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甘蓝,河南新野县特产

阅读: 评论:0

产品特点

外在感官特征:新野甘蓝呈圆球型,外观草绿,手感坚实,叶片光亮,生食清脆爽口,熟食口感光滑,微甜甘脆,无涩味。

新野甘蓝内在品质指标:新野甘蓝营养丰富,新野甘蓝多项指标高出同类产品,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检测,维生素C含量为53.7毫克/100克~58.8毫克/100克,蛋白质含量为1.04%~1.32%,可溶性总糖含量为3.81%~4.00%。

产地环境

地形地貌

新野县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处南阳盆地南部。土壤类型:灰潮土20.5万亩,黄老土20.8万亩,黑老土28.8万亩,砂礓黑土43.9万亩。全县农耕地多为河流沉积物覆盖,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性好,适生植物种类繁多,适于甘蓝蔬菜种植。

水文情况

新野县地下水资源丰富,境内白河、唐河、湍河等8条河流穿境而过,为富水地带。水质好,未污染,适宜发展A级绿食品。

气候情况

新野甘蓝新野属于北亚热带地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温暖湿润,四季明显,光、热、水资源丰富。冬季盛行北风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作物生长期主导风向为偏南风。平均气候15.1℃,无霜期228天,年均日照1815.8小时,平均降水量803毫米,特别适宜蔬菜种植。

历史渊源

古城生甘蓝,人称长寿菜。长食不老仙,益寿又延年。——新野民谣。据有关史料记载,中国的甘蓝最早是汉代由欧洲引入的。张骞出使西域,开创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后因匈奴袭扰,中断58年。

东汉(癸酉)永平十六年(73年),东汉时投笔从戎的班超又重新打通西域之路,并将这条道路延伸至欧洲,带回了包括甘蓝(当时叫包心菜)种子在内的大批欧洲商品。甘蓝在京师洛阳试种成功,逐成为宫廷美味佳肴。

东汉元初三年(116年)春,时为太后的邓绥回故里省亲,带回了部分绸缎和农产品,其中也包括贡品包心菜和种子。邓绥的故里是南阳郡新野县三泉阪,即现在的新野县城郊乡李湖村板桥铺自然村,这里傍依淯水(今白河),土壤沃肥,气候宜人。甘蓝经邓姓族人试种即获成功,“贡品”便成了老百姓的常用鲜菜。

新野甘蓝其后经历年的传播,至东汉建安六年(201年),全县各地均有栽培。刘备屯兵新野,在县城南端淯水拐弯处(今南张营、袁庄、吕庄、郭营等村)广置菜田,以供军需,遂成为村落,取名“园庄”。从此,甘蓝就成为新野的当家品种。园庄地处白河北岸,是南下湖广、北进宛洛的水陆码头。各地商贾在此驻足,换购货物,甘蓝种子便是首选。新野甘蓝因此便传遍全国,形成很有影响力的菜品。

生产情况

新野甘蓝2014年,新野甘蓝产地总面积3860公顷,年总产量28.95万吨。

产品荣誉

新野甘蓝2015年2月1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新野甘蓝”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新野县所辖城郊乡、五星镇、上港镇、王庄镇、新甸铺镇、前高庙乡、溧河镇、汉华街道、汉城街道共9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径112°15′~112°35′,北纬32°05′~32°06′。

质量技术要求

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编号:AGI2015-01-1622。

安全要求

新野甘蓝严格执行《无公害食品结球甘蓝生产技术规程》(NY/T5009-2001)标准。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切实保障新野甘蓝质量安全。

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新野甘蓝产地环境质量符合《绿食品产地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导册》(NY/T1054-2006)、《绿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现状评价技术导册》、《绿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T391-2000)及国家环境保护局制定的有关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要求。

2、品种选择:新野县蔬菜专业技术协会在中科院蔬菜专家指导下,结合新野的水质、土壤和气候条件,进行品种改良,形成了具有新野县地域特的甘蓝品种。这些甘蓝品种绿叶层多,球型紧密,不易裂球,耐运输,耐寒性好,可田间贮藏,亩产量在7500公斤左右。

3、生长过程管理:新野甘蓝的整个生长过程必须严照《无公害食品结球甘蓝生产技术规程》(NY/T5009-2001)、《无公害必久甘蓝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DB411328/T008-2006)操作。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2000)和《肥料使用准则》(NY/T394-2000)。

专用标志使用

新野甘蓝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内的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已获登记保护的新野甘蓝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新野甘蓝登记证书持有人新野县蔬菜专业技术协会提出申请,并按 照相关要求规范使用标志,在其产品包装上统一使用“新野甘蓝”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本文发布于:2022-12-30 07:07: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1838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新野甘蓝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