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县,广西桂林市下辖县

阅读: 评论:0

历史沿革

资源县资源县系民国24年(1935年)从原全县(今全州)和兴安县各析出一部分地方而设立。

资源建县前属全州县的西延地方,春秋战国时期为楚国荆州辖地;秦时为长沙郡零陵县地;后汉置始安侯国,为零陵郡始安侯国辖地洮阳县;三国时先属蜀,昭烈帝去世后,改属吴。甘露元年(265年)析零陵郡南部置始安郡,为始安郡始安县地;晋、宋、齐、梁、陈、隋循其旧。隋开皇十年(590年),改洮阳为湘源,仍属零陵郡。大业初湘源改属永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属桂州临源县地。大历三年(768年),临源县改名全义县,属全义县地。五代晋天福四年(939年),楚王马希范奏置全州,改县名为清湘后晋开运三年(946年),全义县升溥州,并改县名为德昌,即属德昌县辖地。宋乾德元年(963年),废溥州,仍为全义县,属之,为桂州所辖。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改名兴安县,属桂州。宋初始称西延,属全州辖地。宋端拱年间(988—989年),全州州守柳开平粟氏之“乱”,于其地官田、官垌设招安指挥2员。遂为荆湖南路全州清湘县地。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升桂州为静江府,属之。元属静江路。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西延溪洞·瑶蛮二十所内附”,为全州路清湘县地,隶岭北湖南道廉访使。武宗至大年间(1308一1310年)于其地置驿司。顺帝至正(1341—1368年)中改置巡检司,寻废。明洪武二年(公元1368年)随全州划归广西桂林府辖,设六峒巡检司辖之。明洪武元年改名全州府,清湘县为府治;七年(1374年)于其地大埠头复置西延巡检司;九年四月降府为州,并省清湘县名,属湖广永州府。二十七年(1394年)八月全州改属广西桂林府,西延仍为全州辖地。清仍属桂林府兴安县;清置全州,设知州,雍正七年(1729年)十二月,于全州西延设分州。州同驻钟楼底,废巡检司,乾隆六年(1741年)州同署移驻大埠头,六峒巡检司移社水,改为社水巡检司,辖之。清光绪末预备立宪,改西延分州为第八区,兴安县划其地为第六区。民国元年(1912年)改全州为全县。

民国20年,广西实行训政,西延分为第十四、十五两区;民国22年,(1933年),改第六区为越城区,合并为西延区。民国24年(1935年)7月,广西省政府呈行政院核准,划全县之西延全区,计延东、延中、延北、梅溪、瓜里、中峰、枫木、五排等8乡及万德乡的大里溪一村,兴安县越城区属之车田、浔源2乡,共计10乡建县,以其地处资江之源而定名为资源县。为四等县(28年划为4等乙级县),隶桂林行政监督区(29年为第一行政督察区,31年改由省政府直辖,33年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解放初属桂林专区。1952年8月,撤销资源县建制,五排区仍划归兴安县,其余延东、中峰、梅溪等区则划归全县。1954年6月,复将延东、中峰、梅溪(包括瓜里)3区(12、13、14)从全县(全州县)析出,五排苗族自治区从兴安县析出,恢复资源县建制,仍属桂林专区。

1996年,资源县面积1953平方千米,人口约16.3万人。辖1个镇、7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大合镇、中峰乡、延东乡、梅溪乡、瓜里乡、车田苗族乡`两水苗族乡、河口瑶族乡。县政府驻大合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源县总人口156946人。其中:大合镇15467人,中峰乡26026人,延东乡28065人,梅溪乡28656人,瓜里乡19449人,车田苗族乡23520人,两水苗族乡10778人,河口瑶族乡4985人。

2003年资源县行政区划(根据当年广西行政区划代码整理)

100大合镇辖合浦街社区;沈滩、大合、城关3个行政村。

200中峰乡辖上洞、八坊、福景、枫木、社岭、观田、大源、中峰、大庄田、车田湾10个行政村。

201延东乡辖石溪头、石溪、浦田、金山、修睦、官洞、马家、文洞、小地、天门、晓锦、同禾12个行政村。

202梅溪乡辖梅溪居委会;铜座、大滩头、咸水口、咸水洞、胡家田、沙坪、梅溪、大坨、三茶、茶坪、坪水底、戈洞坪、随滩13个行政村。

203瓜里乡辖瓜里、大田、白水、水头、金江、田洞里、大坪头、香草、文溪、义林、白竹11个行政村。

204车田苗族乡辖车田、石寨、坪寨、黄保、龙塘、粗石、田头水、脚古冲、海棠、木厂、白洞、黄龙12个行政村。

205两水苗族乡辖凤水、社水、和坪、烟竹、白石、塘洞6个行政村。

206河口瑶族乡辖高山、立才、大湾、猴背、葱坪5个行政村。

2005年7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桂政函[2005]190号)同意撤销延东乡、大合镇,设立资源镇,以原延东乡、大合镇的辖区为资源镇的行政区域,资源镇政府驻原延东乡镇中路33号(8月实施)。调整后,资源县辖1个镇、6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资源镇、中峰乡、梅溪乡、瓜里乡、车田苗族乡、两水苗族乡、河口瑶族乡。县政府驻资源镇。

2019年4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资源县等14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2022年9月2日,资源县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桂林分公司“数字资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仪式在县行政中心319会议室举行。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资源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全境处于越城岭西麓,金紫山、银竹老山的东南侧。南起两水乡塘垌村南的大通坪界,北纬25°46′;北至梅溪乡茶坪村曾家湾的最北端,北纬26°21′;西起河口乡大湾村的皮水坳,东经110°15′;东至梅溪乡坪水底村的坡岭(亦名八步岭),东经110°55′。县治大合镇,距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实际里程为550公里,距桂林地区行政公署治地(桂林市)实际里程为110公里。

