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雅茶马古道

阅读: 评论:0

古道简介

洪雅茶马古道:洪雅自然生态之美和中国雅茶文化,展现茶马古道历史文化底蕴,促进中国雅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扩大魅力洪雅的知名度、美誉度,并为“中国雅茶文化网”上线运行营造良好氛围,在洪雅县东岳镇关观音村的“柳新茶马古道”遗址,拉开了中国雅茶文化人“发掘茶马古道历史文化价值,解读其对现实文化、经济、旅游的影响”的“穿越北纬30°茶马古道”采风活动的序幕。

洪雅茶叶历史自唐代《茶经》《茶谱》有文记载迄今1200多年。“路由茶生”,洪雅自产茶销茶开始,就自然诞生了历经近1300年风雨兼程的茶马古道分支。

洪雅东岳镇栁新(原又名观音场、观音铺和新建)段的茶叶外运通道已承载洪雅千年茶史,该古道由本县东岳、罗坝、花溪场镇汇聚柳新,《花溪县志》记载在宋、明时期:花溪、观音为买茶场,茶贩在收茶后向西翻山越岭途经雅安双河、严桥抵达曾经素有雅安第二大茶市之称的晏场。就近考证,清末民初柳新仍是远近闻名的观音场,它不仅商贸集市发达,而且场镇内外及茶马古道沿途佛教香火兴旺,岩画、壁龛、寺宇等宗教遗迹留存至今。

相关记载

相关历史遗址记载:

第一、现在能有文字的准确记录为“石佛禅林”牌坊主体“阴刻”楷体“石佛禅林”;主持修建小楷位于“石佛禅林”四大字的两边:右边小楷字体内容为:“嘉定州洪雅知府 文林郎知县刘泽 教谕高明 抚民主簿刘钦 训导马昱 僧会司 主洪御史张鹏 进士李吉 杨仲琼(上为繁体)阴阳官 张(方+马)引进堂书相安”。左边内容:“主持悟亮 ××发心善舍×××女堂××助缘父母×××唐种(繁体)福××××××正德庚辰年七月二十六建立”。背后为“阴刻”:“永典山”三个大字;并有“万历庚申吉旦重监”“正罗金×自造”字样。规划宏大的建筑与茶马古道有密切的联系。

第二、“茶马古道”:有“大碑”一块,体现字样“××××以去则政通××××”“大明万历年三年乙×××”“××××知县闻道立××××”碑对面3米开有“三尊”石刻像。对于茶马古道的定义在洪雅茶文化研究会对此有一定的研究。

第三、摩崖石刻两尊“山王”、“观音”记载内容为:类似商会“同禄会首赵全伦、牟唐众姓发心施才刊刻刘门贵 山王 观音共二尊祈保家门清吉 洪邑 邓(王+禹)刻石 大清嘉庆四年六月初八日立”。保存相对完整。

第四、万寿桥碑记:在玉屏山进山的主通道,有一大石桥,石桥为单石搭建,石桥3-5吨;因一有山雨,小涧水位上涨,上山的主要通道使得多为不便,由众人50人左右出资修建;“嘉庆四年 岁次已未三秋月×日立,碑文记载姓名内容及出资相对详细。

第五、“石观房”遗址:明代建筑,现保留遗址上石柱子等。

茶马古道因茶而兴,茶叶的发展也影响了茶马古道的走向。

洪雅之茶质优味佳,如《续刻茶经》中有:“凌云山茶,似虎丘,味逼武夷,泛绿含黄,清馥芳烈,伯仲天目、六安。”据考证,凌云山茶,就是出自洪雅、峨眉产的茶。清人陈一津对洪雅之茶户亦有诗记之:“先公舣舟处,新水一篙绿。茶户知犹若,嘉鱼品更廉。青山逢谢尚,明月送江淹。父老谈遗事,向云空自瞻”。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01:16: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183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