小铁环,将其置于铁炮顶端,然后点燃放炮,小铁环冲入空中,待“花炮”落地,预定人员即奋力争抢,夺到花炮并送到指定地点为优胜。抢到花炮则意味着吉利幸福,还可获得猪、羊、红蛋、酒和镜屏等奖励。花炮分头炮、二炮、三炮,有的地方还有四炮、五炮。抢花炮仅限于男子,常以一家、一族、一村组队,也可跨村寨自由组队。抢花炮原为还愿求嗣的民间宗教仪俗,现已发展成为众性文体活动,并列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

姓氏节

姓氏节是侗族传统节日。石、罗姓过“未节”,以立秋后第一个未日为节日;有的石姓则在十月十二日过祭祖节。胡、吴两姓过“甲戍节”,即立秋后第一个甲戍日过节。伍姓在六月初六过“双鸭节”或过八月“仕节”。陈姓原在除夕早上过“概考送节”(即开酒坛节),后因除夕难以请到客人,改在七月十四过“中元节”。这些节日,多数在黎明前以粗饭、淡菜或冻菜放在芭蕉叶上祭祖,纪念先人在民族压迫下逃难的艰辛生活。到上午或中午才请新戚朋友到家做客。

四月八

四月八是苗族传统节日,又称“亚努节”,即农历四月初八。传说古代有一个名叫“亚宜”的苗族首领,领导苗族向统治者进行斗争。苗族人民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便于每年的四月八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追思亚宜的业绩,为战死者扫墓。清代乾嘉苗民起义后,统治者禁止苗族人民举行这一活动,致使苗族人民失去了一个极其有意义的传统节日。1949年后,经国家民委批准,将“四月八”定为苗族统一的节日。每年四月八这一天,苗族人民披戴银妆,穿着新衣,参加节庆活动,举行傩戏、上刀梯、下火海、狮子舞、打花鼓、赛歌、吹唢呐、吹木叶、茶灯等民间技艺表演。

旅游

江口[贵州铜仁市辖县]江口县自然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的区域主次划分为三类,即:①以梵净山景区为主体景区:金顶风景区、九龙池风光、烂茶顶杜鹃林、凤凰山风光、寺庙、沿线亭阁、碑林摩崖、黑湾河漂流、凤凰山寨、豆腐干一条街、黄家坝水上乐园等。②以县城及其他景区为辅助景区:原始森带风光、太平河沿岸风光、干溪沟峡谷、黄枯山风光、鱼良溪峡谷、三星拜月、桑木沟水上乐园、金楠桥攀岩等。③棉絮岭风景线:槐丰、岑忙犀牛洞穴、梵净山博物馆、马槽河民族村寨景点等。

梵净山

梵净山(MountFanjing),原名“三山谷”,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得名“梵天净土”。国务院于1986年将其确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2493米,武陵山脉的主峰,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梵净山乃“武陵正源,名山之宗”,曾荣膺2008年度和2009年度的“中国十大避暑名山”,是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齐名的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梵净山是联合国人与自然保护圈成员单位之一。

梵净山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有黔、珙桐等珍稀物种。进入山区完全不着人工景的痕迹,其主峰的“蘑菇石”是一道景观。

红十八师归建地旧址

磨湾,又称磨王沟,它是一个自然寨的名称,又是双江镇一个行政村的名称。它座落在离江口县城约4公里处,全寨共253户,1300余人。除几户杂姓外,绝大多数是姓陈。寨子背靠大山,面向田坝,历来是兵家投足之地。1936年初,红六军团路经江口时,曾驻在这里。军团部政工委首长驻陈运顺家木楼上,两间木楼现还存在。1982年10月江口县人民政府将红十八师归建地旧址磨湾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获得荣誉

2019年5月18日,江口县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春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0年5月,入选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7月,入选2020中国秋季休闲百佳县市。

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1年9月,荣膺2021-2023年度“贵州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2021年11月,拟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本文发布于:2022-12-03 20:50: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1/907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江口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