气候特征

资源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由于地形地貌的关系,境内小气候复杂多样,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全县气候温和,四季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6.4℃;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761.1毫米;光热适宜,年均日照数为1407.6小时,年均无霜期为280天。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霜、雪、冰期最早、最长的县份之一。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县土地面积1941.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455.34公顷,园地面积2230.4公顷,林地面积155939.87公顷,草地面积7617.62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2593.3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1341.1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210.26公顷,其他土地面积5713.42公顷。

森林资源

资源县是全区林业重点县,森林属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过渡类型,是我国南方杉木、马尾松、毛竹的中心产区之一。境内植被丰富,种类繁多,据森林资源调查资料统计,境内有原生植物164科,1120余种,其中华南铁杉、长苞铁杉、资源冷杉属国家保护的珍贵树种,红豆杉、华南五针松、柳杉、马挂木为我国稀有特有树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6.1万公顷,现有森林面积9.7万公顷,森林复盖率为78.8%,活立木储积量292.0万立方米,年产商品材6万立方米,毛竹150万根。近年来,本县大力发展人造林,已建成3.4万公顷杉木速生丰产林、2万公顷松脂林、1万公顷毛竹林基地,是广西造林灭荒达标县。

药材和土特产资源

资源县素有“天然药库”之称,中草药材品种多,质量好,药用植物达200余种,其中大宗的药材有杜仲、黄柏、厚朴、天麻、茯苓、金银花、通草、玉竹、续断、前胡、黄桂、白芍、白术、元胡、勾滕、石耳、首乌、女贞子、板兰根、五倍子、桔梗、淮山等20余种。全县现种植天麻达3万窖,有“三木”药材(杜仲、黄柏、厚朴)林7000公顷,是广西“三木”药材基地县。本县土特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已形成生产规模,具有较高开发价值的有蕨菜、薇菜、竹笋、生漆、油桐、棕榈、山苍子、松脂、香菇、木耳、茶叶、百合、猕猴桃等10余种。水果以柑桔、脐橙、白果、李、桃、杨梅等为主,其中脐橙为近年重点开发种植的名优水果,现有种植基地700公顷。

矿产资源

资源县矿产种类较多,已发现有石煤、钒矿、铁矿、铜矿、铅锌矿、钨矿、锡矿、钼矿、钽铌矿、铍矿、绿柱石、萤石矿、长石矿、沸石矿、陶瓷土、石灰岩、花岗岩、石英岩、页岩、炭质页岩、建筑用砂、热水泉等25个矿种,其中中型矿床2处,小型矿床4处,矿点98处。潜在资源丰富的有萤石矿、沸石矿、长石矿、瓷土矿和石英等非金属矿。

水资源

全县水资源主要集中于资江和五排河,其支流共有59条,集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较大支流有14条,其中资江9条,五排河5条。水能可开发量为8.17万千瓦。

资江

境内流长83.1公里,流域面积1315.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5.6立方米每秒(县城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522平方公里,可灌溉面积约8.25万亩,自然落差1423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88530千瓦,可开发利用42290千瓦,至1990年已开发6544.6千瓦。

五排河

境内长51.03公里,流域面积548.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0.4立方米每秒(贝子河口),可灌溉面积约2.5万亩。自然落差1310米,水能理论蕴藏量70090千瓦,可开发利用39410千瓦,至1990年,已开发利用1180千瓦。

动物资源

本县在二十世纪50年代以前,因大部分地区人烟稀少,植被保持良好加之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源丰富,故是野生动物栖息和繁衍的天然乐园。境内的动物以兽类、山禽、鱼类、爬虫、昆虫等种类居多。曾有虎、豹、熊、豺、野猪、狐狸及猛禽、毒蛇等经常伤害人畜和毁坏庄稼。至50年代末“”时期,大办钢铁、大放木材卫星,大面积森林遭到严重破坏;相继大修公路、机耕路,大搞水利电力建设,开田造地,人声鼎沸、炮声隆隆,震撼山岳,危及野生动物生存,因而迁徙。加之大量捕猎,各种动物逐渐稀少,许多珍禽异兽已濒于灭绝。

植物资源

境内地势较高,地形复杂,处中亚热带气候,属山地气候类型区。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植物资源丰富。据1961年中央、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县四级对本县进行的植物资源调查(载1983年归纳整理的《资源植物名录》中):原生植物种类共163科,1122种。其中蕨类植物门14科,23种;裸子植物门8科,21种;被子植物门的双子叶植物纲123科,942种;单子叶植物纲18科,136种。

行政区划

设立

民国24年(1935年)7月,广西省政府呈行政院核准,划全县(全州县)之西延全区,计延东、延中、延北、梅溪、瓜里、中峰、枫木、五排等8乡及万德乡之1村,兴安县属之车田、浔源2乡,共计10乡建县,以其地处资江之源而定名为资源县。为四等县(民国28年划为4等乙级县),隶桂林行政督察区(29年为第一行政督察区,31年改由省政府直辖,33年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

现状

2005年8月,撤销延东乡、大合镇,设立资源镇,资源镇人民政府驻原延东乡镇中路33号。2005年底,资源县辖1个镇、3个乡、3个民族乡:资源镇、中峰乡、梅溪乡、瓜里乡、车田苗族乡、两水苗族乡、河口瑶族乡。

人口民族

截止2018年底,全县总人口18.1万人,其中有苗、瑶、壮、侗、回、蒙古、彝、朝鲜、满、土家、毛南、么佬、仡佬、黎等14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91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1.69%。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资源县常住人口为139212人。

2021年5月29日,桂林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资源县常住人口139212人。

交通

资源县地处山区,解放前,主要靠资江水路与湖南省境各地进行交往。县内、外陆路交通只有乡村古道,物资运输全靠人力肩桃,爬山越岭,非常困难。对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的运进及土特产品的运出,每年要投入数十万个劳动日,即每天有一两千人从事运输。因交通运输困难,物资供应紧缺,故有“资源资源,斗米斤盐”之说,边远山区的许多土特产品和木材无法运出,甚至腐烂在山中。

