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旅游景点意义「红革命景点的意义」

阅读: 评论:0

景点是什么意思?

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 产 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红旅游是把红人文景观和绿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 其打造的红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中国十二个重点红旅游景区 沪浙红旅游区 湘赣闽红旅游区 左右江红旅游区 黔北黔西红旅游区 雪山草地红旅游区 陕甘宁红旅游区 东北红旅游区 鲁苏皖红旅游区 大别山红旅游区 太行山红旅游区 川陕渝红旅游区 。

红旅游的目的和意义

红旅游主要是以学习中国革命史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学习和旅游互为表里。但是,这种学习不宜搞成灌输式的“现场报告会”,而应营造出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

意义:

1、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爱国主义教育方式迫切需要改进和创新。

积极发展红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给人们以知识的汲取、心灵的震撼、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2、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党的十六大提出大力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其重要目的就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拓展资料

红旅游是在2004年年底时正式提出的、以中国共产党相关的历史纪念地为资源的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红旅游是把红人文景观和绿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其打造的红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红旅游

带孩子去红旅游,除了深化爱国情怀还有什么意义?

孩子处于一个年幼无知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作为父母给予他们教育,给他们安逸的生活,我们努力工作给孩子的生活提供有力的经济基础,但是我们要让孩子知道现在我们的生活来之不易。对于带孩子去红旅游,我们不仅要让孩子知道过去先烈们的伟大贡献,还要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当然让孩子去红旅行对他的意义也很非凡,红旅游的意义,首先可以让我们的孩子重温历史牢记历史对中国近代史加深一下亲身经历。在一些其他的革命抗战的历史遗迹中感受前代牺牲的伟大性以及光荣性,只有让孩子亲身去经历这些去重温历史,才能让孩子体会到我国当时先烈们的伟大贡献,这样才能更强烈地激发我们孩子的上进心,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孩子有了国家意识,让孩子明白国家层面上的英勇重任。其次是积极支持国家响应国家的号召走进红胜地,了解红事迹,学习继承红精神。

而且在我国国家规定的红旅游景点是不会收取任何费用的,最后我们的孩子能够继承我国过去优良的光荣传统,传承民族精神。无论孩子多大,无论孩子对红知识了解多少,只要孩子每到一处红景点都会受到教育,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震撼人心,他们的民族精神会得以传承延续,他们的光荣传统会得以发扬光大。

参观红教育基地的意义是什么?

参观红教育基地的意义是红旅游是培育“红”下一代的重要课堂,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是我党一项重要的任务,旅游是青少年普遍喜欢参与的时尚型、文化性的高层次生活消费活动,具有很强的学习、教育功能。

通过开展“红旅游”活动,可以将革命历史知识、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以旅游的方式传输给广大青少年,潜移默化,行之有效。

扩展资料:

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和相关项目的不断推进,红旅游的市场规模日益扩大。这种传承文明、振奋精神、增加体验的旅游形式正在旅游市场上不断升温。

我国大多数红旅游景点仍然面临着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形式单一枯燥、精品意识薄弱等问题。如何讲好红故事,提升文化内涵,如何创新发展形式,促进商业形式的融合,成为推动红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虽然“红旅游”的概念在中国是原创的,但类似的活动在国外已经存在。从巴黎公社墙和英雄墓到莫斯科红场,从朝鲜万景台到越南胡志明纪念馆,从印度甘地纪念馆到南非祖先纪念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主题贯穿始终。

本文发布于:2023-02-24 07:29: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2023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