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红文化“活”起来——吉安加强项目建设打造红景点

阅读: 评论:0

走进吉安井冈山市、永新县、遂川县、吉安县、青原区、吉州区……井冈山市大陇镇挑粮小道、永新县湘赣革命根据地中心旧址、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旧址、东固革命根据地旧址景区、泰和马家洲集中营纪念馆、长塘镇塘边村九打吉安历史陈列馆等一大批红景区、景点建成,并对游客开放,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吉安红资源丰富,现有保存完好的革命遗迹和不可移动红文化遗存97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8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4处,一般文物点721处,总体数量约占全省四分之一以上,被誉为“没有围墙的红博物馆”。

近年来,吉安市围绕打造全国红旅游精品城市,深入实施“全景吉安、全域旅游”战略,以井冈山红旅游为龙头,大力推进红资源开发,着力破除体制机制束缚,全力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倾力打造“红摇篮,山水吉安”品牌形象,红旅游已成为全市旅游经济的有力支撑和最大亮点,在传承红文化、协调城乡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强制度设计,夯实发展基础

高位推动,成立全域旅游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机制,统筹推进红旅游朝全域化方向发展。设立井冈山红旅游一体化办公室,协调推动全市红旅游以井冈山为龙头实现一体化发展。同时,井冈山还成立了红培训管理办公室,强化了红传承规范管理。

强化调度考核。建立“每月调度,每季通报”机制,狠抓旅游工作落实。将旅游发展成效列入对各县(市、区)科学考评体系,通过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极大调动各地发展旅游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筹集3亿元组建了吉安市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打造全市旅游投融资平台;推动民航旅游发展,成立民航发展办公室,设立每年8000万元民航发展专项资金,通过市场化拓展航线,累计开通12条国内直达航线;引进大千生态等上市公司,积极探索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旅游景区开发模式,极大激发和释放了产业活力。

强化规划引领,实施政策扶持

科学发展,规划先行。吉安市先后编制出台了《吉安市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井冈山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三湾改编景区旅游总体规划》等规划,一批批红军历史情景再现工程、革命历史展示、红历史街区、红精品小镇陆续显现在市民面前。

为推动红旅游转型升级,向标准化、精品化、品牌化发展,吉安市挖掘红文化新内涵,拓展红文化表现形态及红文化衍生产品,创新开发特化持续性红旅游产品取得了明显成效。与此同时,加大政策支持。争取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项目287个,累计获得中央补助资金3.61亿元。推出涉及资金奖励、招商扶持、人才培养、用地支持等10余项政策,全力推动全市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观光游览单一业态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等多元业态并重实现转型升级。

推进项目建设,打造红精品

坚持将红旅游作为推动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点和着力点,进行重点培育和打造。抓好项目包装和招商。以井冈山红旅游品牌为依托,推动江西省军盾国防教育井冈山培训项目、永新红教育基地项目等一批重点红旅游项目成功签约落户,引进打造了实景演出《井冈山》、3D电影《黄洋界保卫战》等一批精品项目。

推进重大项目开发建设。井冈山市大陇镇挑粮小道、永新县湘赣革命根据地中心旧址、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旧址等3个国家红三期规划项目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以井冈山红旅游品牌为依托,大力推进罗浮片区旅游综合开发项目、三湾景区提升改造项目、吉安县红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项目等重点红旅游项目建设。贺子珍纪念馆、东固革命根据地旧址景区等一批红旅游景区建成开放,成为红旅游线路中的新景点、新亮点。

创新旅游产品开发。大力实施“旅游+”,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产品供给,打造更多有吸引力、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井冈山推出了集体验式、参与式、互动式为一体的红培训“井冈模式”,重点推行“六个一”“红军的一天和红军的一夜”等培训活动,培训的学员已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港澳台地区,成为全国红培训领域一面耀眼的旗帜。

同时,积极拓展红研学项目。井冈山市主动与省内外中小学校建立研学合作机制,成功建设大井、茅坪坝上、汉头等5个乡村旅游研学点,井冈山也成功入选首批“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

来源:井冈山报

文字:叶兴桂

图片:江西图库

编辑:省文旅宣推中心 杨可

终审:宋靖

本文发布于:2023-03-06 20:41: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2/2496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