解放后,1955年始修资(县城)百(里村)公路,1958年后相继修建资(县城)梅(溪)公路、资(县城)五(排)公路等干线。1964年后,各乡又筹集资金,陆续修建乡村公路。至1990年底,县内有省道1条(编号20181),县道2条,共长172.5公里。地方乡村公路49条,共长333.6公里。县内公路总长506.1公里。全县80%的行政村通汽车,交通落后状况有所改善。

交通建设

1、公路建设情况:

进出资源县的公路目前有兴安县白竹浦-资源县城二级公路;兴安县界首镇百里-资源县中峰乡枫木公路;资源县县城-车田-两水-河口-龙胜县江底公路,拟开工建为二级公路;资源县县城-梅溪-新宁县公路,已正在改建为二级公路。

2、高速公路规划情况

资源县地处广西边远山区地带,以前无高速公路规划,在湖南省的对接带动下,湘桂两省于2008年开始规划途经资源县全境的洞口至兴安高速公路。广西于2009年将资源至兴安高速公路以国网泉南高速公路的支线列广西“十一五”高速公建设规划。根据2010年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桂政函225号批复的《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的修编规划,布局方案为“6横7纵8支线”。其中有一横一纵高速公路成Y字形在资源县的枫木交叉,资源县高速公路规划走向具体如下:

6条横线之一:国网厦蓉高速广西段[灌阳(永安关)至三江(唐朝)高速公路]。具体走向:灌阳(永安关)-全州(风凰)-兴安(严关或界首)-资源(枫木、车田、两水、河口)-龙胜(江底)-三江(唐朝):对接湖南(郴州)、江西(赣州)、福建(厦门)、贵州(贵阳)、重庆、四川(成都)。

7条纵线之二:资源至铁山港高速公路(简称:资铁高速公路),这是由洞兴高速及延长线与荔浦至铁山港高速公路整合而成。具体走向:途经资源-兴安-全州-灌阳-恭城-平乐-荔浦-蒙山-平南-桂平-玉林-博白-铁山港。对接北部湾、湛江,海口,三亚,邵阳,常德,张家界及长沙。

灌阳至三江高速公路资源段贯穿五排三乡全境,沿五排河而下到龙胜县的江底直至三江县。资源至铁山港高速公路资源段沿资江贯穿资源县南北全境。通过资源至铁山港高速公路,国网厦蓉高速公路广西段,国网包茂高速公路广西段,国网泉南高速公路广西段的规划建设,将龙胜、资源、兴安三县优势的旅游景区串成一条桂北环形旅游精品线(龙脊梯田-龙胜温泉-五排河-丹霞温泉-资江漂流-八角寨丹霞公园-兴安乐满地-灵渠-猫儿山等);同时也将资源县的优质景区融入了大桂林的环形旅游精品线(灵川-临桂-龙胜-资源-兴安-全州-灌阳-恭城-平乐-荔浦-阳朔-雁山-永福-临桂-桂林);更重要的是资源县的旅游景区融入了张家界-邵阳崀山-桂林山水-桂平西山-北海银滩-海南三亚的精品旅游线。

3、铁路规划情况

湖南省规划建设常德-韶阳-桂林铁路过资源也将申请列入规划建设,广西有可能将此延伸到玉林及北海铁山港。

城市公交

现开通的公交线路有

1路 九拱桥-城北客运站 06:40-19:20 5-8分/班 票价:1元

九拱桥、交警大队、丹霞花园、妇幼保健院、市容局、汽车站、十字街、邮政局、林业局、逸夫小学、中心花园、资源高中、粮贸大楼、桂北新天地16号楼、城北路口、城北客运站

2路 石溪头村公所-城北客运站 09:00-17:00 30分/班 票价:1元

石溪头村公所、石溪头村、西延市场、风雨桥、十字街、汽车站、人民医院、中心花园、资源高中、粮贸大楼、桂北新天地16号楼、城北路口城北客运站

经济

综述

2017年,资源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60.12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49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29.34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19.29亿元,增长15.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1%,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2.1%。

2021年,资源县全年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0.0%;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3.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1.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7.3%。

工业

解放前,资源县工业全是手工操作。越城锡矿开发公司和寿城锡矿开发公司也是私人合股开办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企业。其他手工业以榨油和缝纫居首。在五排河及其支流沿岸共有榨坊43个,缝纫几乎遍布境内各个村庄。此外,在县城和各乡村还有一些规模很小的酿酒、制砖瓦、石印、织布、织袜、打铁及木器制作等,在楠竹产区还有竹器编织及造纸。全县共有私人经营的企业10余个,小手工业500余户,从业人员五、六百人。小手工业者多是亦工亦农,农忙搞农业生产,农闲做工。1949年工业产值42万元。

解放后,首先对越城和寿城两公司进行改造。1952年合二为一,改名为桂专锡矿厂,由县人民政府管理。1953年始建资源织染厂,1955年又建立副食品加工厂。同年对桂专锡矿厂实行公私合营。1956年根据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掀起了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将全县的手工业者123人,组成铁器、缝纫、砖瓦、榨油、豆腐、织布、民运等11个社组。1957年工业总产值253万元。按经济类型分:全民的19万元,集体的占196万元。按工业部门分,森林工业138万元,占总产值的64.18%;其它依次为纺织、缝纫41万元,食品21万元,造纸及文化用品7万元,机械6万元,建材2万元。

1958年兴建资源城关电站和用汽车头(汽车发动机)带动碾米机的县大米加工厂,成为本县有史以来用机器生产的两家企业。

同年,掀起“”,10月抽调11290个劳动力,142名干部“大办钢铁”。县委布置批判“特殊论”、“条件论”、“定局论”和中庸之道,要求在3个月内兴建大、小厂矿5000家,炼铁10000吨,炼钢4500吨。在“大办钢铁”中,要求村村办钢铁厂,不惜毁林“炼钢”。同时,一批国营工业企业上马。是年工业总产值比1957年增长51万元。3年经济困难时期,农业粮食减产,工业产值亦随之下降。1961年开始对工业进行调整,国营工矿企业除保留印刷厂、粮油加工厂、食品加工厂、酒厂外,其余的钢铁厂、石墨厂、硫磷矿、云母厂、锡矿厂……均纷纷下马,砖瓦厂和织染厂转为集体企业。

1963年,工业总产值163万元,仅及1957年的64.4%。1964年以后,工农业生产开始恢复,县办集体工业有所发展,工业产值逐年增加。

1970年,响应上级号召,大办“五小工业”(小化肥、小水泥、小水电、小农机、小冶炼厂),磷肥厂、钾肥厂、丝毯厂、电瓷厂、电石厂、造纸厂、莹石矿、鸭头水钨矿等工矿企业应运而生。但由于管理、技术和营销等原因,磷肥厂、钾肥厂、丝毯厂等厂相继倒闭;电瓷厂、电石厂、造纸厂则由于生产技术不行和资金不到位而未建成。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首先在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经济体制改革,尔后逐步把经济体制改革引向工业企业。上级不再下达指令性计划,县委、县人民政府从本县实际条件出发,考虑市场供求情况,制定发展计划。扩建梅溪莹石矿、县水泥厂,新建牛塘界钨矿、罐头食品厂、冷源钾长石矿等厂矿。钨砂、钾长石等已成为主要出口商品。198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614万元。其中值得指出的是本县化工行业从无到有,1985年产值达36万元,建材工业亦增加到260万元,森林工业增加到250万元;食品工业增幅则更大,由1984年的161万元增至419万元,净增258万元。1990年,全县工业产值为2556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计算,比1949年增长60倍,比1978年增长91.17%。在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工业占47.5%,集体工业占36%,个体工业占16.35%。

1990年,属国营的有:县矿业公司、县钨矿、县莹石矿、县长石矿、县酒厂、县第二(瓜里)酒厂、县食品厂、县印刷厂、县水泥厂、县农机修理制造厂;属集体的有:中峰矿粉厂、梅溪矿产品加工厂、县木器厂、大合化工厂、县陶瓷厂、瓜里矿产经理部等;联营企业仅有资源县梅溪钨矿一家。联营或单家独办的个体企业主要是砖厂和楠竹产区的竹针厂,一般规模不大。这一年,主要产品为莹石,钨精矿、钾长石、水泥、饮料酒、青砖、铁合金、松香等都有增加;减少的只有日用陶器、铁制农具;木制农具已为个体户所取代。

农业

资源县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1990年,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1.4%,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2.78%。按照现行习惯,本志将种植业称为农业,与林业、牧业、渔业各独立设章并列记述。

1990年,本县农业(种植业)产值占大农业总产值的48.2%,居于主导地位。本县种植业以粮食作物为主,1990年粮食产值占种植业的88%。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玉米、薯、豆、粟次之。水稻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98%左右。经济作物有蔬菜、烟叶、花生、油菜等,数量不多,占耕地面积的1—3%左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倡导农村发展商品经济,1989年增加到4.84%,1990年为4.66%。

解放后,实行,接着又实行合作化。先后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此同时,开展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推广先进技术,改良土壤,合理施肥,以及引进和推广良种,改革耕作制度,在低海拔地区推广双季稻,提高土地利用率等。1978年粮食总产为51674.吨。1981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3年又比1978年增长6.2%。1990年粮食总产达56802吨,比1978年增长9.9%,比1950年增长1.32倍。因而,1990年人口虽比1949年增加约1.2倍,人均耕地减少59%,但本县农业所生产的粮食,除供应本县人民食用外,还有外调。其间,由于急于过渡和急于求成,体制改变过多过快,曾受过严重的挫折。1958年后的人民公社化和“”以及“文化大革命”所受挫折尤其严重。

文化

文化场所

文化馆

解放前,政府无文化管理机构,各项众文化娱乐活动,均系自发进行。解放初期,众文化娱乐活动由县人民政府文教科统管。1952年撤销资源县建制后,在延东区设文化站,有干部1人。1954年恢复县制,撤销文化站,建立文化馆,初有干部3人,60年代2至6人。70年代后期,馆内分设文艺创作辅导组、文艺演出辅导组、美术创作辅导组和后勤组,干部职工激增至15人(其中临时工4人);1985年文工团(文艺队)被撤销,所属人员并入文化馆的文艺演出辅导组。1987年,县文工团分立后至1990年,一直保持8人编制。建馆之初,设施简陋,仅有一座150平方米的民房,1965年成立文艺队后,与其共用一座房子。1972年文艺队改建宿舍楼,文化馆搬迁至原总工会楼(即现体委)办公、住宿。1981年,将原公检法宿舍(民房)改建为文化馆宿舍楼,总面积约800余平方米。1984年,将文艺队宿舍楼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楼房,共5层,上2层为文艺队宿舍,下3层为文化馆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单层面积为150平方米。

文化馆建立后,曾购置了一批戏服道具及少量乐器。“文化大革命”期间,戏服、道具被毁。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文艺演出辅导组成立后,又陆续置办了一些古装和现代戏服、道具及手风琴、风琴、大小提琴和二胡、京胡、高胡、扬琴、琵琴、三弦、月琴、笛子、唢呐等乐器,可以开展一些小型演出活动。文学和美术创作辅导组每年都购置一些文学、美术理论书籍及参考资料,至1990年共有各种书籍1000余册。

2011年以来,该县针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精神怠慢、能力平庸、工作懒散、纪律松散、班子软弱等问题,特别设立“治庸问责办”,专治“庸、懒、散、软、奢”恶习。

本报桂林12月11日电(谢振华、杨征山)人民日报

文化站

自1979年起,全县8个乡、镇相继成立了文化站(始称科技文化站),开展图书借阅和写作、演出、美术、书法等辅导性业务活动,也开展桌球、录相放映等文娱活动,成为乡、镇众文化娱乐活动的中心。文化站的设施普遍比较简陋,仅两水乡和大合镇有固定场地(大合镇为砖木结构,两水乡为木头板房),其他各乡是从乡政府的办公楼挤出一两间房办公,面积十分有限。其他基本设施只有少量科技或文学读物和一两个桌球台。梅溪、大合两站添置了一些古装戏服,各站都添置了少量乐器,如二胡、小提琴等。场地和设施还不能适应众文化生活的需求。

俱乐部、文化室

1954年,县文化馆建立后,在业余、自愿的原则下,首先在大埠街组建了大合宣传队,继而在修睦、锦头、梅溪街、瓜里、两水建立第一批农村俱乐部,参加俱乐部活动的都是众中的文艺爱好者和民间艺人。俱乐部人员利用业余时间,编写墙报、黑板报、放映幻灯、排练小型多样的文艺节目,为本村或邻村的众演出,既宣传了党的政策,又丰富了众的文化生活,深受众欢迎。1957年,俱乐部发展到37个,1958年时期,提出文化大普及,农村俱乐部发展到115个,此外各生产队还组织成立了山歌组、读报组、广播组等,众文化生活比较丰富。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全部停止活动,1963年后逐步恢复。1966年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俱乐部改称文化室,后又改称思想宣传队或政治文化夜校,以夜校普及面最广,70年代中期几乎遍及每个生产队(村民小组),1976年以后又改称为农村业余文艺宣传队。

80年代后,随着电影、电视、电视录相之发展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业余文艺宣传队均停止了活动。

工人俱乐部

为县总工会的二层机构,专事厂矿、机关单位职工的业余文娱活动。建于1952年,在总工会内设一活动场地,有棋、牌等娱乐工具,也有阅览室,有少量报刊杂志。工人俱乐部在50年代末及60年代初曾很活跃,“文化大革命”期间,其活动随着工会活动的停止而停止,“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亦随着工会活动的恢复而恢复。现工人俱乐部有露天滑冰场、舞厅、桌球室、录相放映室等娱乐活动场地及设施。80年代后,它与总工会基本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老年活动中心

1986年成立老干部工作局后,随之建立老年活动中心。1990年老年活动中心建筑面积近200平方米,有气功室、书画室、棋类室、桌球室、门球场等娱乐设施。

名优特产

脐橙

脐橙资源县是中国脐橙基地之一。1989年国家农业部“山地脐橙商品生产基地”项目在资源县实施以来,曾多次获得自治区科委、农业厅科技成果奖和技术进步奖。资源脐橙,果皮光滑,泽橙红,肉质脆嫩无核,清香可口,可溶性固形物在12%以上,耐贮运,常温贮藏期可达200天左右。前些年,产品主要销往广东、上海、北京、深圳和香港,由于资源脐橙品质较好,因此在上海等地市场价要比国内其他地区脐橙高出1-2元/公斤。现全县脐橙面积已发展到15000亩,大部分进入丰产时期,全年总产量达6000吨。

红提

资源县从1996年开始引种,2001年、2002年迅速发展,现资源县红提种植面积2000亩,资源所产红提果粒大,泽鲜艳,果粉厚,脆甜而香味浓郁,其质量可与北方红提相媲美,且耐贮运。全县红提年产量为1800吨。

罗汉果

资源县现有罗汉果面积1000亩,主要产地:延东、中峰等乡,年产量10万个。

松花糖

松花糖是资源的传统甜点,发源自位于桂林市临桂区两江镇民国代总统李宗仁故居中的私人厨房,由李宗仁家中的一名厨师发明。近百年传承创新,风味愈加诱人,甜而不腻,入口酥化不粘牙,流行于桂北地区。松花糖去古已远,名称的由来,一说是由于松花糖粒粒金黄如松花;二说源自于松花糖“酥脆清甜,入口即化”,是“酥化糖”的讹误;也有说因其作为资源的传统甜点,寓意着“轻松花钱”的愿望。

文物古迹

资源县县内的文物管理工作,1954年后由县文化馆兼管。1989年3月成立文物管理所,设专职干部1人,负责全县的文物收集、管理及文物点的登记工作。

古、近代墓葬

唐大璋墓位于瓜里乡文溪村石山坪村民组。墓主系清道光年间监生,曾参加过道光二十年(1840年)由西延州同程庆龄总裁修纂之《西延轶志》的采访及校对工作,依例授儒林郎(从六品)。

唐碧田夫妇墓墓主乃清末一大富户。墓在两水乡烟竹村之圳头田。用三十块大石板圈围而成,上刻飞禽走兽、花卉人物,造型精美,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及审美价值。

唐妙庸墓墓主系延东一富户,民国初年去世。墓在该乡浦田村大笔垌,规模宏大,雕工精湛,堪称近代墓葬之艺术精品。

古、近代建筑

高仙桥位于瓜里乡白水村下白水。建于清道光末年,设计古朴,颇具特。

空大桥位于梅溪乡梅溪街,为单拱石桥,建于清代。

天生桥位于梅溪乡坪水底村马家坪。系单拱石桥,建于民国22年(1933年)。建地地势险要,从桥梁的建筑技术角度看,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董家桥位于梅溪乡大坨村福竹。建于民国25年(1936年)。其中造型及风格富有民族特点,图案雕刻古雅,有一定的艺术研究价值。

八角亭该亭居延东乡马家祠堂东侧。全亭以八根大杉圆木为柱,再用四块大横方间架成正方形支起整个亭顶,结构独特、庄严古朴。亭顶分两层,以其正檐呈八角而得名。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系只有榫而未用一钉一栓的木质结构建筑,虽经近四百年的风霜雨雪,但仍安然无恙,无丝毫倾斜与走样,实为木工建筑之杰作。

湖南会馆清咸丰二年(1852年),湘籍商人遍及境内各地,为了保护其自身利益,乃在当时商贾云集、物资集散地之合浦街修建该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四周均用石条青砖砌成,其内均为木质结构。正上厅是禹王殿,塑有高达三米的禹王爷全身像;左边是李公真神殿,右边是地母殿。正面前厅是金顶塔式的三层飞檐戏台。四面所设的走马楼将整个会馆连为一体。柱栋梁檐皆雕龙塑凤,廊壁浮雕传统名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名人题书匾额字迹端庄遒劲。整个建筑到处流金溢彩。其规模之宏大、气势之雄伟、工艺之精巧,堪为县内古建筑之最。惜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各种雕像、字、画都被捣毁,约有1200多平方米的建筑被拆除,戏台、看楼权存断垣残壁。

碑刻

瑶族团规石碑原立于河口瑶族乡葱坪村民国时期的村公所内。后几经搬动,于1958年被人作为桥板架设于冲坪宋洁丞屋前的小溪上。该碑刻立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共列团规十条,有禁止赌博、偷盗的条款,也有田地、山场的界限划分及保护森林的措施等。行文简明扼要,奖罚分明。

抗战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由桂林抗日游击队上校司令员吴耀和副司令员蒋山提议,于1939年7月为纪念“七·七”事变阵亡将士而树立此碑。该碑正面题:“抗战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左、后、右三面分别镌有蒋山的“为国捐躯”、“吴耀的“壮烈先声”、王潜的“精神不死”等题词。此碑原竖于旧中峰乡政府门前(现中峰育才初中所在地),解放后被推置路旁,“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砸断,1989年县文物管理所成立后,已重新修复。

红军长征过境时书写之标语

1934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队伍经过资源,在两水苗族乡凤水村周游屋后二米高的卵石围墙上用土红写下了三条标语:一、“打倒卖国的国民党”;二、“取消一切”;三、“反对强占民田修马路”!署名“红政工”,均为楷书。标语的长度分别为3.10米、3.15米、3.25米,字径在25至30厘米之间。这些标语宣传了红军的政策,使人民众了解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红军,唤醒人民、鼓舞人民的斗志。这些标语因长期遭受风雨侵蚀,字迹渐褪。1978年,凤水村公所采取措施,在写有标语的墙体前打起简易木架,盖上瓦片将标语保护起来。

社会

学前教育

民国29年(1940年),延东乡表证中心校设1个幼稚班,有幼儿35人、教师两人,设语言、计算、手工、游戏等课程,设备简陋。为本县有正规幼儿教育之始。解放后,1952年又于该校附设两个幼儿班,共幼儿50人、教师2人。1957年县创办县城机关幼儿园1所,办2个班,同时在中峰、车田两区各办1个幼儿班。1958年因大办钢铁、大办农业,农村劳动力全部出动,为了解放妇女劳动力,村村寨寨办起了幼儿班。是年,全县共办班150个,入班幼儿达4400人。由各生产队推选出一位身体健壮的老太婆,把幼儿集中到一户众家里负责看护,没有进行适合幼儿的游戏活动。1960年暂时困难时期,全县减至35个班、幼儿315人。到1961年仅存17个班,幼儿306人。1963年—1973年农村幼儿班停办,仅保留县机关幼儿园。1974年公社幼儿班又开始恢复。1976年县成立了幼儿教育领导小组,当年县机关幼儿园扩大招生,并先后新建县商业局幼儿园和县妇联托儿所,农村幼儿园复兴。是年,全县共办243个班,入班幼儿4830人,教职员工280人。由于分布面广,缺乏具体指导,加之没有固定经费,到1978年仅存14个班,入园幼儿280人,教职工18人。1980年有幼儿园4所、16个班,幼儿403人、教职工49人。1987年有幼儿园3所、21个班,幼儿802人、教职工55人。1990年有30个班、幼儿918人、教职工62人,其中专职教养员48人。

小学教育

民国元年(1912年)西延大埠头湘西书院改为湘西两等小学,为境内办新学校之始,乡村各地仍办私塾。7年湘西两等小学改为西延高等小学。同年,又在车田创办敦本小学,在花果桥办中峰初等小学,在咸水口办五龙庵初等小学。1910年,公办小学有20余所。此后,因政局混乱,兵匪相乘,停闭者十之八九。民国14年新桂系统一广西后,各校方陆续恢复。

民国16年,境内有高小两所(西延高小、浔源完小),共6个班,学生162人,教师8人;初小38所,学生695人,教师38人。民国24年始建资源县制时,正值广西推行普及国民基础教育,规定每乡设一所中心国民基础学校,每村设一所国民基础学校,并实行乡、村长兼校长又兼民团大、中队长的“三位一体”制。小学教育有所发展,除原有西延、浔源两所中心校外,25年,又增设梅溪、瓜里、车田、龙塘和中峰等五所中心校。

民国26年,将龙塘中心校并入车田中心校,延中国民基础学校并延东中心校。

民国29年,全县有中心校10所,学生416人,国民基础学校71所,学生3808人,教师共计266人。为提高小学教学质量,民国31年举行了全县第一届小学毕业会考,参加者有表证、梅溪、浔源等中心校。

民国33年秋至34年上半年,日冠入侵,所经之地,校舍多被毁损,学校停课,直到民国34年下半年才恢复正常。

民国35年,有中心国民学校6所,40个班、学生793人,教职员76人;国民基础学校67所,110个班、学生3574人,教职员140人。

民国38年上半年,中心校6所,学生1105人,国民基础学校113所,学生2201人;共计学校119所,学生3306人。

1949年11月,资源解放,至1950年春,县人民政府先后接管了民国时期的小学学校111所,教师85人。

1958年,有小学174所,学生11879人,公办教师266人,新增民办教师60人。是年,把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提出“以政治挂帅,以生产为纲”,大办厂场。同年10月,小学实行“四集中”(集中吃、住、学习、劳动),全县174所学校合并为38所。11月,师生参加大办农业运动,教学时间大部分参加劳动。结果,只得上“卫星课”、双高课”(高速度、高质量),走马观花式地把教材上完。

1959年至1961年困难时期,入学人数急剧下降,有的学校只有学生十几人甚至几个人,几乎无法上课。1961年调整小学布局,撤销水头、葱坪两所完小,将社岭、三茶和海棠三所完小,分别并入中峰、义林和龙塘完小,初小压缩12个班。

1966年10月后,因“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教师纷纷组织“长征队”外出串联,致使学校普遍停课。1967年上半年,学校成立名目繁多的战斗队之后,中、小学教师中逐步形成了以“联指”和“6·15”为核心的两大派众组织,开展向“走资派”夺权斗争和相互间的派性斗争,教育行政机构瘫痪。1968年暑假,两派斗争激烈,不少教师受迫害,被迫自杀和被无辜杀的26人。1969年3月,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办,教师工资改为记工分。同时各大队都办戴帽初中,把小学的骨干教师提升教初中,既削弱了小学的师资力量,又占用了小学校舍和设备。1973年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大力宣传“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黄帅精神”,大批“师道尊严”,弄得教师不敢管教学生。1975年贯彻“教育学大寨”、“学朝农”、“赶浦北”,大搞开门办学,提倡办“百亩农场、百头猪、千棵果树、万斤粮”学校。“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学校规章制度被破坏,校产损失严重,教师受迫害,教学质量降低。

1978年全县有完小72所,教学点282个,在校学生22976人,教师834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及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把教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以教学为主、提高教学质量上来。

1980年县党政领导,反复学习了国务院发出的《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后,把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县委书记亲自抓教育,还由一名副县长分管教育,并责成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大抓入学率、巩固率和合格率。

1982年10月,县委为了开创资源教育新局面,加速普及小学教育,先后发布了《关于当前我县教育工作几个问题的决议》和《关于抓好我县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两个文件。县成立中、小学危房维修基建领导小组,分工一名副县长抓改善办学条件工作。

1983年3月,县成立了考核、整顿中小学教师队伍领导小组,对教师进行了一次考核和整顿。9月召开了教育三级干部会议,提出了“要象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好教育工作”的口号,决定1985年在资源县基本普及初等教育。还下发了资政发(1983)第56、57号两个文件,同时县教育局先后制订了《资源县教育战线教职工管理条例》和《资源县教学工作常规》,发到各级学校贯彻执行。

1985年,经桂林地区教育局检查核实,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98.4%,毕业率达89.7%,普及率达98.3%,基本达到普及初等教育的标准,自治区发给了合格证。1986年被评为中国“普及基础教育先进县”。1990年,全县有小学334所(含完小75所),在校学生21370人,适龄儿童总人数16085人,其中入学适龄儿童1569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7.6%。

中学教育

民国31年(1942年)前,县内无中学,高小毕业生继续升学,须长途跋涉至全(州)县、兴安、桂林及湖南省新宁、城步等地就读。民国31年4月,资源县政府遵照广西省政府《广西国民中学办法大纲》规定,创办县国民中学。校址设在县城大埠头唐氏宗祠,有教师9人,其中专职教师3人,招收新生一班学生60人。一年后迁至合浦街湖南会馆,招收第二班学生60名。民国33年春招收第三班学生60名,因缺乏教师及日寇入侵,延至34年下学期开学,时全校共3个班,学生147人,教师18人。

国民中学学制两年,因未设英语、物理、化学课,学生毕业后报考高中甚难。民国35年4月,县政府备文呈请广西省政府批准,将国民中学改为资源县立初级中学,并把原国民中学第三班改为初级中学第一班。鉴于资源初级中学班次逐年增加,原校舍不够用,经县政府批准拨款选择沈滩松山坪为新校址。经一年时间,新建砖木结构的两层教学楼1座,四合院式的教室和宿舍2座,膳厅1座,建筑面积达1825平方米,学校总面积18295平方米,于36年下学期迁至新校舍上课。38年上学期,全校共6个班,学生239人,教职工31人。

是年(1949年)冬解放,县人民政府接管了资源初级中学,贯彻“维持、整顿、改造”,“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向工农开门”的方针,废除了国民党的教育方针和规章制度。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本县的中学教育逐年发展,学生的家庭成分有了显着变化。据1953年的统计,工农子弟在全校学生中占72.6%,全县一所初中已不能满足人民众送子女读书的需要,故于1958年秋,将资源初中改为完全中学,同时在苗、瑶人民聚居的车田新办了一所初中,命名为资源县第一中学(下简称“一中”,即“五排初中”),1960年秋,又在梅溪咸水口新办一所初中,称为资源二中。全县共有中学生1034人,其中高中生123人,比民国时期学生最多的1948年增加了2.5倍。

1960—1962年,国民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对教育的发展采取控制、压缩、合班、并校和清理动员超龄生回农村等措施,撤销了县办咸水口初中,将该校师生全部并入资源中学(完中)。资中高中部停止招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被录取者到兴安高中就读。经调整后,全县仅保留两所中学——资源中学及资源一中,共计12个班,学生416人,教职工精简后只保留50人,尽管减少班次,但学生人数却比1957略有增加。

1965年国民经济回升,全县又新办了中峰、延东、梅溪、车田的大水岭、两水5所初中,连原有的2所共7所,有学生525人,资中又恢复高中部,招收新生40人。

“文化大革命”初期,中学师生停课“闹革命”,教学秩序混乱。1969年,将车田(原五排初中,1968年改名)、梅溪两所初中定为县直接领导的中学,中学学制由三、三制改为二、二制,并提出“读初中不出大队、读高中不出公社”的口号,采取完小附设初中班的办法,大力发展中学。1976年9月,全县有中学13所,戴帽初中42处,共79个班;高中9所,34个班;高、初中共113个班,学生7664人,比“文化大革命”前的1965年增长了13.7倍。由于发展过快造成一缺设备,二缺师资,结果只得将大部分小学骨干教师提上来教中学。被抽上来的教师既不适应中学教学,又削弱了小学的师资力量,使中、小学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清算了“四人帮”破坏教育的罪行。采取县、乡两级办好重点中学的措施,确定资源中学为县重点中学,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均优先安排,并控制各公社初中和戴帽初中的发展,逐年进行调整。1983年,戴帽初中全部撤销。调整后有完全中学1所,15个班,学生795人;初中18所,95个班、学生4387人。同时加强了师资培训,充实教学设备,健全教学制度,教育质量稳步提高。1987年,全县普通中学已达18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共116个班(高中16个班),在校学生6366人(其中高中学生825人),教职工467人,与民国时期最高年(1948年)中学1所、学生924人相比,学校增加了17所,学生增加了5442人。1987年,全县小学升初中的比例为51.2%,初中毕业升高中的比例为25.2%,高中毕业升大专院校的比例为24%。1990年,全县有初中16所、完中2所(资源中学、车田中学),共有20个高中班,学生1143人;107个初中班,学生5369人;另有职中、实中各1所,8个班,学生361人;高中、初中教师498人。1977—1990年为国家输送大专以上学生990人,中专生1380人,同时还为农村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有文化科学知识的劳动生力军。

师资力量

清末,品行端正的秀才或举人,才可聘为塾师。民国时期,中学教师要求具有大专毕业或高等师范毕业;小学教师要求具有中等师范毕业或高、初中毕业。因地处偏僻,文化比较落后,在师资的数量与文化素质上都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清末所办私塾常从邻县、邻省聘请塾师。民国期间,普及国民义务教育时,教师奇缺,虽开办师训班、简易师范班各一班,仍未满足要求。解放后仍存在中、小学教师缺乏和文化素质不高的问题。1954年,小学专任教师182人中,大专、中师和高中毕业的仅6人,占3.3%,初中或初中毕业以下176人,占96.7%;初中专任教师13人中,大专毕业1人,占7.69%,中师和高中毕业及以下12人,占92.31%。1978年,全县小学专任教师782人中,中师和高中毕业的557人,占71.2%;初师和初中毕业的121人,占15.5%,初中肄业及以下的104人,占13.3%。中学专任教师433人中,大学本科毕业以上的44人,占10.2%;专科毕业及本、专科肄业的36人,占8.3%;中师或高中毕业及肄业的299人,占69%;初中或初中以下的54人,占12.5%。

为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业务素质,1962年县成立教师函授总站,设专职函授辅导员1人,义务辅导员3人,先在延东、中峰搞试点,共办两个班、45人。其他各公社以学区为单位成立函授分站,学习辅导员担任班主任,每两周集中面授一次。1977年,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为提高师资水平,采取寒、暑假集中培训,组织短训班和输送到大、中专学校深造等办法培训在职师资。1980年8月,教育部又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要求力争到1985年使小学教师达到中师毕业水平,初中教师达到大专毕业、高中教师达到大学本科毕业程度。为此,县教育局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对现有中、小学教师进行考核。1982年12月至1983年6月,共考核小学教师680名,其中能胜任的153名,基本胜任的375人,教学有困难的129人,不能胜任的23人;考核初中教师355人,其中胜任的51人,基本胜任的178人,教学有困难的19人,不能胜任的7人;考核高中教师68人,其中胜任的36人,基本胜任的31人,教学有困难者1人。对教学有困难的教师首先组织学好教材、教法,然后系统进修文化专业知识;对基本胜任教学的教师,根据各自的年龄、教龄及文化程度,有计划、有目的地分别采取在职函授、脱产进修或短期培训等办法,经考试合格者发给相应毕业文凭。1984年改县师范为教师进修学校。1987年,通过进修、函授获得中师文凭的220余人,大专以上文凭64人,短期培训200余人。1990年,经考试发给中、小学教师专业合格证书者共600人,参加成人自学考试学习的300人;中学在职脱产培训20人,函授80人;小学教师脱产培训一个班、45人,函授70余人。

1990年,全县全日制中、小学专任教师1384人,其中中学494人,小学890人。中学专任教师的学历是:本科毕业65人,占13.4%;专科或本科、专科肄业的241人,占48.9%;中师、高中毕业及肄业165人,占33.4%;初中毕业及以下的23人,占4.6%。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是:大专毕业及肄业的21人,占2.4%;,中师或高中毕业及肄业的651人,占73.1%;初中肄业以下的218人,占24.5%。

旅游

境内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三顶桂冠的八角寨景区;有丹山碧水,被誉为“华南第一漂”的资江景区;有“中国最佳漂流胜地”的五排河探险漂流景区;有休闲度假丹霞温泉景区、天门山生态观光景区及“一瀑九折”的宝鼎瀑布景区等,同时拥有丹霞和喀斯特两种地貌。

八角寨风景区

八角寨风景区在县东北部梅溪乡大坨村一带,方圆约40平方公里。主峰海拔818米,因巅具八角而得名。云涌峰浮,故又名云台山。景区还有螺丝山、眼睛石、神鹰石、人参石、古堡残垣、大象迎宾等景观。早在宋、元年间,八角寨就建有“天心寺”。

资江风景区

资江风景区从大合镇沈滩村起至梅溪乡胡家田村之间河段,长20余公里。景区有玉屏山、大象饮水、将军骑马、酒醉美猴王、天门塘、一线天(分东西两处)、三娘石、风帆石等景点。

猫儿山风景区

猫儿山风景区位于越城岭南段、县西南部的两水乡边境,海拔2141.5米,为越城岭主峰,亦是华南第一高峰。1977年于山顶建成电视转播台,有公路盘山直达。景区尚保存原始森林22万余亩,有丰富的珍稀动、植物资源。

获得荣誉

2020年7月,入选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公布得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资源县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扫除文盲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林业公安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全国行政区域界限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管理示范窗口单位”、“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1995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享受少数民族自治县待遇。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一。2007年,被国家环保部正式命名为“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区”。2012年,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林业局确定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2013年,资源县水产畜牧兽医局获得第七批桂林市“精神文明单位”称号。2014年凭借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荣登“2014最美中国榜”,荣获了“最美中国·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特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称号。民俗节庆品牌——“七月半”民族传统河灯歌节被国家旅游局列为“中国百姓生活游”十大主题之一,2014年成功入选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资源县还是2011-2020年国家重点扶持的滇桂黔石漠化区(广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的29个县之一,也是自治区级贫困县。

2020年5月,入选2020中国百佳富氧县市。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1月14日,入选“第三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名单”。

2021年6月29日,被确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1年12月,入选拟推荐命名第五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公示名单。

本文发布于:2022-12-21 21:58: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1548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资源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